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制剂抗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2
作者 王月玥 卢金淼 +4 位作者 张宇 朱琳 张俊琦 王艺 李智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两性霉素B与三唑类或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网状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5日,文献质量采用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4365例患者。在疗效方面,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与其他剂型相比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相比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神经系统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中,脂质体剂型的疗效优于脱氧胆酸盐传统剂型;胶体分散体剂型的疗效显著低于传统剂型,同时神经系统毒性也较低。由于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脱氧胆酸盐 脂质制剂 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两性霉素B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皓飞 王金龙 +9 位作者 胡文瀚 宋倩文 吴昌德 何洁 胡琳璘 徐静媛 李卿 潘纯 谢剑锋 黄英姿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在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点及目标靶值并分析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脱氧胆酸盐两性霉...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在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点及目标靶值并分析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输入治疗的重症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用药从1 mg/d开始逐渐累加至50 mg/d,持续静脉泵入6 h,在用药第7、14天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1、3、6、9、12 h的外周血2 mL,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观察两性霉素B的PK特点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例重症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对比正常受试者中得到的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患者体内两性霉素B的谷浓度(Cmin)、清除率(clearance,CL)、半衰期(t_(1/2))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均高于健康受试者(均P<0.05),而血药浓度峰值(Cmax)(1.63±0.77)mg/L未见明显差异。更快的两性霉素B剂量累加速度相比于正常累加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P>0.05)变化,并且其Cmax和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更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实时APACHEⅡ评分可能是两性霉素B峰浓度的影响因素(P=0.008)。结论重症IFI患者体内两性霉素B的谷浓度、CL、半衰期(t_(1/2))、和AUC均高于健康受试者,但Cmax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实时APACHEⅡ评分可能是影响两性霉素B峰浓度的影响因素。更快的两性霉素B药物累加速度未表现出明显的即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并且存在更高的药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感染 药物代谢动力学 重症患者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易耕 陈兵 +12 位作者 史鹏程 杨继龙 何祎 魏嘉璘 庞爱明 杨栋林 马巧玲 张荣莉 翟卫华 陈欣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A case report
5
作者 Xue-Fei Xiao Jiong-Xing Wu Yang-Cheng X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6期2374-2383,共10页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fungal infe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often invading one or more systems of the body.However,it is rare for lymph nodes to be invaded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other organs....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fungal infe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often invading one or more systems of the body.However,it is rare for lymph nodes to be invaded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other organs.CASE SUMMARY A 21-year-old man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repeated cough for 2 mo and abdominal pain for 1 mo.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multiple lymph nodes enlargement,especially those in the left neck and groin.CT scan showed multiple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in the chest,especially left lung,abdominal cavity,and retroperitoneum.The first lymph node biopsy revealed granulomatous lesions of lymph nodes,so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efoperazone tazobactam combined with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given.Because fever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occurred 4 d after admission,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given,and Caspofungin and Voriconazole were used successively.However,the disease still could not be controlled.On the 11th day of admission,the body temperature reached 40° C.After mycosis of lymph nodes was confirmed by the second lymph node biopsy,Amphotericin B was given,a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and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CONCLUSION No fixed target organ was identified in this case,and only lymph node involvement was found.Caspofungin,a new antifungal drug,and the conventional first choice drug,Voriconazole,were ineffective,while Amphotericin B wa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Case report LYMPHADENECTASIS LYMPH node bIOPSY MYCOSIS of LYMPH nodes amphotericin b
下载PDF
持续泵入对比间断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6
作者 罗梦林 许汝福 +1 位作者 胡雪莲 张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比较持续泵入与间断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收集24 h... 目的比较持续泵入与间断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收集24 h持续泵入(试验组)对比间断滴注(对照组)两性霉素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队列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至2023年1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RCT的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量表评价队列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1篇RCT及6篇队列研究,共计7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RR=1.44,95%CI(1.13,1.83),P=0.003]显著高于对照组,全因死亡率[RR=0.37,95%CI(0.19,0.72),P=0.003]、输液反应发生率[RR=0.28,95%CI(0.18,0.43),P<0.0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1,95%CI(0.45,1.11),P=0.1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结论24 h持续泵入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间断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持续泵入 间断滴注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Delivery strategies of amphotericin B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被引量:8
7
作者 Xiaochun Wang Imran Shair Mohammad +7 位作者 Lifang Fan Zongmin Zhao Md Nurunnabi Marwa A.Sallam Jun Wu Zhongjian Chen Lifang Yin Wei H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585-2604,共20页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represent a growing public concern for clinicians to manage in many medical settings,with substantial associated morbidities and mortalities.Among many current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represent a growing public concern for clinicians to manage in many medical settings,with substantial associated morbidities and mortalities.Among many current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FIs,amphotericin B(AmB)i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drug.AmB is considered as a first-line drug in the clinic that has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less resistance.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d the most promising research efforts on nanocarriers for AmB delivery and highlighted their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treating IFIs.We have also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s of AmB,rationale for treating IFIs,and recent advances in formulating AmB for clinical use.Finally,this review discusses som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in applying AmB for combating IF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mphotericin b Poor water-solubility Drug delivery Topical administration NANOPARTICLES CONJUGATES TOXICITY
原文传递
Caspofungin versus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for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or febrile neutropenia 被引量:1
8
作者 Zhang Jinyu Gong Yizhen +2 位作者 Wang Ke Kong Jinliang Chen Yiq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53-757,共5页
Background Nowadays,there are published trials in regards to the comparison of caspofungin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L-AmB).However,these studies have a modest sample size and convey inconclusive results.The ai... Background Nowadays,there are published trials in regards to the comparison of caspofungin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L-AmB).However,these studies have a modest sample size and convey inconclusive result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spofungi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compared with L-AmB.Methods Electronic databases (up to July 31,2013) PubMed and Embase databases,the Cochrane Library,and Google Scholar were searched to identify relevant trials of caspofungin and L-AmB.Analyses of efficacy and adverse outcomes were performed by relative risks (R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s).Heterogeneity was assessed by x2-test and the/2-statistic.Results Three tria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with 1249 modified intention-to-treat (MITT) pati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spofungin produced equal efficacy in favorable overall response (RR=1.02,95% Cl 0.88-1.18; P=0.81) and mortality rate (RR=1.53,95% Cl 0.38-6.27,P=0.55),safer in clinical adverse events (RR=0.20,95% Cl 0.08-0.54; P=0.001),laboratory adverse events (RR=0.69,95% Cl 0.57-0.84; P=0.0002),and discontinuation rate (RR=0.26,95% Cl 0.08-0.83,P=0.02),compared with L-AmB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Fls.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meta-analysis,it would appear that caspofungin was measured to have equal efficacy in clinical outcomes and safer in terms of adverse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OFUNGIN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META-ANALYSIS TREATMEN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febrile neutropenia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俊 孙爱宁 +5 位作者 吴德沛 陈苏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泊芬净组(32例)静脉滴注卡泊芬净(d170mg,d2起50mg/d);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静脉滴注脂质体两性霉素BE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中性粒细胞恢复和症状消失后5d,或者疗程大于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60例患者接受评估,卡泊芬净组32例,总有效率65.6%,不良反应率25.0%;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总有效率67.9%,不良反应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结论 对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相当,但耐受性较脂质体两性霉素B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不同治疗策略的低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岚 金香淑 +4 位作者 李景贺 刘静 关伟 高泓浩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率,并对用药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全部97例次患者中,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2例次,临床诊断为IFD患者11例次,拟诊IFD患者15例次,未确定IFD患者69例次,低剂量AmB对全部患者的有效率为69.4%,目标治疗72.7%,诊断驱动治疗63.6%,经验治疗75%,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分别是50%、66.7%、75%。统计所有应用AmB患者仅有7例次(7.2%)肌酐(Cr)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且均在停药7 d内恢复正常。虽然停药后1 d血清Cr水平较用药前有所增加(64.86±3.00 vs 58.76±1.6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后7 d Cr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8.43±1.68μmol/L,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AmB对于粒细胞缺乏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持续发热患者进行经验性或诊断驱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庭波 祝亮方 +2 位作者 战榕 吕联煌 胡建达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每日0.5~1 mg/kg,用药10~61 d,中位数26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血电解质及肝、...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每日0.5~1 mg/kg,用药10~61 d,中位数26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6.9%,真菌清除率42.4%,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6%~24.5%,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两性霉素B输注的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反应,低钾血症,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静脉炎。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虽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只要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仍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血液恶性肿瘤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陶芳芳 陈妍 +7 位作者 夏红萍 张永红 张拥军 谢丽娟 钱继红 杨庆南 朱建幸 何振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足量长疗程治疗使早产儿真菌感染得到良好控制,除1例放弃治疗外,余6例症状明显改善,血培养均转阴,中枢神经系统病灶较前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早产儿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氟康唑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制剂及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剑 吴晓娇 +2 位作者 苏兰 刘春雨 陈泽莲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868-2871,2878,共5页
两性霉素B对绝大部分真菌治疗有效且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相对较少,但仍可作为真菌病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但两性霉素B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即肾损害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 两性霉素B对绝大部分真菌治疗有效且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相对较少,但仍可作为真菌病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但两性霉素B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即肾损害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新剂型两性霉素B通过改变两性霉素B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可以降低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临床探究两性霉素B不同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肾损害成为关键问题,从而为临床诊断与防治肾损害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肾损害 真菌感染
下载PDF
卡泊芬净与二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晓霞 王琳 +1 位作者 王智明 罗贤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242-3243,3245,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时单用卡泊芬净13例,二性霉素B24例;24例同时应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例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上均为单... 目的观察应用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时单用卡泊芬净13例,二性霉素B24例;24例同时应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例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上均为单药静脉输注给药至体温正常2周或病灶消失。中位疗程30 d(7~63 d)。结果 37例中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4%和67.6%。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2%和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无不良反应。二性霉素B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7%。结论卡泊芬净和二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较好,卡泊芬净疗效肯定且药物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二性霉素b 真菌病 血液肿瘤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毅 张义成 +7 位作者 孙汉英 黄梅 冉丹 邓金牛 张东华 刘文励 郭静明 周剑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1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普通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7~66d,平均24.5d,每位患者平均累积剂量605mg。结果:两性霉素...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1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普通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7~66d,平均24.5d,每位患者平均累积剂量605mg。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7%,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寒战、发热58.0%,低血钾44.4%,消化道18.5%,肾功能损害14.8%。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较广,疗效好,但须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免疫功能低下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柴俊月 魏娜 +2 位作者 崔婷婷 许兰平 黄晓军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周以上,最长应用时间为14周,中位数6周。总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发热、转氨酶升高、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根据WHO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均为I~II级毒性。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血液病患者IFI临床诊断的抢先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抢先治疗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单用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静 季海龙 +6 位作者 赵芳 张睿 尹凤雷 曹婷婷 马洪玉 许卫星 王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83-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54例恶性血液病首次合并IFD患者采用国产两性霉素B及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临...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54例恶性血液病首次合并IFD患者采用国产两性霉素B及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两性霉素B组、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组有效率分别为76.2%(16/21例)、96.4%(27/28例)、100%(5/5例)。本组患者以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吸烟史为主要易感因素(P<0.05)。肺部CT多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63.0%(34/54例)、实变11.1%(6/54例)、结节14.8%(8/54例)。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肝脏损害。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仍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经典药物,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可增强疗效,虽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予治疗则可以控制,从而达到更积极的抗真菌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幸赟 刘震 +4 位作者 缪海均 朱跃 张莉 冯瑾 陈万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7期878-879,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5例急救科ICU 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5例急救科ICU 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8例,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1.43%,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7/9)和83.33%(5/6);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6例,均较轻微,经对症治疗后均能得到控制。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于ICU IFI患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联合阿奇霉素及其他抗真菌药对烟曲霉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洁华 王刚生 +2 位作者 佟盼琢 杨晓亮 田珂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联合阿奇霉素(AZI)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对临床分离的30株烟曲霉体外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 A方案。结果抗真菌药体外抗菌活...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联合阿奇霉素(AZI)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对临床分离的30株烟曲霉体外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 A方案。结果抗真菌药体外抗菌活性依次为伏立康唑(VRC)0.29μg/mL,卡泊芬净(CBF)0.45μg/mL,伊曲康唑(ICZ)0.52μg/mL,AMB 0.55μg/mL。烟曲霉对特比萘芬(TBF)、5-氟胞嘧啶(5 FC)、氟康唑(FCZ)、AZI均显示耐药。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的为:AMB+ICZ(96.67%)、AMB+VRC(90.00%)、AMB+CBF(83.33%)、AMB+5-FC(50.00%)。结论单独用药时,AMB、ICZ、VRC、CBF有很强的抗烟曲霉作用,烟曲霉对FCZ耐药,AZI无对抗烟曲霉作用;联合用药时,AMB与ICZ、VRC、CBF、5 FC有协同抗菌作用。对于侵袭性曲霉病,可选择AMB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 阿奇霉素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在血液肿瘤儿童合并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岚 高怡瑾 +3 位作者 陆凤娟 翟晓文 王宏胜 李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使用国产性霉素B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特征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真菌感染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两性霉素B使用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确诊... 目的通过分析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使用国产性霉素B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特征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真菌感染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两性霉素B使用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5例;感染部位呼吸道8例、皮下结节及鼻甲眶周炎各1例、败血症2例、咽壁脓肿及肝脾各1例。3例经治疗后痊愈,9例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国产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不良反应主要是肝功能损害和低血钾。结论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国产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可以被大多数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