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侯佳惠 童郁 +4 位作者 费静娴 郭美艳 赵玉杰 包其郁 周铁丽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Β内酰胺酶 质粒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中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检测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轶兰 王辉 +1 位作者 吴伟元 陈民钧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型 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 方法 :收集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用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 (PCR)确定AmpC型酶的表型...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型 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 方法 :收集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用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 (PCR)确定AmpC型酶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16株菌高产AmpC酶 ,其中 11株同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这 16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 ,5株只产AmpC酶的菌对头孢吡肟敏感 ;等电聚焦电泳发现这 16株菌产生 2~ 5种酶 ,且都有一个能为氯唑西林抑制的、等电点>7.8的酶带 ;1株大肠埃希菌通过接合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 ;PCR扩增和测序证实其为质粒介导的ACT 1型AmpC酶。 结论 :2 0 0 0年我院分离的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证实有 15株大肠埃希菌和 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 ,并在国内首次发现 1株大肠埃希菌产ACT 1型质粒Amp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质粒 ampc型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下载PDF
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菌的单独和联合药物敏感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明德松 吴一波 谢尊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 研究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和 Am p Cβ-内酰胺酶 (Amp Cs)菌 (同产酶菌 )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 ,以期指导同产酶菌的治疗。方法 采用多底物纸片法 (协同法、拮抗法 )、ESBL s确认试验、Am p Cs检测法检测 33株... 目的 研究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和 Am p Cβ-内酰胺酶 (Amp Cs)菌 (同产酶菌 )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 ,以期指导同产酶菌的治疗。方法 采用多底物纸片法 (协同法、拮抗法 )、ESBL s确认试验、Am p Cs检测法检测 33株阴沟肠杆菌和 4 6株不动杆菌属的 ESBL s和 Amp Cs产酶情况 ,以琼脂扩散法检测同产酶菌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结果 在本组菌 ,检出同时产 ESBL s+Am p Cs产酶株 4 2株 ,其中 ESBL s+诱导型Amp Cs 12株 ,ESBL s+高产 Amp Cs 30株 ;同时产 ESBL s+诱导型 Amp Cs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 /他唑巴坦的单独敏感率均 >90 % ,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 6 6 .6 7% ,对其他 4大类 6种抗生素的单独敏感率均 <34% ;对 4大类 10种抗生素的 10种组合联合药敏 ,氨曲南与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协同率高 (75 % ) ,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 /他唑巴坦的拮抗率也较高 (5 0 % ) ,其余大部分为无关 ;在同时产 ESBL s+高产 Am p Cs时 ,有效抗菌药物仅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他唑巴坦 ,对其他 4大类 8种抗生素的单独敏感率均 <2 0 % ;对 4大类 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 ,除氨曲南与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有少量协同外 ,全部为无关。结论 阴沟肠杆菌和不动杆菌属的同产酶率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不动杆菌属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与抗菌药物应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付菊 方毅 +4 位作者 张景皓 刘文健 周丽芳 庞立峰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与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分离自华东医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的产气肠杆菌临床菌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产酶类型,用脉...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与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分离自华东医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的产气肠杆菌临床菌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产酶类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选择感染野生型和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产气肠杆菌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结果分离出产气肠杆菌19株,单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阳性率为31.58%(6/19),野生型AmpC酶的阳性率为26.32%(5/19)。呼吸道分离的痰标本中持续高产型AmpC酶菌株阳性率为83.33%,尿标本分离的阳性率为33.33%。治疗持续高产型组所用抗菌药物剂量和天数明显高于野生型组。使用头霉素类抗菌药物2周以上出现产酶类型由野生型转变为持续高产型。结论华东医院产气肠杆菌的持续高产型AmpC酶菌株阳性率高,尤以呼吸道来源的菌株更为严重,慎用或避免使用第3代及以下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加强产酶类型检测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肠杆菌 ampcΒ-内酰胺酶 持续高产型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多底物协同-拮抗法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 β-内酰胺酶 被引量:7
5
作者 明德松 吴一波 谢尊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和AmpCβ 内酰胺酶 (AmpCs)的简便、实用的方法。方法 应用“多底物协同 拮抗法”(MSSAT)检测 30株阴沟杆菌 (E .cl)和 4 2株不动杆菌 (Aci)的ESBLs和AmpCs。结果 MSSAT法检出各种...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和AmpCβ 内酰胺酶 (AmpCs)的简便、实用的方法。方法 应用“多底物协同 拮抗法”(MSSAT)检测 30株阴沟杆菌 (E .cl)和 4 2株不动杆菌 (Aci)的ESBLs和AmpCs。结果 MSSAT法检出各种ESBLs产酶株 5 3株 (E .cl2 5株 ,Aci 2 8株 ) ;各种AmpCs产酶株 5 2株 (E .cl 1 9株 ,Aci 33株 ) ,其中高诱导型 1 0株 (E .cl8株 ,Aci2株 ) ,部分去阻遏型 1 2株 (E .cl5株 ,Aci 7株 ) ,完全去阻遏型 30株 (E .cl 6株 ,Aci 2 4株 ) ;同时产ESBLs+AmpCs产酶株 37株 (E .cl 1 5株 ,Aci 2 2株 ) ,其中ESBLs +高诱导型 4株(均为E .cl) ,ESBLs+部分去阻遏型 6株 (E .cl 5株 ,Aci 1株 ) ,ESBLs+完全去阻遏型 2 7株 (E .cl 6株 ,Aci 2 1株 )。结论 MSSAT法能同时检测ESBLs+AmpCs及其不同型 ,且准确、简便、实用。在同时产ESBLs +AmpCs的细菌中 ,E .cl以产诱导型AmpCs为主 ,Aci则以产非诱导型AmpCs为主。同时产ESBLs+AmpCs的细菌大部分取自痰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底物协同-拮抗法 检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1β-内酰胺酶 阴沟杆菌 不动杆菌
下载PDF
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机制及检测方法学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强 徐元宏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4年第4期176-180,共5页
AmpCβ -内酰胺酶存在于许多革兰氏阴性菌中 ,最初由染色体介导 ,目前已转移到质粒上。它与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最主要表型区别是耐药谱的扩大且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诱导表达是染色体AmpC酶表达的典型模式 ,受染色体amp操纵... AmpCβ -内酰胺酶存在于许多革兰氏阴性菌中 ,最初由染色体介导 ,目前已转移到质粒上。它与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最主要表型区别是耐药谱的扩大且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诱导表达是染色体AmpC酶表达的典型模式 ,受染色体amp操纵子调控。基因突变造成的高产表达和新型质粒AmpC酶的不断出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目前检测AmpC酶的方法有纸片诱导、抑制剂协同、三维试验、等电聚焦、基因检测等。需要发展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 ,指导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产生机制 检测方法学 革兰氏阴性菌 染色体
下载PDF
AmpC 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涂婉 赵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基因 调控 质粒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尹辉 陈群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3年第6期257-260,共4页
近些年来研究表明 ,质粒介导的AmpCβ -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具有比ESBLs酶更广的水解底物谱 ,能有效水解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及头霉素类抗生素 ,且不受酶抑制剂所抑制。携带编码ampC酶基因质粒快速复制和可转移性的特... 近些年来研究表明 ,质粒介导的AmpCβ -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具有比ESBLs酶更广的水解底物谱 ,能有效水解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及头霉素类抗生素 ,且不受酶抑制剂所抑制。携带编码ampC酶基因质粒快速复制和可转移性的特点 ,导致耐药性广泛传播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本文就质粒介导的AmpCβ -内酰胺酶的来源、流行病学特点、分类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 ampcΒ-内酰胺酶 研究进展 耐药性 头孢菌素类
下载PDF
AmpC 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蔡琰 范昕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2年第4期165-167,共3页
Amp Cβ-内酰胺酶是属 Bush功能分类 群 ,Ambler分子分类 C类的头孢菌素酶 ,主要由染色体介导产生 ,不被克拉维酸抑制 ,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等广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Amp Cβ-内酰胺酶的表达受amp复合操纵子调控 ,与肽聚糖... Amp Cβ-内酰胺酶是属 Bush功能分类 群 ,Ambler分子分类 C类的头孢菌素酶 ,主要由染色体介导产生 ,不被克拉维酸抑制 ,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等广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Amp Cβ-内酰胺酶的表达受amp复合操纵子调控 ,与肽聚糖合成密切相关。amp复合操纵子由 amp C、amp R、amp D和 amp G构成 ,分别编码Amp Cβ-内酰胺酶、转录调节因子 Amp R,N-乙酰葡萄糖胺 - L-丙氨酸酰胺酶 Amp D和膜结合转运蛋白 Amp G。其中 Amp R与 UDP- N-乙酰胞壁酰五肽结合可抑制 amp C转录 ,与 N-乙酰胞壁酰酐三肽结合可激活 amp C转录。调控基因突变及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诱导作用均可使肽聚糖合成与水解反应失衡 ,导致 N-乙酰胞壁酰酐肽积聚 ,从而使 Amp Cβ-内酰胺酶的产量提高。近年来 ,质粒编码的 Amp Cβ-内酰胺酶逐渐增多 ,源于肠杆菌科细菌 ,与染色体编码的 Amp Cβ-内酰胺酶在分子结构上具不同程度的同源性。Amp Cβ-内酰胺酶的诱导产生及质粒编码的Amp Cβ-内酰胺酶的出现是细菌针对抗生素造成的选择压力而进化的结果 ,临床实践中必须慎用超广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耐药性 去抑制突变 诱导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AmpC β-内酰胺酶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涂婉 赵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质粒传播和ampD基因突变两种机制对阴沟肠杆菌AmpC β-内酰胺酶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的影响作用和比率。方法收集医院感染患者标本,将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和其转变后的组成型阴沟肠杆菌分为一组。对每组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和染色质... 目的研究质粒传播和ampD基因突变两种机制对阴沟肠杆菌AmpC β-内酰胺酶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的影响作用和比率。方法收集医院感染患者标本,将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和其转变后的组成型阴沟肠杆菌分为一组。对每组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和染色质ampD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195例感染拟似诱导型阴沟肠杆菌患者中,25例(12.82%)的菌株转变为组成型。其中,10组菌株的阳性转变为单纯的质粒传播所致,10组为单纯的ampD基因突变所致,1组既有质粒传播又存在ampD基因突变,另外4组则两者全无。12株转变的组成型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存在有意义的突变位点,其中7株存在移码突变,另外5株为点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已经达到较高的比率,质粒传播和染色质突变均为引起这种转变的重要原因。质粒介导的AmpC酶已经跨种、跨区域传播,染色质ampD基因的突变率也远远高于其自然突变率,这两种机制均应在临床医疗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组成型 质粒传播 染色质突变 ampD基因
下载PDF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AmpC酶细菌下呼吸道感染调查、耐药性监测(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艳玲 闫雪 +1 位作者 王昆 康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4-45,49,共3页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内科病区下呼吸道标本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AmpC酶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病房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 ,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内科病区下呼吸道标本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AmpC酶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病房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 ,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的细菌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三维试验的方法检测ESBLs及AmpC酶。结果 共分离 2 0 1株肠杆菌科的细菌 ,产ESBLs细菌 32株 ,占 16 % ,产AmpC酶细菌 19株 ,占9.5 % ,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及AmpC酶细菌对 11种抗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及AmpC细菌。结论 呼吸病区下呼吸道标本小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检出率最高 ,达 13% ,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亚胺培南头霉素以及酶抑制剂是对产ESBLs细菌较为有效的药物 ,对产AsmpC酶的细菌 ,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效果较好 ,对于氨基糖苷、喹诺酮、磺胺类抗菌素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细菌 下呼吸道感染 调查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孟峻 郭素芳 张永梅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K-B实验,选用5种药敏纸片(IPM、FEP、CD02、CD03、CTX),参照相关标准,根据耐药特征推测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结果:180株革兰氏阴性杆... 目的: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K-B实验,选用5种药敏纸片(IPM、FEP、CD02、CD03、CTX),参照相关标准,根据耐药特征推测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结果:18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检出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共36株,总检出率为20.0%(36/180),以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结论:五联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简便、快速、准确,易于在临床试验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ampcΒ-内酰胺酶 五联药敏纸片扩散法
下载PDF
质粒AmpC β-内酰胺酶及其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燕群 倪语星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3期33-36,共4页
质粒AmpC酶属BushⅠ型β-内酰胺酶,可分为6个不同的群(ACC、FOX、MOX、DHA、CIT和EBC)。Perez和Nancy等设计用6组特异性AmpC引物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质粒ampC基因,一次聚合酶链反应即可分析多个ampC基因,并能排除诱导型AmpC β-内... 质粒AmpC酶属BushⅠ型β-内酰胺酶,可分为6个不同的群(ACC、FOX、MOX、DHA、CIT和EBC)。Perez和Nancy等设计用6组特异性AmpC引物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质粒ampC基因,一次聚合酶链反应即可分析多个ampC基因,并能排除诱导型AmpC β-内酰胺酶干扰,还可进行多重耐药机制的检测和多重AmpC β-内酰胺酶的鉴别,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ampcβ-内酰胺酶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分群 细菌耐药性 监测 流行病学 研究
下载PDF
AmpC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世巧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91-292,共2页
AmpC酶是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发现的一类由染色体介导的水解头孢菌素的I型 β 内酰胺酶。AmpC酶具有诱导性 ,以其诱导酶和非诱导酶的形式存在。与ESBLS不同的是AmpC酶对三代头孢耐药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高产AmpC酶的菌株引起的感染使现... AmpC酶是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发现的一类由染色体介导的水解头孢菌素的I型 β 内酰胺酶。AmpC酶具有诱导性 ,以其诱导酶和非诱导酶的形式存在。与ESBLS不同的是AmpC酶对三代头孢耐药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高产AmpC酶的菌株引起的感染使现代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AmpC酶的表达及调控与ampC、ampR、ampD、ampG有关。AmpC不但可由染色体编码 ,而且也可由质粒介导 ,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出现增强了耐药菌株的横向传播能力。AmpC酶的检测包括头孢西丁三相试验 ,等电聚焦电泳以及PCR等方法。目前治疗由产AmpC菌株引起感染的药物十分有限 ,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研究进展 三相试验 抗生素 耐药机制
下载PDF
美国感染病学会关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AmpC-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指引(2022版)摘要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园园 谭彩霞 +1 位作者 李春辉 吴安华(编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7-1276,共10页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致力于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最新指引。两份指引文件分别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和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致力于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最新指引。两份指引文件分别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和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AmpC-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指导建议。与之前的指南比,已发表的关于AmpC-E、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最佳治疗的数据相对较少,因此指引文件是基于临床经验、专家意见和对现有文献的回顾而提供的“指引”。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和特定抗感染药物的可获得性存在地区差异,指引文件主要侧重于美国的抗感染治疗,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对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建议咨询感染病专家。此指引将每年更新。最新版本于2022年3月7日发布于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amr-guidance/和2022年3月31日发布于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amr-guidance-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 革兰阴性菌 多重耐药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ampc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蒙杰 赵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312-314,共3页
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革蓝阴性杆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引起的耐药,因其耐药范围扩大、耐药性由质粒转移、发生率快速增长及新基因型的不断发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革蓝阴性杆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引起的耐药,因其耐药范围扩大、耐药性由质粒转移、发生率快速增长及新基因型的不断发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大多数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是非诱导表达,其耐药基因在质粒与染色体间及质粒间转移可能是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多种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质粒 耐药性 细菌
下载PDF
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β内酰胺酶和ESBLs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定江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9期970-97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AmpCβ内酰胺酶和ESBLs的方法。方法采用冻融法破碎细菌释放菌体内的β内酰胺酶,用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为水解底物,氯唑西林和克拉维酸为其抑制剂进行检测。结果1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株产... 目的探讨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AmpCβ内酰胺酶和ESBLs的方法。方法采用冻融法破碎细菌释放菌体内的β内酰胺酶,用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为水解底物,氯唑西林和克拉维酸为其抑制剂进行检测。结果1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株产生ESBL,5株产生AmpC酶,1株同时产生ESBL和AmpC酶;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株产生AmpC酶。结论成功改良了三维试验检测AmpCβ内酰胺酶和ESBLs方法,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ampcΒ内酰胺酶 ESBLS
下载PDF
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丽 李蕾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 检测方法 菌种 肠杆菌科 耐药性
下载PDF
3-氨基苯硼酸改良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跃杰 杨玉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克服经典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易受AmpCβ-内酰胺酶影响引起阳性率降低问题。方法:利用3-氨基苯硼酸能够可逆抑制AmpCβ-内酰胺酶的原理,使用苯硼酸改良方法与经典方法同时对119例菌株检测ES-BLS,并进行对比。结果:无A... 目的:克服经典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易受AmpCβ-内酰胺酶影响引起阳性率降低问题。方法:利用3-氨基苯硼酸能够可逆抑制AmpCβ-内酰胺酶的原理,使用苯硼酸改良方法与经典方法同时对119例菌株检测ES-BLS,并进行对比。结果:无AmpCβ-内酰胺酶存在时,改良方法与经典方法阳性检出率均为100%;有AmpCβ-内酰胺酶存在时,经典方法阳性率为60%,改良方法阳性检出率100%。结论:苯硼酸法与经典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检测ESBLS的一个优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硼酸 ampc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金钟 刘利平 +4 位作者 段雄波 刘青芹 张金艳 李中华 赵俊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975-979,共5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 β-内酰胺酶(AmpCs)的头孢噻肟平板试验(CTX-AM),并研究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和CTX-AM分别测定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 β-内酰胺酶(AmpCs)的头孢噻肟平板试验(CTX-AM),并研究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和CTX-AM分别测定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产酶情况,并对产与不产酶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比较。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阴沟肠杆菌029M和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作质控,并与双纸片增效试验(DDET)和酶粗提物三维试验(TDEM)进行比对。结果CTX-AM检出的产AmpCs菌株与TDEM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同时产ESBLs和AmpCs的11株菌中,DDET检出8株ESBLS阴性;且CTX-AM识别的产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和产其他广谱酶的菌株,DDET未能识别。183株菌中,33.9%、3.3%、6.6%和14.8%分别单产ESBI。S、AmpCs,同时产ESBLs/AmpCs和其他广谱酶。亚胺培南抑菌活性最高(MIC90=0.5mg/L),72%以上单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66%以上单产AmpCs菌株对头孢吡肟敏感,而同时产生ESBLs/AmpCs菌株对除亚胺培南外的抗生素敏感性均低于20%。结论CTXAM操作简便,易于判读,成本低廉,在一块平板上即可完成对ESBLs和AmpC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