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视域下的安大简《诗经》章次互易异文产生原因和价值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玲 尚小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65-73,共9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中有8篇因章次互易形成的异文。通过对8篇异文与今本《诗经》相应诗篇的比较可以发现,互易的章次均发生在使用了复沓章法的诗篇中;异文章次的文学表现力多逊于今本《诗经》。进一步考辨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中有8篇因章次互易形成的异文。通过对8篇异文与今本《诗经》相应诗篇的比较可以发现,互易的章次均发生在使用了复沓章法的诗篇中;异文章次的文学表现力多逊于今本《诗经》。进一步考辨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8篇异文的产生首先与《诗经》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有关,其次与抄手的疏漏有关,还与人们对诗篇内在逻辑的修正有关;出土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认识传世文献、补充传世文献的宝贵资料,但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传世文献依然是最优文本,其可信度和价值不容否定。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是研究、传承包括《诗经》在内的早期典籍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 《诗经》 异文 今本
下载PDF
安大简本《螽斯》章次探赜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海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7-54,128,共9页
安徽大学收藏新发现的战国楚简《诗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先秦抄本。该本与《毛诗》相校,《螽斯》之二、三章次相互错置。本文通过对《螽斯》诗旨简要梳理以及章次顺序的考察分析,认为安大简本《螽斯》是一首用于祝祷子孙众多的乐歌颂诗... 安徽大学收藏新发现的战国楚简《诗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先秦抄本。该本与《毛诗》相校,《螽斯》之二、三章次相互错置。本文通过对《螽斯》诗旨简要梳理以及章次顺序的考察分析,认为安大简本《螽斯》是一首用于祝祷子孙众多的乐歌颂诗。它使用重言叠唱的艺术手法,形成了逻辑和诗意的层层递进。金铭韵文多以阳声收结,与安大简本《螽斯》末章以"绳"阳声,表达"子孙世代绵长"这种美好期盼的情怀来收结完全一致。振振(阳声)--蛰蛰(入声)--绳绳(阳声),声情并茂,为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对比《毛诗》以"蛰"入声收结音调是沉闷的,在情感表达上远没有以"绳"阳声收尾的音调畅阳。综合而言,安大简本的章次排序比《毛诗》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 《蠢斯》 章次 探啧
下载PDF
谈谈安大一《诗经》从“手”的新见形声字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怡璇 田炜(指导) +2 位作者 林清源(指导) 陈美兰(指导) 高佑仁(指导)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3期41-47,155,共8页
安大一《诗经》从“手”的新见形声字有四例:“■”“■”“■”与“■”。“■”字对应今本《毛诗》“掺”,《说文》引《诗》作“攕”,“■”为“攕”的异体字,都是为表示手纤细而造的专字,简本的“■”为声符,既表音亦表意。“■”字... 安大一《诗经》从“手”的新见形声字有四例:“■”“■”“■”与“■”。“■”字对应今本《毛诗》“掺”,《说文》引《诗》作“攕”,“■”为“攕”的异体字,都是为表示手纤细而造的专字,简本的“■”为声符,既表音亦表意。“■”字对应今本《毛诗》“升”,“■”为强调“在手”的专字,与“升”字为义近替换关系。“■”字对应今本《毛诗》“匊”,“■”即为《说文》“■”字,“■”与“■”左右偏旁互换,“■”省略“■”字右旁的“■”形,“■”是“掬”字异体。“■”字对应今本《毛诗》“笃”,简本的“■”可读为“擣”,“■”与“擣”为异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安大 新见字 从“手”的形声字
下载PDF
清华简组诗为子夏所造魏国歌诗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树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57-66,共10页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周初作品,为孔子所删之"《周颂》佚篇"。但组诗未见传世上古经典,内容与周初史实严重不合。《耆夜》组诗抬升魏文侯初祖毕公高地位,并赋予其《唐风·蟋蟀》...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周初作品,为孔子所删之"《周颂》佚篇"。但组诗未见传世上古经典,内容与周初史实严重不合。《耆夜》组诗抬升魏文侯初祖毕公高地位,并赋予其《唐风·蟋蟀》的著作权;《周公之琴舞》取材"周公致政,成王嗣位"这一史实而创作的魏国歌诗,为战国魏文侯僭位大造舆论。近来面世的"安大简"《诗经》,为时为魏文侯师的子夏在孔子所传《诗三百》基础上所编选,弦歌"六风"以媚附魏斯始侯之年(前446)制礼作乐的需要。"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组诗与"安大简"《诗经》体现了子夏之流在魏文侯支持下的礼乐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耆夜》 《周公之琴舞》 子夏 安大简”《诗经》
下载PDF
从安大简看《驺虞》之乐在先秦的两种形态——兼谈西周乐舞的逸失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敏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自郑玄开始,历来人们基本默认大射礼和《墨子》中之《驺虞》即《诗经·召南》之《驺虞》,但从“三礼”文献中《驺虞》的使用情况和《墨子》中《驺虞》的上下文来看,这两处《驺虞》应不同于今本《召南·驺虞》,是一个应用于天子... 自郑玄开始,历来人们基本默认大射礼和《墨子》中之《驺虞》即《诗经·召南》之《驺虞》,但从“三礼”文献中《驺虞》的使用情况和《墨子》中《驺虞》的上下文来看,这两处《驺虞》应不同于今本《召南·驺虞》,是一个应用于天子等级的、诗乐舞一体的长篇颂类乐曲,或在《诗经》编定时已经逸失,或因未被编入《诗经》而逐渐亡逸。安大简《驺虞》“從■”异文的发现说明今本《召南·驺虞》可能并不是原始形态,其原本可能并不题为“驺虞”,而仅是一首描写狩猎场面的歌谣。颂类《驺虞》的逸失反映了西周乐舞逸失的严重情况,也反映了《周颂》原本与乐舞相配的长篇多章性质及其中的组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驺虞》 安大 《周颂》
原文传递
“窈窕淑女”新解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在国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1期7-10,125,共5页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之"窈窕",当从安大简作"要翟"。汉代学者就是因为"窈窕"与"要翟"的读音相近,所以将"要翟"转写成"窈窕",进而训释"窈...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之"窈窕",当从安大简作"要翟"。汉代学者就是因为"窈窕"与"要翟"的读音相近,所以将"要翟"转写成"窈窕",进而训释"窈窕"为"幽闲""深宫"。"窈窕淑女",安大简作"要翟■女"。"要翟",读为"腰嬥",即细腰,细而长的腰身。"腰嬥淑女",即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 要翟 窈窕
下载PDF
岐周方音在安大簡《關雎》中的遺存——關於教通芼或覒的解釋
7
作者 賈海生 張懋學 《汉语史学报》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皆見於殷商甲骨文,"■"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爲一字,《集韻》...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皆見於殷商甲骨文,"■"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爲一字,《集韻》記載了"■"有北角切一音。在古音系統中時見幫紐與明紐相互交替的現象,由北角切上溯"■"與"教"之古音,可以推定在先秦時期的岐周方音中,"■"與"教"屬明紐字或帶鼻冠音,故可與《毛詩》《韓詩》中從毛聲的芼或覒通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 關雎 方音 遺存
原文传递
《世本》楚帝系逆溯之风的出土战国文献印证 被引量:1
8
作者 原昊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45,160,共16页
《世本》是主体编纂于战国的谱牒类史书,该书楚世系史料,对《史记·楚世家》的编纂影响较大,清华简、安大简等出土战国文献有助于对该书的深入探研。《世本》楚世系远追颛顼,得到印证。据楚简可知老童之名,曾讹"卷章",其... 《世本》是主体编纂于战国的谱牒类史书,该书楚世系史料,对《史记·楚世家》的编纂影响较大,清华简、安大简等出土战国文献有助于对该书的深入探研。《世本》楚世系远追颛顼,得到印证。据楚简可知老童之名,曾讹"卷章",其位列"三楚先",其所生四子为重、黎、吴及回。"陆终六子"中存在感生神话的编排,该说实质是将六个族姓始祖有意整合并依附于陆终,实现由族姓整合而成的帝系。陆终与祝融为一人,生季连者为祝融吴或祝融回。季连、鬻熊与穴熊为一人,"穴熊"得名及"熊某"命氏细节中潜存楚人的图腾意识。"熊渠封三子"说,在熊挚世系及熊康即位问题上有误。《世本》楚康王、考烈王世系名号也得到出土文献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本》 帝系 楚世系 清华简 安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