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州黄金茶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天冬 汤自军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金茶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开展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研究,对完善地方立法、推动保护条例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现实与法律上的困境,文章在概括...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金茶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开展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研究,对完善地方立法、推动保护条例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现实与法律上的困境,文章在概括古茶树概念、黄金茶特色优势与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从扩展保护路径、完善条例内容、完善处罚规定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黄金茶古茶树资源法律保护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州 黄金茶 古茶树资源 种质资源 法律保护现状
下载PDF
凉山州清溪峡古道上海棠镇各民族的互动与交融
2
作者 杨梅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127,共11页
“路”既是连接和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也是一种典型的人造网络,它可以将小地方与大地方、偏远地区与国家、孤立的社区与更广泛的社会以及国家与国家进行高效连接。本研究以清溪峡古道上的重镇甘洛县海棠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 “路”既是连接和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也是一种典型的人造网络,它可以将小地方与大地方、偏远地区与国家、孤立的社区与更广泛的社会以及国家与国家进行高效连接。本研究以清溪峡古道上的重镇甘洛县海棠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挖掘海棠镇汉族、彝族、藏族等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见证物,呈现各民族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明清以来,汉族、彝族和藏族等民族沿着清溪古道不断迁入海棠,通过长期的交往互动,在生产生活、语言、风俗习惯、服饰文化、族际通婚以及民俗传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互动交流,并逐渐在此地形成交互共生的分布格局,进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形成一个“共同体”。海棠镇汉族、彝族和藏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一个微观缩影。本文从微观视角呈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图景,旨在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凉山州 清溪峡古道 海棠镇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云南文山州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玲 蒋会兵 +4 位作者 何青元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刘本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32-1738,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6%、26.00%、6.57%、2.00%和0.57%;古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论】基本掌握了文山州古茶树资源,建立了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档案。在保护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调查 保护利用 文山州
下载PDF
大理州云龙古桥文化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正良 尹桂丽 赵志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7期10-13,共4页
云龙古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具有"滇西桥乡""、桥梁博物馆"、"世界古桥梁艺术博物馆"之美誉。对此以云龙古桥为研究对象,就其分布、类型、历史源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大理州 云龙县 古桥文化
下载PDF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有兵 李学明 +5 位作者 王生 胡昌平 杨建军 陈智明 张正全 董云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为活动区域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古树名木496株,涉及36科54属76种,其中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澜沧黄杉、秃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千果榄仁、红椿、光叶珙桐和香果树;怒江... 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为活动区域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古树名木496株,涉及36科54属76种,其中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澜沧黄杉、秃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千果榄仁、红椿、光叶珙桐和香果树;怒江州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乡村街道及远郊野外,占总数的98.8%,63.6%的古树生长在海拔1500~1999 m;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及长势总体较好,但保护力度相对薄弱,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资源 种类组成 分布特点 生长现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下载PDF
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万昌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0-127,共8页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透视历代有关郡县制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深入思考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县制度 封建论 古代 行政制度
下载PDF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古代高昌的地理信息 被引量:9
7
作者 荣新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4,共13页
使用历史地理信息学的方法来研究丝绸之路,是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古代高昌地区为例,利用出土文书并根据高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可揭示出文书所见不同时代的地理信息。据新出资料并加以补充,还可展现出不同时期地理信息的... 使用历史地理信息学的方法来研究丝绸之路,是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古代高昌地区为例,利用出土文书并根据高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可揭示出文书所见不同时代的地理信息。据新出资料并加以补充,还可展现出不同时期地理信息的丰富内涵以及有关的不同看法及文书资料的局限性。今后研究,可利用Google Earth地图与考古地图对照。一方面需要把古代文献、文书的记录还原到考古遗址当中,这样可说明这些古代城镇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另一方面需做更详细的现场调查,使遗址位置与Google Earth显示位置相勘合,以便能更准确地说明这些遗址上的文物、文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高昌 吐鲁番 郡县制 乡里制 丝绸之路
下载PDF
鲁迅与《会稽郡故书杂集》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一琼 宋少平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0-121,共2页
《会稽郡故书杂集》是一部较完美的关于古会稽郡史地逸书的辑本,堪称古方志辑录的典范。本文就 鲁迅辑校《会稽郡故书杂集》的起因、经过、内容、版本、意义等方面做些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鲁迅 《会稽郡故书杂集》 绍兴 地方文献 方志辑录 编辑工作
下载PDF
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中旺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4,共4页
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是国家古籍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当地的古籍保护工作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各古籍收藏单位的联系和交流,通过积极整合各方古籍保护力量,有力推进... 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是国家古籍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当地的古籍保护工作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各古籍收藏单位的联系和交流,通过积极整合各方古籍保护力量,有力推进了当地的古籍保护工作。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来发动广大民间古籍收藏者参与国家的古籍保护工作,如何激励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以及如何争取更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都是地市级古籍保护中心在运行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保护 古籍保护中心 地市级 苏州
下载PDF
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 被引量:12
10
作者 罗二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4-105,共22页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才将这条道路全线开通。其基本路线为从成都经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到达身毒(今印度)。当时在古道沿途大规模开凿道路,设置郡县治所和各种交通通讯设施,大量移民,屯军等措施来保证道路畅通与高效的通讯传递。当时古道上的商业活动可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境内主要在蜀地与西南夷地区之间,境外主要在蜀地与境外之间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丝绸之路 汉晋时期 中国 文化交往 商业
下载PDF
《醉翁亭记》文风“滑稽”论——兼论欧阳修的“太守之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怀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2,共11页
从北宋庆历六年问世至今,《醉翁亭记》所享有的崇高声誉掩盖了其接受史中的异议和批评,文风"滑稽"论便是尚未受到关注和深入阐释的重要观点。此论实包含多重深刻内涵:从文体思想看,揭示了此文"以文为赋"、"以... 从北宋庆历六年问世至今,《醉翁亭记》所享有的崇高声誉掩盖了其接受史中的异议和批评,文风"滑稽"论便是尚未受到关注和深入阐释的重要观点。此论实包含多重深刻内涵:从文体思想看,揭示了此文"以文为赋"、"以文为记"的结撰手法,且反映了"尊体"与"破体"两种文体理念的冲突。从主体感受看,欧阳修有意突破"古文"与"时文"的文体界限,融合骈、散,实继承韩愈"以文为戏"传统,寓庄于谐,自我调侃,而刻意突出"乐"之体味,调和人生苦境,"苦中强乐",表现了政治上的挫折感以及超越人生苦难的努力。文体界限的突破和苦乐感受的交融,根源于欧阳修在北宋党争中的沉痛体验,亦契合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遭遇。鲜活的体貌特征和深沉的情感张力,赋予此文文学经典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古文 破体 滑稽 以文为戏 太守之乐
下载PDF
质疑“皇权不下县”——基于宏观的长时段的动态历史考证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新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9-59,共11页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专制 宗族自治 封建制 郡县制 小县治 乡里制度
下载PDF
道光年间夏州城故址(统万城)的调查事由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4,共8页
对今陕西省靖边县北部统万城遗址的最早调查,一般论述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怀远县知县何丙勋受榆林知府徐松的指派,前往县内西北境寻找夏州城故址,踏勘后确定今统万城遗址即是。经对道光年间榆林人杨江撰《河套图考》提供线索的核查... 对今陕西省靖边县北部统万城遗址的最早调查,一般论述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怀远县知县何丙勋受榆林知府徐松的指派,前往县内西北境寻找夏州城故址,踏勘后确定今统万城遗址即是。经对道光年间榆林人杨江撰《河套图考》提供线索的核查,再据何丙勋调查内容同《榆林府志》记述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现推定何丙勋的调查发生在《榆林府志》成书的1841年秋季之前,最有可能是在1841年上半年,榆林府方面的指派人则为知府李熙龄。李熙龄纂辑《榆林府志》中急于解决夏州城故址、怀远县水道两个问题,构成怀远知县前往境西调查的动因,调查后形成的"禀稿"呈送给李熙龄,著作权属于何丙勋。1844年徐松方出任榆林知府,何丙勋又将"禀稿"呈送徐松,时间是为道光二十五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州城故址 道光 何丙勋 榆林知府 怀远县 历史地理
下载PDF
借历史题目,作现代文章──丽江木氏土司府重建设计构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大禹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章介绍了云南丽江古城木氏土司府建筑设计的构思及其相关的细部处理。
关键词 丽江古城 木氏土司府 文化 设计 建筑群 木府
下载PDF
河间献王与景武之世的儒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成祖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4,共6页
秦火之后,典籍残灭,河间献王刘德,聘求幽隐、搜求余烬,广纳贤士,在河间形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儒学中心。由于其身处中国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时代,作为封建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他的学术活动与中央朝廷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 秦火之后,典籍残灭,河间献王刘德,聘求幽隐、搜求余烬,广纳贤士,在河间形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儒学中心。由于其身处中国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时代,作为封建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他的学术活动与中央朝廷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构成了他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儒学也在冲突中遂渐形成了河间与中央两大儒学系统,即后世所谓的"今古文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间献王 河间儒学 封建与郡县 今古文经学
下载PDF
西汉云中郡东部都尉治城及其塞防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0-44,共5页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塔利古城,前人多有调查及考证,或认为是汉代云中郡武泉县或北舆县。本文在实地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西汉云中郡的长城防御体系,重新考订该城址为西汉云中郡陶林县,兼为云中郡东部都尉治所,古城西北约4公...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塔利古城,前人多有调查及考证,或认为是汉代云中郡武泉县或北舆县。本文在实地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西汉云中郡的长城防御体系,重新考订该城址为西汉云中郡陶林县,兼为云中郡东部都尉治所,古城西北约4公里处的大青山哈拉沁沟为东部都尉塞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利古城 西汉 云中郡 东部都尉 陶林县
下载PDF
黔东南州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晓丽 李瑞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年第4期42-45,共4页
古树是宝贵的物产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有生命的无价之宝,有“活化石”、“古文化”、“国宝”、“活文物”之称。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有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多种古树名木。文章通过对黔东南州各县古树名木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分... 古树是宝贵的物产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有生命的无价之宝,有“活化石”、“古文化”、“国宝”、“活文物”之称。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有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多种古树名木。文章通过对黔东南州各县古树名木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介绍,发现黔东南州古树名木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对黔东南州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建议。同时,也为我国古树名木研究提供部分基础数据,供其他地区研究古树名木提供部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古树名木 资源现状 保护利用
下载PDF
基于GIS的碑刻古籍资源空间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以湖北恩施州碑刻古籍资源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兵 《情报探索》 2015年第11期88-90,共3页
以湖北恩施州碑刻古籍资源为对象,利用GIS空间信息技术、3D虚拟现实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设计和开发了碑刻空间信息数据系统。系统的架构包括网络层、数据库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功能模块主要有数据采集、管理、检索和统计分析等。该系统... 以湖北恩施州碑刻古籍资源为对象,利用GIS空间信息技术、3D虚拟现实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设计和开发了碑刻空间信息数据系统。系统的架构包括网络层、数据库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功能模块主要有数据采集、管理、检索和统计分析等。该系统可为碑刻古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恩施州 碑刻古籍 空间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下载PDF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古籍普查工作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长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20期104-106,111,共4页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从充分认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意义、认真学习古籍普查的相关知识、加强宣传为古籍普查营造良好的氛围、结合本馆实际开展古籍普查、严格按标准和程序进行普查等5个方面,探讨了地(市)级公共图书...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从充分认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意义、认真学习古籍普查的相关知识、加强宣传为古籍普查营造良好的氛围、结合本馆实际开展古籍普查、严格按标准和程序进行普查等5个方面,探讨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古籍普查工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普查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 古籍保护
下载PDF
李姓渊源及“陇西”李氏考略
20
作者 孟永林 许有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而非今之陇西。秦朝以后,陇右李氏名人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时,其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而非今之陇西。秦朝以后,陇右李氏名人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时,其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国的影响亦达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 李氏祖籍 郡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