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ION, PROGRESSIVE STAGE AND COMBINE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1
作者 Liu Yutan Wu Fudong, 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Shandong College of TCM, 53 Jingshi Road, Jinan 250014,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3年第3期12-17,共6页
A combined method using acupuncture,Chinese herbs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formulated from the author’s clinical experience duringmore than 20 years period.Two stages and... A combined method using acupuncture,Chinese herbs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formulated from the author’s clinical experience duringmore than 20 years period.Two stages and four types are divided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order and the lesion level of the facial nerve。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ficationsin the common textbooks.Out of the whole series of 718 cases,99.58%of the patients got cured andno one had been treated in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treatment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cial nerve
下载PDF
Structure of the brachial plexus root and adjacent regions displayed by ultrasound imaging
2
作者 Zhengyi Li Xun Xia +2 位作者 Xiaoming Rong Yamei Tang Dachuan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6期2044-2050,共7页
Brachial plexuses of 1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tomic vari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interscalene, supraclavicular ... Brachial plexuses of 1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tomic vari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interscalene, supraclavicular and infraclavicular, as well as the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normal brachial plexus on cross section exhibited round or elliptic hypoechoic texture. Longitudinal section imaging showed many parallel linear hypo-moderate echoes, with hypo-echo.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of the 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the scalene space, the subclavian artery and the deep cervical artery are important markers in an examination. The display rates for the interscalene, and supraclavicular an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es were 100% each, while that for the 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was 97%. The region where the normal brachial plexus root traversed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exhibited a regular hypo-echo. The display rate for the C5-7 nerve roots was 100%, while those for C8 and T1 were 83% and 68%,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20 of the 110 subjects underwent cervical CT scan.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outline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of the vertebrae,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CT resul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observ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 brachial plexus. The C~ vertebra is a marker for identifying the position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r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ial plexus ULTRASOUND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CT nerve root brachial plexus block neuralregeneration
下载PDF
家族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涵 蔡鹤云 +2 位作者 张茜 庞永强(综述) 徐彦龙(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家族性面神经麻痹(FFN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该病复发率高、预后差,且易遗留后遗症,人们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 家族性面神经麻痹(FFN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该病复发率高、预后差,且易遗留后遗症,人们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管解剖异常 复发 后遗症 综述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
4
作者 徐建 裴付来 +3 位作者 刘赟 万张辉 郭永杰 倪进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踝关节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解剖学测量得到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时避免腓肠神经损伤的安全手术范围:水平方向为11~28(16.90±4.93)mm,垂直方向为12~25(17.55±4.51)mm,对角方向为28~56(43.60±8.44)mm。(2)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术后3、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手术范围内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显露跟骨关节面,利于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并能减少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学特征 足外侧腓肠神经 跗骨窦切口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先天性中耳畸形病例特点对比分析
5
作者 郭婧滢 王国鹏 +1 位作者 赵鹏飞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80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中耳畸形的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的81例(125耳)中耳畸形病例,对单侧和双侧中耳畸形在起病年龄、伴随畸形、临床分型、听力下降...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中耳畸形的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的81例(125耳)中耳畸形病例,对单侧和双侧中耳畸形在起病年龄、伴随畸形、临床分型、听力下降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侧中耳畸形患者发现耳聋的年龄更早,合并面神经畸形和内耳畸形比例更高。临床分型单侧中耳畸形更倾向为Ⅰ型,而双侧中耳畸形更倾向为Ⅱ、Ⅲ型。各临床分型病例在各频率听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和双侧中耳畸形各有不同特点,术前仔细分析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畸形 病例特点 面神经畸形 分型 听力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腮腺导管和面神经颊支解剖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祖国 张新海 +1 位作者 李科 李大鹏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关系,为术中用腮腺导管作为面神经探查标记物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观察和测量42例患者的腮腺导管和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关系,包括深浅、成角和距离关系。结果在深浅关系上,颊... 目的观察研究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关系,为术中用腮腺导管作为面神经探查标记物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观察和测量42例患者的腮腺导管和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关系,包括深浅、成角和距离关系。结果在深浅关系上,颊支位于腮腺导管浅面占69.05%(29/42),同层面占14.29%(6/42),深面占16.67%(7/42)。从二者走形角度上,基本平行占76.19%(32/42),明显成角的占23.81%(10/42)。以出腮腺处测量距离来看,上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0.2~1.0 cm,平均(0.61±0.13)cm;下颊支位于导管下0.2~1.5 cm,平均(0.77±0.27)cm。结论腮腺导管与面神经上下颊支解剖关系相对恒定,可以用于腮腺肿瘤术中寻找解剖面神经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腮腺肿瘤 腮腺导管 面神经颊支 下颌缘支 解剖关系
下载PDF
以颞中静脉为解剖平面行冠状切口颞区翻瓣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勇 王俊林 +3 位作者 刘彦杰 陈裕聪 何浒杰 王博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颞中静脉在冠状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颧骨复合体或颧骨颧弓骨折,行冠状切口的病例,分别在颞中静脉平面及颞深筋膜上翻瓣,观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两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位于... 目的:探讨颞中静脉在冠状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颧骨复合体或颧骨颧弓骨折,行冠状切口的病例,分别在颞中静脉平面及颞深筋膜上翻瓣,观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两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位于其浅层,走行位置相对恒定;18例患者颞中静脉无缺失,均翻瓣顺利,颞浅脂肪垫保存完整,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效果良好,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较筋膜上翻瓣组明显降低,永久性面瘫、颞窝凹陷与筋膜上翻瓣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以颞中静脉为解剖平面行冠状切口颞区翻瓣,定位标志明确,层次清晰,方法简便易行,可降低面神经损伤、颞窝凹陷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颞中静脉 解剖平面 面神经损伤 颞窝凹陷
下载PDF
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根的解剖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永宏 蔡其刚 +2 位作者 张炎 肖昌武 翁维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 facial spasm,IHFS)的面神经根部责任血管的临床解剖特点。方法选择IHFS 160例,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可见责任血管154例(96.2%),依次为小脑前下...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 facial spasm,IHFS)的面神经根部责任血管的临床解剖特点。方法选择IHFS 160例,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可见责任血管154例(96.2%),依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椎动脉以及两支血管压迫。压迫部位在面神经根入脑桥处151例(98%),且多居前方,同时伴蛛网膜粘连(107/154,69.5%)。未见血管压迫及占位病变者6例(3.8%)。结论 IHFS责任血管多为一支,也可为两支;压迫部位在面神经根入脑桥处前方,位置隐蔽。因此,神经根血管减压术(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该仔细寻找,以免遗漏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面神经 病理状态 解剖学 责任血管
下载PDF
鼓室成形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的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志毅 陶宝鸿 +2 位作者 张朝晖 吕静瑶 李志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17-418,427,共3页
目的总结鼓室成形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将不同时期完成的鼓室成形术病例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重点分析术中发现面神经解剖变异情况与术后面瘫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早期组患者86例,术中发现乳突段面神经裸露2例,术后发生完... 目的总结鼓室成形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将不同时期完成的鼓室成形术病例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重点分析术中发现面神经解剖变异情况与术后面瘫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早期组患者86例,术中发现乳突段面神经裸露2例,术后发生完全性面瘫7例(8.1%);后期组患者106例,术中发现乳突段和水平段面神经裸露者分别为4例和9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面瘫2例(1.9%)。结论术者对面神经解剖及其变异情况的熟悉程度和耳显微手术操作经验,是避免术中发生面神经损伤的最大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面神经 解剖变异 面瘫
下载PDF
耳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中亮 李孝丰 +2 位作者 曾珍 徐丽 马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耳内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10例,予以耳内镜辅助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探查面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面神经间垫入颞肌筋膜。结果术后面肌痉挛1周内消失,经... 目的探讨耳内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10例,予以耳内镜辅助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探查面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面神经间垫入颞肌筋膜。结果术后面肌痉挛1周内消失,经过1年随访无复发,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使面神经充分暴露,并有效保护面神经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面神经 病理状态 解剖学 微血管减压 耳内镜
下载PDF
颞骨内面神经各段的实际测量与利用高分辨率CT测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英 杨英 +1 位作者 马新春 柯嘉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比较颞骨内面神经不同分段的长度及成角的实际测量值与利用高分辨率CT所得测量值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高分辨率CT测量是通过对标本进行常规高分辨率CT扫描后将扫描结果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的测量。实际测量是... 目的比较颞骨内面神经不同分段的长度及成角的实际测量值与利用高分辨率CT所得测量值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高分辨率CT测量是通过对标本进行常规高分辨率CT扫描后将扫描结果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的测量。实际测量是通过对标本颞骨内面神经各段进行具体解剖测量。结果颞骨薄层高分辨率CT测量结果:面神经的内听道段长度为11.7mm±1.2mm;迷路段长度为3.8mm±0.5mm;鼓室段长度为11.4mm±0.4mm;乳突段长度为11.6mm±1.0mm。颞骨标本上解剖学测量结果:面神经的内听道段长度为11.7mm±2.2mm,迷路段长度为3.5mm±0.5mm,鼓室段长度为11.0mm±0.9mm,乳突段长度为12.2mm±1.3mm。面神经第一膝CT测量值为62.9°±14.2°,第二膝为125.6°±14.4°。经解剖得到的面神经第一膝实际测量值为60.4°±7.8°,第二膝为122.7°±11.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段长度及成角CT测量值与解剖实际测量值经配对t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颞骨内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第一膝和第二膝角度实际测量值与高分辨率CT测量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骨 CT 解剖 测量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观察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忠良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以为手术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586例(678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分支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对喉不返神...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以为手术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586例(678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分支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对喉不返神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586例患者中喉不返神经的发生率为0.74%,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5%,喉返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所占比例差异也较大,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喉返神经,提高手术成功率作用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解剖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利浩 牛艳红 方喜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5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对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术中取组织冰冻活检。手术注意沿神经走向剥离肿瘤,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结果 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腮腺内... 目的分析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对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术中取组织冰冻活检。手术注意沿神经走向剥离肿瘤,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结果 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CT、MRI提示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无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临床应注意仔细检查辨别;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牵拉,有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面神经鞘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解剖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靖 张晓 李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导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例成人头部标本 ,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结果 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 ( 60 % ... 目的 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导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例成人头部标本 ,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结果 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 ( 60 % )。神经多行于腮腺导管浅面为主 ( 74% )。腮腺导管走行在颊支之间占大部分( 62 % ) ,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 4.73±1 .96mm。结论 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导管浅层 ,与腮腺导管关系十分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颊支 腮腺导管 解剖学 分支类型 位置关系
下载PDF
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4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院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40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患者喉返神经的解剖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患者显露喉... 目的研究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院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40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患者喉返神经的解剖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患者显露喉反神经457侧,其中左侧喉返神经后外分支交叉点距离入喉处甲状腺下极位置,和右侧喉返神经分支交叉点距离较大,且P〈0.05。喉反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结构上虽然难以区分,但是通过结构对比,存在较为显著差异性。通过相应的解剖结构,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治疗甲状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解剖特点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
16
作者 唐勇 李开华 +1 位作者 刘生普 钟果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9-10,14,共3页
本文通过30具尸体(60例)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解剖观察,就其支数及分型、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神经走向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讨论了头颈部手术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面神经 下颌缘支 解剖关系
下载PDF
面肌痉挛新的病理机制——颈源性学说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宗胜 杨秀翠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2期22-25,共4页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疑难疾病之一,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目前逐渐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临床疗效虽然较好,但也存在复发或各种并发症。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已...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疑难疾病之一,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目前逐渐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临床疗效虽然较好,但也存在复发或各种并发症。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已有的学说都不能解释所有临床发现,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病因病理机制(颈源性机制)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目的:通过对面肌痉挛颈源机制的研究,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办法,通过调整颈椎的曲度和颅骨的位置以改善面神经和责任血管解剖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物比类 筋膜 颅骨 颈椎 结构改变 面神经 责任血管 解剖位置关系改变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伍娟 陆丽娟 林冬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面部血流灌注量、中医证候积分以及面部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0.44%,P<0.05)。出院时,2组面部患侧、健侧的血流灌注量均高于入院时,2组的口眼歪斜、眼闭不实、面肌无力和胀感明显积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组的Portmann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对面部血流灌注量、中医证候积分和面部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提升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中医特色护理 面部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面神经隐窝相关解剖测量结合影像测量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郝嘹亮 宋志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1-584,共4页
随着人工耳蜗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从中受益。由于颞骨结构精细、复杂、面神经隐窝空间狭小,为了确保电子耳蜗装置的成功植入,必须掌握每例患者面神经隐窝的解剖特点,目前唯一可以客观准确参考的依据是影像技术。头... 随着人工耳蜗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从中受益。由于颞骨结构精细、复杂、面神经隐窝空间狭小,为了确保电子耳蜗装置的成功植入,必须掌握每例患者面神经隐窝的解剖特点,目前唯一可以客观准确参考的依据是影像技术。头颅颞骨标本充分暴露解剖结构后进行观察和测量,为我们提供了各解剖标志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大致距离。而术前通过对颞骨高分辨率CT(HRCT)面神经隐窝相关解剖测量,来了解手术中最大可切除范围,能使耳外科医生在术中精确定位、减少面神经损伤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CI) 面神经隐窝(FNR) 解剖测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面部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数据的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唐雨奇 李则辰 +3 位作者 杨东东 金硕果 刘美君 李永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19-523,共5页
为初步研究面部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数据,提出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分析,找出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值,以研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及探讨临床诊断预测的可能性。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0个月的肌电检查报告共2352份数据,筛选符... 为初步研究面部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数据,提出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分析,找出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值,以研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及探讨临床诊断预测的可能性。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0个月的肌电检查报告共2352份数据,筛选符合标准的575份报告,制作数据集,利用编程的方式对其检查数据和报告结论进行量化分析,分别建立KNN、逻辑回归、随机森林、stacking算法模型,经过调参选取正确率最高的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以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及研究临床判读预测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在肌电图临床判读中随机森林算法正确率达到92.69%,精度为92.78%,召回率为100%,与逻辑回归相比较P值为0.04271,与KNN相比较P值为0.00745,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即随机森林模型最适合于面部运动传导神经检查数据分析。另一方面,运用随机森林方法提取特征值,能够更加清晰迅速地找出影响面部运动神经病变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机器学习挖掘数据,得出影响面部运动神经传导检查的主要因素为颞支右侧波幅数据和颊支右侧波幅等8个特征点,并提出可使用临床获得的数据集进行判读预测并通过随机森林选取主要的特征点,具体以减少临床操作时检查点位的形式达到缩短单人检查时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面部神经 肌电图 特征值 随机森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