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geting prion-like protein spreading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1
作者 Zhaohui Zhang Shuke Nie Liam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875-1878,共4页
The infectious template-mediated protein conversion is a unique mechanism for the onset of rare and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known as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or prion diseases, which affect... The infectious template-mediated protein conversion is a unique mechanism for the onset of rare and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known as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or prion diseases, which affect humans and other animal species. However, emerging studies are now demonstrating prion-like mechanisms of self-propagation of protein misfolding in a number of common, non-infect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distinct and unrelated proteins(beta-amyloid, tau, α-synuclein, 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 and huntingtin, etc.) associated with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can seed conversion and spread via cellto-cell transfer, sustai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neurotoxic agents along a stereotypic route, sharing features at the heart of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prions. Here we review the most recent development on bot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prion-lik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s well as innovativ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on-like SYNUCLEIN tau 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 BETA-amyloid Parkinson's disease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DEGENERATION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AA、YKL-40、HBP与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庆云 马亚琼 苏裕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868-871,876,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肝素结合蛋白(HBP)与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肝素结合蛋白(HBP)与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及非感染组(96例),比较两组血清SAA、YKL-40、HBP水平;根据治疗30 d后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及预后不良组(20例),分析影响MH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血清SAA、YKL-40、HBP单一及联合检测对MHD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SAA、YKL-40、HB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61、7.902、42.037,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SAA、YKL-40、HBP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8、23.009、17.639、6.656、13.821、45.366、7.849、43.44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CRP、TNF-α、PCT、Scr、BUN、SAA、YKL-40、HBP是M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AA、YKL-40、HBP单一及联合预测MHD患者预后AUC分别0.894、0.749、0.818、0.964,联合预测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MHD合并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血清SAA、YKL-40、HBP水平较无合并感染患者升高,血清SAA、YKL-40、HBP联合检测对MHD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肝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3
作者 李艳华 李阔 +4 位作者 姬春雪 王丽轩 黄少越 郭建 李东旭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分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Aβ、CHI3L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血清Aβ、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ICD组血清TG、TC、LDL-C、Aβ和CHI3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和重度硬化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血清Aβ、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与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ICD患者血清Aβ和CHI3L1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反映IC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颈动脉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血清NLRP3、SAA及NFκB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美 孙燕宁 何霜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淀粉样蛋白A(SAA)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将感染者... 目的探讨血清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淀粉样蛋白A(SAA)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将感染者设为感染组(n=19),未感染者设为对照组(n=51),分析血清NLRP3、SAA及NFκB在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NLRP3、SAA及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3、SAA及NFκB水平: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LRP3、SAA及NFκB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NLRP3预测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的AUC为0.634,灵敏度为63.43%,特异度为67.40%,截断值为114.02 pg/mL;血清SAA预测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的AUC为0.715,灵敏度73.50%,特异度为69.00%,截断值为30.99 mg/L;血清NFκB预测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的AUC为0.914,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70.00%,截断值为38.27μg/mL,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特异度、准确度更高(P<0.05)。结论血清NLRP3、SAA及NFκB在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患者中均异常高表达,且三指标联合检测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感染诊断效能更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淀粉样蛋白A 核转录因子 颅脑损伤 颅脑感染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聚集的纤维表面功能化
5
作者 王皓月 胡亚宁 +1 位作者 赵健 杨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针对目前聚合物纤维表面功能化策略中改性工艺复杂、涂层稳定性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聚集的新型纤维表面功能化策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纤维浸泡在含有功能物质的溶菌酶相转变水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即... 针对目前聚合物纤维表面功能化策略中改性工艺复杂、涂层稳定性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聚集的新型纤维表面功能化策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纤维浸泡在含有功能物质的溶菌酶相转变水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即可在纤维表面形成稳定的功能化涂层。根据功能物质的不同,分别制备了银纳米颗粒涂层改性纤维及织物、量子点改性纤维和聚乙二醇(PEG)改性纤维及织物,并分别表征其性能与涂层稳定性。结果表明:溶菌酶质量浓度为0.02 mg/mL时,银纳米颗粒涂层改性纤维的导电性最优,1 cm纤维的电阻仅为1.39Ω,且涂层具有较高的黏附稳定性,可抵抗胶带37次撕拉,经20000次弯折后改性纤维的电阻无明显变化,同时银纳米颗粒涂层改性的聚酯织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量子点改性纤维在紫外光照射下发荧光,经过10000次弯折测试后其荧光强度无明显衰减;PEG接枝溶菌酶涂层提升了纤维的亲水性,改性后织物的滴水浸湿时间由24 s缩短至2.5 s,透湿率由4500 g/(m^(2)·d)提高至5800 g/(m^(2)·d),改性层稳定可抵抗20000次弯折。该策略在构筑功能纤维和功能织物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类淀粉样聚集 表面改性 纤维 功能性纺织品
下载PDF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p-tau-181Aβ_(1-42)及sLOX-1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6
作者 张春燕 赵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_(1-42)(Αβ_(1-4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04—2023-03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_(1-42)(Αβ_(1-4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04—2023-03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诊断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AUC为0.762(95%CI:0.712~0.812)、0.833(95%CI:0.783~0.883)、0.867(95%CI:0.827~0.907),三者联合早期诊断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AUC为0.917(95%CI:0.867~0.967)。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OR(95%CI)=2.707(1.611~4.551)]、p-tau-181[OR(95%CI)=3.047(1.736~5.347)]、Αβ_(1-42)[OR(95%CI)=2.192(1.422~3.381)]、sLOX-1[OR(95%CI)=3.404(1.883~6.153)]均为影响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均升高,且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能更有效评估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β淀粉样蛋白1-42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Aβ1-42、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琪 王真 任天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42-445,449,共5页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53)与认知功能障碍组(n=49)。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LP-1、Aβ1-42、MCP-1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GLP-1水平: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8,P<0.05)。两组血清Aβ1-42、MCP-1、FPG、HbA1 c水平: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2、8.255、3.985、2.259,P<0.05)。建立相关性模型,T2DM患者认知功能与GLP-1水平呈正相关(r=0.486,P<0.05),与Aβ1-42、MCP-1水平呈负相关(r=-0.558、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P-1、Aβ1-42、MCP-1是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LP-1、Aβ1-42、MCP-1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0、0.952,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T2DM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显著升高,Aβ1-42、GLP-1水平显著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为T2DM患者预防认知功能损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β淀粉样蛋白1-4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血清Aβ1-42、GLP-1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牛兆霞 赵玉洁 李玲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并比较其Aβ1-42、GLP-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80例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个亚组,MMSE<10分为重度组(n=21),MMSE 10~20分为中度组(n=25),MMSE>20分为轻度组(n=34)。比较3组患者血清Aβ1-42、GLP-1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β1-42、GLP-1与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脂患者比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9.30±3.57)岁、(8.64±1.91)年、31.25%、(9.18±2.75)mmol/L、(11.91±0.72)%、(14.27±3.73)mmol/L,均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50.21±3.42)岁、(5.72±1.87)年、15.00%、(7.87±1.58)mmol/L、(8.73±0.57)%、(10.83±2.84)mmol/L],教育程度为(6.74±1.53)年,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8.35±2.6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Aβ1-42水平为(566.28±113.19)pg/mL,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353.59±65.78)pg/mL],GLP-1水平为(19.85±4.25)pmol/L,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3.24±3.34)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β1-42、GLP-1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β1-42、GLP-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重度组Aβ1-42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GLP-1水平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β1-42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86,P<0.05),而GLP-1与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79,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β1-42、GLP-1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中亚危险因素,且β1-42、GLP-1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β-淀粉样蛋白1-42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相关性
下载PDF
APL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思勤 何晓英 +2 位作者 田福举 史蔚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4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335例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子宫内膜癌RNA-SEQ数据并结合患者的完整生存期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PLP2表达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335例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子宫内膜癌RNA-SEQ数据并结合患者的完整生存期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PLP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各30例冰冻组织中APLP2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PLP2蛋白的表达。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APLP2低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整体生存率明显降低(HR=2.87,P=0.00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提示,APLP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3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PLP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25),其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相关(P=0.010)。结论 APLP2在子宫内膜癌中起到抑癌基因的功能。APLP2基因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起作用。APLP2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及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 子宫内膜癌 数据挖掘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12与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露璐 黄经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0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2(IL-12)与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病例资料(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2(IL-12)与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病例资料(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双抗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IL-1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AA水平。比较2组对象血清IL-12、SAA水平,并通过ROC曲线评价IL-12、SAA对新生儿早期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IL-12、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病例组患儿血清IL-12、SA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血清IL-12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血清SAA水平显著低于病毒感染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AA≥17.95mg/L为界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8%和90.67%,以IL-12≥283.58mg/L为界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4%和72.05%,IL-12与SAA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49%和70.92%。结论血清IL-12和SAA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疗效评估及细菌、病毒感染鉴别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联合检测IL-12和SAA水平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 白介素-12 早期诊断 疗效评估
下载PDF
重组人血清淀粉样蛋白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艳 王伟颖 +1 位作者 刘永东 陈文琼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淀粉样蛋白1单体(HSAA1)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活性及稳定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HSAA1大肠杆菌工程菌,变性条件下进行层析纯化,透析复性纯化后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复性后SAA1的生物活性,在不同温度及不... 目的建立人血清淀粉样蛋白1单体(HSAA1)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活性及稳定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HSAA1大肠杆菌工程菌,变性条件下进行层析纯化,透析复性纯化后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复性后SAA1的生物活性,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考察其储存稳定性。结果SAA1在大肠杆菌E.coli中可溶性表达,纯化后蛋白纯度超过95%,透析复性后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结构;SAA1质量浓度在0.01~2.50µ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SAA1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高于酸性条件;在pH 8的缓冲液体系中添加25%甘油,室温存放90 d后,SAA1无明显降解。结论采用原核表达体系,结合变性纯化及透析复性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SAA1,可作为免疫检测的标准品和校准品,也可作为抗原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清淀粉样蛋白 分离纯化 复性 免疫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情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东明 刘琳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5例纳入AD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纳入T2DM组、阿尔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35例纳入AD+T2DM组、健康体检者35例纳入对照组。采集血清后检测Aβ... 目的:研究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5例纳入AD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纳入T2DM组、阿尔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35例纳入AD+T2DM组、健康体检者35例纳入对照组。采集血清后检测Aβ、Tau、GLP-1、IL-1β、IL-6、TNF-α、IFN-γ、MDA、AOPP、SOD、GSH的含量。结果:备组血清Aβ_(1-42)、Tau蛋白含量、服糖后GLP-1含量以及IL-1β、IL-6、TNF-α、IFN-γ、MDA、AOPP、SOD、GSH的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T2DM组、AD+T2DM组血清Aβ_(1-42)、Tau蛋白以及IL-1β、IL-6、TNF-α、IFN-γ、MDA、AOP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服糖后GLP-1含量以及SOD、GSH含量低于对照组,且AD+T2DM组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变化较AD组和T2DM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糖后0.5、1、1.5、2h时血清GLP-1含量与血清Aβ_(1-42)、Tau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糖后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含量降低,对Aβ_(1-42)、Tau蛋白含量变化情况以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均具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β-淀粉样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芳 蔡志友 +2 位作者 李洁颖 晏勇 王咏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2-92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探讨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假手术组、4w模型组(M4组)...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探讨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假手术组、4w模型组(M4组)、6w模型组(M6组)、8w模型组(M8组)。穿梭箱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IGF-1、ELISA法检测Aβ在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IGF-1、Aβ表达明显增高。三个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GF-1和Aβ表达时间上无相关性,IGF-1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呈正相关,Aβ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呈负相关。结论IGF-1、Aβ在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表达增高,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可以通过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增强Aβ表达参与A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IGF-1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蔚天 孙善全 +1 位作者 许士叶 黄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myloid-beta protein,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以10μmol/L Aβ_(25-35)处理PC12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myloid-beta protein,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以10μmol/L Aβ_(25-35)处理PC12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β_(25-35)处理组、IGF-1+Aβ_(25-35)处理组。条件孵育24 h,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10μmol/L Aβ_(25-35)孵育24 h,PC12细胞存活率为(39.8±3.7)%,与对照组[(100.0±2.3)%]相比显著下降(P<0.05)。IGF-1+Aβ_(25-35)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为(56.4±4.2)%,与Aβ_(25-35)处理组[(39.8±3.7)%]相比显著增高(P<0.05)。Western blot显示,IGF-1+Aβ_(25-35)处理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0.794±0.037)高于Aβ_(25-35)处理组(0.493±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能抑制Aβ_(25-35)所导致的PC12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Akt磷酸化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淀粉样蛋白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TAK-242对Aβ_(25-35)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宇松 马成永 +1 位作者 徐晏雯 林永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TAK-242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Aβ_(25-35)注射大鼠双侧海马复制阿尔兹海默病的动物模型,TAK-242腹腔注射进行治疗,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和... 目的探讨TAK-242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Aβ_(25-35)注射大鼠双侧海马复制阿尔兹海默病的动物模型,TAK-242腹腔注射进行治疗,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大鼠海马注射Aβ_(25-35)后引起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破坏和数量减少,而TAK-242可以抵抗Aβ_(25-35)所造成的神经毒性并保护海马神经元,同时TAK-242可降低Aβ_(25-35)所引起的海马组织内TLR4、My D88、IL-1β和TNF-α表达升高。结论 TAK-242可以通过抑制TLR4/My D88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从而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抵抗Aβ_(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K-242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tau蛋白磷酸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鹏军 张昱 +1 位作者 宋荣蓉 申东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β_(1-40)处理后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6)及GSK-3β Ser^9的表达情况。结果 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在Aβ_(1-40)诱导3 h开始增高,1 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SK-3β明显升高,GSK-3β Ser^9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化锂组及保护组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明显降低(P<0.05);GSK 36明显降低,GSK-3β Ser^9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Aβ_(1-40)主要通过激活GSK-3β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IGF-1有抑制GSK-3β的活性,降低Aβ_(1-40)所诱导的PC12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8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磷酰化
下载PDF
IGF-1对PC12细胞PRNP表达及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国红 王长明 张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中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表达及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IGF-1(20、40、80 ng/mL)作用于PC12细胞2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中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表达及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IGF-1(20、40、80 ng/mL)作用于PC12细胞24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RNP 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 AKT、ERK/p ERK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PRNP m 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IGF-1处理细胞24 h后,40 ng/mL及80 ng/mL IGF-1组PRNP m 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及IGF-1各浓度组中APP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上清液中Aβ42的水平显著下降,其他各组随着IGF-1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 ng/mL及80 ng/mL IGF-1组Aβ42的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AKT/p AKT、ERK/p ERK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随着IGF-1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IGF-1降低PRNP基因表达的同时影响APP代谢,此过程可能与PI3K/AKT和MAPK/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Β-淀粉样蛋白 朊蛋白编码基因 淀粉样蛋白前体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在β淀粉样蛋白31-35对HT22神经细胞节律基因per2影响中的作用
18
作者 李亚蒙 王丽 +4 位作者 赵学玲 张蕊 赵今 原媛 王晓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β淀粉样蛋白(Aβ)31-35影响HT22神经细胞节律基因per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海马HT22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β淀粉样蛋白(Aβ)31-35影响HT22神经细胞节律基因per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海马HT22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CT时间per2基因的变化趋势;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T16时GLP-1R及PER2蛋白的原位表达情况。结果 (1)分别使用0、1、5μmol/L的Aβ31-35处理细胞,结果发现:1μmol/L Aβ31-35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 Aβ31-35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1μmol/L Aβ31-35处理后,per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5μmol/L Aβ31-35处理后,per2基因表达在CT16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T16时,经5μmol/L Aβ31-35处理后,GLP-1R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CT16时,经10μmol/L Exendin(9-39)处理后PER2蛋白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β31-35可能通过降低GLP-1R表达导致小鼠海马HT22神经细胞per2节律基因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HT22神经细胞 per2节律基因
下载PDF
含Aβ_(1-15)的嵌合型HBcAg颗粒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19
作者 冯改丰 靳辉 +3 位作者 王唯析 钱亦华 王全颖 杨广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含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氨基段15肽(Aβ1-15)和删除c/el表位的截断型HBcAg的融合蛋白,观察其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基因工程疫苗...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含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氨基段15肽(Aβ1-15)和删除c/el表位的截断型HBcAg的融合蛋白,观察其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合成的Aβ1-15基因连接于HBcAg的1-71的3’端,再将HBcAg的88~144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断连接于Aβ1-15;的基因的3’端,构建重组质粒pUC/c—Aβ1-15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c.Aβ1-15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重组基因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命名为CAl5C)纯化后,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的形成。以病毒颗粒抗原CA15C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在细菌裂解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可见表达蛋白CA15C,以沉淀中为多,约占细菌沉淀总蛋白的40%。电镜下可见纯化后的CA15C形成直径约30nm的病毒样颗粒。昆明小鼠经CA15C免疫5次后,其血清中抗-AB抗体的滴度可达1:10000,且检测不到抗-HBc抗体。结论:原核表达制备的含Aβ1。和HBcAg的融合蛋白CA15C,可形成病毒样颗粒,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Aβ) HBCAG 融合蛋白 病毒样颗粒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含APPβ裂解位点肽及Aβ_(1-15)的嵌合型HBcAg颗粒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20
作者 冯改丰 王军阳 +5 位作者 靳辉 王唯析 钱亦华 杨维娜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构建含APPβ位点裂解肽ABCSP、β-淀粉样肽氨基段15肽(Aβ1-15)及删除了c/e1表位的截短型HBcAg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c-ABCSP-Aβ15-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BCSP-Aβ15-C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多表位A... 目的:构建含APPβ位点裂解肽ABCSP、β-淀粉样肽氨基段15肽(Aβ1-15)及删除了c/e1表位的截短型HBcAg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c-ABCSP-Aβ15-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BCSP-Aβ15-C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多表位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含APPβ位点裂解肽ABCSP、β-淀粉样肽氨基段15肽(Aβ1-15)的基因,连接于HBcAg的1~71的3'端,再将HBcAg的88~144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断连接于Aβ1-15的基因的3'端,构建重组质粒pUC/c-ABCSP-Aβ15-c,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c-ABCSP-Aβ15-c,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重组基因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融合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BCSP、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基因位于表达质粒之中,其大小、序列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SDS-PAGE显示,在细菌裂解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可见到表达蛋白条带,且以沉淀中为多,约占沉淀总蛋白的40%。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形成电镜下可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昆明小鼠经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其血清中抗-ABCSP抗体的滴度可达1∶5 000,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0 000,检测不到抗-HBc抗体。结论:c-ABCSP-Aβ15-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Aβ) HBCAG 融合蛋白 病毒样颗粒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