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下载PDF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栓塞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川 黄连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66-1366,共1页
关键词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 囊状肺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影像学检查 选择性主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应用国产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巨大肺动静脉瘘
3
作者 苏伟 张华 +1 位作者 王东升 崔俊友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封堵器 巨大 动脉导管 肺动静脉瘘 国产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7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迟路湘 张萍 仝识非 程训民 冉擘力 姚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测ASD直径及选取Amplatzer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推送至左房 ,先后释放左、右侧盘 ,心脏超声证实ASD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 ,再将Amplatzer封堵器完全释放。PDA患者先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 ,测量PDA直径及选择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置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 ,重复主动脉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时释放封堵器。结果 ① 19例ASD患者球囊测得的ASD直径为 2 3± 6( 13~ 3 1)mm ,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7~ 40mm ,均一次性封堵成功。② 3 1例PDA患者中 3 0例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成功 ,1例PDA内径达 12mm者用直径 17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适应症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心脏插管术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涛 张戈军 +6 位作者 徐仲英 蒋世良 万俊义 胡海波 金敬琳 郑宏 徐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4.2~91.0 kg)。封堵后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封堵效果。结果:28例患者应用ADO Ⅱ封堵手术均成功。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4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封堵患者10例,其他适合应用ADO Ⅱ封堵的患者4例。28例患者未发生与股动脉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溶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ADO II形态小、可控性好,容易输送,对血管损伤小,适用于小型膜部室间隔缺损、粗大迂曲体肺侧支血管及一些少见的结构性心脏病,封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心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秀敏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玉威 金岩 邓东安 侯传举 全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方法 全组 5 1例 ,肺动脉收缩压 (84 .7± 13.5 ) (70~ 137)mmHg ,肺动脉平均压 (6 5 .0± 11.5 ) (4 2~ 97)mmHg ,PDA最窄处直径 (7.0±...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方法 全组 5 1例 ,肺动脉收缩压 (84 .7± 13.5 ) (70~ 137)mmHg ,肺动脉平均压 (6 5 .0± 11.5 ) (4 2~ 97)mmHg ,PDA最窄处直径 (7.0± 2 .4 ) (3~ 15 )mm。封堵成功后监测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结果 除 1例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能封堵外 ,其他 5 0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 (4 6 .1± 14 .9) (2 4~ 10 9)mmHg ,肺动脉平均压降至 (31.3± 11.6 ) (14~ 6 9)mmHg。术后 10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30例 (6 0 % )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2 0例 (4 0 % )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 2 4h及 1个月后仅 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6个月后未见残余分流、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高压 PDA 合并症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祥 陈智 +3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向金星 王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9期498-501,共4页
目的总结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ADO-Ⅱ进行封堵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 目的总结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ADO-Ⅱ进行封堵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室间隔缺损(肌部)2例以及冠状动脉瘘4例。术前经临床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术中心导管造影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即刻和随访,观察术后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以及并发症。结果 16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2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无其他并发症。3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器无残余分流,1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处术后1个月少许线样分流。2例室间隔缺损均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未见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ADO-Ⅱ封堵器以其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介入封堵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试验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代政学 张玉顺 +4 位作者 贾国良 王树祥 李寰 吴栋梁 王小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  Amplatzer封堵器试验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DA) ,评价其在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患者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7(男 4,女 3)例 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 PDA封堵器堵塞 PDA试验 ,观察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无降... 目的  Amplatzer封堵器试验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DA) ,评价其在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患者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7(男 4,女 3)例 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 PDA封堵器堵塞 PDA试验 ,观察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无降低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此分析肺血管病变是否可逆 .结果  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肺动脉收缩压11.3~ 18.7(12 .8± 4.9) k Pa,平均压为 6 .9~ 12 .3(9.1±2 .5 ) k Pa,其中 2例血氧饱和度小于 90 % ,6例试封堵术后30 min~ 1h肺动脉收缩压降至 6 .0~ 13.1(7.6± 3.1) k Pa,肺动脉平均压降至 2 .7~ 8.3(4 .4± 2 .8) k Pa,行永久性封堵治疗 . 1例肺动脉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 ,不宜进行封堵治疗 .结论 对于 PDA伴严重肺动脉高压者 ,Amplatzer封堵器关闭 PDA试验是鉴别肺动脉高压是否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在 Am -platzer法封堵器治疗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的病例选择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高压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8 位作者 戴汝平 赵世华 凌坚 金敬琳 郑宏 张戈军 曾筝 张岩 谢若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 的初步疗效。方法:自1998 年5 月~1999 年6 月,采用美国AGA 公司生产的Amplatzer 封堵器共施行47 例( 女37 例,男10 例)PDA 封... 目的:评价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 的初步疗效。方法:自1998 年5 月~1999 年6 月,采用美国AGA 公司生产的Amplatzer 封堵器共施行47 例( 女37 例,男10 例)PDA 封堵术。平均年龄15-8 ±13-4 岁(0-9 ~48 岁) ,平均体重37-3 ±21-2 kg(6-5 ~82-0 kg) 。3 例为PDA 结扎术后再通。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X 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DA。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股静、动脉,先行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以确定PDA的位置、形状及直径。选择大于所测PDA 最窄直径2 ~4 m m 的Amplatzer 封堵器,于透视下经6 F 输送鞘管将其封堵于PDA 处。10分钟后重复主动脉造影,若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时,可释放封堵器。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导管,压迫止血。术后24 ~48 小时,1 ~13 个月行超声心动图、X 线胸片检查,观察残余分流情况、有无再通及封堵器位置等。结果: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 属Krichenko A 型45 例,B 型及E 型各1 例。PDA 最窄处直径平均为4-6 ±1-7 m 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疗法 amplatzer 疗效评价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0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玉顺 何争 +2 位作者 刘建平 贾国良 栾荣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649-650,共2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mo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 .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6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术后 1mo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介入疗法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舟 陈智 +3 位作者 黄希勇 王祥 向金星 曾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6-757,共2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主张早期干预。既往的干预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型心脏中心采取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至20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主张早期干预。既往的干预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型心脏中心采取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至2013年应用ADO-Ⅱ封堵器封堵小型冠状动脉瘘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amplatzer 导管封堵 介入封堵治疗 封堵器 心脏中心 心腔 临床观察 湖南省儿童医院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代政学 李毓杰 +6 位作者 王垒 张玉顺 王海昌 贾国良 李寰 刘建平 王小燕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5例 ,年龄 2 5± 2 2 (5~ 5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11± 4(8~ 18) mm。 PDA 8例采用 AmplatzerPDA封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5例 ,年龄 2 5± 2 2 (5~ 5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11± 4(8~ 18) mm。 PDA 8例采用 AmplatzerPDA封堵器治疗 ,7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封堵后 3 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14例 (93 ) %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由 90~ 150 (10 6± 2 7) mm Hg降至 45~ 110 (65± 2 1) mm Hg,肺动脉平均压由 60~ 10 5(82± 2 1) mm Hg降至 2 6~ 65(50± 19) mm Hg。 1例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 ,反而有轻度上升 ,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 ,撤出封堵器。 6例主动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增高。术后 3 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例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1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在术后 2 4h2例仍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其中 1例并发溶血 ,4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其余病例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并发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69例的随访结果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代政学 张玉顺 +4 位作者 贾国良 李寰 刘建平 张军 王小燕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随访。方法 :全组 16 9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4 .7± 3.8(2 .0~ 13.0 ) mm。封堵后 10 min行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h及 1,3,6月 ,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16 ...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随访。方法 :全组 16 9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4 .7± 3.8(2 .0~ 13.0 ) mm。封堵后 10 min行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h及 1,3,6月 ,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16 6例 PDA采用 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3例采用 Am 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 1例 PDA术中证实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 4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14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 h13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余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1例封堵术后 10h并发溶血 ,4 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 5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月 4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6月及 1年 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最后行 PFM弹簧圈治疗未再见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覃丽君 欧阳静萍 +1 位作者 张有为 宋金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经体检、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经胸超声确诊为PDA患儿 8例 ,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结果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属KrichenkoA型 5例 ,C型 3例。PDA最窄处直径...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经体检、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经胸超声确诊为PDA患儿 8例 ,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结果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属KrichenkoA型 5例 ,C型 3例。PDA最窄处直径平均为 3 .63± 1.3 9( 2~ 6.5 )mm ,肺循环血流量 /体循环血流量平均为 2 .5 ( 1.5~5 .3 ) ,肺动脉高压 5例。 8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均 1次堵闭成功。造影示 7例无残余分流 ,1例极少量残余分流。平均手术时间为 47± 5 .5 ( 3 8~ 5 5 )min ,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 6.4± 1.4( 5~ 9)min。术后 2 4h经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 ,平均 2 5 .3± 13个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及无封堵器移位。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小儿 动脉导管未闭 疗效
下载PDF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代政学 张玉顺 +2 位作者 李寰 贾国良 王小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1321-1322,共2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  6 8例成人 PDA (男 2 6例 ,女 4 2例 ) ,年龄 18~ 6 5 (32± 2 7)岁行Am platzer封堵器根治 PDA术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封堵前后...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  6 8例成人 PDA (男 2 6例 ,女 4 2例 ) ,年龄 18~ 6 5 (32± 2 7)岁行Am platzer封堵器根治 PDA术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封堵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 (L VESD) .应用椭圆体体积法计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 VEDV)、收缩末期容积 (L VESV)、每搏搏出量 (L VSV)、射血分数 (L VEF)和短轴缩短率 (L VFS) ,将封堵前后测量数据分别用统计学配对 t检验 .结果  L VEDD,L VEDV,L VESV,L VSV封堵前分别 (6 0± 9) mm,(2 2 8± 90 ) m L,(5 4± 2 7) m L,(172± 74 )m L;封堵后 5 d分别降为 (5 0± 7) mm,(130± 6 0 ) m L,(41±2 1) m L ,(96± 4 5 ) m L (P<0 .0 5 ) ;封堵后 3mo分别为 (48±7) m m,(112± 5 0 ) m L ,(38± 17) m L ,(91± 4 0 ) m L (P<0 .0 5 ) ;L VEF,L VFS封堵前分别为 (5 6± 18) % ,(38± 5 ) % ;封堵后 5 d分别为 (5 1± 2 0 ) % ,(36± 6 ) % (P>0 .0 5 ) ,封堵后3mo分别为 (5 7± 8) % ,(38± 8) %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 PDA能缩短 L VEDD和改善左心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运泉 陈国桢 +3 位作者 覃有振 周福军 李格丽 朱延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1-442,共2页
目的 采用Amplatzer堵闭器(ADO)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1例患儿,男12例,女19例,年龄1~19岁,平均7.5岁,体质量4.6~50.0kg,平均20.5kg。超声心动图(UCG)测PDA直径2.0~10.6mm,平均5.8mm... 目的 采用Amplatzer堵闭器(ADO)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1例患儿,男12例,女19例,年龄1~19岁,平均7.5岁,体质量4.6~50.0kg,平均20.5kg。超声心动图(UCG)测PDA直径2.0~10.6mm,平均5.8mm。采用直径4~12mm、平均7.6mm,较PDA直径大0.8-5.5mm、平均2.9mm的ADO进行封堵。术后48h,1,3,6个月、1年行UCG复查。结果1例PDA造影直径0.67min,因无合适ADO而放弃。失败2例,成功植入ADO28例(93.3%)。术后造影即刻完全封堵22例(78.6%),4例(14.3%)有微量分流,2例(7.1%)有少量分流。48h UCG复查均无残余分流。随访1年全组未出现心脏感染、溶血、封堵器脱落,ADO突入降主动脉(DAO)引起DAO轻度狭窄3例,ADO突入左肺动脉(LPA)引起LPA轻度狭窄1例。结论应用ADO治疗PDA安全可靠,但要注意封堵器对DAO和LPA的影响,以避免造成大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8mm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玉顺 代政学 +2 位作者 贾国良 曾筝 刘建平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4-205,208,共3页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47例 PDA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2例采用 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 ,1例 PDA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3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志亮 刘建庄 +1 位作者 张冬红 赵全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将12例PDA、4例ASD于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复查TTE及X线检查。结果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4hTT...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将12例PDA、4例ASD于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复查TTE及X线检查。结果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4hTTE显示2例(12.5%)存在残余分流,分别于72h、1周后分流消失。随访6个月,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流量减少。结论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及ASD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中-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华益民 周同甫 +3 位作者 王泽蓉 夏礼勤 朱琦 金仲和 《华西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中 -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效果 ,并探讨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 :经导管堵闭 13例PDA ,男 2例 ,女 11例 ,年龄 1 5~ 10岁 ,体重 8 6~ 2 5kg。PDA最窄处直径2 5~ 6mm (平均 4 1mm) ,术...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中 -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效果 ,并探讨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 :经导管堵闭 13例PDA ,男 2例 ,女 11例 ,年龄 1 5~ 10岁 ,体重 8 6~ 2 5kg。PDA最窄处直径2 5~ 6mm (平均 4 1mm) ,术前肺动脉压 2 2~ 6 0mmHg (平均 3 8 5mmHg)。结果 :12例成功 ,1例失败。术后 1月随访 ,仅 1例超声心动图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中 -大型PDA ,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娟 王玉林 +3 位作者 朱梅 梁皓 张楠 郭文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 目的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技术失败率、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等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献,总样本量349例。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组技术失败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组对照试验(CT),349例,3.0%vs0,RR=4.29,95%CI(0.77,23.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5组CT,343例,3.1%vs38.0%,RR=0.11,95%CI(0.05,0.23)](P<0.00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5组CT,343例,0.5%vs6.0%,RR=0.23,95%CI(0.06,0.90)](P=0.03);Amplatzer封堵器组治疗后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手术组[4组CT,304例,16.3%vs0,RR=16.06,95%CI(3.0,86.12)](P=0.001);出院时残余分流率虽高于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5%vs0,P=0.33)。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尽管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与手术相仿,随着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可作为PDA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封堵 心脏外科手术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