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1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靖 魏淑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5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DVT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DVT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5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DVT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DVT组和对照组,DVT组104例,对照组48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冠心病史等资料,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TURP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脑梗死病史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史(脑梗死恢复期)、中性粒细胞计数、PNR是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较低的PNR可增加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泌尿道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2
作者 姜大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94-0097,共4页
分析泌尿道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泌尿道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月,统计患... 分析泌尿道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泌尿道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月,统计患者术后表面结石的复发率,分析泌尿道结石成分、不同组别尿石成分与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比例、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与尿液关系。结果 80例泌尿道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检测结石成分中含钙盐结石患者数量占27.50%;尿酸结石占21.25%;发生无水尿酸患者占64.15%;草酸钙盐结石患者占15.31%;PH≥6.5的患者人数占总数的72.50%;白细胞定性阳性的患者人数占总数的25.75%;白细胞定性阴性的患者占总数的32.50%。结论:患者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过长、酸性环境、合并泌尿系感染、尿白细胞升高是导致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结石形成的原因给予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可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的概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结石 后留置双J管 表面结石 形成原因 防范措施
下载PDF
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3
作者 梁胜凯 谢磊 +4 位作者 李瑶 刘佳 王欣 刘国峰 张奉琪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闭合性Pilon骨折病人18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DVT组43例,非DVT组139例,采用单因素... 目的 分析影响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闭合性Pilon骨折病人18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DVT组43例,非DVT组1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血栓风险评估结果为中高危、手术部位发生术后感染是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0.716(95%CI:0.629~0.804)。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L拟合优度检验χ^(2)=2.556,P=0.635。结论 有糖尿病史、血栓风险评估结果为中高危、手术部位有发生术后感染是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以上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下肢DVT,区分度、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Pilon骨折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昂 王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均行PFN-A治疗。根据随机数...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均行PFN-A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用药组(n=30)和中西医结合组(n=30)。术后西医用药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14 d,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用药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14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骨代谢指标(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术后肿胀消失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4 d后,2组VA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用药前,Harris评分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长于用药前,且中西医结合组变化幅度大于西医用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术后肿胀消失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西医用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西医用药组(0 vs.20.00%,χ^(2)=4.630,P=0.031)。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33%,χ^(2)=0.268,P=0.6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缓解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桃红四物汤 低分子肝素钙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伟 汪文杰 陈晓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69-572,577,共5页
胃肠道肿瘤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等,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肿瘤类型。中国胃癌和结直肠癌的患病率较高,主要治疗方式为择期手术。临床中,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并不低,术前DVT与术后DVT对患者造成的不良预后并无差别... 胃肠道肿瘤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等,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肿瘤类型。中国胃癌和结直肠癌的患病率较高,主要治疗方式为择期手术。临床中,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并不低,术前DVT与术后DVT对患者造成的不良预后并无差别,但临床医师对术前DVT的认识并不充分,通常将静脉血栓栓塞(VTE)造成的不良后果归结于手术因素导致的术后DVT。本文将对国内外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DVT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对预后的影响、预防及治疗等进行系统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前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围术期肺不张的形成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麦子枫 陈姝凝 +2 位作者 邓子豪 卓明 钟茂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肺不张是指因肺部阻塞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肺段甚至整个肺叶的塌陷,多见于肥胖患者或患儿。肺不张作为全身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常引起低氧血症、炎症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危害性大。目前,国内外针对围术期肺不张形成机制及防... 肺不张是指因肺部阻塞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肺段甚至整个肺叶的塌陷,多见于肥胖患者或患儿。肺不张作为全身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常引起低氧血症、炎症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危害性大。目前,国内外针对围术期肺不张形成机制及防治策略相关研究已较为多见,本文主要对围术期肺不张形成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形成机制 防治策略
下载PDF
梯形切除结合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改善剖宫产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严丽慧 徐莉 +1 位作者 李芬 谢利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和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梯形切除联合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对促进剖宫产术后瘢痕形成改善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剖宫产时间段为为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n=65)所用技术为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观察... 探讨和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梯形切除联合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对促进剖宫产术后瘢痕形成改善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剖宫产时间段为为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n=65)所用技术为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观察组所用技术为梯形切除及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对产妇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产妇V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其他时间观察组VSS评分更低(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产妇切口缝合用时更长,但是切口愈合用时和住院用时更短(P<0.05),产妇切口长度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具有更低的VAS评分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梯形切除及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联合应用可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瘢痕形成,有效减轻疼痛度并抑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切除 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 剖宫产 后瘢痕形成 疼痛度 并发症 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加速术后康复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于红翠 杜娟 付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8-0121,共4页
探讨加速术后康复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住入我院内的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均分2组各5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ERAS组(加速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 探讨加速术后康复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住入我院内的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均分2组各5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ERAS组(加速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ERAS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栓消失时间与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临床实施加速术后康复护理来改善产妇的病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后康复护理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下载PDF
涌泉灸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9
作者 张芳娥 舒鹏 彭爱枝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8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涌泉灸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骨科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涌泉灸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骨科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条温和灸双足涌泉穴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肢体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对骨折术后患者加用涌泉灸,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涌泉灸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10
作者 邱文娟 张敏 王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36-440,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确定下肢DVT风险指标,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对进行评价。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292例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下肢DV...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确定下肢DVT风险指标,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对进行评价。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292例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现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9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DVT21例(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手术时间长、术中气腹压高、术后1d血D-二聚体和凝血因子VIII水平升高均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出现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H-L检验显示P=0.847,提示模型构建有效。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出现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预测效能中等。约登指数取最大值0.448时,模型预测的敏感度76.2%,特异度为68.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可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DVT识别提供参考依据,可能有助于患者术后个性化DVT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冠心病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11
作者 宋兴燕 张佳丽 周雨欣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1日行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1日行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组(n=15)、非血栓组(n=9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并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分析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史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纳入上述因素建立研究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98.1%,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一致P<0.05(Chi=1.233,P=0.878)。利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AUC为0.980,cut-off值为12.817,95%CI为0.950~1.000,提示模型数据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准确性较好。结论:糖尿病、支架直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史、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基于上述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田中 袁福康 田志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和尿激酶组(54例)。评价2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分级、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小于尿激酶组,术后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均大于尿激酶组[(1.6±1.0)分比(2.3±1.1)分、(79±13)%比(68±15)%、(73±12)%比(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相比,替奈普酶辅助尿激酶进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近期溶栓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替奈普酶 尿激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术后并发重度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武鑫 杨涛 田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01-906,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管溶栓术(CDT)后发生重度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CDT治疗的105例下肢...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管溶栓术(CDT)后发生重度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CDT治疗的105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度PT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25)和未发生组(n=80),分析下肢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PTS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静脉曲张、滤器类别、DVT分型、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曲张、混合型DVT、年龄﹥60岁、糖尿病、植入永久型滤器均是下肢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重度PTS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重度PTS的预测模型,其AUC为0.720,95%CI:0.609~0.83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年龄﹥60岁、合并静脉曲张、植入永久型滤器、混合型DVT、合并糖尿病均是下肢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重度PTS的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适用性较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Autar量表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王芳 马晓蕾 +1 位作者 石心茹 梁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8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8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Autar量表评估的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置管前、置管后3 d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置管后7d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置管前、置管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 d,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高于本组置管前,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低于本组置管前,且观察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侧上肢近端、远端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个月,两组患者WHOQOL-BREF中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置管前,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中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utar量表评估的分级干预措施在乳腺癌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ar量表 乳腺癌 后化疗 置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陈剑波 陈幺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设地点为鄂州市梁子湖太和镇中心卫生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以1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与否分组(发生者74例为观察组,未...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设地点为鄂州市梁子湖太和镇中心卫生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以1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与否分组(发生者74例为观察组,未发生者8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基线资料、时间指标、疾病严重情况、手术治疗情况、血清指标)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术前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高,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前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位置、合并疾病、骨折发生直至入院时间、骨折发生直至手术时间、骨折分级、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案、术中输血量、术中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DD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处较高水平,应重点关注年龄较高及术前DD水平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附1例报告)
16
作者 丁立山 郑鸣 +3 位作者 梁昊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突发头晕、意识丧失入院,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因左椎动脉严重迂曲上行困难,术中反复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术中造影见左侧椎动脉V4段内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堵塞基底动脉。因反复尝试导引导管及颅内支撑导管均不能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术中讨论后改为经肱动脉入路经右侧椎动脉进入基底动脉内将血栓取出。抽吸出暗红色坚硬血栓及部分红色血栓后,可见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通畅。继续释放支架覆盖瘤颈部、放置弹簧圈入动脉瘤内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再次造影示动脉瘤填塞致密,瘤颈部无残留,支架贴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再次发生梗塞,患者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属严重并发症,需结合术中造影结果迅速判断,抽出血栓或药物溶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栓塞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对称3孔法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后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例
17
作者 朱明 周彪 孟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52-253,F0004,共3页
男,29岁,因“体重进行性增加15年”于2019年5月7日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身高190cm,体重156kg,BMI 43.21kg/m^(2),颈围45cm,腰围130cm,臀围130cm。20年前于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否认其他基础疾病,否认吸烟史。入院后血常规、凝血检查... 男,29岁,因“体重进行性增加15年”于2019年5月7日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身高190cm,体重156kg,BMI 43.21kg/m^(2),颈围45cm,腰围130cm,臀围130cm。20年前于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否认其他基础疾病,否认吸烟史。入院后血常规、凝血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脂肪肝。冠脉血管造影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友好医院 阑尾切除 冠脉血管造影 腹部彩超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颈围 脂肪肝 血常规
下载PDF
吲哚布芬在内瘘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陈丹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在内瘘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内瘘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瘘术治疗,...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在内瘘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内瘘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瘘术治疗,术后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吲哚布芬片口服,B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两组用药12周,比较两组的血栓形成发生率,记录两组给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两组的PLT、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周后,两组的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周后,A组的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吲哚布芬在预防内瘘术后血栓形成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而吲哚布芬的效果更佳,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 内瘘
下载PDF
基于CBCT分析不同骨移植材料对上颌窦内提术后骨形成的影响
19
作者 罗震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126-128,13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不同骨移植材料对上颌窦内提术后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移植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n=25)、异种骨组(n=... 目的:探究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不同骨移植材料对上颌窦内提术后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移植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n=25)、异种骨组(n=28)、混合组(n=27)。均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术,对三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2年,比较三组植骨面积、骨吸收率,用CBCT对三组患者骨密度进行测量;比较三组疼痛和肿胀评分以及种植体留存率。结果:术后2年内三组患者植骨面积均呈现缩小的趋势(P<0.05),混合组患者骨吸收率明显高于自体骨组、异种骨组。术前与术后2个月三组患者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6个月混合组患者骨密度值低于自体骨组、异种骨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疼痛均为轻度,与自体骨组、异种骨组比较混合组肿胀分级高。三组患者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骨移植材料对上颌窦内提术后骨形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混合自体骨和异种骨表现出较好的促进骨愈合效果。CBCT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骨形成评估手段。因此,在选择骨移植材料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分析 骨移植材料 上颌窦内提 形成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