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ANGCHUN JINGYUETAN OPEN REMOTE SENSING STUDY AND TEST SI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51-52,共2页
In 1979, the Changchun Jingyuetan Remote Sensing Study and Test Site (RSSTS)began its work, and it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1985. The RSSTS is subordinated the Changchun Bran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s... In 1979, the Changchun Jingyuetan Remote Sensing Study and Test Site (RSSTS)began its work, and it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1985. The RSSTS is subordinated the Changchun Bran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s supported by th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ach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t is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source & Environment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t is the study base of remote sensing basis and application tests in China. The RSSTS is situated in the Jingyuetan scenic spot of the suburbs of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It is located at 43°40′—43°50′N and 125°18′-125°18′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anGCHUN JINGYUETan OPEN REMOTE SENSING study anD TEST SI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ork SITE
下载PDF
Research on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a,1982-2022: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2
作者 YUAN Jing-j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4期258-266,共9页
The study of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ese academia began with translation in the 1950s.However,due to the country’s unique soci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the research stalled for approximately two... The study of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ese academia began with translation in the 1950s.However,due to the country’s unique soci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the research stalled for approximately two decades before picking up again in the 1980s.Since the 1980s,it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process of pure transla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criticism,meanwhile,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contents demonstrate a tendency of richness and diversification.The major findings suggest that,despite current emphasis on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ese academia,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s still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review the research trends and focus of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in China from 1982 to 2022 and to point out its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dian literature English Canadian poetry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chinese translation chinese academia
下载PDF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
3
作者 杨蕤 张峰 +2 位作者 田钒平 王冬丽 马惠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7,共6页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下载PDF
走向自主创新:美国诗歌在中国的百年译介与研究
4
作者 罗良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美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起于清末,在五四运动时期始成规模。本文梳理了美国诗歌自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译介与传播历史,重点清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诗歌译介与研究史,认为美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上半叶的模仿与... 美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起于清末,在五四运动时期始成规模。本文梳理了美国诗歌自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译介与传播历史,重点清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诗歌译介与研究史,认为美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上半叶的模仿与化用、20世纪末期的学习与成长、21世纪之初的借鉴与对话到新时代的中美并行与自主创新的成长之路。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在美国诗歌译介与研究方面坚持为己所用的文化传统,也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学术已然走进了文化自信与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诗歌 译介 研究 中国学术
下载PDF
深度学习视角下我国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5
作者 谭力 梁小朵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27-130,共4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我国高校各专业必修的文化通识课,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时常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来华高校留学生,因难以理解中国文化课的内容而产生焦虑。深度学习理论强调通过“活动与体验”式的全身心投入学习来培养理性评...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我国高校各专业必修的文化通识课,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时常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来华高校留学生,因难以理解中国文化课的内容而产生焦虑。深度学习理论强调通过“活动与体验”式的全身心投入学习来培养理性评价的精神,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并通过“游学”帮助来华高校留学生理解深层中华文化观念,这给大学生特别是来华高校留学生有效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启示,提供改进该课程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 游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西方汉学的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以雷之波的《西文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目录》为中心
6
作者 孟庆波 刘彩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7-47,共11页
加拿大汉学家雷之波2012年整理的《西文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目录》,分三个类别收录了西方汉学的相关文献691种。通观《目录》,从主题来看,有关中国诗歌的诗学研究和对诗作、诗人的专题研究较为突出;进入目录的430位汉学家中,绝大多数只收... 加拿大汉学家雷之波2012年整理的《西文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目录》,分三个类别收录了西方汉学的相关文献691种。通观《目录》,从主题来看,有关中国诗歌的诗学研究和对诗作、诗人的专题研究较为突出;进入目录的430位汉学家中,绝大多数只收录1种文献,但亚瑟·韦利和华兹生以及华人学者刘若愚等,均贡献出较多作品;相当数量的中国诗歌翻译目录文献被收录其中,凸显出其翻译史、目录学的研究价值。该目录并非完美之作,但仍囊括了西方汉学百科全书式文献、中国文学史文献及专门的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文献,是一份具有学术史价值的文献索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中国诗歌 翻译及研究 目录
下载PDF
选本、“以诗存史”与伟大抗战诗篇——闻一多《现代诗抄》的选本学意义及其批评价值
7
作者 程国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 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方式”,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新诗发展三十年变迁轨迹与面貌的诗歌选本;其次,遵循“选有事之诗”的选本原则,闻一多选出了最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救亡主题的伟大抗战爱国诗篇,体现了其深刻的现实主义诗学思想与美学趣味;第三,它的“以诗取人”和选优为原则的文学经典意识及选编意识,不仅对现代新诗的经典化与现代新诗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为现代选学及其现代选本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发。《现代诗抄》作为闻一多“诗学实践”及诗学研究的成果,既有“选学”及选本学批评价值,也体现出闻一多对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现代诗抄》 “以诗存史” 抗战诗篇 选本学 新诗三十年 现代学术史
下载PDF
从讲义编写到文学史撰述——论苏雪林《唐诗概论》的学术价值
8
作者 程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文学史写作是苏雪林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她陆续编写了《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中国文学史略》等大学课程讲义,以其敏锐的审美感受与融会中西的学术视野,在当时众多的文学史撰述中独树一帜。《唐诗概论》既具有中... 文学史写作是苏雪林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她陆续编写了《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中国文学史略》等大学课程讲义,以其敏锐的审美感受与融会中西的学术视野,在当时众多的文学史撰述中独树一帜。《唐诗概论》既具有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的时代特征,又闪耀着苏雪林才情丰赡、敏于体会的学术个性,只有将它尽可能还原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大背景下,在与同时代学者关于唐诗研究的比较中,才能公允持正地重新认识其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唐诗概论》 文学史写作 唐诗研究
下载PDF
开辟诗的“新大陆”——北美华文诗刊《新大陆》的诗场域建构与诗学探索及贡献
9
作者 程国君 《华文文学》 2023年第5期73-80,共8页
文学生活往往以期刊为中心。与《一行》等北美华文诗刊相比,北美《新大陆》诗刊在开拓北美华文诗歌发展中居功甚伟。第一,作为一个同仁期刊——北美洲唯一一个定期连续出版、创刊32年的华文现代诗期刊,《新大陆》开辟了华文诗歌的新疆域... 文学生活往往以期刊为中心。与《一行》等北美华文诗刊相比,北美《新大陆》诗刊在开拓北美华文诗歌发展中居功甚伟。第一,作为一个同仁期刊——北美洲唯一一个定期连续出版、创刊32年的华文现代诗期刊,《新大陆》开辟了华文诗歌的新疆域,以独特的文学生产场域的建构推进了北美华文诗歌的发展。第二,服膺现代主义,把中国台湾1960年代以来的现代诗艺术普及到了北美华文诗歌创作领域,提升了华文文学总体艺术质量。32年来登载1400余位现代诗人17000首现代诗。其中不乏一流诗人的不少一流经典。他们中的非马、洛夫、纪弦、严力、北塔的诗学高度才是北美华文文学的高度。第三,《新大陆》诗刊的华文诗人们,以其全球性主题的表现,促进了全球诗学内涵的丰富。第四,创作大量双语诗,并且汉诗与多语言诗歌互译,促进了现代汉语诗歌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陆》诗刊 北美华文诗歌 诗歌生产场域建构 全球性主题 诗歌译介
下载PDF
元明清蒙古族汉诗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10
作者 多洛肯 姚丽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年、著作流播、交游考论进行了清晰深入的考证;三是厘清古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发展脉络,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整体历史角度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发展进程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该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范围,不仅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历程,而且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与汉族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共同书写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蒙古族 文学交融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下载PDF
音乐传播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英译研究
11
作者 李勋 杨柠菲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67,共6页
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探求中国艺术歌曲的英译特点,是鞭策中国艺术歌曲及古典诗词歌曲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越人歌》的英译版本,发现其英译原则和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应当注重意思、读音、意蕴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全... 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探求中国艺术歌曲的英译特点,是鞭策中国艺术歌曲及古典诗词歌曲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越人歌》的英译版本,发现其英译原则和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应当注重意思、读音、意蕴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全方位媒介的国际传播也是促进其海外流传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传播学 中国艺术歌曲 古典诗词歌曲 《越人歌》 英译
下载PDF
交际翻译视域下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英译——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12
作者 赵足娥 黄海明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45-148,共4页
散文是一类形散而神不散、寓意深远、文字精美精炼、富有文采的文学体裁。纽马克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交际翻译理论和语义翻译理论。同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一本不同于教科书的好教科书,为我国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 散文是一类形散而神不散、寓意深远、文字精美精炼、富有文采的文学体裁。纽马克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交际翻译理论和语义翻译理论。同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一本不同于教科书的好教科书,为我国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给予了各种各样的经典范例。为了研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翻译,本文借助于交际翻译理论来进行分析。从而加深人们对散文翻译的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促进散文翻译的发展和开拓翻译研究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翻译 中国现代散文诗 散文翻译 翻译研究
下载PDF
《诗之研究》与《诗学》翻译的价值取向——兼论傅东华“诗学”译介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13
作者 余梦成 李直飞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1-96,共6页
傅东华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其译介的作品《诗之研究》是第一部翻译成现代中文的西方诗学论著,对我国20世纪以来现代诗学、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傅东华对《诗学》与《诗之研究》的翻译入手,分析傅东华翻译的价值导向,... 傅东华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其译介的作品《诗之研究》是第一部翻译成现代中文的西方诗学论著,对我国20世纪以来现代诗学、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傅东华对《诗学》与《诗之研究》的翻译入手,分析傅东华翻译的价值导向,并探析傅东华的诗学译介对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东华 《诗之研究》 《诗学》 翻译 中国现代新诗
下载PDF
古代少数民族文人汉诗研究之意义何在?——读米彦青《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14
作者 李珊珊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293-302,311,共11页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以文献考证为基础,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轨迹及独特面貌,并阐释了蒙古族汉诗创作与汉族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汉诗研究在方法、理论上的成熟。文章围绕著作主...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以文献考证为基础,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轨迹及独特面貌,并阐释了蒙古族汉诗创作与汉族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汉诗研究在方法、理论上的成熟。文章围绕著作主要思路并结合具体内容,论及少数民族汉诗写作缘由、诗作特质、研究根本,将少数民族汉诗置于恰当的历史地位,以进一步明晰它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诗创作 文学交融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下载PDF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译本的翻译策略体系比较研究
15
作者 高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维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五个代表性译本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译者在译诗语言...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以及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维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五个代表性译本加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译者在译诗语言、词语、形式和附翻译应用层面上各具特色,每个译本的内部策略也都各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文鹤 孙三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4,共12页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替换四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使用进行深度的描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翻译策略 替换法 描写研究
下载PDF
汉诗的东渐与流变——日本汉诗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千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0-178,290,共9页
日本汉诗是中国诗歌东渐日本的文化结晶,是汉诗最大的海外支脉。在共同的文字基础上,随着对汉诗的不断受容与扬弃,日本汉诗逐渐将域外文化与自身的民族性相融合,走向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传统,同时在语言文字、内容题材、汉诗训读方... 日本汉诗是中国诗歌东渐日本的文化结晶,是汉诗最大的海外支脉。在共同的文字基础上,随着对汉诗的不断受容与扬弃,日本汉诗逐渐将域外文化与自身的民族性相融合,走向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传统,同时在语言文字、内容题材、汉诗训读方面创新求变,最终完成了汉诗的本土化嬗变,使日本汉诗获得了不同于中国诗歌的异质特性,成为源于汉诗而又异于汉诗的"日本的汉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 日本汉诗 东渐 创新
下载PDF
中国诗学观念与诗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仕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3-181,共9页
从先秦附庸于文学的"诗文之学"到汉代的"《诗经》之学",再到魏晋以后的"诗歌之学",中国诗学观念在唐前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话语体系源于上古诗歌"言志"的特性,"言志"即... 从先秦附庸于文学的"诗文之学"到汉代的"《诗经》之学",再到魏晋以后的"诗歌之学",中国诗学观念在唐前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话语体系源于上古诗歌"言志"的特性,"言志"即为"纪事"和"记言",虚构性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中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言志",诗以纪事、诗以言物、诗以合意、诗以记理……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而以诗为教、以诗为交、以诗证史、以诗证地则成了中国诗学的主要意指,从而呈现出"诗本""诗用""诗思""诗式""诗事""诗评""诗史""诗礼""诗乐"等有别于西方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和批评论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我们不能说这九个门类囊括了整个中国诗学的理论体系,但至少可以说,从这九个门类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的诗学观念和诗学理论,特别是唐代之前的中国古代诗学观念,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观念 诗言志 诗歌与历史 研究范式
下载PDF
用模糊数学筛选抗癌中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士统 庞怡然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10-211,共2页
本方法为《中药电离子导入抗癌研究》的主要技术关键,利用模糊数学的模糊集合解释抗癌中药,利用隶属原则筛选抗癌中药,利用综合评判选择抗癌组方,利用药物的pH值确定导入两极。使中药电离子导入抗癌的CR+PR为66%、KpS上升20%、VA... 本方法为《中药电离子导入抗癌研究》的主要技术关键,利用模糊数学的模糊集合解释抗癌中药,利用隶属原则筛选抗癌中药,利用综合评判选择抗癌组方,利用药物的pH值确定导入两极。使中药电离子导入抗癌的CR+PR为66%、KpS上升20%、VAS降低30%,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模糊数学 抗癌药 药物筛选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英译的翻译美学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珺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古典诗词曲赋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美学成就,因此对其英译进行翻译美学研究极具代表意义。本文分析了诗词曲赋作为翻译审美客体的主客观审美构成(客观系统:语音审美、文字审美、语法审美和修辞审美;主观系统:意境,具体表现为意象、... 古典诗词曲赋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美学成就,因此对其英译进行翻译美学研究极具代表意义。本文分析了诗词曲赋作为翻译审美客体的主客观审美构成(客观系统:语音审美、文字审美、语法审美和修辞审美;主观系统:意境,具体表现为意象、虚白和禅境)和译者作为翻译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并针对这些审美特征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曲赋 翻译美学 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