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分析
1
作者 屈文慧 裴亚丽 董庆永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参考组与研究组T0(麻醉前)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置入喉罩时)、T2(拔除喉罩时)时研究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考组与研究组术前5 min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研究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参考组与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26.01±5.34)ng/L、C反应蛋白(8.71±1.25)mg/L和白介素-1β(2.03±0.34)ng/L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5、11.849、18.676,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较小,同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七氟烷或丙泊酚在颅脑术中的应用及术后转归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樊勇 廖兴志 +2 位作者 刘宇芳 陆海波 肖骥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或丙泊酚在颅脑术中的应用,分析颅脑术后患者转归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行颅脑手术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每组72例。七氟烷组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 目的:探究七氟烷或丙泊酚在颅脑术中的应用,分析颅脑术后患者转归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行颅脑手术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每组72例。七氟烷组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RE)Ⅱ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GCS≤11分,21例)、转归良好组(GCS>11分,12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转归的因素。结果: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患者术前、术后1d CRP、IL-6、NSE水平及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术前、术后3d APACHEⅡ、GCS评分及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归良好组相比,转归不良组年龄更高,手术时间更长,入院GCS评分更低,入院瞳孔散大、低血压、合并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占比更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入院GCS评分是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在颅脑术中实施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转归不良无明显影响,年龄、手术时间、入院GCS评分是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颅脑术 转归 麻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麻患者术后麻醉重症监护室中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飞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麻醉手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入AICU 6 h内的超声结果是否有新发DVT将患者分为两组: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CU中患者术后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全麻术后在AICU新发DVT的患者有64例(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2.236,95%CI 1.011~4.943,P=0.047)、术前血小板计数高(OR=1.006,95%CI 1.002~1.010,P=0.007)、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OR=1.203,95%CI 1.046~1.383,P=0.010)、术中低血压(OR=1.010,95%CI 1.002~1.019,P=0.020)和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3.796,95%CI 1.697~8.492,P=0.001)是全麻术后AICU中患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规律服用史(OR=0.176,95%CI 0.060~0.518,P=0.00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术前血小板计数高、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全麻手术后AICU患者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麻 麻醉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现状分析
4
作者 崔苏敏 张伟英 +3 位作者 杨芳芳 蔡梦怡 顾娟 张红芹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采用单因素及...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患者中,有84例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了低体温,发生率为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长时间禁食、术中大量补液、长时间麻醉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体质指数和高基础体温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麻醉恢复期 低体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模型
5
作者 刘晶晶 常浩生 +2 位作者 李春喜 王小华 杨迎春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5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恢复期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 目的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5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恢复期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无不良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274例)和不良事件组(发生不良事件,8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82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0%。不良事件组患者年龄≥70岁的比例、麻醉时间≥120 min的比例、手术时间≥140 min的比例、谷丙转氨酶≥80 U/L的比例、血肌酐≥264μmol/L的比例、C反应蛋白≥15 mg/L的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5的比例均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麻醉时间≥120 min、手术时间≥140 min、血肌酐≥264μmol/L、C反应蛋白≥15 mg/L、NLR≥5均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血肌酐、C反应蛋白、NLR为自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0.8%。结论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仍较高,年龄≥70岁、麻醉时间≥120 min、手术时间≥140 min、血肌酐≥264μmol/L、C反应蛋白≥15 mg/L、NLR≥5均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身麻醉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意外低体温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牛婷 陆梁梁 +2 位作者 李佳霖 许涛 代元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目的探讨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意外低体温(UPH)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目的探讨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意外低体温(UPH)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UPH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UPH组和非U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BMI、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基础体温)、手术资料(手术方式、神经阻滞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人工气腹建立时间、术后体温、术后并发症、院内转归)、围手术期液体管理资料(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失血量、尿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UPH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UPH的效能,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共纳入患者246例,其中117例(47.6%)发生UPH。两组患者的BMI(P=0.047)、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P=0.038)、术后肺部并发症(PPC,P=0.039)、非肺部术后感染(NPPI,P=0.018)、总住院时间(P=0.001)、手术方式(P=0.042)、手术时间(P=0.038)、术中人工气腹建立时间(P=0.004)、神经阻滞类型(P=0.004)、术后体温(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术式(OR=9.369,95%CI 2.528~34.717,P=0.001)、BMI(OR=0.787,95%CI 0.687~0.902,P=0.001)、手术时间(OR=0.040,95%CI 0.009~0.183,P<0.001)、人工气腹建立时间(OR=15.608,95%CI 3.814~63.870,P<0.001)、输液速率(OR=0.808,95%CI 0.706~0.924,P=0.002)、输液总量(OR=3.431,95%CI 1.480~7.956,P=0.004)及神经阻滞类型(OR=0.240,95%CI 0.131~0.443,P<0.001)与UPH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ROC曲线的AUC值为0.739,预测发生UPH的灵敏度为0.778,特异度为0.62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BMI低、输液速率慢、输液总量大、椎旁神经阻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人工气腹建立时间长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发生UPH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手术 手术后意外低体温 手术后并发症 麻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DRG的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费用影响因素及标杆值分析
7
作者 张丽成 高明 冷家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对《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细分组方案(1.0版)》中GB25组麻醉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标杆值进行分析,探讨外科手术病组控费策略。方法分析样本医院152例GB25组病例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麻醉费用的影... 目的对《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细分组方案(1.0版)》中GB25组麻醉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标杆值进行分析,探讨外科手术病组控费策略。方法分析样本医院152例GB25组病例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麻醉费用的影响因素,并根据GB25组的支付标准、全市平均水平等指标构建院内麻醉费用标杆值评价体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长、麻醉医生影响麻醉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麻醉医生是影响麻醉费用的主要因素。当麻醉费用大于院内中位数时应予以预警,当麻醉费用小于全市平均水平时应予以奖励。结论医院应注重规范诊疗流程,缩短手术时长,从而降低麻醉费用;同时应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完善的DRG内部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费用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影响因素 标杆值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与苏醒期谵妄的关系
8
作者 刘玉梅 黄辉 +2 位作者 高洁 禚艳丽 褚海辰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5-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与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ED)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发生ED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9例,记录患...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与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ED)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发生ED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9例,记录患者术前、术中信息,以及术后麻醉苏醒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和术后谵妄发生率。根据患者术中脑电图是否存在纺锤波分为纺锤波组和缺失纺锤波组,分析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与ED的关系。再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D分为ED组和非ED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以及以往研究报道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者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失纺锤波组患者发生ED比例显著高于纺锤波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189,P<0.05)。ED组和非E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中风史和脑电图纺锤波缺失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804,χ^(2)=4.071~11.1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7,95%CI=1.066~1.344)和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OR=6.062,95%CI=1.384~26.543)是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与ED的发生有关;术中脑电图纺锤波缺失、年龄是患者术后发生E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预测ED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苏醒谵妄 纺锤波 脑电描记术 麻醉 全身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全麻术后发生低血压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王红仙 程高 +1 位作者 郭玲玲 王纯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8-730,735,共4页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149例接受全麻手术的病人,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之后构建列线图...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149例接受全麻手术的病人,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之后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ASA分级、手术时间以及术前白细胞计数是术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以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57,Bootstrap重抽样验证的平均AUC为0.744(95%CI:0.717~0.769),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ASA分级、手术时间以及术前白细胞计数能预测全麻术后病人发生低血压的风险,基于以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临床工作者预测全麻术后低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后低血压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病人术后咽喉疼痛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洪博洋 陈红 +2 位作者 余遥 刘尚昆 邹诗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2-836,共5页
对国内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疼痛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总结术后咽喉疼痛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气管导管因素、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旨在为围术期气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加强临床护士对术后咽喉疼痛的重视程度,提高对高危病... 对国内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疼痛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总结术后咽喉疼痛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气管导管因素、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旨在为围术期气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加强临床护士对术后咽喉疼痛的重视程度,提高对高危病人的识别能力,降低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促使病人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咽喉疼痛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硬膜外镇痛产妇产后尿潴留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吴晓远 王君颖 赵叶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23-526,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硬膜外镇痛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硬膜外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进行科学的膀胱管理方案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12月在硬膜外镇痛下阴道分娩的...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硬膜外镇痛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硬膜外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进行科学的膀胱管理方案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12月在硬膜外镇痛下阴道分娩的113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发生产后尿潴留的82例产妇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病例组。按照1∶1配比收集同期未发生产后尿潴留的产妇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电子数据调查表,经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和产程的相关资料,使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21年1月—12月实施硬膜外镇痛术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137例,发生产后尿潴留82例,发生率为7.21%。病例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硬膜外镇痛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初产妇和缩宫素使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会阴Ⅱ度裂伤例数和间歇导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镇痛时长[OR=1.004,95%CI(1.001,1.008)]、会阴裂伤[OR=5.695,95%CI(1.693,19.156)]、初产妇[OR=6.596,95%CI(2.407,18.076)]和缩宫素[OR=3.040,95%CI(1.425,6.483)]的使用是硬膜外镇痛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间歇导尿次数[OR=0.343,95%CI(0.130,0.907)]是保护因素。结论:缩短产程中硬膜外镇痛给药时间及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可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实施硬膜外镇痛后,临床中应探寻最佳的间歇导尿间隔,在避免产妇膀胱处于过度充盈状态的同时获得产程中最佳的导尿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硬膜外镇痛 产后尿潴留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雅静 任俊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2例拟行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51例。对照组年龄(28.69±3.77)岁,孕周(39.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2例拟行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51例。对照组年龄(28.69±3.77)岁,孕周(39.14±1.15)周,使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年龄(28.72±3.81)岁,孕周(39.16±1.10)周,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相关指标、应激指标、分娩结局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麻醉起效时间、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初乳时间均较短,产后2 h出血量较少,麻醉持续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第二、三产程与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娩成功后Bro-mage评分较低,产后24 h泌乳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24 h对照组与研究组血清皮质醇(COR)水平[(33.66±4.53)mg/L、(18.44±3.61)mg/L]、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158.16±16.54)ng/L、(142.35±15.48)ng/L]、前列腺素E2(PGE2)水平[(99.36±8.62)ng/L、(90.12±8.47)ng/L]、P物质(SP)水平[(4.12±0.58)mg/L、(3.47±0.45)mg/L]、泌乳素(PRL)水平[(245.63±24.12)μg/L、(276.30±25.78)μg/L]均高于产前,对照组血清COR、NE、PGE2、SP水平变化更明显(t=32.288、20.106、9.395、10.880,均P<0.001),研究组血清PRL水平变化更明显(t=10.675,P<0.001)。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有效缩短产程,减少应激指标、致痛因子表达,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泌乳功能,且分娩结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致痛因子 泌乳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胡琼花 卫毅 吕晓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时间炎症因子水平...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时间炎症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结果T0,两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P>0.05;T1、T2,两组以上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0,两组CD3^(+)、CD4^(+)、CD8^(+)及CD4^(+)/CD8^(+)对比,P>0.05;T1、T2,两组以上T淋巴细胞亚群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卵巢癌分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卵巢癌 炎症因子 右美托咪定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罗资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于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麻醉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于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麻醉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质量,不同时间[麻醉前5 min(T_(0))、麻醉后10 min(T_(1))、胎儿娩出即刻(T_(2))]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疼痛因子[β-内啡肽(β-E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到最高平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观察组心率、MAP水平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率、MAP水平均高于T_(0)时,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O_(2)水平低于T_(0)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两组心率、MAP水平均高于T_(0)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O_(2)水平与T_(0)时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IL-6、TNF-α、β-EP、NGF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降低炎性因子和疼痛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质量 炎性因子 疼痛
下载PDF
麻醉复苏室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陈丽丽 王丽丽 +1 位作者 徐维昉 李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目的研究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并分析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聚类抽样法于2022年6月-8月抽取新疆16所综合性医... 目的研究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并分析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聚类抽样法于2022年6月-8月抽取新疆16所综合性医院的228名PA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形式,问卷由一般资料、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和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组成,收集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情况,分析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PACU护士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总得分为(97.34±8.06)分,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总得分为(148.72±11.80)分。在不同医院级别、学历、职称、麻醉护理工作年限、麻醉风险应急预案和麻醉风险培训频率PACU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CU护士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与患者安全胜任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护理工作年限、职称、麻醉风险培训频率、苏醒期风险认知总分是PACU护士患者安全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PACU护士的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水平的改善有助于PACU护士提高患者安全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麻醉苏醒期 风险认知 患者安全胜任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静 耿擎天 刘永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27-1932,共6页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全身麻醉 麻醉复苏期躁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妇科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17
作者 李郁 童珺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分析全麻妇科手术患者复苏室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行全麻妇科手术患者220例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复苏室苏醒时间,将存在苏醒延迟患者纳入观察组(n=56),反之则纳入对照组(n=164),采用单因素... 目的:分析全麻妇科手术患者复苏室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行全麻妇科手术患者220例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复苏室苏醒时间,将存在苏醒延迟患者纳入观察组(n=56),反之则纳入对照组(n=16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苏醒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220例中苏醒延迟发生率为25.5%。观察组苏醒时间(161.73±11.27min)长于对照组(54.39±10.23min),年龄≥60岁、贫血、手术时间>2 h、术中平均体温<36.5℃及追加麻醉药物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术中平均体温<36.5℃及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均为导致患者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2 h、术中平均体温<36.5℃及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均为导致全麻妇科手术患者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做好术前预防,根据患者复苏室苏醒情况积极采用对症处理措施,以降低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全身麻醉 苏醒延迟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魏时靖 王强 +3 位作者 刘思晗 刘剑峰 刘嘉琦 李佳悦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42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和麻醉信息系统获取病人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42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和麻醉信息系统获取病人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28例病人中,309例(72.20%)病人发生1次低氧血症,119例(27.80%)病人发生2次及以上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是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因素包括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需针对此类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全身麻醉 苏醒期 低氧血症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9
作者 蔡慧 章芊 魏灵利 《循证护理》 2024年第8期1438-1442,共5页
目的:构建老年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170例老年全身麻醉病人构建训练队列,2022年4月—7月收治的43例构建校验队列... 目的:构建老年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170例老年全身麻醉病人构建训练队列,2022年4月—7月收治的43例构建校验队列,基于一般资料问卷收集病人信息;训练队列中按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全身麻醉病人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老年全身麻醉病人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并检验模型预测能力及外推能力。结果:训练队列中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病人共2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24 kg/m2、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仰卧位手术、Riker躁动评分≥5分是老年全身麻醉病人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0.102,P=0.750,提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置信区间为0.762~0.841,最佳截断值为1.41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4,0.816,最大约登指数为0.660;模型准确预测值为86.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90.00%,Kappa系数为0.669。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老年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可为临床预防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老年病人 麻醉苏醒期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双腔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李瑛园 关健强 +3 位作者 黑子清 杨基荣 冉涛嘉 黄品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拔管力等因素是否是双腔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分析。本研究收集18~65岁,ASAI-Ⅲ级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围术期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吸烟史、导管直径、导管留置时间、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拔管力等因素是否是双腔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分析。本研究收集18~65岁,ASAI-Ⅲ级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围术期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吸烟史、导管直径、导管留置时间、舒芬太尼用量、是否使用氟比洛芬酯、是否拔管时呛咳等。拔管时使用测力计测量拔除导管所需的力。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咽喉痛分为咽喉痛组和无咽喉痛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预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应。【结果】最终纳入163例患者,拔管后30 min有74例(45.4%)患者发生术后咽喉痛,89例(54.6%)患者未发生术后咽喉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95%CI=3.83(1.73,8.50),P=0.0001]和拔管力增大[OR95%CI=1.78(1.45,2.20),P<0.001]是术后咽喉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拔管力预测术后咽喉痛的AUC曲线为0.773[95%CI(0.701,0.846),P<0.001];当约登指数为0.447时,拔管力的最佳临界点是13N。【结论】女性和拔管力是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喉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危险因素 气管拔管 拔管力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