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cape Pattern of Ancient Terraces in Huangping County and Slopeto-Terrace Strategy 被引量:1
1
作者 LAN An'jun ZHAN Fengli +3 位作者 FU Yuwen ZHONG Jiusheng LIU Fayong YOU Bo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2期6-12,共7页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erraces proves that slope-to-terrace project is a signifi cant measure for conserving water and soil in mountainous areas. UAV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obtain RS i...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erraces proves that slope-to-terrace project is a signifi cant measure for conserving water and soil in mountainous areas. UAV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obtain RS images with a resolution ratio of 0.1–0.5 m, Arc GIS was applied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Fragstats3.3 was used to calculate characteristic indexes, to study landscape pattern of 4 ancient terraces in Huangp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rrace landscapes and woodland landscapes in the study area account for nearly 80% of the whole landscape(terrace 30%, woodland 50%); mean area of single fi eld is mainly concentrated between 100 m^2 and 200 m^2, and height between 0.7 m and 1.7 m, breadth 0.5 m and 0.6 m; most terraces have a gradient of 5–25°, accounting for 7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fi eld. Th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concept in the ancient terraces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lope-to-terrace project and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control of slope farm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terrace Landscape pattern slope-to-terrace Huangping County
下载PDF
基于沉积学原理的被动陆缘陆坡古地貌恢复方法
2
作者 蔺鹏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16,共14页
深入了解被动陆缘陆坡古地貌如何控制深水重力流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对深水油气勘探意义重大。在少井探区,基于三维地震的地层厚度印模法在古地貌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陆坡区容易因沉积物供给不足而处于“半饥饿欠补偿”状态和陆坡地形坡... 深入了解被动陆缘陆坡古地貌如何控制深水重力流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对深水油气勘探意义重大。在少井探区,基于三维地震的地层厚度印模法在古地貌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陆坡区容易因沉积物供给不足而处于“半饥饿欠补偿”状态和陆坡地形坡度的存在会影响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的分布特征分析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根据沉积型陆坡的特点,对地层厚度印模法进行了两方面的补充与改进:其一,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分析明确目的层陆坡补偿状态,讨论了地层厚度印模法的适用性;其二,根据研究区陆坡演化过程,以沉积物体积等分方式求取目的层段各层序对应的潜在坡度趋势,基于此实现古陆坡地形坡度校正。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对非洲西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下陆坡古地貌进行恢复的结果与研究区现有构造演化认识高度一致,符合“构造活动主导地貌特征”这一普遍认识。另外,地震属性刻画出的深水沉积体系分布特征与古地貌恢复结果间存在良好的耦合关系。应用实例证明了改进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区古地貌恢复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岩性油气藏 古地貌恢复 深水层序 古陆坡地形坡度校正 陆坡 被动陆缘 沉积学 岩性圈闭
下载PDF
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其治理措施--以桂武高速K175+300~600段为例
3
作者 宋朝辉 李鹏举 张艺潆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6期258-263,共6页
以桂武高速路堑边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剖析了该边坡失稳的机理,提出了改进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处于古滑坡上,坡体为极软岩;路堑边坡开挖形成临空面,前缘屈服,渐进向后缘发展,诱发失稳;初始抗滑结构嵌岩深度不... 以桂武高速路堑边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剖析了该边坡失稳的机理,提出了改进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处于古滑坡上,坡体为极软岩;路堑边坡开挖形成临空面,前缘屈服,渐进向后缘发展,诱发失稳;初始抗滑结构嵌岩深度不够,部分抗滑桩倾覆。遂将边坡设置为两级坡,采用双排桩+冠梁+预应力锚索联合加固,数值计算边坡安全系数为1.277,处理后边坡趋于稳定。研究可为同类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 失稳机理 治理措施 数值模拟 古滑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震前积反射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慧琼 蒲仁海 +3 位作者 王大兴 赵玉华 张杰 赵德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5-996,823,共12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北东、南西和南东方向的前积反射。这些前积反射解释为形成于长7—长6时期、长4+5—长2时期、长7—长3和长6—长4+5时期的前积沉积体,每个前积沉积体由多个期次的前积沉积楔组成,岩...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北东、南西和南东方向的前积反射。这些前积反射解释为形成于长7—长6时期、长4+5—长2时期、长7—长3和长6—长4+5时期的前积沉积体,每个前积沉积体由多个期次的前积沉积楔组成,岩性为高速的砂、泥岩互层。前积楔之间往往为5~20m厚的低速页岩,它是形成前积体内部斜交强反射的主要原因。根据前积反射可计算出延长组沉积时期古湖盆的最大古水深为228m,最大古坡度为1.7°,湖盆西南陡坡带坡度为0.6°~1.3°,东北缓坡带坡度为0.5°~0.6°。通过地震剖面地震相、连井剖面沉积相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延长组沉积时期在浅—深湖盆相带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重力流水道等沉积微相,不同微相砂体宽度和宽厚比不同,横向上多彼此连接,前积体内部砂体含量为30%~60%,单砂体在前积反射内部往往呈短轴状、中弱振幅地震相。前积反射区是形成有利储集相带和大型油田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积反射 古水深 古坡度 湖泊三角洲 重力流砂体
下载PDF
渤中西环古沟谷与坡折带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胜兵 叶加仁 +2 位作者 朱红涛 杨香华 魏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渤中西环BZ3区的古沟谷和坡折带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坡折带类型在基准面旋回变化中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并对有利的储集相带和区带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BZ3区存... 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渤中西环BZ3区的古沟谷和坡折带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坡折带类型在基准面旋回变化中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并对有利的储集相带和区带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BZ3区存在U、V、W三种类型的沟谷和高位、低位、挠曲3种类型的坡折带,发育于Ⅰ台阶上的三角洲前缘相和Ⅱ台阶上的低位域扇体,是BZ3区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沟谷 坡折带 储层预测 渤中西环
下载PDF
南方亚高山古梯田的水土保持机理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卉芳 张学俭 +1 位作者 王昭艳 刘乔木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9,共5页
亚高山古梯田是我国南方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研究了亚高山梯田从旱作到稻作形成过程及维护中自然与人相互作用,以及古梯田的水土保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古梯田形成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10世纪左右,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同时,产... 亚高山古梯田是我国南方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研究了亚高山梯田从旱作到稻作形成过程及维护中自然与人相互作用,以及古梯田的水土保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古梯田形成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10世纪左右,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同时,产生了保护自然环境、维系水土的生态效益,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亚高山 古梯田 坡耕地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春利 贺凯 李同录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55-260,共6页
黄土地区存在许多古滑坡体,由于滑后土体土质疏松,裂隙发育,在坡脚开挖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同时也对开挖施工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失稳机制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以延安市王窑村... 黄土地区存在许多古滑坡体,由于滑后土体土质疏松,裂隙发育,在坡脚开挖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同时也对开挖施工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失稳机制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以延安市王窑村滑坡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三轴应力环境下围压、含水量对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中最危险滑面上的应力及强度变化趋势,揭示了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脚开挖改变了坡体中下部的应力分布,抗滑段土方开挖减小了滑坡抗滑力,增大了下滑力,最终滑坡下滑力超过抗滑力,导致古滑坡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古滑坡复活 坡脚开挖 三轴试验 变形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古代织物的斜面平台清洗与装匣保护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清林 陈庚龄 韩鉴卿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42-45,共4页
对较常用的古代丝织物托网清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斜面平台法对织物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采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并在有隔膜及吸水纸保护状态下对织物进行熨烫。利用复合三合板作为底衬,聚脂薄膜覆面,然后将织物装入带玻璃盖的木匣中... 对较常用的古代丝织物托网清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斜面平台法对织物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采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并在有隔膜及吸水纸保护状态下对织物进行熨烫。利用复合三合板作为底衬,聚脂薄膜覆面,然后将织物装入带玻璃盖的木匣中保存。这样,既有效地保护了织物,同时又利于展览与收藏。该方法使用简单,效果良好,是古代织物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织物 斜面平台清洗 文物保护 木匣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杰 李国英 沈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5-781,共7页
河谷地形是影响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谷地形不同导致面板坝边界条件不同,进而影响其应力变形状态。对某拟建坝高256 m的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力变形进行分析,得出不对称不规则河谷对面板堆石坝的应... 河谷地形是影响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谷地形不同导致面板坝边界条件不同,进而影响其应力变形状态。对某拟建坝高256 m的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力变形进行分析,得出不对称不规则河谷对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协调性影响较大,特别是右岸古河床阶地附近的坝体和面板应力变形梯度变化较大,不利于面板的安全,设计和施工时需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通过与两种调整方案的结果进行对比,针对性的分析了右岸古河床阶地的影响。同时左岸陡岸坡导致面板拉应力和周边缝位移较大,通过与3种调整方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陡岸坡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形 高面板堆石坝 应力变形 古河床阶地 陡岸坡
下载PDF
川藏公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卫平 屈新 +2 位作者 刘昆赟 吴永军 权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7,共6页
大型滑坡及滑坡群具有体积规模大,形成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危害影响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川藏公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属于典型的松散堆积层滑坡,基于现场详细勘察资料,对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环境及滑坡群特征进行了介绍... 大型滑坡及滑坡群具有体积规模大,形成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危害影响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川藏公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属于典型的松散堆积层滑坡,基于现场详细勘察资料,对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环境及滑坡群特征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其运动特点、破坏形式,判定该特大古滑坡群属于牵引式滑坡。研究表明:冰碛松散覆盖层与砂岩组成的脆弱地质结构、地质构造活动以及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三者耦合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成果对滑坡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古滑坡群 滑坡特征 形成机制 川藏公路
下载PDF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被引量:42
11
作者 邓辉 陈义勇 +2 位作者 贾敬禹 莫多闻 周昆叔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3-1125,共13页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平原 文化遗址 地形地貌 海拔高程 坡度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布达拉宫西印经院地基应力特征与结构变形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满潮 韩雪 +2 位作者 刘成禹 孙崇华 王树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7,292,共6页
世界各国在文物建筑保护领域形成共识的技术标准非常有限,而岩土工程研究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的融合是目前斜坡岩体古建筑保护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西印经院保护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手段,对... 世界各国在文物建筑保护领域形成共识的技术标准非常有限,而岩土工程研究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的融合是目前斜坡岩体古建筑保护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西印经院保护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手段,对红山岩体及结构主体进行调研和勘察,揭示了影响该文物建筑结构稳定的三个因素,即斜坡岩体地基非均质性、建筑物刚度具有较大差异性和结构荷载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分析了地基中的应力分布特征,模拟研究了三个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地基沉降及结构变形力学机制,为斜坡岩体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古建筑 地基岩性 不均匀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评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潘毅 陈建 +1 位作者 安仁兵 易督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共12页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好地保护山地古建筑木结构,阐述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建筑特点、结构形式和结构特点,根据多次古建筑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破坏、柱脚滑移、榫卯破坏、柱架扭转、屋面破坏和构架垮塌等典型震害特征及其震害原因,并指出其与平地古建筑震害的异同,从动力特性、分析模型、抗震机理、破坏模式和加固方法等方面阐明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后续抗震性能研究指明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古建筑 木结构 抗震性能 震害特征
下载PDF
库水位上升对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丹青 冯兴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6-880,共5页
以九甸峡库区坎前古滑坡为例,研究水库蓄水初期对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PS对该边坡进行高精度、连续性的位移监测,结合滑坡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采用Geo-slope计算不同蓄水速率条件下的库岸边坡的安全系数... 以九甸峡库区坎前古滑坡为例,研究水库蓄水初期对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PS对该边坡进行高精度、连续性的位移监测,结合滑坡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采用Geo-slope计算不同蓄水速率条件下的库岸边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蓄水初期库岸边坡整体较为稳定,蓄水速率越大对其稳定性越不利,库水上升速率超过0.5 m/d时将会发生局部失稳;滑体中部变形较大,变形速率具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变形破坏模式为中后部分块、分级推移前缘的蠕变破坏特征。蓄水初期古滑坡整体较为稳定,库水位快速上升时将会出现局部失稳;采用Geo-slope分析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与采用GPS监测数据分析的规律相符,验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上升 库岸边坡 稳定性 GPS监测 古滑坡
下载PDF
高速公路某古滑坡复活成因分析及三维立体截排水系统处治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国华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原K101边坡为一古滑坡体,先后采用了抗滑桩明洞等永久支护方案和设置截排水沟、仰斜排水孔等排水措施,但在2001、2008年度持续强降雨期间仍观测到有滑移变形,期间滑动面受到地下水的浸泡是边坡变形的关键因素,2012年尝...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原K101边坡为一古滑坡体,先后采用了抗滑桩明洞等永久支护方案和设置截排水沟、仰斜排水孔等排水措施,但在2001、2008年度持续强降雨期间仍观测到有滑移变形,期间滑动面受到地下水的浸泡是边坡变形的关键因素,2012年尝试采取"竖向集水渗管+渗井+水平排水隧洞"为主的三维立体截排水系统进行滑坡处治,成功在滑坡区内暗挖成洞成孔截排水,工后监测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截排地下水,显著降低地下水位,从而保持了边坡稳定,可为类似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三维立体截排水系统 排水隧洞 渗井 竖向集水渗管 古滑坡体
下载PDF
压力钢管右边坡稳定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曼曼 吴曾谋 《西北水电》 2005年第1期43-46,51,共5页
介绍了公伯峡水电站压力钢管右边坡的地质条件、古风化岩层的变形特点、右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压力钢管右边坡 古风化岩 边坡变形 边坡稳定
下载PDF
翁坪古滑坡岩体变形破坏及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杨先寿 丁坚平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85-91,共7页
本文通过对翁坪古滑坡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了该古滑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和运移机制。
关键词 古滑坡 滑体结构 变形破坏 力学机制 稳定性 翁坪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铀成矿条件及聚铀模式 被引量:25
18
作者 封志兵 聂逢君 +3 位作者 严兆彬 钟延秋 谷社峰 江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1,共6页
以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调查及测量工作,应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分析认为: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良好,西部超覆带潜水氧化较发育,存在潜地表铀异常;西部斜坡中部水动... 以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调查及测量工作,应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分析认为: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良好,西部超覆带潜水氧化较发育,存在潜地表铀异常;西部斜坡中部水动力系统、断裂控制铀聚集作用明显,是形成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区,主要成矿层位是四方台组,存在不同时期的2种聚铀模式,松辽盆地西部铀矿勘查重点是古河道、河流与支流交叉口及几大水系入湖处的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 砂岩型铀矿 古河道型 成矿条件
下载PDF
古代坎儿井暗渠坡度几何原理与测量方法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贝贝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阿依格林.乌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7-23,共7页
吐鲁番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是具有科学、生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工程施工方法也一直备受专家学者关注。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实地测量方法、访谈法... 吐鲁番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是具有科学、生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工程施工方法也一直备受专家学者关注。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实地测量方法、访谈法,研究坎儿井的形成因素,将坎匠传统的经验与几何学和测量学相结合,探讨出古代坎儿井的暗渠坡度的几何原理与测量方法,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口诀寻找水源,开挖坎儿井;(2)高差测量采用与现代水准仪原理相同的古代传统测量方法、水容器法和等边三角形法;(3)坎儿井在暗渠施工中存在相似三角形原理,公式可累加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坎儿井 暗渠坡度 几何原理 测量方法 吐鲁番
下载PDF
降雨渗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娜 张博 +1 位作者 柳龙标 盛海龙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降雨是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之一,边坡的滑动和破坏与雨水入渗密切相关。本文选取铜绿山古铜矿遗址Ⅶ号矿体西侧的露天采场东侧边坡为分析对象,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边坡产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模拟... 降雨是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之一,边坡的滑动和破坏与雨水入渗密切相关。本文选取铜绿山古铜矿遗址Ⅶ号矿体西侧的露天采场东侧边坡为分析对象,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边坡产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的边坡内部渗流特征,并结合SLOPE/W模块计算出各种降雨工况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系数。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露天采场东侧坡体内部的渗流场发生显著变化,且边坡稳定性系数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降雨渗流 GEO-STUDIO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