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编码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定霞 罗燕萍 +2 位作者 曹敬荣 周光 田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编码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及ESBLs确认试验检测AmpC酶与ESBLs表型,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通过质粒的提取、纯化,PCR反应及序列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编码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及ESBLs确认试验检测AmpC酶与ESBLs表型,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通过质粒的提取、纯化,PCR反应及序列分析,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和ESBLs基因类型。结果从肺炎克雷伯菌中获得1条约15 kb大小的质粒,此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耐药性传递至大肠埃希菌,以从肺炎克雷伯菌及接合转移后的接合子细菌中,提取的质粒为模板,均可扩增出DHA型ampC基因及SHV型ESBLs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ampC及ESBLs基因型分别为DHA-1型及SHV-12型。结论从肺炎克雷伯菌可转移的质粒中,检测到DHA-1型ampC基因及SHV-12型ESBL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 基因型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ADC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支密 储秋菊 +4 位作者 糜祖煌 单浩 杨海燕 仵蕾 秦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9-374,383,共7页
目的了解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中ADC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blaADC)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0年7月-2002年12月所分离到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 目的了解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中ADC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blaADC)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0年7月-2002年12月所分离到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ADC基因。结果60株中有59株blaADC基因呈阳性(98.3%),序列分析表明4号菌株(原始编号HZB3944)blaADC基因为-新亚型,其核酸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EF56958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中blaADC基因阳性率很高,产ADC型AmpC β-内酰胺酶是本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ADC型 ampc 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佳惠 童郁 +4 位作者 费静娴 郭美艳 赵玉杰 包其郁 周铁丽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Β内酰胺酶 质粒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孟淑 胡杰贵 +1 位作者 徐元宏 张德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采用K-B试验,选用5种药敏纸片(IPM、CTX、CAZ、CTX/CLAV、CAZ/CLAV),参照相关标准,根据抑菌环特征推测ESBLs、AmpC酶的产生。结果114株下...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采用K-B试验,选用5种药敏纸片(IPM、CTX、CAZ、CTX/CLAV、CAZ/CLAV),参照相关标准,根据抑菌环特征推测ESBLs、AmpC酶的产生。结果114株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ESBLs菌10株(8.8%),如果仅以CTX/CTX/CLAV为底物,检出7株(6.1%),以CAZ/CAZ/CLAV为底物检出5株(4.4%);产AmpC酶菌79株(69.5%);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4株(3.5%),产AmpC酶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产ESBLs菌,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CTX/CTX/CLAV和CAZ/CAZ/CLAV两组底物可以提高铜绿假单胞菌ESBLs的检出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产生率高,ESBLs产生率低;AmpC酶可能是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ampc
下载PDF
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对策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平 余鑫之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564-567,共4页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AmpC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有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和质粒介导AmpC酶,前者分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AmpC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有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和质粒介导AmpC酶,前者分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达,后者可随耐药质粒复制、接合、转化及转座子移位,在革兰阴性杆菌内或种间传播。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活性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也可由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AmpC酶和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 抗菌治疗 质粒介导amp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治疗对策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下载PDF
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与抗菌药物应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付菊 方毅 +4 位作者 张景皓 刘文健 周丽芳 庞立峰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与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分离自华东医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的产气肠杆菌临床菌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产酶类型,用脉...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与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分离自华东医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的产气肠杆菌临床菌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产酶类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选择感染野生型和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产气肠杆菌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结果分离出产气肠杆菌19株,单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阳性率为31.58%(6/19),野生型AmpC酶的阳性率为26.32%(5/19)。呼吸道分离的痰标本中持续高产型AmpC酶菌株阳性率为83.33%,尿标本分离的阳性率为33.33%。治疗持续高产型组所用抗菌药物剂量和天数明显高于野生型组。使用头霉素类抗菌药物2周以上出现产酶类型由野生型转变为持续高产型。结论华东医院产气肠杆菌的持续高产型AmpC酶菌株阳性率高,尤以呼吸道来源的菌株更为严重,慎用或避免使用第3代及以下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加强产酶类型检测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肠杆菌 ampcΒ-内酰胺酶 持续高产型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临床常见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质ampC共同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虎 王寅 +2 位作者 涂婉 方毅 庞立峰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C的基因序列,从而为AmpC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株临床常见AmpC酶产酶菌株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样本,抽提细菌染色质DNA,聚合酶链反...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C的基因序列,从而为AmpC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株临床常见AmpC酶产酶菌株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样本,抽提细菌染色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双链测序后比对同种细菌之间和不同种细菌之间染色质ampC基因的同源性和共同序列。根据共同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利用该引物检测染色质ampC。结果 57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扩增出染色质ampC基因41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C基因的序列。比对后发现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染色质ampC菌种内有很高的同源性,但细菌之间的同源性较低。根据共同序列设计出菌种特异性PCR引物,能够有效的鉴定出染色质ampC基因。结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各自染色质ampC具有高度同源性,其菌种特异性的ampC引物可用来检测其染色质ampC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 Β-内酰胺酶 染色质ampc 共同序列
下载PDF
染色体介导AmpC β-内酰胺酶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付菊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064-1068,共5页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失败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有关其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日渐更新,现就AmpC酶染色体介导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ampc Β-内酰胺酶 染色体介导 分子调控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孟峻 郭素芳 张永梅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K-B实验,选用5种药敏纸片(IPM、FEP、CD02、CD03、CTX),参照相关标准,根据耐药特征推测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结果:180株革兰氏阴性杆... 目的: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K-B实验,选用5种药敏纸片(IPM、FEP、CD02、CD03、CTX),参照相关标准,根据耐药特征推测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结果:18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检出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共36株,总检出率为20.0%(36/180),以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结论:五联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简便、快速、准确,易于在临床试验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ampcΒ-内酰胺酶 五联药敏纸片扩散法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 β-内酰胺酶及外膜孔蛋白OprD_2基因缺失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伟红 徐斌 +3 位作者 姚怡婷 黄明敏 张骏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 Cβ-内酰胺酶(简称Amp C酶)及外膜孔蛋白Opr D_2基因缺失的情况。方法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 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膜孔蛋白Opr D_2基因和Amp C酶结构基因amp 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株...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 Cβ-内酰胺酶(简称Amp C酶)及外膜孔蛋白Opr D_2基因缺失的情况。方法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 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膜孔蛋白Opr D_2基因和Amp C酶结构基因amp 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Amp C酶阳性14株(22.22%);Opr D_2基因阳性22株(Opr D_2基因缺失率65.08%);amp C基因阳性62株(93.9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00%。产Amp C酶的菌株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2.85%、64.29%和57.14%,不产Amp C酶的菌株分别为30.61%、6.12%和14.29%,二者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株Opr D_2缺失合并产Amp 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67%和55.56%,8株Opr D_2正常表达合并产Amp C酶的菌株分别为0.00%、25.00%和37.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可能是由多种机制共同控制的,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监测及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ampc Β-内酰胺酶 OprD2基因 ampc基因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长海 沈定霞 +1 位作者 曹敬荣 罗燕萍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及其基因类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通过接合实验分析质粒携带ampC基因的转移,用多重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定AmpC酶基因,将序列测定结果用EMBOSS...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及其基因类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通过接合实验分析质粒携带ampC基因的转移,用多重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定AmpC酶基因,将序列测定结果用EMBO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的59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阳性53株,接合实验成功3株,进一步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出此3株阴沟肠杆菌及其接合子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类型为DHA-1型。结论:从我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AmpC酶,并成功获得3株接合子细菌,从接合子细菌的质粒中检测到DHA-1型ampC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阴沟 ampc 质粒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锐 龚莉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产AmpC酶和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和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抽取580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采用三维试验法对AmpC酶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发... 目的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产AmpC酶和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和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抽取580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采用三维试验法对AmpC酶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最高的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检出率最高的菌种为阴沟肠杆菌。产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头孢唑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具有比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具有比较强的敏感性;产AmpC酶的菌株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均具有比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具有比较强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产AmpC酶和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现象在临床上已经十分常见,且该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已经逐渐增强,对该类上述两种酶的发展情况和耐药性均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ampc 超声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小檗碱诱导产ACT-1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司徒瑞儒 徐剑 何卓雄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1期3221-3222,共2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诱导前后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蛋白质谱变化,找出有价值的靶位。方法提取经小檗碱诱导前后的产ACT-1型AmpC酶国内以大肠埃希菌的全菌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Blue silver法染色、凝胶图像分析,MALDI-TOF-MS质谱比... 目的研究小檗碱诱导前后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蛋白质谱变化,找出有价值的靶位。方法提取经小檗碱诱导前后的产ACT-1型AmpC酶国内以大肠埃希菌的全菌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Blue silver法染色、凝胶图像分析,MALDI-TOF-MS质谱比较等步骤,找出诱导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结果诱导前后共有8个差异性蛋白,其中外膜蛋白Ⅱ、AmpC-β-内酰胺酶、转座酶的表达明显上调,而磷酸转移酶系统的葡萄糖特异性组分ⅡA蛋白、甘油磷酰基二酯酶、抗碲酸盐蛋白、硫醇过氧化物酶、细胞分裂蛋白FtsZ等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该研究筛选出的差异性蛋白与产ACT-1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机制相关,可为医学界研发和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Β内酰胺酶类 基因 大肠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ampc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沈定霞 罗燕萍 +3 位作者 曹敬荣 张文利 白立彦 周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0-852,共3页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的存在形式及其基因类型和转移方式。方法利用CLSI纸片法确认实验和APB纸片增强试验分别检测ESBLs和AmpC酶,基因芯片技术和序列分析测定两种酶基因的类型,接合转移实验了解...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的存在形式及其基因类型和转移方式。方法利用CLSI纸片法确认实验和APB纸片增强试验分别检测ESBLs和AmpC酶,基因芯片技术和序列分析测定两种酶基因的类型,接合转移实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耐药基因转移方式。结果在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7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0株产酸克雷伯菌中,以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为主要形式,分别占54.2%和75.0%;单产ESBLs分别为22.2%和25.0%,肺炎克雷伯菌中单产AmpC酶占12.5%;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的AmpC酶基因绝大多数为DHA型(测得DHA-1型基因),ESBLs则以SHV型为主(测得SHV-12型),它们均能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其质粒携带的耐药性传递至受体菌。结论同时存在的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耐药基因的转移可导致耐药性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amp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AmpC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 被引量:37
15
作者 沈定霞 罗燕萍 +2 位作者 曹敬荣 周光 杨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临床实验室对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表型检测方法,了解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生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加与不加3-氨基苯酚硼酸(APB)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 目的比较研究临床实验室对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表型检测方法,了解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生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加与不加3-氨基苯酚硼酸(APB)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纸片进行APB纸片增强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AmpC酶,并与Tris-EDTA纸片试验检测AmpC酶的结果进行比较。用CLSI纸片确认实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的ESBLs。结果APB纸片增强试验与Tris-EDTA纸片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6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74株大肠埃希菌中,分别检测到产AmpC酶41株(66.1%)和33株(45.0%)。AmpC酶和ESBLs同时存在的肺炎克雷伯菌占51.6%,单产AmpC酶和单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4.5%和21.0%;而大肠埃希菌则以单产ESBLs为主,占40.5%,单产AmpC酶及同时产生AmpC酶与ESBLs的分别占20.3%和24.3%。结论APB纸片增强试验和Tris-EDTA纸片试验操作简单,应用方便,成本低廉,均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ampc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永利 顾怡明 +3 位作者 张杰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 对 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 目的 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 对 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 Am p C酶和 ESBL s;其中 ,9株 ESBL 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 ,分别为 SHV- 2、SHV- 12、CTX- M- 3和 CTX- M- 14型 ESBL s;对另外 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 ,存在 7.89和 8.0等电点条带 ,并被克拉维酸抑制 ;12株细菌 am p D和 amp C基因 PCR扩增均呈阳性 ,将 6株耐药菌进行 amp 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 1种的 ESBL s及高产 Am p 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 ESBLS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中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检测 被引量:45
17
作者 陈轶兰 王辉 +1 位作者 吴伟元 陈民钧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型 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 方法 :收集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用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 (PCR)确定AmpC型酶的表型...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型 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 方法 :收集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用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 (PCR)确定AmpC型酶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16株菌高产AmpC酶 ,其中 11株同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这 16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 ,5株只产AmpC酶的菌对头孢吡肟敏感 ;等电聚焦电泳发现这 16株菌产生 2~ 5种酶 ,且都有一个能为氯唑西林抑制的、等电点>7.8的酶带 ;1株大肠埃希菌通过接合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 ;PCR扩增和测序证实其为质粒介导的ACT 1型AmpC酶。 结论 :2 0 0 0年我院分离的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证实有 15株大肠埃希菌和 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 ,并在国内首次发现 1株大肠埃希菌产ACT 1型质粒Amp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质粒 ampc型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下载PDF
禽致病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秀玲 吴华 +4 位作者 陈红英 苑丽 潘玉善 武博达 胡功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及鹑鸡肠球菌1株,其中法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鹑鸡肠球菌系兽医上首次检出。报道所分离的20株致病菌均产β-内酰胺酶,其中产ESBLs 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ampc 禽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s)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文莉 张凤民 +4 位作者 付英梅 许建丰 陈小贝 马佳毓 刘树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确定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产质粒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别,分析其耐药表型与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8mm的肺炎克雷伯菌,用6组PCR特异引物检测AmpC酶基因型别。结果2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63株头孢西丁... 目的确定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产质粒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别,分析其耐药表型与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8mm的肺炎克雷伯菌,用6组PCR特异引物检测AmpC酶基因型别。结果2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63株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8mm,其中产AmpC酶菌26株,占11.3%;PCR检测ACT、DHA和CIT型分别为13、8、5株,有5株菌同时产ACT型和DHA型AmpC酶,未检测到ACC、MOX和FOX型存在;AmpC阳性株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76.9%、70.2%、53.8%、50.0%、57.7%、38.5%、7.7%。结论哈尔滨地区产AmpC酶主要为ACT、DHA和CIT型,AmpC阳性株对头孢西丁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ampc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产ESBLs及AmpC酶细菌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丽文 卢艳平 张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目的 比较双纸片抑制协同法 (DDIST)、纸片扩散法与三维试验法检测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肠杆菌产ESBLs及AmpC酶的可靠性。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从临床分离株中初筛出 88株产ESBLs与AmpC可疑菌株 ,再用DDIST和三维试验进行比较。结果 纸片扩... 目的 比较双纸片抑制协同法 (DDIST)、纸片扩散法与三维试验法检测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肠杆菌产ESBLs及AmpC酶的可靠性。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从临床分离株中初筛出 88株产ESBLs与AmpC可疑菌株 ,再用DDIST和三维试验进行比较。结果 纸片扩散法检出产ESBLs菌 77株 ,可疑产AmpC菌 6株 ,另有 5株为不确定产酶株。DDIST检出产ESBLs菌 77株(87.5 % ) ,产AmpC菌 1 0株 (1 1 .4 % ) (包括纸片中心距离 2 0mm的 9株、1 5mm的 1株 ) ,产ESBLs+AmpC菌 1株 (1 .1 % )。三维试验检出AmpC 1 1株 ,ESBLs78株。DDIST ,三维试验总符合率达到 1 0 0 %。结论 DDIST可同时检测产ESBLs和AmpC的细菌 ,方法准确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BLS酶 ampc 细菌检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双纸片抑制协同法 纸片扩散法 三维试验法 检测 革兰阴性肠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