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玉勇 何宝全 +2 位作者 曹顶臣 白庆利 何立川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81,共5页
利用地笼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实验基地场区捕获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放入土池暂养,测定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五月底,水温达13℃时,解剖发现部分雄鱼能产生少量游离精子,未经催产;雌鱼分别腹腔单次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 利用地笼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实验基地场区捕获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放入土池暂养,测定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五月底,水温达13℃时,解剖发现部分雄鱼能产生少量游离精子,未经催产;雌鱼分别腹腔单次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地殴酮(DOM)及二者混合物,研究葛氏鲈塘鳢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技术。结果揭示:(1)雌、雄鱼的体长(L)和体质量(W)曲线分别为W=0.0326L^(3.0595)(R^(2)=0.9860)和W=0.0274L^(3.0008)(R^(2)=0.9471);(2)雌雄性比为1∶0.986(n=294),二项检验表明,该鱼性别分布服从平均概率是0.5的二项分布(P=1.00>0.05);(3)绝对繁殖力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2^(+)龄的平均繁殖力为2140粒,5^(+)龄为8680粒。3^(+)龄时的相对繁殖力和性腺指数(GSI)最高,分别为103.1粒/g和13.3%。120尾雌鱼的催产结果显示,催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LHRH-A_(2)+DOM>DOM>LHRH-A_(2),催产率46.67%~60.00%、发眼率87.3%~90.1%、孵化率89.2%~91.5%和上浮率88.2%~92.7%。催产药物对葛氏鲈塘鳢的催产效果明显,药物间差异明显,但药物催产没有影响胚胎及苗种的早期发育。本次研究可为开展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和批量苗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 生长 性比 繁殖力 人工催产
下载PDF
急性升温胁迫与恢复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博雅 郭策 +1 位作者 黄璞祎 柴龙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399,共6页
将体质量(13.41±6.31)g的葛氏鲈塘鳢分为3组,饲养在80 cm×60 cm×40 cm的玻璃水族箱中。对照组水温为17℃;渐变升温组的升温速率为1℃/d;急性升温组试验鱼直接由17℃水族箱转至31℃水族箱中。两个试验组水温恒定在31℃后... 将体质量(13.41±6.31)g的葛氏鲈塘鳢分为3组,饲养在80 cm×60 cm×40 cm的玻璃水族箱中。对照组水温为17℃;渐变升温组的升温速率为1℃/d;急性升温组试验鱼直接由17℃水族箱转至31℃水族箱中。两个试验组水温恒定在31℃后,测定各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肝脏、脑和肌肉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浓度,以深入了解急性升温胁迫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葛氏鲈塘鳢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升温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肝脏和脑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6 h后脑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恢复至17℃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在12 h时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1 h内肝脏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渐变升温组(P<0.05),肌肉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而恢复过程中脑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后,肝脏和脑组织受损伤无法恢复,而肌肉比肝脏和脑组织更能适应急性升温变化。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最先响应急性升温的氧化损伤,随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渐变升温下葛氏鲈塘鳢的存活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鳢 急性升温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