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宫腔镜电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童彬 吴玥 +4 位作者 何睿 韩苗华 张庆兵 程戌春 姚卫东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96-1401,共6页
目的:探究在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麻醉方案采用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两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为107例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在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麻醉方案采用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两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为107例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3例采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54例采用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VAS评分评估)、镇静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生命体征情况、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2h及术后12h的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2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两组在手术前的HR、SBP、DBP、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5min及术后2h的HR、SBP、DBP、SPO_(2)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均具有显著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min、3min、5min时MOAA/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应用于宫腔镜电切手术麻醉在术后早期具有更好的疼痛控制和镇静效果,且患者恢复清醒状态更快,生命体征水平维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手术 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下载PDF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 被引量:103
2
作者 赵高峰 张兴安 +2 位作者 施冲 吴群林 徐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65-767,共3页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太尼靶浓度 2 μg/L ,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为 0 2 5~ 0 5及 0 12 5~ 0 2 5μg/ (kg·min) ,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 1mg/L ,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靶浓度值或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改变以及麻醉药用量、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诱导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明显降低 (P <0 0 5 ) ,PR组心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PF ,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 ,P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R ,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 32 8%和 2 4 0 % (P <0 0 5 )。结论 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 ,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时的反应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行靶控静脉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肖少华 杨昌明 +1 位作者 潘云 夏中元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手术行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50例;复合异丙酚行靶控血浆浓...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手术行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50例;复合异丙酚行靶控血浆浓度输注并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的变化、术毕停麻醉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送术后恢复室(PACU)、呼之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和离开PACU时间;并根据OAA/S及VRS评分。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疼痛评分及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3min、气腹时及术后5min、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送PACU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后时间;拔管后即刻、回病房后1.5h的OAA/S及VR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瑞芬太尼组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TCI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及术中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恢复快,正确处理并发症不失为理想的麻醉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靶控输注 全凭静脉麻醉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施冲 张兴安 +3 位作者 赵高峰 吴群林 徐波 戴永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4m g/L和2 ̄5μg/L,间断追加维库溴胺。...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4m g/L和2 ̄5μg/L,间断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性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麻醉恢复时病人苏醒较快,自觉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麻醉 静脉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敏 黎笔熙 +1 位作者 陈利民 甘国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PF组,每组30例。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μ...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PF组,每组30例。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μg/kg维持。分别记录两组术前、诱导后、插管时、头架固定时、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插管时,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能更好地调控麻醉深度,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下载PDF
瑞芬太尼用于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长睿 张利勇 +1 位作者 金海龙 韩如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静脉注射组(静脉麻醉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 目的对比观察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静脉注射组(静脉麻醉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组(局部麻醉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于上头架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或1%罗哌卡因头钉处局部浸润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给予局部麻醉药前、头架固定即刻,以及上头架后1、3、5和10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法虽均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但是以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对患者上头架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心率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且低于局部麻醉组(上头架后1 min:t=-2.027,P=0.050;上头架后3 min:t=-3.244,P=0.002;上头架后5 min:t=-6.850,P=0.012;上头架后10 min:t=-2.774,P=0.009)。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患者上头架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均维持平稳,无明显波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而且,麻醉方法与测量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77)。但同一种麻醉方法的不同观察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与给予局部麻醉药前比较,静脉麻醉组患者上头架后第5和10分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t=5.200,P=0.007;t=7.400,P=0.000);局部麻醉组患者上头架后第10分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t=5.600,P=0.002)。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均可有效减轻上头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更便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麻醉 静脉 麻醉 局部 神经外科手术 疼痛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曾凡玲 丁汉琳 +2 位作者 李明强 吴树宁 周立文 《西部医学》 2010年第5期895-896,899,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F组使用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HR、SpO2、MAP值,并观察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R组和F组MAP和HR均下降,R组下降幅度大于F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R组麻醉深度明显少于F组(P<0.05),拔管后5 min,R组MAP和HR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呼吸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麻醉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君 梁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941,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SF)和瑞芬太尼(RF)的麻醉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SF组和RF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靶控技术,舒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0.5μg/L给药,瑞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4.0μg/L给药,异丙...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SF)和瑞芬太尼(RF)的麻醉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SF组和RF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靶控技术,舒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0.5μg/L给药,瑞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4.0μg/L给药,异丙酚以靶浓度3mg/L为起点,达到预期靶浓度后每30s增加0.5mg/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给予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术中调整麻醉药用量,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水平。记录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即刻(T2)、帖敷硬膜即刻(T3)及缝皮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记录2组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及复合用药情况;分别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SF组舒芬太尼靶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0±0.02)μg/L和(0.61±0.03)μg/L;RF组瑞芬太尼靶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02±0.18)和(5.01±0.34)μg/L。2组患者术中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F组T1、T2时MAP、HR降低(P<0.05);与SF组T1、T2比较,RF组T1、T2时MAP、HR降低(P<0.05)。RF组拔管时间短于SF组,但RF组拔管后10minVAS评分高于SF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可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麻醉 静脉 输注 静脉内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艾永凯 肖建刚 +2 位作者 张先杰 韩佳 周裕凯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0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52例手术全部实施控制性降压麻醉,51例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术,1例实施动脉瘤包裹术。术毕13例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导管,其余均未清醒带管回ICU或神经外科ICU。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异氟醚或七氟醚 静吸复合麻醉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舒 刘蕊 +1 位作者 高风 王国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开颅肿瘤切除术病人27例,行颈内静脉逆行插管,切开硬脑膜后,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吸入0.8~1.3最低肺泡麻醉药浓度(MAC)的异氟醚。Ⅱ组静注异丙酚100~150μg...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开颅肿瘤切除术病人27例,行颈内静脉逆行插管,切开硬脑膜后,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吸入0.8~1.3最低肺泡麻醉药浓度(MAC)的异氟醚。Ⅱ组静注异丙酚100~150μg/(kg·min)。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aO_2)、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颅内压(ICP)和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气,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jvO_2=CaO_2-CjvO_2)脑氧摄取(CEO_2=SaO_2-SjvO_2)。结果:两组颅内压(ICP)变化不明显,而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灌注压(CPP=MAP-ICP)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吸入异氟醚后,颈静脉饱和度(SjvO_2)增加4.5%,而Da-jvO_2和CEO_2分别下降10.5%和7.8%;静注异丙酚后,SjvO_2降低5.3%,而Da-jvO_2和CEO_2分别增加19.2%和18.9%。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可降低脑需氧量,减少脑血流,并可保持脑血流(CBF)与脑氧代谢率(CMRO_2)的良好匹配,适用于颅脑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静脉内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 局部血流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高龄手术患者循环及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曙 宋甲 +1 位作者 廖永强 谢淑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491-492,495,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惠者开胸术的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控性,并与芬太尼丙泊酚比较。方法 46例60岁以上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3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中的血压心率的...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惠者开胸术的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控性,并与芬太尼丙泊酚比较。方法 46例60岁以上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3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中的血压心率的变化、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R组低血压和心率减慢者多于F组,F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术中R组心率和血压低于F组。在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闽上R组明显短于F组。术毕呼吸抑制R组1例,F组7例,需给予纳络酮拮抗。所有患者于术毕前30min行硬膜外镇痛,拔除气管导管后术诉切口疼痛。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大手术,具有麻醉诱导高血压发生率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清醒早、拔管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老年 静脉麻醉
下载PDF
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先丰 兰志勋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肺叶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F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lVA(R组)。持续有创监测桡...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肺叶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F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lVA(R组)。持续有创监测桡动脉血压,记录平均动脉压、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毕清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维持平稳、R组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比F组缩短(P<0.01),两组在拔管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致SpO2下降。R组有23例、F组有2例拔管后立即述伤口疼痛、烦躁。结论胸科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时,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术毕停药后清醒迅速,不易发生后遗呼吸抑制作用,但患者伤口疼痛和烦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TIVA)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镇静无痛苦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元江 刘勇军 梅浙川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7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联合异丙酚(Pro)与芬太尼(Fen)联合异丙酚(Pro)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31例胃镜受检者随机分为Rem-Pro组(Ⅰ组),Fen-Pro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常规胃镜)。比较各组受检者术中不适反应,药物起效及...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联合异丙酚(Pro)与芬太尼(Fen)联合异丙酚(Pro)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31例胃镜受检者随机分为Rem-Pro组(Ⅰ组),Fen-Pro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常规胃镜)。比较各组受检者术中不适反应,药物起效及停药后神智的恢复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检查前、中、后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及术后问卷调查。结果Ⅰ、Ⅱ组术中不适反应少,胃镜操作时间短(P<0.05),100%受检者愿复查(P<0.01)。Ⅰ、Ⅱ组BP、HR、SPO2多在正常范围内一过性下降(P<0.01),Ⅲ组术中BP、HR显著升高。Ⅰ组BP恢复时间、苏醒、清醒时间较Ⅱ组更短(P<0.01)。Ⅲ组术后NE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Rem联合Pro和Fen联合Pro均能抑制胃镜检查的不适反应,安全舒适。Rem联合Pro不适反应更少、血压、神智恢复时间更短,更适于无痛苦胃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A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A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组B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3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3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定向能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患者定向能力恢复时间较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更为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 静吸复合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的应用
15
作者 林赛娟 田国刚 +2 位作者 唐群新 吴爱珍 黄玉焕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8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RP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ug/kg诱导,0.2ug·kg-1·min-1维持),FP组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8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RP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ug/kg诱导,0.2ug·kg-1·min-1维持),FP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诱导,0.03ug·kg-1·min-1维持),复合异丙酚,且根据血压及手术情况调整异丙酚用量。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异丙酚用量,拨管时间。结果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心率显著减慢(P<0.01),且RP组较FP组明显(P<0.05),其他时段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异丙酚用量少于FP组(P<0.05),拨管时间明显短于EP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较快而完全,更适于颅内显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静脉麻醉 锁孔手术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张福清 杨明华 +1 位作者 林智平 林沛艾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10期1422-1423,1425,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老年患者,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以及肌松药顺笨磺酸阿曲库铵,均通过靶控输注全凭静脉... 目的:为了探讨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老年患者,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以及肌松药顺笨磺酸阿曲库铵,均通过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二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以及心率减慢比较明显(P〈0.05),气管插管时、切皮时R组无明显改变,而F组则有较明显的变化,二组比较(P〈0.05);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和拔管时心率R组明显增快(P〈0.05),F组不明显,二组比较(P〈0.05);R组麻醉恢复时患者苏醒较快,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F组麻醉恢复时患者苏醒和呼吸恢复均较慢。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比较,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且平稳,停药后苏醒较快,对气管插管耐受性相对较好,适合老年患者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下载PDF
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小锋 王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诱导时观察组采用芬太尼而对照组采用雷米芬太尼,两组都持续静脉输入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行维持麻醉。分别... 目的观察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诱导时观察组采用芬太尼而对照组采用雷米芬太尼,两组都持续静脉输入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行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术后咽喉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语言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并记录苏醒期是否有躁动、呕吐发生等。结果与T1相比,两组患儿T2时收缩压、舒张压下降,HR减慢,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T3时SBP、DBP升高,HR增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T6时SBP、DBP升高,HR增快,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效果好,诱导和拔管时BP、HR波动相对较小,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麻醉 静脉 儿童 眼外科手术 雷米芬太尼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胸科手术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新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5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TVA)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TVA(F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R组)。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R组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TVA)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TVA(F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R组)。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R组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比F组缩短(P<0.01),拔管后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致下降。结论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应用,术毕停药后清醒时间短,生命体征平稳,不易发生后遗呼吸抑制作用,但患者有明显伤口疼痛和烦躁,为此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胸科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丽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0期117-118,133,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需全麻下行骨科(下肢及髋关节)手术的患者2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30例。A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8)mg/(kg....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需全麻下行骨科(下肢及髋关节)手术的患者2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30例。A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8)mg/(kg.h)+瑞芬太尼(0.1~0.8)μg/(kg.min)];B组则为麻醉诱导(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8)mg/(kg.h)+芬太尼0.15μg/(kg.min)。分别观察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术中疼痛反应。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前后、手术过程中,A组的SBP和DBP值较B组低(P<0.05);B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所需时间明显较A组长,B组麻醉过程所需丙泊酚的量较A组多(P<0.05)。两组间拔管后的镇静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均无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静脉麻醉安全、有效,适用于骨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全静脉麻醉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安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期87-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和区别。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84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诱导麻醉,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选药均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将患者按自愿选...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和区别。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84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诱导麻醉,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选药均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将患者按自愿选择分为两组,靶控静脉麻醉组42例,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组42例,靶控静脉麻醉组用计算机操控药物的血浆靶浓度,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为7.0mg/L,异丙酚的靶浓度为3.0mg/L,意识消失时酌减芬太尼的靶浓度为2.0mg/kg,异丙酚靶浓度保持不变,手术前30min停止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输入,手术结束时停止异丙酚的输入。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组手术中维持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有效浓度不变。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意识清醒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离开手术恢复室时间和术后患者满意程度和出现不良反应、并发症的比率。结果靶控静脉麻醉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睁眼时间,离开手术恢复室时间均比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组要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静脉麻醉方式是更适合的麻醉方式,对术后患者的意识恢复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传统静脉复合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