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嬗变
1
作者
宋秀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
尼·伊·普鲁茨科夫主编的四卷本《俄国文学史》中第四卷(1881—1917)第十章“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结合社会历史与文化思想史,从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角度研究小说家、戏剧家安德列耶夫。安德列耶夫在创作中融合了现实主...
尼·伊·普鲁茨科夫主编的四卷本《俄国文学史》中第四卷(1881—1917)第十章“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结合社会历史与文化思想史,从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角度研究小说家、戏剧家安德列耶夫。安德列耶夫在创作中融合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复杂、独特,既有对时代生活的现实主义记录,又以表现主义的理念和手段渲染时代和个人情绪,从抽象的哲学角度追问生活的意义及人之存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史》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
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安德列耶夫《加略人犹大》对福音书主题的逆向阐释
2
作者
饶雪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80-199,共20页
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安德列耶夫在其小说《加略人犹大》中,对福音书中犹大背叛耶稣的故事进行了重构。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结合作家自身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探讨了《加略人犹大》在重构基础上对福音书之救赎、忍耐和复活这三个主题的逆向...
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安德列耶夫在其小说《加略人犹大》中,对福音书中犹大背叛耶稣的故事进行了重构。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结合作家自身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探讨了《加略人犹大》在重构基础上对福音书之救赎、忍耐和复活这三个主题的逆向阐释。《加略人犹大》蕴含的反救赎、反抗和死亡这三个主题反映了安德列耶夫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人民、宗教以及革命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加略人犹大》
福音书
反救赎
反抗
死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德列耶夫与印象主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伏飞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68,共4页
对安德列耶夫小说具有印象主义的诗学特征 ,至今少有深入的论述 ,这无疑与文学界对印象主义的具体表现还缺乏相对一致的界说有关。完全对位于艺术上的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倒是“意识流”而非“印象主义”了。这说明 ,印象主义是文学史上...
对安德列耶夫小说具有印象主义的诗学特征 ,至今少有深入的论述 ,这无疑与文学界对印象主义的具体表现还缺乏相对一致的界说有关。完全对位于艺术上的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倒是“意识流”而非“印象主义”了。这说明 ,印象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一种过渡性的文学现象 ,这种过渡性也使安氏的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居于过渡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印象主义
文学评论
小说
俄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与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4
作者
崔洁莹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俄罗斯作家列·安德列耶夫对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其精神内核相似,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紧张关系有共同兴趣,在主导创作意向上都有关注人、关注人与民族命运的情怀,以及深刻的悲剧心理和变革倾向;创作风格上,两位作家都...
俄罗斯作家列·安德列耶夫对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其精神内核相似,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紧张关系有共同兴趣,在主导创作意向上都有关注人、关注人与民族命运的情怀,以及深刻的悲剧心理和变革倾向;创作风格上,两位作家都有着"阴冷"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白银时代”
中国新文学
安德列耶夫
鲁迅
创作思想
风格特征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剧家安德列耶夫的创作成就
5
作者
宋秀梅(译)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年第4期37-44,共8页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既是20世纪初期俄罗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戏剧家。他著有《走向星空》《萨瓦》《人的一生》《饥饿之王》《阿纳泰马》等剧作。在这些作品中,剧作家从表现以革命和科学方式改造现实的尝试,到探索...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既是20世纪初期俄罗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戏剧家。他著有《走向星空》《萨瓦》《人的一生》《饥饿之王》《阿纳泰马》等剧作。在这些作品中,剧作家从表现以革命和科学方式改造现实的尝试,到探索人类本质中存在的叛逆性问题,不断进行戏剧艺术方法的革新,传达出关于人尽管可能悲剧性消亡,也不应该放弃生存斗争的思想。安德列耶夫戏剧创作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也给读者和批评家们留下了开阔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
戏剧
人生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默”的流变——从安德列耶夫到鲁迅
6
作者
蒋浩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9-72,81,共5页
在安德列耶夫的小说之中,"沉默"表现为不可逾越的"墙",它笼罩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隔绝了关于真理和感情的交流,使人们陷入无边的绝望和痛苦之中。鲁迅前期的小说也借用了安德列耶夫这种"墙"的隐喻,...
在安德列耶夫的小说之中,"沉默"表现为不可逾越的"墙",它笼罩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隔绝了关于真理和感情的交流,使人们陷入无边的绝望和痛苦之中。鲁迅前期的小说也借用了安德列耶夫这种"墙"的隐喻,用来表现在古老黑暗的中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如同厚墙壁一样的隔膜和冷漠。但生活在"几千年吃人的历史"与"遗忘和谎言"间,鲁迅对纯粹的语言也抱有深刻的怀疑。鲁迅难以打破笼罩在他人以及自身之上的"沉默",只能沉默地行走在荒谬的历史之上,从而衍化出对"路"这一诗学隐喻的偏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
安德列耶夫
鲁迅
墙
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绝望”与“悲悯”——论安德列耶夫与鲁迅对“沉默”的书写
7
作者
蒋浩伟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2-86,共5页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药》和《明天》延续了安德列耶夫的作品《谩》和《默》中"沉默"的主题和悲观的情绪,但却表露出犹疑不决的一面。从叙事结构上比较两者的作品,可以发现《默》《药》和《明天》都在"沉默"的...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药》和《明天》延续了安德列耶夫的作品《谩》和《默》中"沉默"的主题和悲观的情绪,但却表露出犹疑不决的一面。从叙事结构上比较两者的作品,可以发现《默》《药》和《明天》都在"沉默"的叙事下表现了"亲情"和"死亡"的主题。在《默》中,安德列耶夫把死亡放在了人的精神层面去考量,亲情不仅没能抵御死亡,反而因死亡而崩溃。但在《药》和《明天》里,鲁迅却对死亡阴影下温暖坚固的亲情进行了赞美和抒情,表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正是鲁迅面对"沉默"犹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鲁迅
沉默
亲情
死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魔鬼形象看安德列耶夫的宗教哲学思考
8
作者
于淼
《西伯利亚研究》
2018年第4期83-88,共6页
被评论界称为"边缘"作家的安德列耶夫,不但处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流派的边界,而且一生都在信仰的边界苦苦挣扎。借助魔鬼形象,作家阐释了自己对"善与恶"这一永恒主题的认识与理解。他的《善的法则》与《...
被评论界称为"边缘"作家的安德列耶夫,不但处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流派的边界,而且一生都在信仰的边界苦苦挣扎。借助魔鬼形象,作家阐释了自己对"善与恶"这一永恒主题的认识与理解。他的《善的法则》与《撒旦日记》均讲述了魔鬼化为人形来到地球的故事,前者从正面写善,后者从反面写恶,字里行间都表达着作者复杂的宗教哲学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作家和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处于信仰的破灭与探索之中,安德列耶夫及其创作是俄罗斯文学进程中一个必然而又关键的现象,对其作品哲学问题的解读为我们了解那一特定历史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思想提供了一种参考。有研究者将安德列耶夫称为"俄罗斯文学中的伊凡·卡拉马佐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安德列耶夫
魔鬼形象
宗教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安德列耶夫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建刚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列·安德列耶夫堪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坛上的奇才,其性格与创作颇具个性与特点,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自上世纪初以来,俄罗斯国内对安德列耶夫的创作研究历经百年,我国国内对其研究亦逾一个世纪。在梳理安德列耶夫研究百年...
列·安德列耶夫堪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坛上的奇才,其性格与创作颇具个性与特点,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自上世纪初以来,俄罗斯国内对安德列耶夫的创作研究历经百年,我国国内对其研究亦逾一个世纪。在梳理安德列耶夫研究百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该研究在新时期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安德列耶夫
研究
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对话的跨越——《红笑》的时空体艺术解读
10
作者
程婷婷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文学批评界更习惯于在空间层面上揭示不同声音的对话及其内在矛盾性和复杂性,对话的时间维度相对被忽视。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列·安德列耶夫的小说《红笑》则是一部以时间对话为主要特征的文学经典。从时间的延续性来看,小说《红笑...
文学批评界更习惯于在空间层面上揭示不同声音的对话及其内在矛盾性和复杂性,对话的时间维度相对被忽视。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列·安德列耶夫的小说《红笑》则是一部以时间对话为主要特征的文学经典。从时间的延续性来看,小说《红笑》所呈现出的创作特征,主要是空间在时间的流动中实现的对话结果。本文从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出发,试图发掘《红笑》以时间为特征的意义再生机制,即以双重人物视角、现实感知与心理重构、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交织,在当下与过去、未来的互动中,实现的对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笑》
列·安德列耶夫
巴赫金
时空体
原文传递
两篇鲁译安特莱夫的底本问题
11
作者
陈红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5期47-53,共7页
《书籍》和《黯澹的烟霭里》是收录在《现代小说译丛》中的两篇鲁译安特莱夫的作品,迄今尚未弄清底本,甚至不清楚是从德语还是日语转译。本文通过对日译本和鲁译的文本对读,并结合鲁迅与这些日译本接触的可能性加以详细考证,指出《书籍...
《书籍》和《黯澹的烟霭里》是收录在《现代小说译丛》中的两篇鲁译安特莱夫的作品,迄今尚未弄清底本,甚至不清楚是从德语还是日语转译。本文通过对日译本和鲁译的文本对读,并结合鲁迅与这些日译本接触的可能性加以详细考证,指出《书籍》转译自中村白叶所译的『書物』,而《黯澹的烟霭里》并非转译自日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安特莱夫《书籍》《黯澹的烟霭里》底本
原文传递
题名
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嬗变
1
作者
宋秀梅
机构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项目号:16ZDA19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别雷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项目号:20AWW005)。
文摘
尼·伊·普鲁茨科夫主编的四卷本《俄国文学史》中第四卷(1881—1917)第十章“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结合社会历史与文化思想史,从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角度研究小说家、戏剧家安德列耶夫。安德列耶夫在创作中融合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复杂、独特,既有对时代生活的现实主义记录,又以表现主义的理念和手段渲染时代和个人情绪,从抽象的哲学角度追问生活的意义及人之存在的本质。
关键词
《俄国文学史》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
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
Keywords
A Histo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Leonid
andreyev
realism
expressionism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安德列耶夫《加略人犹大》对福音书主题的逆向阐释
2
作者
饶雪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80-199,共20页
文摘
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安德列耶夫在其小说《加略人犹大》中,对福音书中犹大背叛耶稣的故事进行了重构。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结合作家自身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探讨了《加略人犹大》在重构基础上对福音书之救赎、忍耐和复活这三个主题的逆向阐释。《加略人犹大》蕴含的反救赎、反抗和死亡这三个主题反映了安德列耶夫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人民、宗教以及革命的思考。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加略人犹大》
福音书
反救赎
反抗
死亡
Keywords
andreyev
Judas Iscariot
the Gospels
anti-redemption
resistance
death
分类号
I5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B971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德列耶夫与印象主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伏飞雄
机构
四川大学中文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68,共4页
文摘
对安德列耶夫小说具有印象主义的诗学特征 ,至今少有深入的论述 ,这无疑与文学界对印象主义的具体表现还缺乏相对一致的界说有关。完全对位于艺术上的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倒是“意识流”而非“印象主义”了。这说明 ,印象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一种过渡性的文学现象 ,这种过渡性也使安氏的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居于过渡性的地位。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印象主义
文学评论
小说
俄国
Keywords
andreyev
impressionism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与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4
作者
崔洁莹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文摘
俄罗斯作家列·安德列耶夫对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其精神内核相似,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紧张关系有共同兴趣,在主导创作意向上都有关注人、关注人与民族命运的情怀,以及深刻的悲剧心理和变革倾向;创作风格上,两位作家都有着"阴冷"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白银时代”
中国新文学
安德列耶夫
鲁迅
创作思想
风格特征
比较研究
Keywords
Russian literature "Sliver Times" China new literature
andreyev
Lu Xun Creation thought style features research on comparison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剧家安德列耶夫的创作成就
5
作者
宋秀梅(译)
机构
不详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年第4期37-4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16ZDA19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既是20世纪初期俄罗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戏剧家。他著有《走向星空》《萨瓦》《人的一生》《饥饿之王》《阿纳泰马》等剧作。在这些作品中,剧作家从表现以革命和科学方式改造现实的尝试,到探索人类本质中存在的叛逆性问题,不断进行戏剧艺术方法的革新,传达出关于人尽管可能悲剧性消亡,也不应该放弃生存斗争的思想。安德列耶夫戏剧创作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也给读者和批评家们留下了开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
戏剧
人生
艺术形式
Keywords
Leonid
andreyev
Drama
Life
Artistic Form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默”的流变——从安德列耶夫到鲁迅
6
作者
蒋浩伟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9-72,81,共5页
基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ISUYY201614)
文摘
在安德列耶夫的小说之中,"沉默"表现为不可逾越的"墙",它笼罩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隔绝了关于真理和感情的交流,使人们陷入无边的绝望和痛苦之中。鲁迅前期的小说也借用了安德列耶夫这种"墙"的隐喻,用来表现在古老黑暗的中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如同厚墙壁一样的隔膜和冷漠。但生活在"几千年吃人的历史"与"遗忘和谎言"间,鲁迅对纯粹的语言也抱有深刻的怀疑。鲁迅难以打破笼罩在他人以及自身之上的"沉默",只能沉默地行走在荒谬的历史之上,从而衍化出对"路"这一诗学隐喻的偏爱。
关键词
沉默
安德列耶夫
鲁迅
墙
路
Keywords
silence
andreyev
Lu Xun
wall
road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绝望”与“悲悯”——论安德列耶夫与鲁迅对“沉默”的书写
7
作者
蒋浩伟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2-86,共5页
基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沉默'的流变--从爱伦.坡到安德列耶夫和鲁迅"(SISUYY201614)
文摘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药》和《明天》延续了安德列耶夫的作品《谩》和《默》中"沉默"的主题和悲观的情绪,但却表露出犹疑不决的一面。从叙事结构上比较两者的作品,可以发现《默》《药》和《明天》都在"沉默"的叙事下表现了"亲情"和"死亡"的主题。在《默》中,安德列耶夫把死亡放在了人的精神层面去考量,亲情不仅没能抵御死亡,反而因死亡而崩溃。但在《药》和《明天》里,鲁迅却对死亡阴影下温暖坚固的亲情进行了赞美和抒情,表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正是鲁迅面对"沉默"犹疑的原因。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鲁迅
沉默
亲情
死亡
Keywords
andreyev
Lu Xun
silence
family affection
death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魔鬼形象看安德列耶夫的宗教哲学思考
8
作者
于淼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出处
《西伯利亚研究》
2018年第4期83-88,共6页
文摘
被评论界称为"边缘"作家的安德列耶夫,不但处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流派的边界,而且一生都在信仰的边界苦苦挣扎。借助魔鬼形象,作家阐释了自己对"善与恶"这一永恒主题的认识与理解。他的《善的法则》与《撒旦日记》均讲述了魔鬼化为人形来到地球的故事,前者从正面写善,后者从反面写恶,字里行间都表达着作者复杂的宗教哲学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作家和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处于信仰的破灭与探索之中,安德列耶夫及其创作是俄罗斯文学进程中一个必然而又关键的现象,对其作品哲学问题的解读为我们了解那一特定历史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思想提供了一种参考。有研究者将安德列耶夫称为"俄罗斯文学中的伊凡·卡拉马佐夫"。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安德列耶夫
魔鬼形象
宗教哲学
Keywords
Russian literature
andreyev
image of devil
religious philosophy
分类号
I512.099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安德列耶夫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建刚
机构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列.安德列耶夫创作研究"(项目号:11YJC752009)阶段性成果
文摘
列·安德列耶夫堪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坛上的奇才,其性格与创作颇具个性与特点,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自上世纪初以来,俄罗斯国内对安德列耶夫的创作研究历经百年,我国国内对其研究亦逾一个世纪。在梳理安德列耶夫研究百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该研究在新时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列·安德列耶夫
研究
现实意义
Keywords
Leonid Nikolayevich
andreyev
research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5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话的跨越——《红笑》的时空体艺术解读
10
作者
程婷婷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
出处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苏格兰社会转型期视角下詹姆斯·凯尔曼作品研究”(20WWD00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阈限与跨界——詹姆斯·凯尔曼小说中的城市空间书写研究”(2019SJA043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学批评界更习惯于在空间层面上揭示不同声音的对话及其内在矛盾性和复杂性,对话的时间维度相对被忽视。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列·安德列耶夫的小说《红笑》则是一部以时间对话为主要特征的文学经典。从时间的延续性来看,小说《红笑》所呈现出的创作特征,主要是空间在时间的流动中实现的对话结果。本文从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出发,试图发掘《红笑》以时间为特征的意义再生机制,即以双重人物视角、现实感知与心理重构、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交织,在当下与过去、未来的互动中,实现的对话意义。
关键词
《红笑》
列·安德列耶夫
巴赫金
时空体
Keywords
The Red Laugh
Leonid
andreyev
Mikhail Bakhtin
chronotope
分类号
I5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篇鲁译安特莱夫的底本问题
11
作者
陈红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5期47-53,共7页
文摘
《书籍》和《黯澹的烟霭里》是收录在《现代小说译丛》中的两篇鲁译安特莱夫的作品,迄今尚未弄清底本,甚至不清楚是从德语还是日语转译。本文通过对日译本和鲁译的文本对读,并结合鲁迅与这些日译本接触的可能性加以详细考证,指出《书籍》转译自中村白叶所译的『書物』,而《黯澹的烟霭里》并非转译自日译本。
关键词
鲁迅
安特莱夫《书籍》《黯澹的烟霭里》底本
Keywords
Lu Xun
andreyev
The books
, In the Dark Smoke
, the source text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嬗变
宋秀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安德列耶夫《加略人犹大》对福音书主题的逆向阐释
饶雪
《圣经文学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德列耶夫与印象主义
伏飞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迅与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之比较
崔洁莹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戏剧家安德列耶夫的创作成就
宋秀梅(译)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沉默”的流变——从安德列耶夫到鲁迅
蒋浩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绝望”与“悲悯”——论安德列耶夫与鲁迅对“沉默”的书写
蒋浩伟
《新余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魔鬼形象看安德列耶夫的宗教哲学思考
于淼
《西伯利亚研究》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列·安德列耶夫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李建刚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原文传递
10
对话的跨越——《红笑》的时空体艺术解读
程婷婷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
0
原文传递
11
两篇鲁译安特莱夫的底本问题
陈红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