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兰 谢永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就诊的85例成年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目的:探究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就诊的85例成年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统计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的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SNA角、SNB角及ANB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Z角、鼻唇角、U1/L1、L6-PTV、U6-PTV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NA、UI/NA、U1/SN、L1-NB、L1/NB、L1-AP、U1-AP、ULEP、LL-EP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NA角、SNB角与ANB角、Z角、鼻唇角、MP/SN、U1-NA、UI/NA、U1/L1、U1/SN、L1-NB、L1/NB、L1-AP、U1-AP、L6-PTV、U6-PTV、UL-EP、LL-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双颌前突的矫治与仅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的效果相当,但前者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 滑动直丝弓 双颌前突 矫治 微创手术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松 叶怀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 探究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MIA)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为两组,传统口外弓支抗(... 目的 探究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MIA)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为两组,传统口外弓支抗(HGA)组和MIA组,其中HG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HGA矫治,MI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IA矫治,排除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最终获得47对匹配样本,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头影测量数据、美容效果、牙周健康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MIA组平均矫治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咬合打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磨牙位移时间均短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ANB、U1-SN、U1-NA、ULP、LLP均降低,L1-MP、L1-NB、Z角升高(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NA、SNB、MP-SN、MP-FH、Ulip-E、Lli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A组整齐美观度、舒适度、固位能力均高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GI、PLI、SBI值均提升(P<0.05),且MIA组高于HG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采用MBT直丝弓和MIA联合矫治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周期,美容效果良好,且更利于维护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 下颌骨 咀嚼功能 美容效果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湘泉 邱勇 陈香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Mirco-implantanchorage,MIA)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Mirco-implantanchorage,MIA)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给予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MIA作为支抗,对照组给予传统口外弓支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等级、矫正周期、X线头影测量结果(硬组织、牙齿、软组织)、牙周微环境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错[牙合]改善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下颌角颏顶点连线与SN平面夹角(GO-GN-SN)、[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指标鼻唇角,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NLA)大于对照组,下唇最凸点到E线的垂直距离(Eline-LL)小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U1-L1角度大于对照组,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以及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牙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口外弓支抗比较,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符合美学标准的颜面部外侧貌,对牙周环境造成的刺激较小,可有效缩短矫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微种植体支抗 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对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屈新军 穆磊 张维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959-2965,共7页
目的 探究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对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 目的 探究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对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A)、下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B)、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ANB)、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距离(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的交角(L1-NB)、上下前部牙弓的突度(UL-U1)、下唇突点至下中切牙唇面的距离(LL-L1)、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Overjet)、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Overbite)、上唇突度,上唇突点至E线的垂直距离(E-upper-lip)、下唇突度,下唇突点至E线的垂直距离(E-lower-lip)、鼻唇角、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颏部形态、咀嚼功能及垂直向量参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I-NA、UI-NA、LI-NB、LI-NB、Overjet、Overbite、E-upper-lip、E-lower-lip显著降低,LL-L1、鼻唇角、颏沟倾角及颏软组织厚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UI-NA、UI-NA、LI-NB、LI-NB、Overjet、Overbite、E-upper-lip、E-lower-lip明显低于对照组,LL-L1、鼻唇角、颏沟倾角及颏软组织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颏高度、颏突度、颏曲度显著升高,根尖点颏厚度、下齿槽座点颏厚度、颏前点厚度、颏凹陷、颏倾斜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颏高度、颏突度、颏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根尖点颏厚度、下齿槽座点颏厚度、颏前点厚度、颏凹陷、颏倾斜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N-MP、N-Me、N-SGn、UO-PP及U6M-PP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能改善上颌前突错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上颌前突 直丝弓矫治器 微种植支抗 垂直控制 颏部形态
下载PDF
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王会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3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上颌前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上颌前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上颌骨指标[上颌突度(SNA)、下颌突度(SNB)、上颌中切牙对前颅底平面的倾斜角(U1-SN)、上颌中切牙端至眼耳平面的垂直距离(U1-FN)、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尖腭平面距离(U6-PP)]水平、咀嚼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SNA、U1-SN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B、U1-FN、U6-P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可提高咀嚼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降低SNA和U1-SN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肌功能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上颌骨指标 咀嚼效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嫣 黄敏方 +2 位作者 方志欣 陈世稳 欧晓丽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国产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按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标准操作规程对32例各类错畸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自攻型微螺钉支抗种植体进行了矫治,共计种植... 目的分析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国产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按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标准操作规程对32例各类错畸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自攻型微螺钉支抗种植体进行了矫治,共计种植微螺钉87颗,并对其种植后即刻、种植后2-4周及负载后4周的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与失败情况通过其脱落率及折断率来评价。结果32例87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共有5例6颗脱落,成功率为93.18%,脱落率为6.82%,其中种植后即刻脱落2例3颗,2-4周后脱落1例1颗,负载4周后脱落2例2颗,无种植体折断情况发生。结论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与种植手术的术式、技巧及手术设备、环境有关,同时,患者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骨密度及口腔卫生情况)也是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功及能否稳定行使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 口腔正畸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下载PDF
支抗控制在双颌前突畸形矫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方志欣 周嫣 +1 位作者 黄敏方 陈世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研究支抗控制在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国产直丝弓托槽,滑动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30例,使用口外唇弓和不使用口外唇弓者各15例,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均采用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 目的 研究支抗控制在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国产直丝弓托槽,滑动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30例,使用口外唇弓和不使用口外唇弓者各15例,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均采用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量进行独立t检验。结果 矫治后戴口外唇弓组争不戴口外唇弓组上颌磨牙分别前移3.21mm和4.67mm;下颌磨牙分别前移3.32mm和5.21mm;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牙内收量戴口外弓组上颌为5.19mm,下颌为4.43mm;不戴口外弓组上颌为3.43mm。下颌为2.62mm。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结论 口外唇弓在使用国产直丝弓托槽,运用滑动机制矫治双颌前突畸形中较有效地保护了后牙支抗,从而减少面部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双颌前突 滑动直丝弓
下载PDF
直丝弓排齐与整平阶段切牙唇倾和支抗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新海 曾祥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直丝弓拔牙矫治技术在排齐与整平阶段牙齿易出现切牙唇倾,临床上常采取尖牙向后8 字结扎和末端弓丝回弯的措施来预防,对其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26 例拔除4 颗第一双尖牙的病例,使用国产 Roth 数据直丝弓矫治器进... 目的 直丝弓拔牙矫治技术在排齐与整平阶段牙齿易出现切牙唇倾,临床上常采取尖牙向后8 字结扎和末端弓丝回弯的措施来预防,对其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26 例拔除4 颗第一双尖牙的病例,使用国产 Roth 数据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采取上述措施并且上颌加横腭杆,进行 X 片头影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上切牙牙轴无明显变化,下切牙直立,切牙水平位置没有明显移动;上下磨牙平均约前移1 m m ,但是相对于 Begg 和方丝弓矫治器,在排齐与整平阶段的磨牙前移量三者并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直丝弓拔牙矫治技术在排齐与整平阶段采取尖牙向后8 字结扎 末端弓丝回弯并且上颌加横腭杆后,不仅有效地预防了切牙唇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 排齐整平阶段 切牙唇倾 支抗 错HE 矫治
下载PDF
关闭拔牙间隙时二种正畸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牟明奎 邵玶 曹宇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对滑动直丝弓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传统方丝弓的关闭间隙技术,探讨适合的矫治程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目的对滑动直丝弓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传统方丝弓的关闭间隙技术,探讨适合的矫治程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对两组关闭间隙前后的X线头颅片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节省支抗上略有差别,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平均伸长0.5mm,对照组平均伸长1.4mm,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转矩平均减少5.0°,对照组转矩平均减少8.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每次复诊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平均少6.5分钟,平均疗程前者比后者短15周,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滑动直丝弓技术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需求略多于标准方丝弓技术,但有利于维持前牙覆和切牙位置。同时临床治疗时间较短,操作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 滑动法 支抗 错
下载PDF
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志欣 周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分析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非生长期双颌前突畸形患者12名,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 目的:分析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非生长期双颌前突畸形患者12名,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上下切牙明显内收,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P<0. 001),Z角增加(P<0. 01);而上下磨牙前移量较小,平均分别为2. 33mm和2. 61mm。结论: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可相对高效简便地矫治双颌前突畸形,能较好地控制支抗,显著改善患者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口外唇弓 直丝弓 矫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李嵘 沈国荣 王国荣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按支抗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强支抗...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按支抗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强支抗方法。用X线测量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正畸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上中切牙唇倾角(U1-SN)、下中切牙唇倾角(L1-MP)和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U1-L1)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U1-SN和L1-MP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而U1-L1测量值则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完成治疗,且均未出现矫治器脱落、松动及局部感染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直丝弓矫治器
下载PDF
垂直方向支抗控制与行PASS矫治技术中的上颌前突病儿童颌平面角变化、颏部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哲 孙立婷 +2 位作者 马涛 元子路 田炳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垂直方向支抗控制(VHA)与行生理性支抗(PASS)矫治技术治疗儿童上颌前突病,对其颌平面角变化、颏部形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76例上颌前突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HA组和未行VHA组,2组患儿均采用P... 目的:探讨采用垂直方向支抗控制(VHA)与行生理性支抗(PASS)矫治技术治疗儿童上颌前突病,对其颌平面角变化、颏部形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76例上颌前突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HA组和未行VHA组,2组患儿均采用PASS矫治术进行矫治,VAH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垂直方向的支抗控制。结果:VHA支抗对于上中切牙的唇向前突有明显改善(P<0.01),支抗控制联合VHA对于牙齿矫形后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生长有较好控制(P<0.05~P<0.01),从使病人下颌骨在逆时针上前上方旋转,出现治疗后下颌骨向前旋转,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于小儿上颌前突的治疗,特别对于比较困难的矫治病例,往往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措施使支抗得到加强,因此能够有简单高效的增强支抗的方式(如垂直方向支抗控制)尤为重要,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使病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生理性支抗技术 垂直支持矫治器 支抗控制
下载PDF
改良滑动直丝弓托槽的竖沟设计对支抗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曦 徐宝华 李锦标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改良滑动直丝弓托槽背板上的竖沟设计在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的作用,检验此设计在减小摩擦力节省支抗方面是否有效。方法 选用Ⅱ°~Ⅲ°拥挤的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28例,年龄14~25岁,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 目的 研究改良滑动直丝弓托槽背板上的竖沟设计在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的作用,检验此设计在减小摩擦力节省支抗方面是否有效。方法 选用Ⅱ°~Ⅲ°拥挤的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28例,年龄14~25岁,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使用杭州西湖巴尔公司生产的改良滑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在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对尖牙采用竖结扎,在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挂弹性橡皮圈,力值为90~100g。在拉尖牙之前及尖牙与第二双尖牙并拢之后,分别进行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与上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之比为11.16:1;下颌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与下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之比为5.94:1。上下颌切牙均有明显内收。结论 改良滑动直丝弓托槽的竖沟设计及尖牙的竖结扎,在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减小了尖牙托槽与主弓丝之间的摩擦力,节省了支抗,并符合差动力的原理。改良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使用可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强支抗,从而省去了使用口外弓等其它增强支抗的方法,使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使用更加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竖直槽沟 支抗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仕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广西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24例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并统计分...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广西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24例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并统计分析其变化。结果:矫治后上下切牙明显内收,U1-L1角增加26.1°(P<0.001);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接近直面型,鼻唇角(NLA)平均增加21.71°,Z角平均增加7.33°,治疗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经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牙合关系及较为理想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青少年 双颌前突 传动直丝弓 头影测量
下载PDF
MBT与Z2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红梅 周学军 杨忠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MBT与Z2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口腔科诊治的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方法不同分为MBT组(42例)与Z2组(38... 目的:分析比较MBT与Z2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口腔科诊治的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方法不同分为MBT组(42例)与Z2组(38例),分别予以MBT直丝弓矫治器、Z2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评估正畸效果,对比X线头影测量指标、咬合打开时间及排齐整平时间。结果:MBT组、Z2组正畸达标率均>90%,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畸前,MBT组、Z2组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L1-M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畸结束后,ANB、U1-SN、L1-MP均显著缩小(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Z2组相比,MBT组咬合打开时间与排齐整平时间均明显短(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过程中应用MBT与Z2直丝弓矫治器均具有确切的矫治效果,有助于改善面部侧面观及整体满意度,但前者能更快速打开咬合,缩短矫治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丝弓矫治器 Z2直丝弓矫治器 错牙合畸形 支抗 咬合 正畸
下载PDF
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劲宏 丁睿啟 +3 位作者 王亚楠 任亚敏 张科科 崔淑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7例侧貌较突的拔牙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隐适美G6方案矫治,第2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计强支抗(横腭杆联合Nance弓)关闭拔牙间隙,第3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7例侧貌较突的拔牙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隐适美G6方案矫治,第2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计强支抗(横腭杆联合Nance弓)关闭拔牙间隙,第3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变化量,先用配对t检验分析每组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再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情况,进而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磨牙控制的效果。结果第1组和第2组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长轴与上颌腭平面交角(U6 to PP)、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最凸点到翼上颌裂点至上颌平面垂线的距离(U6M-Hor)及近中根尖点到翼上颌裂点与上颌平面垂线的距离(U6A-Hor)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组治疗前后测量数据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隐形矫治治疗后U6M-Hor、U6A-Hor变化量大于第2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组和第2组上颌第一磨牙近移量均大于第3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隐适美G6方案设计的最大支抗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支抗控制能力与Nance弓联合横腭杆相近,但弱于种植体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isalign 直丝弓矫治器 上颌第一磨牙 支抗控制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阿林 房伯君 井欢 《辽宁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收集错牙合畸形患者50例,均采用MBT(3M)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 50例患者经12~20个月的矫治(平均16个月),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MBT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国人的各类错牙合... 目的探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收集错牙合畸形患者50例,均采用MBT(3M)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 50例患者经12~20个月的矫治(平均16个月),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MBT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国人的各类错牙合矫治,但各案仍需个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丝弓 错[牙合] 支抗控制
下载PDF
两种托槽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光平 李明霞 +3 位作者 韩雨 徐晓梅 徐洁 黄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9-1544,共6页
背景:正畸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减小根冠比例、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目的:对比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2... 背景:正畸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减小根冠比例、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目的:对比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男性双颌前突患者49例,年龄13-16岁,其中24例采用高转矩自锁托槽进行正畸治疗(自锁托槽组),25例采用传统直丝弓托槽进行正畸治疗(传统托槽组)。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拍摄锥形束CT,采用CS 3D Imaging Software软件观察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形态,测量牙根长度,计算上颌切牙与侧切牙间根尖外吸收量。研究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正畸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其中自锁托槽组矫治疗程短于传统托槽组(P <0.05);②锥形束CT显示,矫治后两组患者的牙根形态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大部分仅表现为轮廓的改变,个别牙齿根尖变短;③矫治后,所有切牙均发生了根尖外吸收,未发现牙根吸收量超过4 mm以上病例;自锁托槽组4颗上颌切牙的平均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传统托槽组(P <0.05),上颌中切牙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传统托槽组(P <0.05),上颌侧切牙根尖外吸收量与传统托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使用同一托槽时,同侧中切牙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侧切牙(P <0.05);④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直丝弓托槽,高转矩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的过程中可能具有缩短疗程及正畸性根尖外吸收风险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口腔 正畸 自锁托槽 直丝弓托槽 牙根尖外吸收 双颌前突
下载PDF
肌功能增强器矫治上颌前突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雪梅 谢兴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A、B 2组。A组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B组单独采用直丝弓矫正。拔牙矫正6个月后拍摄X线片,评估矫正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A、B 2组。A组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B组单独采用直丝弓矫正。拔牙矫正6个月后拍摄X线片,评估矫正效果,测量上颌骨各项指标: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U6的前移量。2组的测量值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 :A组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矫治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矫治前、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A组矫治后的SNA、U1-SN、A-Nv、U1NP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显著优于B组(P<0.05),即A组比B组切牙内收更多,且U6的近中移动更少。结论:上颌前突病例多数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肌功能增强器为夜间使用,可解除患者口呼吸,加快牙移动,减少支抗丧失,提高矫正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功能增强器 安氏Ⅱ类错畸形 上颌前突 直丝弓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IA技术在安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建坤 高建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微种植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技术在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0例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微种植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技术在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0例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帽口外弓支抗(headgear anchorage, HG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OB、OJ、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和临床疗程等情况。结果:SNA、SNB在治疗前后和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L1-NB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B、OJ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OB、OJ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距离、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临床疗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显著改善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头影测量各项指标,改善矫治后口腔结构,缩短矫治疗程和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 MBT直丝弓矫治器 口外弓支抗 安式Ⅱ型1分类 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