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ern and ancient buried Phoebe zhennan wood:surface color,chemical components,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Jiulong Xie Jinqiu Qi +2 位作者 Xingyan Huang Ni Zhou Yao H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01-507,共7页
We compare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essential oils of ancient buried Zhennan(Phoebe zhennan)wood with those in samples from living trees.After removal of the carbon layer the recovered Zhennan exhibited a dark g... We compare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essential oils of ancient buried Zhennan(Phoebe zhennan)wood with those in samples from living trees.After removal of the carbon layer the recovered Zhennan exhibited a dark green color,which differed from the yellow color of the living samples.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nents(including hot-water and toluene-alcohol extractives),hemicellulose,and 1 % Na OH solubility in the recovered wood were greatly degraded.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was minor.Moreover,the ancient wood had somewhat more klason lignin than the modern woo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analysis gave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nents.According to the GC–MS results,naphthalene derivatives were detected in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both the modern and recovered wood.The delicate fragrance of the modern and recovered wood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romatic constituents as identified by G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ebe zhennan ancient buried wood CHEMISTRY Essential oil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Fe-S minerals influenced by buried ancient woods in the intertidal zone,East China Sea 被引量:1
2
作者 YUAN LinXi SUN LiGuang +3 位作者 FORTIN Danielle WANG YuHong WU ZiJun YIN XueB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1期1931-1940,共10页
An ancient wood layer dated at about 5600 cal. a BP by AMS14C dating was discovere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East China Sea. Samples affected by ancient woods, including fresh coast bedrock, weathering bedrock, seepage... An ancient wood layer dated at about 5600 cal. a BP by AMS14C dating was discovere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East China Sea. Samples affected by ancient woods, including fresh coast bedrock, weathering bedrock, seepage water from coast, seepage water from ancient wood layer, intertidal seawater, fresh water, beach mud, ancient wood barks and ancient peat, were collected for geochemical analysis. The beach mud and the bacteriogenic iron oxides (BIOS) in coastal seepage water were analyzed by min-eralogical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analysis. Inorganic sulfur compositions and δ34S of the ancient peat and the beach mud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 Mn, S (SO42-) were enriched in the intertidal area at different levels, very likely caused by fermentation of ancient woods.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iron-oxidizing bacteria (FeOB)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in this intertidal zone was confirmed by HRTEM-SAED observation, and these bacteria were involved in Fe-S cycle to induce extracellular biomineralization. The negative δ34SV-CDT (-2.9‰) likely indicated the biogenic origin of iron-sulfide minerals in the beach mud at high sulfate reduction rate (SRR). These findings a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biogeochemical Fe-S cycle and biomineralization process at high organic matter deposition rate and high SRR in the intertidal zone, estuary, or near shore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氧化铁 潮间带 无机硫 树林 海洋法 选区电子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文传递
Discove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rain of Wild Rice in Ancient-Woods Layer in Zhujiajian Island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3
作者 SHENXian-sheng LIShu-mei YANGJie-pin SUNHao 《Rice science》 SCIE 200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A large number of plant remain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ancient-woods layer of Zhujiajian Island,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were some thick trunks, complete laminas, fruit, seed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radiocarbon test... A large number of plant remain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ancient-woods layer of Zhujiajian Island,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were some thick trunks, complete laminas, fruit, seed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radiocarbon tests conducted for plant remains, the ancient-woods layer has been dated back to about 8750 - 6200 years, and the vegetation was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s on the island in the past. In the middle of the ancient-woods layer, two grains of wild rice were explored accidentally, which are Oryza rufipogon, along with the fruit and seeds of some water plants, such as Ceratophyllum demersum, C. oryzetorum, Euryale ferox, Trapa incisa var. quadricaudata , Scirpus yagara and so on. There might be marshy soil and a pond in ancient forest vegetation from where the grains of wild rice and hydrophytic fruit were found. It is of tremendous importance to study the origin of wild ric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woods layer wild rice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下载PDF
Decay Detection of Ancient Wood Rafters in Tibet by Stress Wave Testing Method
4
作者 SHANG Dajun DUAN Xinfang +2 位作者 HE Xiaocui LI Jianing WANG Pi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年第4期20-24,共5页
Visual classification and stress wav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decay status of ancient Populus wood members (rafters) replaced from the Potala Palace. The decay status of wood me... Visual classification and stress wav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decay status of ancient Populus wood members (rafters) replaced from the Potala Palace. The decay status of wood members was evaluated by stress wave testing and visual observation. For most of the ancient wood member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y two methods we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Also stress wave testing techniques can find the internal wood member decay to eliminate the hidden hazard for ancient wood members, and offer relatively accurat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for the safety status of ancient wood members. Thus during the maintaining for ancient architectures, visual observation combined with stress wave testing techniques is a good way to evaluate the degradation of ancient wood me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林业 木材 压力波测试法
原文传递
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展
5
作者 焦立超 陆杨 +1 位作者 郭雨 殷亚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前沿热点。本文首先对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行概述,从古DNA的保存和降解、获取以及数据处理和序列分析3方面归纳木材古DN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古DNA因高度降解、含量极低和化学损伤特征导致其难于提取和信息解译的难题。然后总结木材分子考古在解读先民认知与利用森林资源方式、复原历史时期地域性森林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以及重建古代树木应对气候和生境变化的微进化反应等方面的主要应用。最后提出该研究领域未来应优先开展的工作:1)建立考古木材标本库及其DNA信息数据库;2)研究不同时空维度下木材古DNA损伤及变化规律;3)构建稳定高效的木材古DNA提取及序列信息解译技术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木材分子考古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木材学和考古学领域的应用,为木质文物的用材树种识别、保护利用以及重建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环境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遗存 古DNA 树种 DNA提取 DNA损伤 分子考古
下载PDF
考虑非结构构件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6
作者 郭小东 方士东 +1 位作者 王志涛 李钊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主体,它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结构试验、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总结了含有隔墙、隔扇、雀替等非结构构件的古木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研究表...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主体,它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结构试验、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总结了含有隔墙、隔扇、雀替等非结构构件的古木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非结构构件可以限制榫卯节点拔榫,改善节点受力,不同程度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耗能能力,降低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坍塌的概率。最后结合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研究差异,给出了未来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 雀替 隔扇 隔墙 文物价值
下载PDF
古旧木材加固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祺 冯鑫浩 刘新有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9-277,共19页
木材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级壁层材料,因其高强重比与可再生等优异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绿色环保材料之一。然而,木材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易遭受昆虫、真菌等侵害而发生材性劣化,这极大限制... 木材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级壁层材料,因其高强重比与可再生等优异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绿色环保材料之一。然而,木材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易遭受昆虫、真菌等侵害而发生材性劣化,这极大限制了木制品应用优势的发挥,同时增加了古旧木材保护与修复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长古旧木材的历史寿命,促进木材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木材的结构和历史应用及其破坏形式出发,概述了建筑文物和古建筑中木材的主要降解破坏形式和生物化学变化;从材料科学角度综述了古旧木材的保护策略与加固方法,重点总结分析了不同加固材料性质与用途及其对古旧木材加固保护的方法特性,尤其是“双碳”背景下生物基加固材料的应用;最后对加固木材的性能表征方法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加固木材的有效利用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为绿色、高效、环保木材加固保护技术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为我国在林产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材 文物木材 木材劣化 加固保护 改性策略 加固材料 性能表征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古建筑墙内暗柱材料缺失检测
8
作者 王皓宇 彭林 +5 位作者 张厚江 雷智勋 王辉 张典 唐家英 管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4,共13页
【目的】墙内暗柱是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承重构件之一,因其处于潮湿和缺乏通风的环境,故多存在腐朽及由严重腐朽导致的材料缺失等缺陷,容易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墙内暗柱自身构造导致现有的检测手段受限,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故... 【目的】墙内暗柱是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承重构件之一,因其处于潮湿和缺乏通风的环境,故多存在腐朽及由严重腐朽导致的材料缺失等缺陷,容易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墙内暗柱自身构造导致现有的检测手段受限,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故本研究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开展墙内暗柱材料缺失缺陷检测理论与试验研究,以期为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墙内暗柱缺陷状况无损检查方法的建立奠定部分前期基础。【方法】首先,从理论角度探讨古建筑墙内暗柱传热过程,推导稳态下木柱区域与纯墙体区域的温度公式,分析影响木柱材料缺失缺陷区域温度变化的因素;然后,建立试验模型,进行墙内暗柱缺陷红外检查试验,采集红外图像;最后,通过分析所获得的红外热图,探讨墙内暗柱材料缺失缺陷大小与墙体表面温度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1)理论研究表明:由于木材的横向导热系数远小于墙体导热系数,加热面加热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木柱墙体外表面所对应的温度偏低;墙内暗柱的检测效果主要受到缺陷尺寸,即缺陷高度、缺陷深度的影响。(2)试验结果表明:在稳态热传导下,木柱处的墙体外表面温度要低于纯墙体,即木柱处红外图像的颜色更浅;木柱缺陷的存在会使缺陷处墙体表面温度变高,红外图像颜色变深;木柱缺陷高度越大,缺陷导致的高温范围越大;木柱缺陷深度越大,缺陷区域温度值越高。(3)在非稳态热传导下,木柱中线温差分别与木柱缺陷高度(R^(2)≥0.964)、深度(R^(2)≥0.951)呈极强的正相关。(4)在木柱缺陷较小的情况下,墙体表面温度不因缺陷的存在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木柱的缺陷高度与深度是影响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红外热成像法应用于古建筑墙内暗柱材料缺失缺陷的筛查与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墙内暗柱 缺陷 红外热成像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试析山西五台帮大木作营造技艺
9
作者 乔志峰 王崇恩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工匠作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不仅代表着营造技艺的发展水平,更传承了古人的营造经验及智慧。五台帮传统工匠以传统木作营造技艺见长,其特点是雄浑博大、体势壮观、气象庄严、雕饰秀美,反映出三晋文化厚重、朴实、严谨... 工匠作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不仅代表着营造技艺的发展水平,更传承了古人的营造经验及智慧。五台帮传统工匠以传统木作营造技艺见长,其特点是雄浑博大、体势壮观、气象庄严、雕饰秀美,反映出三晋文化厚重、朴实、严谨、深沉的品格。文章通过田野调研与工匠访谈,对山西五台帮传统工匠大木营造技艺进行记录和整理,为当地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工匠 五台帮 大木营造技艺
下载PDF
差异纹理条件下木材燃烧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英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为探究不同纹理木材火焰燃烧特性,选择了5种常见木材,搭建试验装置,设计15组试验,从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火焰高度、燃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横向、竖向、斜向纹理木材的燃烧特性。结果显示:木材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纹理有关,纹理对松木燃烧时... 为探究不同纹理木材火焰燃烧特性,选择了5种常见木材,搭建试验装置,设计15组试验,从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火焰高度、燃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横向、竖向、斜向纹理木材的燃烧特性。结果显示:木材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纹理有关,纹理对松木燃烧时的最大火焰高度影响最小,对杉木影响最大;榉木燃烧持续时间比其他4种木材长,杉木燃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纹理对木材燃烧火焰特性的影响,为木结构建筑选材及火灾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纹理 古建筑 质量损失速率 燃烧速率 最大火焰高度 燃烧持续时间
下载PDF
古建筑木构件生物危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框架构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星霞 乔云飞 +1 位作者 黎冬青 王艳华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0,共8页
木构件是木结构古建筑组成的基本单元和基本要素,木构件因腐朽和虫蛀导致木材降解和力学性能降低,影响木结构建筑安全。建立木构件预防性保护体系,研究预防性保护技术,为延长木构件的在役寿命、保证古建筑结构安全、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 木构件是木结构古建筑组成的基本单元和基本要素,木构件因腐朽和虫蛀导致木材降解和力学性能降低,影响木结构建筑安全。建立木构件预防性保护体系,研究预防性保护技术,为延长木构件的在役寿命、保证古建筑结构安全、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古建筑文明奠定基础。本文在综述古建筑木构件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原因、发生风险的基础上,从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评估、风险检测、风险预防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构建我国古建筑木构件生物危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框架,并围绕生物危害预防性保护框架阐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关键技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构件 生物危害 生物风险 风险管理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基于应变监测数据预测值的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娜 李天昊 赵恭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3,134,共13页
为增加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冗余度,该文提出了短期应变监测数据预测方法,以此对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进行预判性评估。以回廊结构为对象,利用Sobel算子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处理传感器带来的多种数据异常。通过多项式回归和功率谱... 为增加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冗余度,该文提出了短期应变监测数据预测方法,以此对藏式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状态进行预判性评估。以回廊结构为对象,利用Sobel算子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处理传感器带来的多种数据异常。通过多项式回归和功率谱密度的方法确定应变监测数据组分。引入变分模态分解法对数据进行解耦,以Prophet算法预测短期温度监测应变,以Gumbel极值理论预测不同重现期下的人群监测应变。以不同重现期下的应变监测数据预测值的叠加结果确定需重点关注的结构位置和需立即修缮的结构位置,以满足藏式古建木构的预防性保护要求和最小扰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 监测数据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Prophet算法 极值理论
下载PDF
古树名木树洞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束庆龙 徐斌 +1 位作者 曹志华 段文军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6,共4页
树洞是大树、古树常见且特有的现象,易引起树木折断或倒伏。本文对树木抵御木材腐朽的机制、树洞形成的必备条件及树洞的形成过程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以期为古树名木树洞的预防和正确修补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树洞 木材成分 木质腐朽
下载PDF
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细胞壁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凯强 龙克莹 +3 位作者 初石民 林兰英 陈勇平 张涛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探究古建筑木材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自然老化作用下木材性质的演变机制和劣化机理。以古建和现代落叶松(Larix sp.)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者微观构造、孔隙率、纤维素结晶度和化学成分进行测试,探究自然老化作用下古... 探究古建筑木材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自然老化作用下木材性质的演变机制和劣化机理。以古建和现代落叶松(Larix sp.)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者微观构造、孔隙率、纤维素结晶度和化学成分进行测试,探究自然老化作用下古建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古建材微观构造上存在显著的劣化特征,其中早材比晚材的劣化程度更严重;古建材孔隙的孔体积和孔径均显著大于对照材,古建材中大部分孔隙孔径在10 nm以上,而对照材中孔径10 nm以下的孔隙占比最高。古建材纤维素结晶度比对照材升高13.6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古建材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峰强度比结果显示纤维素结晶区未发生明显变化,而纤维素无定形区发生了降解。基于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提出木材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劣化模型,为自然老化作用下木材的劣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材 自然老化 微观构造 细胞壁结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嘉兴老火车站及炮楼结构修缮改造的设计研究
15
作者 周彬 张婷钰 《结构工程师》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嘉兴老火车站及炮楼位于嘉兴市火车站片区,为嘉兴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在修缮及改造过程中,针对历史文保部分的修缮,历史文保部分的改造及非文保部分的改造,结构分别做出了不同的修缮和改造处理,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主要结论... 嘉兴老火车站及炮楼位于嘉兴市火车站片区,为嘉兴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在修缮及改造过程中,针对历史文保部分的修缮,历史文保部分的改造及非文保部分的改造,结构分别做出了不同的修缮和改造处理,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主要结论为:(1)提出的木构件的干缩裂缝、脱榫和砖墙裂缝的处理方式是合理的,施工简单,安全可靠。(2)提出的历史保护建筑采用内衬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方式,既保证历史文保建筑的整体性,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同时也提高其整体的抗震性能。(3)针对改造部分,采用新建内置混凝土框架体系保存了既有外墙,体现原有建筑的外立面风貌。同时新建屋面采用钢木悬索屋架,彰显了结构的魅力,是新旧结构结合的完美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木结构 历史建筑 结构修缮加固 钢木悬索屋架 抗震能力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价值及设计启示
16
作者 马月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23期169-171,共3页
文章以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从建筑材料、布局方式、造型样式方面梳理了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结合经典建筑案例从文化、美学、功能层面总结了古代建筑设计的传承价值与艺术思想,旨在为现... 文章以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从建筑材料、布局方式、造型样式方面梳理了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结合经典建筑案例从文化、美学、功能层面总结了古代建筑设计的传承价值与艺术思想,旨在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设计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设计 设计思想 木结构 鲁班文化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用材树种的DNA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陆杨 焦立超 +1 位作者 陈勇平 殷亚方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8,共7页
古建筑木结构是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开展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鉴定研究,是古建筑木结构维修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加深了解古代先民掌握与利用木材资源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古代人类文明的理解和认知。本研究以我国明十... 古建筑木结构是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开展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鉴定研究,是古建筑木结构维修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加深了解古代先民掌握与利用木材资源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古代人类文明的理解和认知。本研究以我国明十三陵和太庙古建筑的“楠木”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括古DNA提取、液相杂交捕获及数据分析在内的木材古DNA分子鉴定方法,实现了从古建筑木构件样品中获得高质量质体DNA基因组,覆盖度达到99.04%~99.94%,平均测序深度为17~110×;所获取DNA片段平均长度为90~138 bp,片段末端发生碱基替换,符合古DNA的典型特征;木构件样品树种鉴定为楠木(Phoebe zhennan)和细叶楠(P.hui)。本研究构建的古DNA分子鉴定方法将为古建筑木结构用材树种精准鉴定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结构 古DNA 杂交捕获 木材解剖
下载PDF
婺学文化影响下清中期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亮亮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婺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的金华学术,其提倡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受婺学文化影响,清中期金华古民居装饰形成较统一的范式,木雕的题材、风格、工艺等均与婺文化内涵相契合。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构图形式疏密结合,虚实结合;木雕装饰的造像程... 婺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的金华学术,其提倡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受婺学文化影响,清中期金华古民居装饰形成较统一的范式,木雕的题材、风格、工艺等均与婺文化内涵相契合。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构图形式疏密结合,虚实结合;木雕装饰的造像程式飘逸灵动,大气精细;精神内质具有明确的儒学核心内涵,具备独特的精神构架。其装饰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地域特征明显、技法风格独特。清代中期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体现了鲜明的婺学文化特征,既注重装饰又注重实用,其内容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民间吉祥寓意,以表达理想与祝福,传达出独特的婺学文化意蕴,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文化 清代中期 金华古民居 木雕装饰
下载PDF
徽州明清祠堂建筑木雕装饰纹样特征及保护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楚 郑藤 +3 位作者 邹婉 张丽凡 周洋 毕忠松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5期11-13,共3页
纵观徽州地区,传统的古民居、古戏台、古祠堂、古寺庙等建筑中,木雕皆有其不同程度的运用。徽州祠堂属徽州三绝之一,徽州地区现存许多保存完好的祠堂,丰富多样的祠堂木雕,为研究徽州祠堂木雕雕刻纹样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资源,通过对徽州明... 纵观徽州地区,传统的古民居、古戏台、古祠堂、古寺庙等建筑中,木雕皆有其不同程度的运用。徽州祠堂属徽州三绝之一,徽州地区现存许多保存完好的祠堂,丰富多样的祠堂木雕,为研究徽州祠堂木雕雕刻纹样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资源,通过对徽州明清祠堂木雕的研究调查,探究徽州明清祠堂建筑木雕装饰纹样特征,从中分析明清时期木雕特色历史文化,辨析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徽州祠堂木雕装饰纹样特征及营造技艺的发展与变化特征,为徽州明清祠堂建筑木雕装饰研究与保护作出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徽州 明清祠堂 木雕装饰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轨道交通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邵振宇 孟昭博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8期14-18,共5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网的日益完善,古建筑木结构受轨道交通的影响也随之加剧。因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不可复生性,所以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振动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危害不容忽视。文中对古建筑结构分析方法进行回顾和评述,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网的日益完善,古建筑木结构受轨道交通的影响也随之加剧。因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不可复生性,所以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振动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危害不容忽视。文中对古建筑结构分析方法进行回顾和评述,分析总结轨道交通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和结构减振措施,指出目前轨道交通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古建筑木结构的防振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结构 轨道交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