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对急性胆囊炎腹腔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阳 孙淑丽 +2 位作者 孙建荣 李元生 王新亮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胆囊后三角解剖人路对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腹腔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切除术的A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 目的胆囊后三角解剖人路对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腹腔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切除术的A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实施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评估两组手术方式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指标:无粘连患者中,观察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中失血量差异显著(t=-3.740;P=0.001);粘连患者中,观察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23.320,-10.078;均P<0.001);术后恢复指标:无粘连患者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285,-0.550,-1.739;P=0.206,0.586,0.089);粘连患者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4.091,-5.379,-3.311;P<0.001,P<0.001,P=0.002);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0%(7/50)、2.00%(1/50)(χ2=4.842;P=0.028);血清炎症因子:术后24 h,观察组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7.019,-9.180,-5.632;均P<0.001)。结论AC患者实施胆囊后三角解剖人路腹腔切除术显著降低胆囊三角粘连患者手术时间及失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炎性应激反应,并发症较少。可尝试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实施本,入路方式进行腹腔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急性胆囊炎腹腔切除术 炎症因子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俊 吴兆凯 黄敬南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2期205-208,共4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8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以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胆囊前三角解剖结构入...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8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以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胆囊前三角解剖结构入路,观察组患者选择胆囊后三角解剖结构入路,记录对比各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各项指标,观察统计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手术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及术后恢复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发生胆管损伤、胆漏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首选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胆管损伤、胆漏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胆囊切除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90
3
作者 牛四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分组,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100例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另100例采用胆囊三角入路(对照组),采用免... 目的比较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分组,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100例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另100例采用胆囊三角入路(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工具评估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在手术中,发现观察组胆囊周围出现粘连53例,对照组50例;两组无胆囊粘连患者组间各手术指标、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粘连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4.3)min、(33.9±4.6)ml、(26.0±4.2)h、(6.0±1.0)d和(4.0±1.5)分,均显著少于或轻于对照组粘连患者【(59.1±5.5)min、(45.6±4.1)ml、(30.3±4.5)h、(8.4±1.0)d和(4.8±1.3)分,P<0.05】;观察组胆囊粘连患者无并发症和中转开腹者,而对照组胆囊粘连患者则分别为8.0%和8.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LC术能明显减少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在LC术中需密切观察胆囊粘连与否及其程度等情况,而给予合理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CALOT三角 解剖入路 治疗
下载PDF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耿立平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予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 目的分析予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经胆囊前三角入路的20例纳入对照组,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的2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排气、住院时间分别为(29.19±4.55)mL、(26.20±3.44)min、(17.20±3.60)h、(5.26±1.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1.76±5.41)mL、(36.92±3.48)min、(29.70±4.52)h、(7.57±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6、10.425、10.446、7.022,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19.05±1.34)、(13.48±2.25)、(17.33±4.2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3.52±1.66)、(19.51±3.42)、(22.56±3.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9、7.201、4.498,P<0.05)。观察组NO、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9、5.278,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结论予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腹腔镜切除术
下载PDF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全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0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由胆囊三角入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 目的观察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由胆囊三角入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IL-6及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胆管损伤、胆瘘、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下载PDF
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及ICAM-1、MP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俊 陈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组采用胆囊后三... 目的探讨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B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6、12及24 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1 d,A组的CRP、Cor、E、ICAM-1、MPO水平均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更具有优势,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也能减轻创伤应激反应,降低ICAM-1、MPO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三角解剖入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创伤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彭秋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相关指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术后6 h、1 d、3 d)疼痛程度、并发症(胆漏、胆管损伤、出血)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4.91±4.97)min、肠功能恢复时间(25.30±3.96)h、住院时间(4.38±1.17)d短于对照组的(37.56±5.46)min、(27.87±4.33)h、(5.46±1.90)d,术中出血量(43.82±5.78)ml少于对照组的(47.58±6.2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88±0.71)、(2.52±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37±0.94)、(2.76±0.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中转开腹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3.04%、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实施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可改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方法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8
作者 姜雷 钱明 +3 位作者 王学建 汪志峰 陈杨 张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的定位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选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16具,在颅骨上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的定位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选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16具,在颅骨上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及岩骨嵴外侧缘-横窦前缘交汇点(J)。硬膜下岩前入路定位方法a:以A点为参照点,P点、J点连线(PJ)为基线,过A点作PJ的平行线AP1,过B、C、D、E、F点做AP1的垂线,交点为B1、C1、D1、E1、F1。测量AB、AC、AD、AE、AF、BB1、CC1、DD1、EE1、FF1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BAP1、∠CAP1、∠DAP1、∠EAP_(1)、∠FAP1的角度。定位方法b:以A点为参照点,AP为基线,测量AB、AC、AD、AE、AF、AP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BAP、∠CAP、∠DAP、∠EAP、∠FAP的角度。(2)选取湿性尸头标本2具,女1具、男1具,年龄47岁、61岁。在2具湿性尸头标本分别模拟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手术,术中分别根据2种定位方法在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相关角度、线段长度定位B、C、D、E、F点的位置。依据解剖标志点的定位,在Kawase三角安全范围内显露Kawase三角,磨出骨窗。观察从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测量骨窗的大小。观察2种定位方法模拟手术操作中有无损伤或离断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岩上窦,以评估2种定位方法的临床适用性。结果(1)定位方法a测量的AB、AC、AD、AE、AF、BB1、CC1、DD1、EE1、FF1的长度分别为(11.41±1.22)、(23.99±1.17)、(30.36±1.60)、(22.22±2.95)、(32.08±2.29)、(3.92±0.82)、(10.82±1.53)、(10.88±1.73)、(1.10±1.23)、(2.24±2.10)mm,∠BAP1、∠CAP1、∠DAP1、∠EAP_(1)、∠FAP1的角度分别为:20.1°±4.0°、26.8°±4.9°、21.0°±4.8°、2.8°±5.0°、4.0°±4.0°。定位方法b测量的AB、AC、AD、AE、AF、AP的长度分别为(11.03±2.36)、(22.11±2.92)、(24.66±3.00)、(19.10±2.94)、(29.46±2.57)、(29.83±3.37)mm,∠BAP、∠CAP、∠DAP、∠EAP、∠FAP的角度分别为51.0°±12.7°、47.0°±7.6°、40.1°±4.1°、23.9°±5.9°、16.6°±3.0°。(2)2具湿性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均顺利完成解剖标志点的定位,充分显露Kawase三角安全范围,完成骨窗磨除。操作过程中无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岩上窦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离断或损伤。方法a,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分别为5 min 48 s、6 min 47 s,磨出骨窗的大小分别为27.90 mm×41.08 mm、34.24 mm×46.26 mm;方法b,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分别为4 min 7 s、4 min 57 s,磨出骨窗的大小分别为24.54 mm×33.72 mm、28.14 mm×41.4 mm。结论在神经内镜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手术中,以弓状隆起最高点为参照点,以弓状隆起最高点与岩尖连线为基线,能够精准定位术中Kawase三角的相关骨性结构,该定位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解剖标志 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 神经内镜 Kawase三角 弓状隆起 岩尖
原文传递
腹腔镜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硬化的入路探究
9
作者 田宝明 焦洋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硬化的入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硬化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硬化的入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硬化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前三角入路组44例患者采取胆囊前三角入路,后三角入路组42例患者则采取胆囊后三角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差值、中转开腹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后三角入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前三角入路组患者;后三角入路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AST、ALB、ALT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的手术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前三角入路组患者;后三角入路组患者的中转开腹术、术后胆漏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前三角入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硬化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术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后三角入路 胆囊前三角入路 胆囊结石并肝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