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康乾时期第三方视角下的四川土司——以白日昇、李安德二神父的书信和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华川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4期113-119,202-203,共9页
18世纪上半叶,在两位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白日昇和李安德的法文书信和拉丁文日记中,留下了一些关于四川土司的记载。他们笔下所呈现的四川土司,有别于习见的中文史料,是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观察。这些记载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我们对清...
18世纪上半叶,在两位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白日昇和李安德的法文书信和拉丁文日记中,留下了一些关于四川土司的记载。他们笔下所呈现的四川土司,有别于习见的中文史料,是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观察。这些记载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我们对清中期土司的认知。经考证,我们基本认定白日昇所记录的四川土司为瓦寺和天全土司。他所勾勒的瓦寺地区的信仰、习俗、战争、传教等活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细节;他对于天全土司高一柱的生动描绘,透过沉闷的历史文献,复活了一位康熙时期川西土司的生活画面。李安德在日记中对大金川之役的叙述,是当时罕见的批评清政府的史料,在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与乾隆帝之间,他倾向于同情前者,认为清军所宣扬的胜利,是一出欺人的戏剧。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当不必顾虑"文字之祸"时,一个乾隆时期可自由表达的中国底层知识分子的真实态度和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瓦寺
天全
大金川
白日昇
李安德
原文传递
清前期暹罗总修院的中国修生(1665—1760)
2
作者
李华川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4期122-128,137,202,203,共10页
1665年,为了培育东亚本土神职人员,巴黎外方传教会在暹罗首都大城建立了一座总修院。此后近百年间,至少有五十位中国学生进入该修院学习神学、拉丁文及其他西方人文学科。虽然这些学生并没有踏上欧洲本土,但其中一些人的学识并不逊于当...
1665年,为了培育东亚本土神职人员,巴黎外方传教会在暹罗首都大城建立了一座总修院。此后近百年间,至少有五十位中国学生进入该修院学习神学、拉丁文及其他西方人文学科。虽然这些学生并没有踏上欧洲本土,但其中一些人的学识并不逊于当时欧洲修生的水准。他们回国之后,在传播西方宗教和文化方面均不乏建树。从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审视,暹罗总修院是西学东渐的一个中转站,西方文化在此登陆,然后再被转运到中国内地;而在更广阔的17—18世纪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网络中,暹罗总修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节点,它从社会的中下层,使欧洲、中国、越南、马来半岛、印度、日本相互连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总修院
巴黎外方传教会
李安德
海外留学
文化交流网络
原文传递
题名
康乾时期第三方视角下的四川土司——以白日昇、李安德二神父的书信和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华川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4期113-119,202-20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8世纪上半叶,在两位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白日昇和李安德的法文书信和拉丁文日记中,留下了一些关于四川土司的记载。他们笔下所呈现的四川土司,有别于习见的中文史料,是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观察。这些记载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我们对清中期土司的认知。经考证,我们基本认定白日昇所记录的四川土司为瓦寺和天全土司。他所勾勒的瓦寺地区的信仰、习俗、战争、传教等活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细节;他对于天全土司高一柱的生动描绘,透过沉闷的历史文献,复活了一位康熙时期川西土司的生活画面。李安德在日记中对大金川之役的叙述,是当时罕见的批评清政府的史料,在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与乾隆帝之间,他倾向于同情前者,认为清军所宣扬的胜利,是一出欺人的戏剧。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当不必顾虑"文字之祸"时,一个乾隆时期可自由表达的中国底层知识分子的真实态度和声音。
关键词
土司
瓦寺
天全
大金川
白日昇
李安德
Keywords
chieftain
Wasi
Tianquan
Dajinchuan
Jean Basset
andré ly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前期暹罗总修院的中国修生(1665—1760)
2
作者
李华川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4期122-128,137,202,203,共10页
文摘
1665年,为了培育东亚本土神职人员,巴黎外方传教会在暹罗首都大城建立了一座总修院。此后近百年间,至少有五十位中国学生进入该修院学习神学、拉丁文及其他西方人文学科。虽然这些学生并没有踏上欧洲本土,但其中一些人的学识并不逊于当时欧洲修生的水准。他们回国之后,在传播西方宗教和文化方面均不乏建树。从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审视,暹罗总修院是西学东渐的一个中转站,西方文化在此登陆,然后再被转运到中国内地;而在更广阔的17—18世纪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网络中,暹罗总修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节点,它从社会的中下层,使欧洲、中国、越南、马来半岛、印度、日本相互连接起来。
关键词
暹罗总修院
巴黎外方传教会
李安德
海外留学
文化交流网络
Keywords
College General of Siam
Society of Foreign Missions of Paris
andré ly
Study Abroad
Cultural exchange network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康乾时期第三方视角下的四川土司——以白日昇、李安德二神父的书信和日记为中心
李华川
《国际汉学》
CSSCI
2016
1
原文传递
2
清前期暹罗总修院的中国修生(1665—1760)
李华川
《国际汉学》
CSSCI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