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温岭大溪古城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被引量:6
1
作者 田正标 徐军 +6 位作者 陈元甫 黄昊德 郎剑锋 张淑凝 叶艳莉 林太富 许慈波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8,共10页
温岭大溪古城遗址通过两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已可确认为是一座西汉东瓯国的城址,从地理位置到城址的年代,都完全可以排除是传说中的"徐偃王城"的可能。这一东瓯国城址的确定,是对汉东瓯国考古的重大成果,它对于东瓯国文化的研... 温岭大溪古城遗址通过两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已可确认为是一座西汉东瓯国的城址,从地理位置到城址的年代,都完全可以排除是传说中的"徐偃王城"的可能。这一东瓯国城址的确定,是对汉东瓯国考古的重大成果,它对于东瓯国文化的研究和解决东瓯国建都的地望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瓯国 大溪古城遗址
下载PDF
汉藏交界地带的城堡文化资本与旅游形象定位——以青海贵德古城为例
2
作者 张海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14,共7页
汉藏交界地带因在历史上的多民族互动和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在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进程中表现出旅游文化形象构建的趋同性,即在发展模式上往往忽视主流文化圈内亚文化或次文化的多元性呈现,从而使旅游形象的媚俗化和迎合游客对旅游目... 汉藏交界地带因在历史上的多民族互动和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在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进程中表现出旅游文化形象构建的趋同性,即在发展模式上往往忽视主流文化圈内亚文化或次文化的多元性呈现,从而使旅游形象的媚俗化和迎合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想象心理等发展陷阱模式,逐步取代本真的地方性旅游文化资源的表达。本文结合遍布城乡的贵德城堡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了贵德古城旅游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持续性打造汉儒文化孤岛旅游景区、积极构建多元化文化旅游模式的贵德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交界地带 贵德古城 文化资本 旅游
下载PDF
郑韩故城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初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宏英 李秀辉 +1 位作者 李延祥 蔡全法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4,共6页
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 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与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原料来源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东周时期这一地区铜业发展状况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韩故城 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试论风水理论在郑韩故城军事防御中的运用
4
作者 鲍颖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风水理论在郑韩故城的军事防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蕴含聚气与辟邪理论的城址设计;可以对敌人产生精神震慑的庙宇建筑;为了求得自然神和祖先神的庇佑而进行的社稷祭祀。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内居民的安全感。
关键词 郑韩故城 风水理论 城址设计 庙宇建筑 社稷祭祀
下载PDF
基于GIS和历史地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关系研究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敏敏 谢利军 韦峰 《中外建筑》 2019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新郑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郑韩故城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新郑历史文献、古地图以及相关规划文件等资料的分析,运用GIS技术对相关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取城市的建成区边界,建立...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新郑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郑韩故城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新郑历史文献、古地图以及相关规划文件等资料的分析,运用GIS技术对相关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取城市的建成区边界,建立空间数据库,研究并总结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新郑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前,郑韩故城对城市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2)1979-2000年,新郑处于稳步发展阶段,郑韩故城对城市发展具有束缚作用;3)2001年至今,新郑城市经历了黄金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郑韩故城对城市发展有促进作用;4)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对新郑的城市发展阻碍与促进并存;5)郑州及航空港的吸力对新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6)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新郑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GIS 郑韩故城 空间演变
下载PDF
郑韩故城出土战国晚期铁器腐蚀产物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淡春 罗武干 +2 位作者 蔡全法 宋国定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2,共5页
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 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些锈蚀产物中出现明显的分层,锈蚀不均;部分铁器中还存在着活性锈蚀物,其保存状态与金相组织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韩故城 铁质文物 锈蚀产物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和量化分析应用于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创新与实践——以郑韩故城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青岚 安磊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4期63-69,共7页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城市叠压的大遗址保护困难重重。如何具体统筹协调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时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以郑韩故城保护规划修编项目为例,针对遗址所面临的困境,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城市叠压的大遗址保护困难重重。如何具体统筹协调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时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以郑韩故城保护规划修编项目为例,针对遗址所面临的困境,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保护规划智能分析平台,并以此为支撑,对遗址与城市的各类空间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量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原有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策略与管理措施。这种基于遗址与城市关系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以数字化分析为手段的保护规划方法,对于此类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文物保护规划 郑韩故城 城市发展 数字化 量化分析
下载PDF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8年西城墙发掘简报
8
作者 陈章龙 霍东升 +4 位作者 王青 赵江运 陈章龙(线图) 霍东升(线图) 杨镇(摄)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9,I0002,I0003,共16页
2018年3—7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山东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城墙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城壕、城墙等遗迹。其中,城墙为平地起筑,后期修补较为频繁,部分区域可见完整的夯层、夯窝及版筑痕迹。依据构筑方式、出土遗物等信息可将城墙分... 2018年3—7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山东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城墙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城壕、城墙等遗迹。其中,城墙为平地起筑,后期修补较为频繁,部分区域可见完整的夯层、夯窝及版筑痕迹。依据构筑方式、出土遗物等信息可将城墙分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三个阶段。城壕堆积相对凌乱,可分为始凿阶段(不晚于战国中期)、外扩阶段(战国至汉代)、废弃阶段(魏晋以后)。此外,发掘过程中还清理水井、墓葬、灶等遗迹,特别是J2内出土一批戳印陶文的陶罐,为进一步研究历史上邾国故城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和生产面貌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城市 邾国故城遗址 夯筑城墙 城壕 戳印陶文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冶铸区2019年发掘简报
9
作者 路国权 +6 位作者 李凤翔 王青 高雪洁(执笔/拍摄) 吕海路 刘舰 陈孔利(绘) 边荣伟(拍摄)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73,F0002,共29页
2019年发掘的邾国故城遗址冶铸区,主要为战国和汉代遗存。战国时期遗迹有浇铸坑、灰坑、水井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和大量陶范等与冶铸有关遗物。汉代遗迹有灰坑、水井,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铸铜遗存属战国早期,其发... 2019年发掘的邾国故城遗址冶铸区,主要为战国和汉代遗存。战国时期遗迹有浇铸坑、灰坑、水井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和大量陶范等与冶铸有关遗物。汉代遗迹有灰坑、水井,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铸铜遗存属战国早期,其发掘为研究邾国兵器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都城布局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邹城市 邾国故城 铸铜遗存 浇铸坑 战国早期及汉代
原文传递
汉代鲁国遗存的初步考察
10
作者 李玉春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7,共10页
两汉时期分封在曲阜区域的鲁国,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富足发达,为后世留存了大量汉代考古文化遗存,成为文物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汉代鲁国的历史沿革、都城建造、墓葬分类和存世碑刻等遗产进行初步考察,力图直观展示汉代鲁国的文化... 两汉时期分封在曲阜区域的鲁国,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富足发达,为后世留存了大量汉代考古文化遗存,成为文物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汉代鲁国的历史沿革、都城建造、墓葬分类和存世碑刻等遗产进行初步考察,力图直观展示汉代鲁国的文化面貌及存世文物遗存的价值,以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鲁国 都城 墓葬 碑刻
原文传递
河北怀来县大古城遗址1999年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维明 郗志群 +1 位作者 宋卫忠 张秀荣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28,共10页
In 1999, a par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rchaeological surveys on the site of the Greater Ancient City in Huailai county,Hebei province. They took a p... In 1999, a par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rchaeological surveys on the site of the Greater Ancient City in Huailai county,Hebei province. They took a preliminary measurement of remaining city-walls, and collected a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from the Eastern Zhou to the Ming-Qing period. The features of the city-site and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show that the city may first have been built in the Eastern Zhou, continued to function during Qin-Han times, and was ruined later tha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Reconnaissances were also made on the sites of the Western wall of the Lesser Ancient City east of the above-discribed ruins and the ancient Great Wall at Great Pass villag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above ruins. Judging from the discovered objec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wo city-walls is no earlier than the Tang and So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遗址 调查简报 怀来县 99年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出土植物大遗存分析——兼议古代城市管理视角中的人与植物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方青 陈雪香 +1 位作者 路国权 王青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4,65-69,共13页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浮选出近两万粒植物大遗存,年代自春秋延续至汉代。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粟很可能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小豆、黍和水稻则是辅助性的。基于对城址发掘区功能的初步推断,植物遗存平均密度较低和&qu...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浮选出近两万粒植物大遗存,年代自春秋延续至汉代。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粟很可能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小豆、黍和水稻则是辅助性的。基于对城址发掘区功能的初步推断,植物遗存平均密度较低和"谷物杂草比"相对增长的趋势,可能反映了该地点在官方控制下的、连续且稳定的植物管理活动,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城市中的部分人群在手工生产、粮食存储等活动中对各类植物的不同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故城遗址 植物大遗存 春秋 战国 汉代 古代城市管理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青 陈荣贤 +2 位作者 刘灿 陈章龙 郎剑锋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56,2+70+129+127-128,共20页
2017年3—7月,山东大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皇台中部偏北处,共清理春秋、战国、秦汉、晋唐至近代遗迹300余个,包括灰坑、窑炉、房址、沟渠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各类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和瓷器等... 2017年3—7月,山东大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皇台中部偏北处,共清理春秋、战国、秦汉、晋唐至近代遗迹300余个,包括灰坑、窑炉、房址、沟渠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各类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和瓷器等。其中,长条形窑炉,成套新莽时期铜诏版、度量衡器的出土,为解读邾国故城历史变迁及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城 邾国故城遗址 春秋 战国 秦汉 窑炉
原文传递
郑韩故城发现战国时期大型制陶作坊遗址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俊才 衡云花 《中原文物》 2003年第1期4-8,F002-F003,共7页
在郑韩故城发现的陶作坊遗址 ,主要遗迹有窑址群。作坊建筑。陶洗池。捶泥池。囤泥池。陶排水管道等。发掘与钻探证明 ,这里是一处战国晚期韩国的大型作坊遗址 ,属郑城司工衙门管辖 ,废弃后此地成为零星民窑区 ,沿用至西汉早期。
关键词 郑韩故城 郑城司工 战国时期 陶作坊遗址
原文传递
东周秦汉时期齐都临淄的环境、农业与工匠生活——以阚家寨遗址动植物遗存为核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雪香 郭林 郝颖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7,共6页
近期出版的《临淄齐故城冶铸业考古》,以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为核心详细报道了科技考古分析成果,为研究东周秦汉齐故城的气候与环境、农作物与家养动物、阚家寨冶铸遗址手工业者生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 齐故城 东周秦汉 动植物遗存 冶金考古
原文传递
娘娘寨城址性质问题试探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世之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2,共4页
娘娘寨城址是郑州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周代城址,种种迹象表明,该城址与郑国东徙其民有很大关系,应为桓公"寄孥"与武公东迁的重要都邑。
关键词 娘娘寨城址 郑国东迁 都邑
原文传递
《汉书·地理志》所记先秦地理与石峁城为上古帝都之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宗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80,共12页
秦汉"上郡"之"上"是对黄帝之敬称或避讳,因黄帝陵所在和黄帝生前活动之地即为上郡。《汉书·地理志》远绍《禹贡》和《周官》,其所记秦汉上郡与其境内的有关遗迹及地名应该都是周代的地理,保留了存留在周人记... 秦汉"上郡"之"上"是对黄帝之敬称或避讳,因黄帝陵所在和黄帝生前活动之地即为上郡。《汉书·地理志》远绍《禹贡》和《周官》,其所记秦汉上郡与其境内的有关遗迹及地名应该都是周代的地理,保留了存留在周人记忆中的关于黄帝部族活动的历史信息及周人早期兴起与迁徙过程的重要信息;《汉书·地理志》等史书互相印证,反映出秦汉上郡曾为黄帝部族活动的中心地,以及黄帝部族后来向南迁徙的历史事实;石峁城作为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以及其与上古史之紧密联系和巧合,称其为上古帝都应该是名副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城 秦汉上郡 《汉书·地理志》 上古帝都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7、2018年考古发掘所获文字资料 被引量:2
18
作者 郎剑锋 陈章龙 王青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80,F0002,I0004,F0003,共14页
2017、2018年,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连续开展两次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东周、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字资料,主要包括金文、陶文两类。金文资料包括衡、权、版等新莽铜器以及印章、铜镜、钱币等,陶文资... 2017、2018年,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连续开展两次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东周、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字资料,主要包括金文、陶文两类。金文资料包括衡、权、版等新莽铜器以及印章、铜镜、钱币等,陶文资料包括豆、盆、盂、罐等陶器。时代方面,金文资料均为汉代,陶文资料均为战国时期。邾国故城遗址新出土的文字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故城遗址 战国 汉代 新莽铜器 金文 陶文
原文传递
古夜郎王城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建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9-153,共5页
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夜郎文化,是贵州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夜郎王城的所在地,至今仍然是一个很难破解之谜。理清夜郎王国的本土和势力范围之间的关系,逐渐缩小探索的空间,从贵州安顺的西部一带去寻求,并通过地下发掘的实... 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夜郎文化,是贵州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夜郎王城的所在地,至今仍然是一个很难破解之谜。理清夜郎王国的本土和势力范围之间的关系,逐渐缩小探索的空间,从贵州安顺的西部一带去寻求,并通过地下发掘的实物加以印证,这是探求夜郎王城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夜郎 王城 诸说 辨析
原文传递
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俊才 蔡全法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77,共17页
This site lies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eastern Zheng-and-Han city ruins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22,000 sq m. It was completely excavated in 1996- 1998, which resulted in the discovery of 8 Erligang period, 52 Western ... This site lies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eastern Zheng-and-Han city ruins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22,000 sq m. It was completely excavated in 1996- 1998, which resulted in the discovery of 8 Erligang period, 52 Western Zhou and 731 Eastern Zhou ash-pits, 98 Western Zhou Wells, 17 burial pits of bronze ritual vessel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45 horse burial pit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3 Warring States period mold-making kilns, 9 Zhou and Han fireplaces, and 152 tombs of the above periods.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No. 2 bronze burial pit, No. 14 chime-bells pit and Nos. 14 and 40 horse pits. They yielded, for ritual vessels, nine ding tripods, 8 gui food containers and 9 li tripods, as well as articles of the square pot, round pot, dou stemmed bowl, jian basin and other types; and,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2 sets of 10-piece niuzhong semicircalar-handled bells and 1 four-piece set of bozhong large bells. In character, the site must be the remains of sacrificial ceremonies to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 the conductor of which must have been the ruler of the Zheng State. Its discove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not only to the study of the layout of Zhen-and-Han city, the location of ancestral temples in it, and the periodization, dating and casting techniques of its bronzes, but also to inquiry into the ritual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using animal victims and ding tripods in the Zhou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新郑市 郑匡祭祀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地层堆积 文化遗迹 出土铜器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