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rimary Amphidiploid Derived from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n Cucumis and Its Selfed Progeni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Jin-feng QIANChun-tao +2 位作者 JEStaub LUOXiang-dong ZHUANGFei-y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6-342,共7页
Studies on the reproduction 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imary amphidiploid Cucumis species C.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 (2n = 4x = 38) indicated that a more comprehensive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this spec... Studies on the reproduction 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imary amphidiploid Cucumis species C.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 (2n = 4x = 38) indicated that a more comprehensive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this species and its first selfed progeny would increase its potential utility in cucumber improvement. With tendrils used as source materials for mitotic analysis, chromosome numbers in all selfed progenies were 2n = 38, confirming chromosomal stability in this synthetic amphidiploid species. Detailed meiotic processes were described by comparing the primary and the selfed amphidiploids. Meiotic abnormalities, such as chromosome lagging, unequal separation, chromosome multi-polarization and polyads were observed frequently in all amphidiploid plants except for the selfed no.8, in which meiosis was arrested prior to metaphase Ⅰ. Generally, the frequency of multivalents was higher and the configurations were more complex in the selfed progenies, demonstrating a more extensive genetic exchange between cucumber and C. hystrix Chakr. Genome separation between cucumber and C. hystrix was observed through prophase Ⅰ to anaphase Ⅰ in both generations of the amphidiploids. Consequently, in addition to n = 19, a new gamete with n = 7 was produced, which was confirmed by the chromosome counts 2n = 14 in the backcrossing progenies from cucumber × amphidiploid mating. Fertility varied among the selfed amphidiploid plants. The selfed plant no.1 was found to have an improved fertility (e.g., pollen staining ability 40.8% and 25.6 seeds per fruit) and then was used as source germplasm in further introgression and gene exchange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CUCUMIS Chromosome pairing Genome separation amphidiploid
下载PDF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Newly Synthesized Amphidiploid and Autotetraploid Peanuts
2
作者 Krishna Shilpa Gururaj Sunkad +5 位作者 Srinivasu Kurella Swati Marri Kollipara Padmashree Deepak R. Jadhav Kanwar Lal Sahrawat Nalini Mallikarjun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Genetic diversity in peanut (Arachishypogaea L.) is narrow due to its evolution and domestication processes. Amphidiploids and autotetraploids (newly synthesized tetraploids) were created to broaden its genetic base. ... Genetic diversity in peanut (Arachishypogaea L.) is narrow due to its evolution and domestication processes. Amphidiploids and autotetraploids (newly synthesized tetraploids) were created to broaden its genetic base. Molecular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the newly synthesized tetraploids had broader genetic base;and were genetically divergent when compared to cultivated peanut.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relative to oi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L ratio, protein, iodine value and presence of plant proteinase inhibitors such as trypsin and chymotrypsin inhibitors were studied in the synthesized tetraploids. Some of the newly synthesized tetraploids had higher amounts of proteinase inhibitors. Evaluation of newly synthesized tetraploids revealed several lines resistant to late leaf spot (LLS) and peanut bud necrosis disease (PB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diploid AUTOTETRAPLOID BIOCHEMICAL Disease Resistance FATTY Acid Late Leaf Spot PEANUT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傅杰 陈漱阳 张安静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5期348-356,共9页
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合成了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双二倍体(AABBDDVV)。其形态特征除株高、穗长、小穗数,籽粒大小和育性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外,分别与各自的再生植株F_1相似。双二倍体的体细胞... 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合成了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双二倍体(AABBDDVV)。其形态特征除株高、穗长、小穗数,籽粒大小和育性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外,分别与各自的再生植株F_1相似。双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为48—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2n=28Ⅱ的细胞占56.82%,每个细胞平均有27.10个二价体,1.44个单价体,0.08个三价体,0.03个四价体。经过连续两代单穗单株选择,结实率由15.91%提高到3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双二倍体 无性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及双二倍体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利远 罗鹏 兰泽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甘蓝型油菜品种奥罗×蓝花子杂种F-1,平均配对构型为12.1Ⅰ+6.53Ⅱ+0.41Ⅲ+0.18Ⅳ+0.18Ⅴ,A、C染色体组与R染色体间存在配对,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在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的杂种F-1代中,存... 甘蓝型油菜品种奥罗×蓝花子杂种F-1,平均配对构型为12.1Ⅰ+6.53Ⅱ+0.41Ⅲ+0.18Ⅳ+0.18Ⅴ,A、C染色体组与R染色体间存在配对,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在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的杂种F-1代中,存在一种染色体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这一类型中有少量可形成平衡的不减数配子。提供了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种回交结实的细胞学根据。在MS+0.2mg/LNAA+3mg/LBA+1g/L秋水仙碱+30g/L蔗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中,接种甘蓝型油菜奥罗与蓝花子的杂种F-1进行加倍处理,经快速繁殖后,获得大量的染色体数为2n=56的双二倍体幼苗。上述双二倍体自交结实,在减数分裂中绝大多数细胞形成28个二价体,个别形成26个二价体和1个四价体。上述技术在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中首次解决了用常规方法不易获取远种杂种稳定双二倍体的难题。甘蓝型油菜品种Altex×蓝花子杂种F-1代,长时间的快速繁殖后,出现了染色体丢失和加倍,有形成19条染色体的配子回复到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的趋势。在油菜远缘杂种中发现了类似于球茎大麦远缘杂种中染色体丢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蓝花子 双二倍体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几个四倍体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部分亲本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振东 周荣华 +1 位作者 董玉琛 贾继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 11个四倍体小麦 -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 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 95 3 2 F5和 (DR14 7/Ae14 ) //莱州 95 3 2 F4对 2 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 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 11个四倍体小麦 -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 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 95 3 2 F5和 (DR14 7/Ae14 ) //莱州 95 3 2 F4对 2 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或品系的反应模式比较 ,推测Am9/莱州 95 3 2 F5含有Pm4b ,波斯小麦PS5含有Pm4b与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 ;(DR14 7/Ae14 ) //莱州 95 3 2 F4和硬粒小麦DR14 7含有Pm4a和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 ;尾状山羊草Ae14和小伞山羊草Y39抗所有白粉菌株 ,由于迄今还没有在尾状山羊草和小伞山羊草中鉴定出抗白粉病基因 ,推测这 2份山羊草含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除Am9外 ,在其它双二倍体中波斯小麦或硬粒小麦的抗性部分受到抑制 ,山羊草的抗性部分或完全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山羊草 双二倍体 亲本 抗小麦白粉病基因
下载PDF
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的合成及GISH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洪高 吴江生 +1 位作者 程雨贵 刘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17-1120,T0002,共5页
通过萝卜(Raphanus sativus L.,2n=18,RR)与白花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2n=18,CC)杂交,F1经秋水仙碱加倍合成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Raphanobrassica,2n=36,RRCC)。经F4-F10代连续育性选择,F10单株种子产量达32... 通过萝卜(Raphanus sativus L.,2n=18,RR)与白花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2n=18,CC)杂交,F1经秋水仙碱加倍合成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Raphanobrassica,2n=36,RRCC)。经F4-F10代连续育性选择,F10单株种子产量达32.3g,每角粒数达14.9。基因组原位杂交显示F10减数分裂行为类似于二倍体物种,表明该异源四倍体的细胞学行为已经稳定。育性观察表明,可育花粉足够各代生产种子,但低世代杂种出现高频瘪粒种子,胚珠败孕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该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可以用作向油菜(B.napus L.,2n=38,AACC)转移萝卜基因的遗传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芥蓝 异源四倍体 育性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甜瓜属植物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劲枫 钱春桃 +2 位作者 林茂松 罗向东 张蜀宁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在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 和栽培黄瓜之间的种间杂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甜瓜属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从甜瓜属植物种间杂交的概况、种间杂交的障碍及其解决途径等三个方面,回顾和讨论了甜瓜属植物... 在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 和栽培黄瓜之间的种间杂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甜瓜属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从甜瓜属植物种间杂交的概况、种间杂交的障碍及其解决途径等三个方面,回顾和讨论了甜瓜属植物的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通过种间杂交研究利用甜瓜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属 种间杂交 双二倍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不同小麦背景小簇麦双二倍体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傅杰 周荣华 +2 位作者 赵继新 陈漱阳 杨群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103-1109,T001,共8页
对不同小麦 (Triticum aestivum2 n=42 AABBDD)背景的 4个小簇麦双二倍体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自交 7代选育 ,小簇麦双二倍体的遗传逐渐趋于稳定。其中 V85 2 cd和 V85 3 cd的遗传稳定性相对较好 ,RTC M,2 n=5 6的... 对不同小麦 (Triticum aestivum2 n=42 AABBDD)背景的 4个小簇麦双二倍体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自交 7代选育 ,小簇麦双二倍体的遗传逐渐趋于稳定。其中 V85 2 cd和 V85 3 cd的遗传稳定性相对较好 ,RTC M,2 n=5 6的植株分别占 1 0 0 %和83 .3 3 % ,PMC MI,2 n=2 8 的频率分别为 73 .3 4 %和 70 .72 % ,相对紊乱系数分别为 0 .0 2 1和 0 .0 2 2 ;用簇毛麦 (H aynaldia villosa 2 n=1 4VV) 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时 ,V85 1 cd、V85 2 cd和 V85 3 cd的体细胞中都有 1 4条簇毛麦染色体 ,其染色体组成为 2 n=5 6 =42 W+1 4V,V85 4 cd中有 1 2条簇毛麦染色体 ,其染色体组成为 2 n=5 6 =42 W+1 2 V+2 T(W/V)。 4个双二倍体籽粒蛋白质含量为 1 9.2 8%~ 2 0 .5 2 % ;V85 1 cd,V85 2 cd和 V85 3 cd对条锈病免疫或近免疫 ,高抗白粉病和叶锈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簇毛麦 双二倍体 荧光原位杂交 抗病性 分子细胞遗传
下载PDF
节节麦和黑麦杂种F_1及双二倍体中基因组变异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锁平 张大乐 +2 位作者 王秀娥 亓增军 刘大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数2n=28的植株的比例从57.1%提高到92.5%,2n=28的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数目从11.7提高到12.25,平均结实率从24.5%提高到51.3%。利用两套分别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的酶切引物组合EcoRI/MseI(E-M)、PstI/MseI(P-M)对节节麦-黑麦杂种F1和双二倍体S1~S4代扩增表明,基因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于F1代,且以序列消除为主。E-M和P-M引物扩增带中,节节麦基因组在F1代的序列消除带数占各代总消失带数的70.00%和52.95%,而在黑麦基因组为96.88%和81.64%。MSAP分析表明,节节麦和黑麦杂种和加倍能够导致节节麦和黑麦基因组序列甲基化状态改变,以甲基化为主,仅发生在F1和S1代。在S2~S4代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倍体 基因组序列变异 节节麦 黑麦 AFLP MSAP
下载PDF
具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抗病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傅杰 井金学 +3 位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杨群慧 赵继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簇毛麦 双随体染色体 双二倍体
下载PDF
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C-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红云 苏亚蕊 +1 位作者 张大乐 李锁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对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及其亲本节节麦、黑麦的C-分带研究,表明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含有其双亲完整的染色体组,其C-带带型与亲本的C-带带型基本一致,从细胞学水平上证实了该种质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的异源多倍体。
关键词 双二倍体 C-分带 异源多倍体 核型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新种质的创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通过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PS5-Y287双二倍体(AABBDD)。该双二倍体PMCMⅠ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对条锈、叶锈和秆锈病表现良好的田间抗性。并且该种质籽粒外观品... 通过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PS5-Y287双二倍体(AABBDD)。该双二倍体PMCMⅠ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对条锈、叶锈和秆锈病表现良好的田间抗性。并且该种质籽粒外观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粗山羊草 双二倍体 抗病种质
下载PDF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不同杂种世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玉海 王黎明 +6 位作者 鲍印广 崔法 郝元峰 宗浩 李兴锋 高居荣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61-1267,共7页
为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以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世代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 为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以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世代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更快趋近普通小麦的42条,至F5和BC3F1代,染色体数目为42的植株已分别达93.9%和92.0%。与自交世代相比,回交后代减数第一分裂中期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外源染色体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一般应以回交2~3次为宜;随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的育性提高,至F3和BC2F1代育性基本稳定。在不同杂种世代可分离出具有矮秆、大穗、大粒、对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或高抗及外观品质优良的变异类型,以F3和BC1F1代的变异类型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凸山羊草 柱穗山羊草 双二倍体 小麦 杂种后代 染色体分离
下载PDF
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Arachis oteroi)人工杂交双二倍体的创制和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丽娜 杜培 +9 位作者 付留洋 刘华 徐静 秦利 严玫 韩锁义 黄冰艳 董文召 汤丰收 张新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花生野生种是改良花生栽培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为了利用野生花生的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豫花9331与二倍体野生种A.oteroi人工杂交,借助胚拯救和染色体秋水仙素加倍,创制一个双二倍体杂种Am E-4,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 花生野生种是改良花生栽培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为了利用野生花生的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豫花9331与二倍体野生种A.oteroi人工杂交,借助胚拯救和染色体秋水仙素加倍,创制一个双二倍体杂种Am E-4,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准确鉴定了该双二倍体。观察结果表明,Am E-4的叶片与豫花9331存在显著差异,而主茎高、侧枝长和总分枝数等性状与豫花9331差异不显著。Am E-4开花期较豫花9331推迟60 d,结实性与荚果发育状况较差,不利于Am E-4的育种利用。同时,开发了57个追踪Am E-4中A.oteroi染色体的显性或共显性SSR标记,为创制和鉴定花生栽培种A.oteroi易位系或渐渗系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双二倍体 花生野生种 分子标记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二倍体及四倍体中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的表达与抑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军海 王凤涛 +1 位作者 刘太国 陈万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11,共12页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表达或部分表达其固有的抗病性,但部分抗叶锈...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表达或部分表达其固有的抗病性,但部分抗叶锈病基因则不能表达。四倍体波斯小麦Ps5、Ps8和野生二粒小麦D s3含有相同的抗叶锈病基因LrP s(暂定名),在双二倍体Am 1、Am 2、Am 3、Am 5和Am 7中可以表达其抗病性,但在Am 4中不能表达;二倍体粗山羊草A e37含有Lr41和未知基因,但Lr41在双二倍体Am 2中不能表达;四倍体硬粒小麦D r147携带Lr23和未知基因,在双二倍体Am 6中不能充分表达。抑制基因的存在是导致抗病基因不能表达或部分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抑制基因位于AB染色体组或D染色体组上,其抑制作用对抗病基因和病菌致病类型具有专化性,还可能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和寄主遗传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双二倍体Am 1、Am 2、Am 3和Am 5对叶锈菌致病类型DGS/HB的抗病性均由1对相同的隐性抗病基因LrP s(暂定名)控制,与它们具有共同的四倍体亲本Ps5有关。Am 4不具有苗期抗叶锈病基因,但含有来自粗山羊草A e39的1对隐性抑制基因SuLrP s(暂定名),可抑制Am 1、Am 2、Am 3和Am 5中隐性抗叶锈病基因的表达。对抗病抑制基因存在原因和遗传分析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叶锈病基因 抑制基因 二倍体 四倍体 双二倍体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洪杰 石云素 +4 位作者 史占良 张艳敏 郭北海 王子宁 温之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6,共6页
普通小麦比较容易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TH_1和 TH_1W杂交,所选的 9个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与 TH_1和 TH_1W的 19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为 46.7%,共计获得 19个杂交组合2316粒杂种种子。正反交结果表明,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的杂交结实... 普通小麦比较容易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TH_1和 TH_1W杂交,所选的 9个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与 TH_1和 TH_1W的 19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为 46.7%,共计获得 19个杂交组合2316粒杂种种子。正反交结果表明,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反交结实率,但是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受正反交的影响小于杂交结实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生长迅速,甚至直接诱导出绿苗,共获得不同杂交组合2005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观察还发现有少量再生植株发生形态变异,但是组织培养对提高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育性没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杂文 幼胚培养
下载PDF
硬粒小麦与偏凸山羊草部分双二倍体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卫兵 徐如宏 张庆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硬粒小麦(AABB,2n=28)与偏凸山羊草(DDMvMv,Zn=28)杂交,今成选育出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部分双二倍体。利用核型分析,初步鉴定出该部分双二倍体具有编凸山羊草的染色体组,从而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该部分双二倍体的获得为将... 通过硬粒小麦(AABB,2n=28)与偏凸山羊草(DDMvMv,Zn=28)杂交,今成选育出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部分双二倍体。利用核型分析,初步鉴定出该部分双二倍体具有编凸山羊草的染色体组,从而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该部分双二倍体的获得为将硬粒小麦,特别是偏凸山羊草的优异基因向小麦转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山羊草 双二倍体 核型
下载PDF
中国四倍体地方小麦品种矮兰麦与中国产节节麦的双二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兰秀锦 颜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581-585,共5页
以四倍体的半矮秆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rilicum turgidum L., 2n=28,AABB)作母本与采自河南的抗穗发芽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2n=14,DD)杂交。杂种F_1植株经0.05%秋水仙碱处理后获得矮兰麦一节节麦双二倍体(2n=42,AABBDD)。... 以四倍体的半矮秆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rilicum turgidum L., 2n=28,AABB)作母本与采自河南的抗穗发芽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2n=14,DD)杂交。杂种F_1植株经0.05%秋水仙碱处理后获得矮兰麦一节节麦双二倍体(2n=42,AABBDD)。本文报道了该双二倍体的形态、主要农艺特点、减数分裂等,并讨论了在育种上的利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细胞学 双二倍体
下载PDF
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迪 霍纳新 +1 位作者 张立芳 贾继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人工合成圆锥小麦365与粗山羊草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观察其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为筛选抗病育种种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感病圆锥小麦365为母本,与抗性优异的粗山羊草父本杂交,经单倍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人工合成小麦,... 【目的】人工合成圆锥小麦365与粗山羊草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观察其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为筛选抗病育种种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感病圆锥小麦365为母本,与抗性优异的粗山羊草父本杂交,经单倍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人工合成小麦,再与普通小麦杂交,观察其抗病性。【结果】亲本间杂交组合均有成胚,平均成胚率17.6%~37.0%。父本Y201、Y215和Y219对12个白粉病菌株表现全抗,Y170仅对菌株E09感病,Y221仅对4个菌株感病,而5个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对E09均感病。杂交组合365(♀)×Y221的人工合成二倍体株高、杂交组合365(♀)×Y170的人工合成二倍体穗数、自交结实穗率和结实率以及365(♀)×Y221人工合成二倍体的小穗数表现较好。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与偃展1号、豫麦18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结实率(4.6~80.8倍)。【结论】圆锥小麦365可能存在抗白粉病抑制基因,可抑制粗山羊草中抗白粉病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双二倍体 白粉病 抗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甜瓜属一新物种(双二倍体)合成及定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劲枫 庄飞云 钱春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5期357-362,T001,共7页
采用胚胎拯救方法 ,首次成功实现了栽培黄瓜 (Cucumis sativus L.,2 n=1 4)与同属野生种 C.hystrix Chakr.(2 n=2 4 )间可重复的种间杂交。杂交 F1植株形态一致。其中多分枝、密棕茸毛 (尤其是在花瓣和雌蕊上 )、桔黄色花冠及卵圆形果... 采用胚胎拯救方法 ,首次成功实现了栽培黄瓜 (Cucumis sativus L.,2 n=1 4)与同属野生种 C.hystrix Chakr.(2 n=2 4 )间可重复的种间杂交。杂交 F1植株形态一致。其中多分枝、密棕茸毛 (尤其是在花瓣和雌蕊上 )、桔黄色花冠及卵圆形果实这些特征与亲本 C.hystrix相似 ,而第一雌花节位则与亲本黄瓜 (C.sativus)相似。其它性状如株径、节长、叶和花的形状和大小等都介于双亲之间而呈中间型。将杂种 F1植株自交并与两亲本进行回交 ,结果表明 F1杂种的雄蕊和雌蕊都是不育的。这可能是由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奇数 (2 n=1 9,其中 7条来自黄瓜 ,1 2条来自野生黄瓜 ) ,缺乏同源性而导致减数分裂不正常。利用体细胞无性系突变方法 ,对杂种的染色体数进行了加倍。流动细胞计量仪测定表明 ,加倍的 F1植株 (双二倍体 )占再生植株的 7.3 %,形态一致 ,其 DNA含量为 2 .3 5 pg,而 F1(二倍体 )的含量为 1 .1 7pg。新合成的双二倍体植株能释放花粉 ,并且能形成含种子的果实。对生长和发育、营养价值及抗性等方面初步研究表明 ,这一新物种可望成为一新型作物种 ,在未来农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不同杂交可形成两种类型的果实 :一种为腌渍类型 ,该株系每株可着生 3 0多个大约 1 0 cm长的果实 ,可一次性采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属 双二倍体 特征 合成 野生种 种间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