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绍兴书圣故里南入口整体改造提升项目地下室拆建技术探讨
1
作者 沈波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2019年绍兴颁布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并正式实施。围绕绍兴古城“一城三故里”总体布局,整体推进绍兴古城有机更新,并取得了“文化传承、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一举三得的古城保护利用成果。但在保护、利用、建设的过程中,会碰到... 2019年绍兴颁布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并正式实施。围绕绍兴古城“一城三故里”总体布局,整体推进绍兴古城有机更新,并取得了“文化传承、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一举三得的古城保护利用成果。但在保护、利用、建设的过程中,会碰到老旧建筑或地下室的保留或部分拆除,如何在狭小的施工环境、复杂的周边环境、原始图纸缺失等诸多不利条件下,采用“绣花”功夫做好“织补”,让绍兴千年古城逐渐焕发新姿、展现新貌,是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有机更新 老旧建筑 地下室 拆建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沙依肯布拉克铍矿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强 丁建刚 +3 位作者 马德成 杨富全 张忠利 杨成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8-966,共19页
沙依肯布拉克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出露于中阿尔泰,为铍矿化伟晶岩的直接围岩,是研究其与稀有金属矿化关系、区域构造环境和中阿尔泰是否存在古老基底的理想对象。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05.6±3.9Ma,... 沙依肯布拉克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出露于中阿尔泰,为铍矿化伟晶岩的直接围岩,是研究其与稀有金属矿化关系、区域构造环境和中阿尔泰是否存在古老基底的理想对象。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05.6±3.9Ma,属早泥盆世,明显早于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高峰期。岩石具有高硅(SiO2=73.8%~74.7%)、富铝(Al2O3=13.3%~14.6%)、相对富钠(Na2O/K2O=1.28~3.13)的特点,A/CNK和A/NK值均大于1,属低钾钙碱性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Ba、Sr、P、Nb、Ti、Ce的负异常和Rb、Th、Ta、Pb、Nd、Sm、Hf的相对正异常,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弱富集、重稀土平缓及较弱的负Eu异常(δEu=0.70~0.82)。岩石的εNd(t)和二阶段Nd模式年龄较为均一,分别为-1.76^-1.22和1.19~1.21Ga。综合以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中阿尔泰存在古老基底,沙依肯布拉克花岗闪长岩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在早泥盆世俯冲消减环境下的部分熔融,在形成过程中混入了部分幔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泥盆世 稀有金属 古老基底 沙依肯布拉克 阿尔泰
下载PDF
沉积盆地、结晶基底和油、气成因理念与第二深度空间勘探和开发 被引量:28
3
作者 滕吉文 阮小敏 +1 位作者 张永谦 闫雅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98-2817,共20页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领域.基于油、气生、储和形成的理论、应用和成效的研究提出,有几个基础性的理念问题必须重新认识,特别是沉积建造与古老变质岩结晶基底;双相(海相和陆相)沉积建造与盆地的内涵和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油、气成因理念.清晰地厘定这些认识不仅有益于对油、气形成、聚集和勘探及开发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深部空间,即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勘探,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对这些理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研究可构建新的思路或理论,且在新的理念导向下,强化油、气深部勘探,以期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新的成效,发现大型与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 第二深度空间 古老变质岩基底 双相沉积(陆相和海相) 气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成因
下载PDF
务正道铝土矿基底古地貌与矿石品质的关系——以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翁申富 雷志远 +4 位作者 陈海 赵爽 冉英 王希文 葛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本文以贵州务正道地区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为例,对其岩相古地理进行总结,并对基底古地貌与铝土矿品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务正道铝土矿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呈环状分布于滨湖相、三角洲相和浅湖相的沉积环境中,其中以浅湖相环境下形... 本文以贵州务正道地区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为例,对其岩相古地理进行总结,并对基底古地貌与铝土矿品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务正道铝土矿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呈环状分布于滨湖相、三角洲相和浅湖相的沉积环境中,其中以浅湖相环境下形成的铝土矿质量较优,而滨湖相和三角洲相环境下形成的铝土矿则质量欠佳。铝土矿含矿岩系赋存在基底页岩或碳酸盐岩准平原化地貌之上,铝土矿的品质不仅受物源供给、沉积环境的制约,而且还与准平原化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在基底古地貌低凹处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铝硅比值较大;基底古地形地貌即坑洼形态、大小、深度控制了铝土矿体的展布范围、产出形态、贫富变化及其形成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基底古地貌 矿石品质 务正道 贵州
下载PDF
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石油与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6
5
作者 滕吉文 阮小敏 张永谦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75,共17页
任何国家要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均必须依赖于大量能源的供给和消耗,当今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之际,现已成为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预测在2012年前后在一次性化石能源消耗中将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一能源消耗大国.面临这种... 任何国家要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均必须依赖于大量能源的供给和消耗,当今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之际,现已成为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预测在2012年前后在一次性化石能源消耗中将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一能源消耗大国.面临这种必然的格局,我国必须不失时机地、多元化地利用世界能源,同时又必须坚定的立足于本土,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能保证持续供给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对国内外油、气发展势态的综合研究表明:(1)在中国油气的生、储构造和岩性极为复杂、油田整装性差的条件下,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厘定双相(陆相+海相)沉积盆地、古老结晶基底和双基混合成因(有机+无机)的理念,以拓展勘探和开发空间;(2)科学理解中国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潜力,强化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油、气能源的勘探和开发乃本世纪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3)加强地球物理勘探高、新科学与技术,即新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乃是发现深层大型、超大型油气田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 双相沉积盆地 古老结晶基底 双基混合成因 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 地球物理勘探 必由之路
下载PDF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基底变质岩的构造属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杜建国 刘文灿 +1 位作者 孙先如 胡礼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1-407,共7页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宙岛弧两种构造环境 ,其中以岛弧环境火山岩为主要部分 ,由此可以证明北淮阳构造带是在中元古宙陆内裂解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弧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变质岩 构造属性 北淮阳构造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带基底隆起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秋生 彭苏萍 +1 位作者 高锐 范景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2-788,共7页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以东横穿巴颜喀拉构造带的几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底隆起一直顺构造走向延伸,向东贯穿了整个构造带,推测它是扬子古陆块的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南部 巴颜喀拉构造带 基底隆起 地震证据 古陆块 地震学
下载PDF
陕西凤太泥盆纪盆地东缘发现古老结晶基底 被引量:2
8
作者 校培喜 张俊雅 王洪亮 《西北地质科学》 1999年第1期4-9,共6页
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变形变质特征的研究及区域对比,认为凤太泥盆纪盆地东缘(黄柏原一带)原划泥盆纪地层应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变质达角闪岩相,其可能是佛坪穹隆构造向西北延伸,进一步证明了泥盆纪时西部凤... 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变形变质特征的研究及区域对比,认为凤太泥盆纪盆地东缘(黄柏原一带)原划泥盆纪地层应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变质达角闪岩相,其可能是佛坪穹隆构造向西北延伸,进一步证明了泥盆纪时西部凤太盆地和东部山(阳)柞(水)镇(安)盆地是两个独立盆地,中间被佛坪穹隆隔挡。该项成果对研究南秦岭地壳演化和指导凤太地区的地质找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太地区 古老结晶基底 隆滑构造 泥盆纪 盆地
下载PDF
当雄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珍汉 孟宪刚 +7 位作者 胡道功 江万 叶培盛 朱大岗 刘琦胜 杨欣德 邵兆刚 吴中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491,共8页
发现青藏高原内部最古老的年龄记录,测出土那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766Ma,玛尔穷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27~772Ma。在乌鲁龙来姑组剖面底部新发现一批腕足类化石,在麦隆岗组中新发现一批牙形石,在设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始新世—... 发现青藏高原内部最古老的年龄记录,测出土那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766Ma,玛尔穷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27~772Ma。在乌鲁龙来姑组剖面底部新发现一批腕足类化石,在麦隆岗组中新发现一批牙形石,在设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始新世—渐新世孢粉组合。发现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与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厘定了拉萨地块北部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查明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经历191~144Ma、109Ma和44Ma三期构造变形事件,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发现念青唐古拉地区出露面积达1500km2的巨型中新世花岗岩侵入体,岩浆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8.3~11.1Ma。新建晚第四纪湖相岩石地层单位——纳木错群,重新划分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期,新建第四纪地层系统及时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基底信息 年龄记录 化石新资料 推覆构造 古大湖 冈底斯
下载PDF
西藏南拉萨地块西部鸭洼地区侵入岩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豪 纪伟强 +2 位作者 张少华 王建刚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3-438,共16页
拉萨地块南缘发育了广泛的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然而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南拉萨地块西部地区的研究程度还相对偏低,尤其是缺乏中生代以前岩浆活动的发现和研究。本文对南拉萨地块西部鸭洼地区新发现的中、新生代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 拉萨地块南缘发育了广泛的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然而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南拉萨地块西部地区的研究程度还相对偏低,尤其是缺乏中生代以前岩浆活动的发现和研究。本文对南拉萨地块西部鸭洼地区新发现的中、新生代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发现鸭洼地区发育了晚三叠世(210~208Ma)辉长岩和闪长玢岩、晚侏罗世(约155M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始新世(约50Ma)花岗斑岩。晚三叠世辉长岩和闪长玢岩具有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值分别是+1.9~+6.2和-3.0~+7.4。晚侏罗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始新世花岗斑岩则具有明显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值分别是-10.0~-5.2和-7.9~-2.7,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分别是1534~1836Ma和1297~1624Ma,分别反映了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古老陆壳物质为主的再循环作用。结合区域文献数据,鸭洼-打加错地区中生代以来由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而发生了明显的地壳增生作用,新生地壳的生长从中生代到新生代早期逐渐进行,并且具有从陆内向海沟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洼地区 南拉萨地块 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 古老基底 地壳生长
下载PDF
论河北省兴隆一带东西向走滑断裂系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新虎 宋鸿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河北省兴隆县一带地处燕山造山带的中段,是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典型地区。该区广泛发育了东西向和北东向联合构造,东西向主走滑断裂呈右行右阶式(P断裂),北东向次级构造由北盘的雁列式褶皱、分枝断裂及南盘次级断裂等组成。燕山台褶... 河北省兴隆县一带地处燕山造山带的中段,是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典型地区。该区广泛发育了东西向和北东向联合构造,东西向主走滑断裂呈右行右阶式(P断裂),北东向次级构造由北盘的雁列式褶皱、分枝断裂及南盘次级断裂等组成。燕山台褶带变形是由尚义─平泉断裂和密云─洪山口断裂在侏罗纪时发生右行走滑形成的,其间的剪切变形带,总体特征类似于一个大型S─C构造或平面对冲构造。区内古基底断裂不仅控制中晚元古代的沉积地层和岩浆活动,而且对中生代的构造变形方式也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走滑断裂系统 复活古断裂 燕山造山带
下载PDF
鲁西沂水地区早前寒武纪混合岩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毛永生 彭头平 +3 位作者 范蔚茗 高剑峰 方小玉 刘兵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7-535,共19页
沂水地区位于鲁西花岗绿岩区东部沂水-汤头断裂带内。本文对区内九层岭与大山两地的混合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九层岭混合岩有(2693±11)Ma和(2558±9)Ma两个年龄记录,分别代表早期熔融年龄和... 沂水地区位于鲁西花岗绿岩区东部沂水-汤头断裂带内。本文对区内九层岭与大山两地的混合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九层岭混合岩有(2693±11)Ma和(2558±9)Ma两个年龄记录,分别代表早期熔融年龄和混合岩化年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ε_(Hf)(t)=+2.42^+5.46并且沿^(176)Lu/^(177)Hf=0.015平均地壳演化线分布,相应二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都在2.80~2.93 Ga之间。而两个来自大山的样品则给出了(2475±14)Ma和(2474±14)Ma一致的结果,代表了混合岩化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ε_(Hf)(2475 Ma)=–1.48^+8.0,ε_(Hf)(2474 Ma)=–2.76^+6.43,二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整体在2.48~3.15 Ga之间。结合区域演化背景,我们认为以上特征指示沂水地区很可能残存2.8 Ga的古老基底于地壳深部,经历并且记录了2.8~2.9 Ga新生地壳形成,及新太古代两期重要的2.7 Ga和2.5 Ga的岩浆作用事件。同时该地区存在多个时期形成的地壳物质(2.48~2.99 Ga)复合的源区,在板片俯冲角度变大(~2.54 Ga)后构造热作用影响加强使得源区在2.48 Ga重熔并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3.15 Ga)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古老基底 地壳增生 沂水
下载PDF
沉积与构造作用对玉华煤矿4-2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利燕 孙魁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69-71,共3页
根据地质勘探及生产阶段揭露的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学基本理论,总结矿井4-2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圈定4-2煤层不可采带。从沉积和构造作用两方面对影响玉华井4-2煤层厚度变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厚度的区域性变化;地壳的... 根据地质勘探及生产阶段揭露的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学基本理论,总结矿井4-2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圈定4-2煤层不可采带。从沉积和构造作用两方面对影响玉华井4-2煤层厚度变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厚度的区域性变化;地壳的不均衡沉降使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分带性;基底不平控制着煤层的总体形态;古河流冲蚀作用使煤厚在局部地区变薄甚至缺失;后期构造活动往往引起煤层厚度局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的不均衡沉降 基底不平 古河流冲刷 后期构造活动 煤厚变化
下载PDF
浙西前震旦纪双层基底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超民 《安徽地质》 1994年第Z1期70-72,共3页
浙西北前震旦系由双溪坞群(Pt2s)和河上镇群(Pt)两部分组成,并成为双重基底结构,构成浙皖赣交界处晚元古代江南古岛弧和富阳一带龙门山古岛弧的主体。下构造层双溪坞群由平水组细碧岩、北坞组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岩山组沉凝... 浙西北前震旦系由双溪坞群(Pt2s)和河上镇群(Pt)两部分组成,并成为双重基底结构,构成浙皖赣交界处晚元古代江南古岛弧和富阳一带龙门山古岛弧的主体。下构造层双溪坞群由平水组细碧岩、北坞组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岩山组沉凝灰岩和章村组酸性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构成,并具低绿片岩相变质。上构造层河上镇群由骆家门组底砾岩、硬砂岩、浊积岩,虹赤村组岩屑砂岩和上墅组安玄岩、流纹岩组成。两构造层之间的神功运动面构成了广泛的区域不整合,并使上下变形变质程度和构造样式有明显差异。上墅组之上有震旦系志棠组(休宁组)广泛不整合复盖。研究表明:浙西北区前震旦系是晚元古代造山作用连续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总体构成以岩浆弧为特色的扬子板块南东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旦系双层变质基底 江南古岛弧 浙西地区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ANCIENT CHANNEL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忱 朱宣清 +5 位作者 何乃华 许清海 袁文英 王子惠 施德荣 赵明轩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1年第12期1510-1515,共6页
By us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rge-scale topographic maps, plot and trac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extual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dat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and measuremen... By us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rge-scale topographic maps, plot and trac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extual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dat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core samples, a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conversion, stage division and historical period division of the ancient channels within a buried depth of 50 m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ncient channels in this reg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marks of fluvial facies de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ncient channels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basement tectonics, and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re completely conditioned by geographic environment. Human activities have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hannel changes and ancient channel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ancient channe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asement tecton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