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肛瘘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曾俊杰 陈朗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肛瘘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DSCs组(A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B组)、磷酸盐溶液治疗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建立肛瘘动物模型后进行实验。于实验后7、1...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肛瘘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DSCs组(A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B组)、磷酸盐溶液治疗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建立肛瘘动物模型后进行实验。于实验后7、14 d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并取创面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7、14 d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白介素-2(IL-2)及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的表达。结果(1)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比较,A组[(95.14±4.93)%]、B组[(94.94±3.19)%]较C组[(88.10±3.1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4 d,A、B组创面肉芽组织VEGF、VEGFR-2和FGF较C组明显升高,且A组较B组表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4 d,A、B组创面肉芽组织IL-2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A组IL-2表达较B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SCs可有效促进肛瘘模型大鼠创口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创面IL-2炎症因子表达、并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肛瘘模型大鼠 血管生长因子 炎症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在肛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邵君 王鑫 庞小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0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在肛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在肛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在肛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 肛瘘手术 自我护理能力 负性情绪
下载PDF
肛瘘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洪中华 尹和宅 +4 位作者 沈桂鑫 王启 钦梦婷 童蕾 陈会林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683-687,共5页
目的研究肛瘘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肛瘘术后复发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行肛瘘切除术的肛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 目的研究肛瘘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肛瘘术后复发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行肛瘘切除术的肛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Nomogram模型临床效能。结果有其他肛肠疾病、肛门外伤手术史、便秘、肛瘘手术史、高位肛瘘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肛瘘术后复发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肛瘘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的AUC分别为0.919、0.907、0.92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69 pg、73.66 fl、111.15 g/L。有其他肛肠疾病、肛瘘手术史、高位肛瘘及平均血红蛋白量(≤23.69 pg)、红细胞平均体积(≤73.66 fl)、血红蛋白含量(≤111.15 g/L)是肛瘘术后复发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其他肛肠疾病、肛瘘手术史、高位肛瘘及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构建的预测肛瘘术后复发风险Nomogram模型,对临床肛瘘术后复发预测的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复发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肛门洗剂对肛瘘模型大鼠创面组织修复作用及创面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FGF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谢昌营 吴成成 肖慧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肛门洗剂对肛瘘模型大鼠创面组织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肛门洗剂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干预14 d,于实验第7、14天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7、14 ... 目的:探讨肛门洗剂对肛瘘模型大鼠创面组织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肛门洗剂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干预14 d,于实验第7、14天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7、14 d创面肉芽组织血管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胎盘生长因子(PLGF)、促血管生成素-Ⅰ(Ang-Ⅰ)、促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及前列腺素E_2(PGE_2)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7 d、14 d创面肉芽组织FGF-1、FGF-2、FGF-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7 d、14 d创口愈较差,肉芽组织VEGF、HIF-1、PLGF、Ang-Ⅰ、Ang-Ⅱ、FGF-1、FGF-2及FGF-6表达降低,IL-1β、IL-2及PGE2表达升高;肛门洗剂组及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大鼠7 d、14 d创口愈较好,上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FGF表达均明显改善且呈时效性。结论:肛门洗剂可有效改善肛瘘模型大鼠创口愈合情况,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创口炎症因子表达、提高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及FG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洗剂 肛瘘模型大鼠 血管生长因子 炎症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促愈熏洗方对大鼠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欢 汤慧丽 +2 位作者 陈诗雨 王奕韵 郑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的 观察促愈熏洗方外用对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并检测创面组织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促愈熏洗方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54... 目的 观察促愈熏洗方外用对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并检测创面组织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促愈熏洗方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54只SD大鼠,制备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只。造模后分别予0.9%NaCl溶液、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促愈熏洗方外用换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观察各组创面的愈合率,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中TGF-β1、VEGF、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VEGF、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 (1)创面愈合率: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第3天优于对照组(P<0.01)。(2)Western blot结果: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及对照组(P<0.05)。3个时点各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均略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第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第7天、第14天各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LISA结果:3个时点实验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第3天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各组血清中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点各组血清中bFGF的表达,第3天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P>0.05)。结论促愈熏洗方能提高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早期的愈合率,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创面组织及血清中TGF-β1、b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促愈熏洗方 大鼠模型 创面愈合 中药研究
下载PDF
五谷麒麟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模型大鼠Caspase-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阴新元 苗咪 +1 位作者 冯文哲 石鹏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基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Caspase-8探讨五谷麒麟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促愈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京万红膏组和五谷麒麟膏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大鼠背部造成全层皮肤切除伤... 目的:基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Caspase-8探讨五谷麒麟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促愈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京万红膏组和五谷麒麟膏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大鼠背部造成全层皮肤切除伤,并滴加粪便混悬液建立感染性开放创面模型。给药后观察每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比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肉芽组织中Caspase-8表达水平,原位末端凋亡法检测新生肉芽组织中凋亡细胞数。结果:京万红膏组和五谷麒麟膏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给药后第7、11、15天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后第3、7、11、15天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Caspase-8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五谷麒麟膏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与京万红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谷麒麟膏高、中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京万红膏组(P<0.01或P<0.05),给药后第7、11、15天大鼠创面愈合率均高于京万红膏组(P<0.01或P<0.05),给药后第3、7、11、15天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Caspase-8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数均低于京万红膏组(P<0.01或P<0.05)。结论:五谷麒麟膏可通过减少新生肉芽组织中细胞凋亡来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尤以五谷麒麟膏高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8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麒麟膏 CASPASE-8 细胞凋亡 创面模型 肛瘘术后 大鼠
下载PDF
肛瘘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守群 黄燕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5期181-183,共3页
为了更好地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不同肛瘘术式的疗效,不同时段的研究者试图应用不同的动物制作瘘管模型,目前世界范围内更为大众认可的是猪肛瘘模型,肛瘘造模的实现推动了肛瘘治疗方法的基础性研究。本文着重综述不同时期、不同动物肛瘘模... 为了更好地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不同肛瘘术式的疗效,不同时段的研究者试图应用不同的动物制作瘘管模型,目前世界范围内更为大众认可的是猪肛瘘模型,肛瘘造模的实现推动了肛瘘治疗方法的基础性研究。本文着重综述不同时期、不同动物肛瘘模型的操作方法及实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换药模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愈 合中的价值——项横断面研究
8
作者 张琳菡 贾世泽 +4 位作者 魏凯凯 万星阳 任东林 林宏城 刘智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换药模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患者创面愈合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行肛瘘切除术的6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术后在院期间每日常... 目的探讨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换药模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患者创面愈合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行肛瘘切除术的6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术后在院期间每日常规换药,出院后患者自行选择换药模式。根据患者出院后换药模式,将入组患者分为来院换药组(n=32)、居家换药组(n=32)。通过病历回顾及调查问卷采集患者相关资料,包含3个部分。第1部分为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第2部分为疾病相关情况,包括肛瘘内口位置、病程、创面面积、瘘管类型(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第3部分为出院后创面换药情况及术后情况,包括换药模式(居家换药、来院换药)、频率,创面愈合时间,换药及复查相关费用情况,复发情况,术后2周创面疼痛情况,术后2周焦虑情况,以及创面完全愈合后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均无饮酒病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瘘内口位置、病程、创面面积、瘘管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换药组的换药及复查相关费用更少,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复发情况、广泛性焦虑量表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换药模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愈合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不影响创面愈合时间的同时,可减少患者经济支出,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单纯性肛瘘 创面愈合 家庭管理 换药模式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德明 陈长亮 +3 位作者 孙红兰 刘慧峰 姜国丹 李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复发风险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肛瘘切除术的3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系统随机化法以3∶7比例...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复发风险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肛瘘切除术的3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系统随机化法以3∶7比例分为建模组(93例)与验证组(217例)。使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根据建模组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复发风险,基于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0.43%(19/93),验证组复发率为17.51%(38/21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3)。复发组患者男性、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位肛瘘、内口位置未明确占比高于未复发组,体重指数、病程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病程、高位肛瘘、内口位置是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7项影响因素建立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模型显示,建模组与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984、0.79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AUC>0.70,说明模型一致性、预测效能及区分度良好。结论基于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病程、高位肛瘘、内口位置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肛瘘切除术 术后复发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建立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与常用造模方法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玉迎 郑丽华 刘仍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80-2482,共3页
文章对历年来研究者常用的集中建立肛瘘模型的动物不同的特点、造模方法等内容作以综述。应用计算机检索1950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PUBMED的相关文章,共收集到22篇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并作为文章参考文献。... 文章对历年来研究者常用的集中建立肛瘘模型的动物不同的特点、造模方法等内容作以综述。应用计算机检索1950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PUBMED的相关文章,共收集到22篇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并作为文章参考文献。对常用肛瘘动物模型特点、造模方法的优点与劣势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大鼠与兔肛瘘模型在未来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模型选择中有极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治疗肛瘘的愈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韩加刚 王振军 +3 位作者 赵宝成 徐慧民 郑毅 杨新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4-967,共4页
目的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治疗动物模型肛瘘,探讨ADM治疗肛瘘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长白猪肛瘘动物模型(14头),应用ADM填塞治疗。ADM治疗后12h、24h、72h、7d、14d、28d和60d分别取肛瘘治疗标本(每组2头)行苏木精-伊红染... 目的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治疗动物模型肛瘘,探讨ADM治疗肛瘘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长白猪肛瘘动物模型(14头),应用ADM填塞治疗。ADM治疗后12h、24h、72h、7d、14d、28d和60d分别取肛瘘治疗标本(每组2头)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肛瘘组织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hADM边缘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成纤维细胞长入。术后7d浸润细胞密度较术后12h显著升高(998.7±128.0比218.2±58.2,P〈0.01):术后7~28d.密度逐渐下降。术后7d,在ADM边缘可见成熟新生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术后14d血管密度(30.5±5.2)较术后7d(11.2±3.3)增加(P〈0.01),肌成纤维细胞的密度也较术后7d增加(6.8±0.4比3.8±0.8,P〈0.01)。术后60d可见规则排列的肌肉组织长入。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植人体内后的血管化和被宿主细胞的再塑形可能在肛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ADM可成功用于治疗动物模型肛瘘.并可能进一步用于其他慢性感染创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肛瘘 愈合 动物模型 长白猪
原文传递
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p38/MK2信号通路和创面组织VEGF、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新燕 韦东 +2 位作者 胡明 郑若 孔香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7期3242-3246,共5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p38/MK2信号通路和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p38/MK2信号通路和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象皮生肌膏组和模型组进行肛瘘术后创面造模,分别给予象皮生肌膏治疗及普通换药治疗。假手术组构建创面后滴加生理盐水造模,给予普通换药治疗。统计治疗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创面水肿积分;对比治疗后14 d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治疗后3 d、14 d创面组织VEGF、bFGF、p38、MK2、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MK2(p-MK2)表达。结果:治疗后7d、14d象皮生肌膏组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7 d、14 d假手术组创面水肿积分低于象皮生肌膏组,且象皮生肌膏组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14 d象皮生肌膏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14 d象皮生肌膏组创面组织VEGF、bFGF水平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14 d象皮生肌膏组创面组织p38、MK2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p38、p-MK2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以减轻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水肿程度,促进创面愈合。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象皮生肌膏可降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p38/MK2信号通路,促进VEGF和bF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肛瘘术后模型大鼠 炎症因子 p38/MK2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利用丝线挂线造模法建立肛门直肠瘘大鼠模型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玉迎 郑丽华 刘仍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52-4555,共4页
目的:采用丝线挂线法建立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大鼠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和验证。方法:将20只SD雄鼠适应喂养7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大鼠肛周丝线挂线留置建立肛瘘模型,以一般状态、肛门温度、肛周局... 目的:采用丝线挂线法建立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大鼠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和验证。方法:将20只SD雄鼠适应喂养7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大鼠肛周丝线挂线留置建立肛瘘模型,以一般状态、肛门温度、肛周局部分泌物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作为初步评价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度降低,肛温与肛周分泌物评分同步出现显著上升,第21天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肛周组织可见典型肛瘘病理表现:表层可见炎性肉芽组织与纤维结缔组织,肌层组织间伴炎细胞浸润。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丝线挂线造模法可成功建立大鼠肛瘘模型,可为将来肛瘘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线挂线法 肛门直肠瘘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 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MRI正常人肛管直肠环三维有限元建模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贝绍生 李华山 +4 位作者 刘义辉 赵艳哲 王晓锋 孙杰 孙涛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基于MRI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中重要肌群—肛管直肠环肌群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应用3.0T MRI扫描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并经处理获得肛管直肠环肌群DICOM格式断层图像,通过Minics软件转换为可导入仿... 目的应用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基于MRI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中重要肌群—肛管直肠环肌群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应用3.0T MRI扫描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并经处理获得肛管直肠环肌群DICOM格式断层图像,通过Minics软件转换为可导入仿真软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再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三维仿真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应用MRI采集肛管直肠环肌群、并经过软件处理,可以成功建立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中重要肌群—肛管直肠环肌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外观光滑、逼真,共有126371个节点,66892个单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导出顶视图、前视图、侧视图及任意的剖面图。结论该有限元模型能够客观模拟并评估肛瘘患者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肛门控便功能,为从力学角度评估肛瘘术后肛管直肠环损伤程度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环 有限元模型 核磁共振成像 肛瘘
下载PDF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静锋 高树波 +3 位作者 王鹏 范明峰 黄永明 晁民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年第4期1-4,共4页
为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在肛瘘(FIA)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是否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通过橡皮筋结扎手术建立了日本家兔FIA模型,实验组移植自体ADMSCs,对照组移植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观察14d,取FIA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为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在肛瘘(FIA)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是否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通过橡皮筋结扎手术建立了日本家兔FIA模型,实验组移植自体ADMSCs,对照组移植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观察14d,取FIA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ADMSCs移植组所有瘘管均愈合,无明显瘢痕;对照组3只(3/7,42.9%)瘘管外口部分愈合;病理结果显示,ADMSCs移植兔瘘管创面区域主要充满分化的脂肪细胞、横纹肌和血管,而对照组主要填充肉芽炎性组织。结果表明,移植的ADMSCs可在肛瘘创面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明显改善兔FIA模型中瘘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兔肛瘘模型
原文传递
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治疗肛瘘的愈合机制
16
作者 陶禹 李干斌 +3 位作者 张皓宇 曹可 王振军 韩加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6-1522,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 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 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 并在术后12、24... 目的探讨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 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 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 并在术后12、24、48 h及14 d获取肛瘘组织标本(每组3只)。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肛瘘组织的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肛瘘边缘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 并定量分析。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CD34的表达, 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 并定量分析。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成功构建NS-PSIS, 并建立新西兰兔肛瘘模型。NS-PSIS和PSIS填塞治疗肛瘘早期(术后12~48 h), 两组的瘘道周围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Masson染色显示,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胶原合成明显多于PSIS组[(29.40±2.80)%比(20.97±1.68)%, t=-7.752, 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MVD明显高于PSIS组[6.8(5.2, 7.8)比5(4, 6.8), Z=-2.969, P<0.01];在术后24 h, NS-PSIS组COLⅠ[(22.06±2.83)%比(13.5±2.88)%, t=-6.342, P<0.01]和COLⅢ[(25.70±3.44)%比(20.02±2.45)%, t=-4.038, 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COLⅠ[(28.71±3.81)%比(20.09±3.07)%, t=-5.284, P<0.01]和COLⅢ[(30.59±1.41)%比(24.01±1.77)%, t=-8.710, 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此外,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TGF-β1[19.71(18.56, 20.90)%比13.50(11.34, 14.71)%, Z=-3.621, P<0.01]和Smad2[(18.56±2.57)%比(12.22±2.55)%, t=-5.249, 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IS组。RT-qPCR显示,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TGF-β1[8.62(8.57, 9.05)比6.87(6.51, 7.14), Z=-3.621, P<0.01]、Smad2[13.44(11.25, 13.59)比10.05(9.05, 10.37), Z=-3.616, P<0.01]、COLⅠ[4.02(3.84, 5.82)比2.58(2.08, 4.08), Z=-2.012, P<0.01]和COLⅢ[12.12(11.60, 14.60)比9.24(7.25、9.52), Z=-3.604, 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结论肛瘘填塞治疗早期(术后48 h) NS-PSIS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能力可能优于PSIS, 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猪小肠黏膜下层 纳米银 动物模型 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