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70对自然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亮 李浩贤 +3 位作者 彭莹 龙志高 文娟 邬玲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明确自然流产夫妇中各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染色体异常与性别、自然流产发生次数、流产发生时间以及既往生育史的关系。方法:对1 770对自然流产受检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111例(3.14%)异常核型,... 目的:明确自然流产夫妇中各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染色体异常与性别、自然流产发生次数、流产发生时间以及既往生育史的关系。方法:对1 770对自然流产受检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111例(3.14%)异常核型,119例(3.36%)多态核型;受检男性中染色体异常共41例(2.32%),女性中染色体异常共70例(3.95%);染色体异常的夫妇既往异常生育率为6.36%,既往正常生育率为1.8%。染色体异常夫妇与染色体正常夫妇的早期流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易位者多次自然流产发生率(55.1%)较染色体正常者(25.0%)偏高(P<0.001),而倒位者多次自然流产发生率(30.2%)与染色体正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异染色质及随体多态者多次流产发生率(37.3%)与正常者及易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及P=0.036)。结论:在自然流产夫妇中女性染色体异常率较男性高;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次数、既往生育史关系密切,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 多态现象 遗传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丽 徐凤琴 +2 位作者 邸建永 刘清华 李毅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SA)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自然流产患者87例,其中复发性流产32例,偶发性流产55例。年龄≥35岁组35例,<35岁组52例。取其流产绒毛组织,行NGS全基因组测序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SA)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自然流产患者87例,其中复发性流产32例,偶发性流产55例。年龄≥35岁组35例,<35岁组52例。取其流产绒毛组织,行NGS全基因组测序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成功率和异常检出率,比较不同流产类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的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结果 NGS技术检测流产绒毛组织的成功率(100.00%)高于G显带核型(74.71%),异常检出率(58.62%)也高于G显带核型(50.77%)。NGS检测的51例异常中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5.88%),染色体数目异常48例(94.12%),其中三体39例,双重三体2例,三重三体1例,单体6例。G显带核型分析检出的33例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2例,其中三体24例,双重三体2例,三重三体1例,单体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NGS与G显带核型分析测序结果相符64例,不符1例。NGS技术检测偶发性流产与复发性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分别是60.00%和5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组的染色体异常率(71.43%)高于<35岁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S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的分辨率好,准确度高,有助于明确SA的病因,指导患者再次妊娠及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技术 染色体畸变 流产 自然 绒毛膜绒毛 G显带核型 遗传
下载PDF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花蕾 陈宝江 方群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83-386,共4页
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是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常规显带技术。然而其不能发现小的或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而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则使人类24种染色体同时染色,仅通过1次实验就可直观、快速地观察所有染色体。其能够发现隐匿性及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能... 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是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常规显带技术。然而其不能发现小的或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而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则使人类24种染色体同时染色,仅通过1次实验就可直观、快速地观察所有染色体。其能够发现隐匿性及复杂的染色体异常、能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其他不明来源的衍生染色体,因而成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有益补充。近年结合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已应用于诊断复杂性染色体异常以及确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亦可用于检测未受精卵细胞非整倍体。综述该技术在细胞遗传工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核型分析 染色体畸变 遗传标记 易位 遗传 染色体显带 非整倍体
下载PDF
273例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庄建龙 曾书红 +3 位作者 江矞颖 庄倩梅 王耿 王元白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情况。方法:利用G显带技术对273例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以及11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加做C显带。结果:273例样本中共检出72例染色体变异,其中包括4例染色体结... 目的:探讨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情况。方法:利用G显带技术对273例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以及11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加做C显带。结果:273例样本中共检出72例染色体变异,其中包括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检出率为1.46%;68例染色体多态变异,检出率为24.91%;剔除高龄女性样本后,多态变异检出率为64/255(25.10%)。116例对照组染色体核型共检出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染色体多态变异,多态变异检出率为4.31%,2组多态变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多态变异具有较高检出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整倍性 多态现象 遗传 染色体显带 染色体畸变 核型分析
下载PDF
男性不育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亮 付杰 +11 位作者 于丽 齐雯 马京梅 潘虹 陈菲 张娜 王晟 鞠慧岩 薛晴 左文莉 徐阳 杨慧霞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临床效应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813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5... 目的:基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临床效应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813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5例,检出率为6.7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6例,检出率为4.43%,占总异常数目的65.4%;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检出率为2.09%,占总异常数目的30.91%;假两性畸形2例(核型为46, XX,社会性别为男性)。其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为46, XXY,即克氏征(非嵌合型);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相互易位14例,其中罗氏易位5例,涉及13、14、15、22及22号等染色体。导致男性不育临床效应的直接表现分别为少、弱、畸形精子症以及无精子症等。另外,共检出44例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5.41%。其中,常染色体多态性11例,检出率为1.35%,占总多态性数目的25%(11/44),表现为随体变异及次缢痕增长。Y染色体的多态性包括大Y核型21例,检出率为2.58%,占多态性总数目的44.73%(21/44);小Y核型12例,检出率为1.48%,占多态性总数目的27.27%(12/44)。最常见的多态性为Y染色体的变异,其次是常染色体的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导致男性不育临床效应的直接表现为少、弱、畸形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等。结论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变异均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非嵌合克氏征)、Y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倒位及易位等。对于男性不育症,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应用ICSI技术能解决部分遗传相关男性不育患者的体外受精问题,合理应用PGD技术进行移植前胚胎选择,能避免遗传缺陷的传代,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性 染色体畸变 多态现象 遗传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少宾 史珊珊 +4 位作者 谢英俊 陈争 陈宝江 吴坚柱 方群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1-467,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产前诊断与评估策略。方法通过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等3种技术平台的联合应用,对2010... 目的:探讨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产前诊断与评估策略。方法通过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等3种技术平台的联合应用,对2010年3月12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出的5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1例胎儿衍生染色体孕妇进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水平诊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胎儿的超声检查结果,评估2种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型效应及妊娠结局。结果5例标记染色体均为新发性突变,2例为镶嵌体,3例为非镶嵌体。其中2例为47,XX,+mar型标记染色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异常,通过FISH及SKY确定其分别来源于4号和22号染色体;其余3例为Turner综合征型标记染色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未见异常。这3例中,2例行FISH检测,证实标记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1例行FISH和SKY检测,证实为环状X染色体。1例衍生染色体为新发性突变,行FISH及SKY证实为2号和6号染色体间相互易位形成的衍生染色体。5例标记染色体胎儿及1例衍生染色体胎儿均于妊娠25~32周选择引产。结论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FISH及SKY等3种技术平台联合应用,可以准确诊断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及其所含的部分染色体成分。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可以为临床表型效应的评估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产前诊断 遗传标记 染色体显带 原位杂交 荧光 光谱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