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interventional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delayed hemorrhage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Zhi-jun WANG Mao-qiang LIU Feng-yong DUAN Feng SONG Peng FAN Qing-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1期3110-3117,共8页
Background Delayed massive hemorrhage (DMH)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is a sedous complication and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mortality after PD. Its ideal management remains unclear. This paper is ... Background Delayed massive hemorrhage (DMH)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is a sedous complication and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mortality after PD. Its ideal management remains unclear.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in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MH after P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Methods During a seven years period, 19 patients (fifteen men, four women) with DMH arter PD we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including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with coils embolization in eight cases, with coils plus N-butyl-2-cyanoacrylate (NBCA)-Lipiodol mixture in six cases, and stent-graft placement in five case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8.2 years. Follow-up, including clinical condition,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was documented.Results The immediat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84.2% (16/19).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Hemostasis was not achieved with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in three patients: one died of uncontrolled bleeding four days after the second TAE, and two patients required emergency laparotomy without re-angiography because of worsening clinical status. Among the 16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ly stopped bleeding who became hemodynamically stable after the procedure without evidence of further bleeding, two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peri-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period because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fourteen patients survived to hospital discharge. The mean length of follow-up was 14.6 months. Recurrent bleeding after discharge did not occur in any of these case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ollow-up findings were unremarkable.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ation verified patency of the hepatic artery in the four patients with stent-graft placement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5 months-29 months; mean, 15.3 months).Conclusions Interventional endovascular procedure is a safe and technically feasible solution to control DMH.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the bleeding is TAE. Stent-graft 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organ arterial flow, if technicallypossible, is a valuable alternative to TAE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management of D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delayed massive hemorrhage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原文传递
Ruptured gastric artery aneurysm:An uncommon manifestation of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被引量:1
2
作者 Yoshihiro Ikura Tomohiro Kadota +2 位作者 Shuhei Watanabe Akira Arimoto Eiko Nishiok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5期12668-12672,共5页
Gastric artery aneurysm is a rare and lethal condition,and is caused by inflammatory or degenerative vasculopathies.We describe herei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 patient with a ruptured gastric artery aneurysm associate... Gastric artery aneurysm is a rare and lethal condition,and is caused by inflammatory or degenerative vasculopathies.We describe herei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 patient with a ruptured gastric artery aneurysm associated with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Absence of vasculitic changes in the aneurysm resected and negative results of autoantibodies interfered with our diagnostic process.We should have adopted a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nd initiated steroid therapy promptly to rescue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STOMACH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Segmental arterial mediolysi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TEROIDS Therapy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范志祥 崔艳峰 +4 位作者 徐浩 高志康 张庆真 应廷嵩 吴子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经脑动脉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术者术中正常造影后凭借手术经验直接塑形微导管。观察组则通过处...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经脑动脉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术者术中正常造影后凭借手术经验直接塑形微导管。观察组则通过处理后的3D-DSA造影数据,制作前交通动脉瘤模型,在术前辅助微导管塑形。比较两组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微导管末次塑形后进入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的时间、术后即时评分情况、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75%(15/20),微导管末次塑形后通过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时间(49.35±9.49)s,术后即时评分4分(4,4),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3.25±1.02)天。对照组患者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40%(8/20),微导管末次塑形后通过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时间(79.85±17.47)s,术后即时评分3分(3,4),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4.15±1.2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为9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微导管塑形方式,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提高、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提高塑形微导管的精确度与稳定性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 of a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under Combined Angiographic and Fluoroscopic Guidance
4
作者 Yama Kharoti Khashayar Farsad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4年第2期215-219,共5页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liver directed procedur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of pseudoaneurysms have been described. We describe a challenging case in which a small bleeding hepa...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liver directed procedur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of pseudoaneurysms have been described. We describe a challenging case in which a small bleeding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is complicated by a proximal hepatic arterial occlusion, preventing transcatheter access. The aneurysm was too small to be seen on ultrasound. Using combined angiographic and fluoroscopic guidance, however, the aneurysm was triangulated and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direct thrombin injection. Combined angiography and fluoroscopy guided percutaneous thrombin injection of intrahepatic pseudoaneurysms can be a valuable treatment approach, particularly when other methods are not feasible or have fai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ANEURYSM Treatment THROMB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LUOROSCOPY ANGIOGRAPHY Hepatic artery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11 例
5
作者 夏友传 殷芳 +3 位作者 胡骥琼 薛清泉 梁双超 冯桂林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53-2256,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脾动脉瘤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将可控弹簧圈(Boston Scientifc interlock)单纯瘤体填... 目的评价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脾动脉瘤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将可控弹簧圈(Boston Scientifc interlock)单纯瘤体填塞6例,行瘤体、入瘤动脉及流出道填塞2例,行瘤体及流出道填塞3例。结果术中出现脾动脉夹层1例,经脾动脉中段弹簧圈栓塞后夹层消失。其余10例经弹簧圈栓塞的脾动脉瘤病人术后影像学效果满意,术后出现右下肢腘静脉血栓1例,经给予抗凝治疗4 d后超声复查示腘静脉通畅。术中、术后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未出现手术穿刺区域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所有病例未见瘤体进一步增大或复发。结论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脾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脾动脉 可控弹簧圈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10%氯化钠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脾脓肿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陈静 曹莉明 +4 位作者 张勇学 崔进国 谢永伟 赵红恩 王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SE)后脾脓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引导下应用PTC... 目的探讨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SE)后脾脓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应用10%氯化钠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引导下应用PTC针或注射器行脓肿穿刺抽取脓液后腔内注射10%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其临床疗效、血常规、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穿刺次数1~2次,平均1.2次,所有患者术后1周发热、腹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2周症状消失。术后1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6例临床症状均消失,5例痊愈,1例有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治疗期间无腹腔出血、腹膜炎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10%氯化钠溶液腔内注射治疗PSE术后脾脓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成为治疗脾脓肿的临床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脓肿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氯化钠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辉 胡红耀 +4 位作者 郑传胜 饶珉 罗仕华 吴振中 梁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 目的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簧圈、微弹簧圈或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1周及1、3、9个月行CT增强或CTA复查,随后每月行电话随访。结果对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采用隔绝旷置术,4例采用瘤腔填塞术,3例采用隔绝旷置术+瘤腔填塞术。术后12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脾梗死,梗死体积约10%~35%;余4例为轻微并发症。随访中无瘤体增大、破裂或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简单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脾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志伟 李晓光 +1 位作者 金征宇 杨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经导管动脉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 被引量:3
9
作者 岳文涛 寇志平 +2 位作者 牛永超 常祖宽 李世兴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78-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瘤 介入性 放射学 支架
下载PDF
脾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附52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志功 朱化刚 +3 位作者 查斌山 谢文涛 魏猛 李俊 《腹部外科》 2015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脾动脉瘤病人52例,分为开放手术组24例和介入组28例。比较术前临床参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脾动脉瘤病人52例,分为开放手术组24例和介入组28例。比较术前临床参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临床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有3例行脾动脉结扎、5例行脾动脉瘤切除、3例行脾动脉重建、13例行脾动脉瘤联合脾切除,全组有3例为急诊手术;介入组中有10例行近心端脾动脉栓塞、14例行近远心端脾动脉栓塞、1例行瘤体内栓塞、2例行支架置入、1例为联合方法,全组有4例为急诊手术,1例为中转开放手术。介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2/28比7/24,P〈0.05),无死亡病例(0/28比1/24),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4.8±1.4)d和(10.03±2.8)d,PdO.05。结论脾动脉瘤病人采用介入治疗在近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介入 手术
下载PDF
介入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文锦 张阿兰 +1 位作者 辜小芳 林秋嫣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676-167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采用GDC栓塞或注射NBCA胶灌注假性动脉瘤腔、可脱式球囊或弹簧栓子闭塞载瘤动脉及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2例,围手术期进行...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采用GDC栓塞或注射NBCA胶灌注假性动脉瘤腔、可脱式球囊或弹簧栓子闭塞载瘤动脉及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2例,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后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肢体感觉运动。结果除1例载瘤动脉闭塞后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外,21例假性动脉瘤均取得治愈的效果。结论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性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放射学 护理
下载PDF
自发性脾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桂贤 程瑶 +1 位作者 高福来 郑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111-1112,共2页
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临床较少见。此病例为自发性脾动脉瘤破裂出血,确诊后给予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恢复良好。临床医生应关注此类疾病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尽量抢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自发性脾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玉林 张阳 +1 位作者 袁牧 华元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蛇形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颈段巨大动脉瘤(直径>25 mm),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其中后者采用可脱性球囊、带膜血管内支...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蛇形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颈段巨大动脉瘤(直径>25 mm),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其中后者采用可脱性球囊、带膜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方法。结果:5例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1例颈内动脉颈段的巨大动脉瘤行带膜内支架治疗,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旷置了动脉瘤。另1例海绵窦的假性动脉瘤行球囊栓塞时,球囊滑入假性动脉瘤腔,术中出现鼻腔大出血,经抢救治疗后二次行球囊栓塞闭塞颈内动脉。结论: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好、风险小、微创、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颈内动脉 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重视肺动脉瘤性大咯血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亚华 李静 韩新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肺部高压的支气管动脉与肺静脉构成体循环,低压的肺动脉与肺静脉构成肺循环,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三种血管构成肺部两套循环系统。体循环的高压动脉形成动静脉畸形包括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畸形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 肺部高压的支气管动脉与肺静脉构成体循环,低压的肺动脉与肺静脉构成肺循环,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三种血管构成肺部两套循环系统。体循环的高压动脉形成动静脉畸形包括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畸形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的供养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极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引发大咯血。而肺动脉瘤少见,易被漏诊,肺动脉瘤的血供可单独来源于肺循环或体循环,也可同时累及肺循环和体循环,肺动脉瘤破裂大咯血单纯体循环动脉栓塞难以控制。因此,要重视大咯血患者肺动脉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肺动脉瘤 诊断 治疗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右髂内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锦林 李春雷 +2 位作者 郭跃辉 李云松 陈硕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52-53,共2页
患者男,73岁,体检发现右侧髂内动脉瘤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腹部大血管CTA提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髂总动脉增粗伴附壁血栓形成,直径约12mm,右侧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瘤腔直径27mm... 患者男,73岁,体检发现右侧髂内动脉瘤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腹部大血管CTA提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髂总动脉增粗伴附壁血栓形成,直径约12mm,右侧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瘤腔直径27mm,无明显瘤颈,瘤腔远端髂内动脉直径6mm,髂外动脉直径9mm(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髂内动脉 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介入治疗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干起源脾动脉瘤1例
16
作者 田锦林 王伟 +4 位作者 李云松 郭跃辉 杜亚辉 李春雷 陈硕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9期680-680,共1页
患者女,49岁,体检发现脾动脉瘤9个月,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A(图1A)示变异的脾动脉起源于脾动脉一肠系膜上动脉干,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形成,约20mm×24mm。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图1B)证实诊断后行介... 患者女,49岁,体检发现脾动脉瘤9个月,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A(图1A)示变异的脾动脉起源于脾动脉一肠系膜上动脉干,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形成,约20mm×24mm。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图1B)证实诊断后行介入治疗。将2.7F微导管引入脾动脉瘤颈以及远端部位。经左肱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待导丝(加硬钢丝)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后,沿导丝释放覆膜支架(直径6mm。长40mm),覆盖脾动脉一肠系膜上动脉干开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脾动脉瘤 变异
下载PDF
双侧髂动脉瘤1例
17
作者 田锦林 王伟 +3 位作者 李云松 郭跃辉 李春雷 陈硕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3期254-254,共1页
患者男,72岁,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12天"入院。自诉发现下腹部搏动性包块12年,平日无不适。高血压病史5年,脑血栓、糖尿病史5个月,吸烟50年。查体:体温38~39℃。下腹部正中及双侧髂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足... 患者男,72岁,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12天"入院。自诉发现下腹部搏动性包块12年,平日无不适。高血压病史5年,脑血栓、糖尿病史5个月,吸烟50年。查体:体温38~39℃。下腹部正中及双侧髂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CTA:双侧髂动脉瘤,右侧瘤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髂动脉瘤 支架
下载PDF
颈部及面部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18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1 位作者 陈林 孙清荣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面部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颈面部病变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资料。结果82例颈、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者,81例一次性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1例患者因严重狭窄与扭曲,导丝无法通过而改行外科手术治... 目的探讨颈面部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颈面部病变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资料。结果82例颈、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者,81例一次性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1例患者因严重狭窄与扭曲,导丝无法通过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对42例颈、面部肿瘤性病变成功地进行了靶血管双重栓塞治疗,对16例颈面部蔓状血管瘤成功地进行了靶血管分次完全填充栓塞治疗,7例颈面部假性动脉瘤和5例颈髓血管畸形者均获得了成功的常规介入治疗。结论超选择插管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颈面部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纤维瘤 动脉瘤 假性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观察
19
作者 唐文恒 刘玉娥 +2 位作者 张婧娴 冯文东 任少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住院病例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5)岁。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者8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3例;合并痛风1例;余3例未发...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住院病例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5)岁。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者8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3例;合并痛风1例;余3例未发现明显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均在造影同时行血管成形术,包括对狭窄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其中7例颈内动脉植入自膨式血管支架9枚,4例椎动脉植入支架4枚。术后均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术后及出院后随访3~29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狭窄的动脉血流通畅,内径渐恢复正常,夹层动脉的动脉瘤也明显缩小。术后随访,均未见相关临床症状复发。结论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损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开腹和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真、假性动脉瘤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李介秋 许玉春 +2 位作者 刘飞 彭浩 郑亮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和腔内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真、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63医院收治的78例腹主动脉真、假性动脉瘤开腹及腔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46例和腔内组3... 目的探讨开腹和腔内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真、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63医院收治的78例腹主动脉真、假性动脉瘤开腹及腔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46例和腔内组32例。结果腔内组除了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外,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开腹手术和腔内手术均是治疗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髂动脉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血管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