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戊乙奎醚调控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Ang2/VE-cadherin)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逢永 房东东 +4 位作者 张柄涵 孙燕洁 刘海峰 亓永杰 魏光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8-713,共6页
目的 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PHCD(0.3、 1.0、 3.0)mg/kg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 目的 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PHCD(0.3、 1.0、 3.0)mg/kg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大鼠尾静脉注射(0.3、 1.0、 3.0)mg/kg PHCD。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 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L-6含量和大鼠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右肺组织Ang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Ang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以及BALF中IL-1β、 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Ang2表达上调,VE-cadherin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HCD组大鼠肺组织W/D以及BALF中IL-1β、 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Ang2表达下调、 V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 PHCD可以通过调控Ang2/VE-cadherin通路,降低LPS诱导大鼠脓毒症肺部炎症,从而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PHCD) 脓毒症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生成素2(ang2)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
下载PDF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梅 瞿智玲 +2 位作者 白靖平 岳娜 阿迪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结果 Tie2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Ang1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Tie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Ang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e2和Ang2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ng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破坏了血管的稳定性,有助于病变的发展,Tie2蛋白表达增高,其与Ang2结合对病变血管生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Tie2、Ang1和Ang2表达失衡在血管异常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血管瘤 TIE2 ANG1 ang2
下载PDF
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秀菊 付浩 +3 位作者 郑志红 王梅先 刘言厚 孙开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6-539,共4页
观察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粘膜、26例早期胃癌、30例进展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结果:早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率(P<0.05),进展期胃癌Ang2mRNA表达的... 观察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粘膜、26例早期胃癌、30例进展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结果:早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率(P<0.05),进展期胃癌Ang2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的阳性率(P<0.01);低分化、未分化胃癌中Ang2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结论:Ang2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作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2基因 原位杂交 胃癌
下载PDF
原位RT-PCR检测血管瘤组织Ang2 mRNA及其受体Tie2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泉 孟保英 +3 位作者 党双锁 李鹏 刘宾 段怡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目的 :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 6 2例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标本 (其中增生期血管瘤 2 6例 ,消退期血管瘤 2 4例 ,静脉型血管畸形 1 2例 )进行Ang2mRNA ,Tie2mRNA表... 目的 :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 6 2例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标本 (其中增生期血管瘤 2 6例 ,消退期血管瘤 2 4例 ,静脉型血管畸形 1 2例 )进行Ang2mRNA ,Tie2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结果 :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畸形均有Ang2mRNA ,Tie2mRNA的阳性信号 ,但是三者阳性信号强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即静脉型血管畸形Ang2mRNA ,Tie2mRNA的表达较不同生长时期血管瘤低 ,增生期血管瘤二者的表达高于消退期 .结论 :Ang2及其受体Tie2可能与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ang2 MRNA TIE2 MRNA 原位RT-PCR
下载PDF
Ang2、Tie2、CD34标记M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户庄 马明德 常亮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年第5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和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与甲状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16例甲状腺腺瘤及13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进行Ang2、Tie2及CD34标记MVD的检测。结果①Ang2、Tie... 目的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和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与甲状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16例甲状腺腺瘤及13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进行Ang2、Tie2及CD34标记MVD的检测。结果①Ang2、Tie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92.9%,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15.4%、15.4%)及正常甲状腺组织(12.5%、12.5%)(P<0.01);②CD34标记M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66.82±25.69)、(39.84±10.60)、(41.19±10.9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而在甲状腺腺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4标记MVD与Ang2、Tie2密切相关,可作为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ang2 TIE2 CD34 MVD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靶向Ang2/Tie2轴诱导缺血性损伤和肿瘤血管正常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邹伟 韦忠红 +1 位作者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8-758,共1页
目的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丹参的活性成分,在改善血液循环和延缓肿瘤进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TanⅡA治疗效果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了解。本研究建立HT-29人结肠癌异种移植和后肢缺血动物模型,以研究TanⅡA在调节异常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目的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丹参的活性成分,在改善血液循环和延缓肿瘤进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TanⅡA治疗效果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了解。本研究建立HT-29人结肠癌异种移植和后肢缺血动物模型,以研究TanⅡA在调节异常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BALB/cNude小鼠,建立异病同体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ig给予TanⅡA 10,30和90 mg·kg^(-1),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对术前、术后以及术后第7,14和21天下肢血流进行监测,通过下肢外观评分、腓肠肌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TanⅡA对缺血下肢血管正常化的影响;通过分析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相对增殖率、肿瘤大小、肿瘤质量和血管渗漏及结合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评价TanⅡA对肿瘤组织血管正常化的影响。结果TanⅡA能显著促进缺血损伤后的血流,减轻缺氧,改善肌肉质量,改善病理损伤。Tan-ⅡA还可促进HT-29肿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减少血管渗漏,减轻缺氧。此外,TanⅡA显著降低了这2种病理状态下Ang2的分泌,并增强Tie2的激活,导致血管通透性降低和血管完整性提高。在机制上,TanⅡA通过靶向Ang2-Tie2-Akt-MLCK级联反应维持血管稳定性。结论TanⅡA通过调节Ang2/Tie2信号轴使肿瘤和缺血性损伤中的血管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下肢缺血 结肠癌 血管正常化 ang2/Tie2轴
下载PDF
软组织及椎体血管异常Tie2、Ang1、Ang2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梅 岳娜 +4 位作者 白靖平 王华 毕超 汪芸 王书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Tie2、Ang1、Ang2蛋白及mRNA在软组织及椎体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血管异常110例,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表达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Tie2基因突变是... 目的探讨Tie2、Ang1、Ang2蛋白及mRNA在软组织及椎体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血管异常110例,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表达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Tie2基因突变是否影响三者mRNA的表达。结果 Tie2、Ang1和Ang2 mRNA在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血管畸形(P<0.01);在血管瘤、软组织及椎体血管畸形中Ang2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Ang1(P<0.05);突变型Tie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但伴Tie2基因突变的血管畸形Ang1和Ang2 mRNA的表达低于野生型血管畸形(P<0.05)。结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能为基因学改变不同的两种病变;Tie2基因突变、Ang1和Ang2的表达失衡可能促进血管异常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TIE2 ANG1 ang2
下载PDF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VEGF动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萧淑华 荣福 +1 位作者 黄静 张天托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评价在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首诊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行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评价在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首诊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行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ng2:(1326.8±942.9)pg/mlvs.(445.0±213.0)pg/ml,P<0.01;VEGF:(846.8±459.6)pg/mlvs.(691.3±369.6)pg/ml,P<0.05]。Ang2在早期NSCLC开始明显升高,但在各进展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晚期后在越接近死亡的患者Ang2又再有上升趋势。VEGF在早期未见升高,进入进展期后逐渐升高,在未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原发灶直径越大,VEGF越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VEGF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VEGF均明显升高,对早期NSCLC患者检测血清Ang2较VEGF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在NSCLC进展期检测血清VEGF较Ang2更有助于评价肿瘤进展情况,在NSCLC晚期检测血清Ang2升高较VEGF更能提示临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HMGB⁃1、cTnI及Ang2与急诊多发伤血管损伤、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发生 李帅 +3 位作者 郭立峰 刘高强 赵俊泉 李学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与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重伤组44例、轻伤组例51例)...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与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重伤组44例、轻伤组例51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8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HMGB⁃1、cTnI、Ang2水平,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HMGB⁃1、cTnI、Ang2水平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HMGB⁃1、cTnI、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伤组HMGB⁃1、cTnI、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MGB⁃1、cTnI、Ang2水平与TM、vwF呈正相关(P<0.05)。95例患者死亡19例(20.00%),生存76例(80.00%)。生存组HMGB⁃1、cTnI、Ang2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cTnI及Ang2表达水平与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院内死亡风险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进展、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CTNI ang2 血管内皮损伤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miR-30a抑制Ang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自噬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甜乐 马晗 +4 位作者 吴新华 陈章荣 孙彪 彭媛 刘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索miR-30a对血管紧张素2(Ang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1)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Ang2处理组(Ang22×10-6 mol/L)、去甲肾上腺素阳性对照组(NE 5×10-6 mol/L)。处理细胞48 h,RT-qPCR检测miR-30a表达... 目的探索miR-30a对血管紧张素2(Ang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1)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Ang2处理组(Ang22×10-6 mol/L)、去甲肾上腺素阳性对照组(NE 5×10-6 mol/L)。处理细胞48 h,RT-qPCR检测miR-30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自噬蛋白表达。2)将miR-30a mimics、miR-30a inhibitor、miR-30a NC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至H9c2细胞中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率;转染成功后在Ang2刺激基础上设立Ang2+miR-30a mimics组、Ang2+miR-30a inhibitor组、Ang2+miR-NC组。检测miR-30a干预对Ang2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ng2处理组、NE阳性对照组miR-30a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LC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2)与Ang2处理组相比,Ang2+miR-30a mimics组LC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论Ang2能下调miR-30a表达,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miR-30a mimics能够抑制Ang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紧张素2(ang2) miR-30a
下载PDF
靶向Ang2的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照亮 王彪 +6 位作者 郭国祥 单秀英 王美水 庄福连 蔡传书 张明凤 张彦定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94-500,共7页
目的 构建携带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带有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与pSilencer 1.0-U6启动子-促血管... 目的 构建携带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带有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与pSilencer 1.0-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pSilencer 1.0-U6-Ang2-siRNA)重组质粒连接,产生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Ⅰ(pNL-EGFP-U6-Ang2-Ⅰ)、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Ⅱ(pNL-EGFP-U6-Ang2-Ⅱ)慢病毒转移质粒,电泳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连接成功的慢病毒转移质粒、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pVSVG)包膜质粒和pHelper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pNL-EGFP-U6-Ang2-Ⅰ、pNL-EGFP-U6-Ang2-Ⅱ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上清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效率.结果 酶切电泳与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Ang2-SiRNA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测定病毒原液滴度为8.0×103/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Ang2-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抑制了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Ang2-SiRNA慢病毒载体,体外研究显示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 mRNA的表达,为下一步进行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移植瘤生长的干预实验奠定基础,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ang2 慢病毒载体 恶性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Ang2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黄走方 孟凡义 +1 位作者 王巍 刘理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为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7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的Ang2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 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为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7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的Ang2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MRNA表达 临床意义 ang2 白血病患者 骨髓细胞 荧光定量PCR方法 特异性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彪 鲁开化 +5 位作者 赵亚南 庄福连 洪帆 林文雄 林经安 张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RT-PCR检测增生期血管瘤17例、消退期血管瘤13例和小儿正常皮肤10例的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RT-PCR检测增生期血管瘤17例、消退期血管瘤13例和小儿正常皮肤10例的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Ang2、Tie2在小儿正常皮肤表达较弱或阴性;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或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Tie2体系在血管瘤的增生和消退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促血管生成素1 促血管生成素2 TIE2受体
原文传递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控Ang1/Tie2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
14
作者 张馨 尹翼虎 +2 位作者 毛俊楠 李秋波 林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28-538,共11页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以及Ang1/Tie2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UVEC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和aFGF刺激HUVEC,CCK-8实验确定刺激浓度,并观察生长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FGF对...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以及Ang1/Tie2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UVEC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和aFGF刺激HUVEC,CCK-8实验确定刺激浓度,并观察生长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FGF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增殖蛋白PCNA,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Bax,抗凋亡蛋白Bcl2,炎症相关蛋白NLRP3、IL-1β、IL-6、TNF-α、IL-4和IL-10,血管生成相关蛋白CD31和通路相关蛋白Ang1、Tie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CNA、Cleavedcaspase3、IL-6、IL-10以及CD31的荧光强度。分离小鼠主动脉,离体培养后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CNA、Cleavedcaspase3、IL-6、IL-10以及CD31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CCK-8实验显示LPS抑制HUVEC生长活性,5μg/mL为最适刺激浓度(P<0.01);aFGF促进HUVEC生长活性,其中100ng/mL为最适刺激浓度(P<0.01)。细胞划痕实验提示aFGF促进细胞迁移。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aFGF促进增殖蛋白和血管功能蛋白表达,抑制凋亡蛋白和炎症蛋白表达,上调Ang1/Tie2通路蛋白(P<0.05)。离体血管免疫荧光实验显示aFGF上调PCNA、IL-10以及CD31的荧光强度,下调Cleavedcaspase3和IL-6的荧光强度(P<0.05)。结论:aFGF增强HUVEC生长活性和迁移能力,促进其增殖,抑制其凋亡,并通过调控Ang1/Tie2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Ang1/Tie2 炎症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抗奥合剂通过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和ACE2/Ang1-7/Mas轴缓解急性肺损伤研究
15
作者 陈思琪 严佳煜 +1 位作者 李瑞 顾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6-456,共11页
目的探讨抗奥合剂(KAHJ)治疗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为其可能作为缓解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症状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KAHJ治疗ALI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将C57BL/6J小鼠随... 目的探讨抗奥合剂(KAHJ)治疗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为其可能作为缓解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症状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KAHJ治疗ALI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KAHJ组。LPS+KAHJ组小鼠灌胃KAHJ(4.76 g·kg^(-1)·d^(-1),8.8 mL·kg^(-1)·d^(-1)),其余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8.8 mL·kg^(-1)·d^(-1))。14 d后,腹腔注射LPS(5 mg·kg^(-1))诱导ALI模型。收集小鼠血清和肺组织,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qPCR、ELISA和IHC等方法评估KAHJ对ALI的改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疾病和药物共同的70个核心靶基因,并显示与多个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如MAPK、NF-κB、Apoptosis、COVID-19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信号通路等。此外,通过实验验证发现KAHJ能改善小鼠ALI后的炎症和细胞凋亡,减少肺损伤和肺水肿,抑制肺纤维化。同时,KAHJ的作用机制与p38 MAPK和NF-κB的磷酸化以及ACE2/Ang1-7/Mas轴的调控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KAHJ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和调控ACE2/Ang1-7/Mas轴缓解ALI,为缓解COVID-19感染后症状提供了补充和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ACE2/Ang1-7/Mas轴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Ang2-siRNA慢病毒干预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
16
作者 王彪 林建鸿 +5 位作者 张炜强 张明凤 刘照亮 单秀英 王美水 庄福连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对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血管形成及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恶性黑色素肿瘤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在体内使用pNL-EGFP—Ang2-siRNA慢病毒干扰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Ang2基因的表达,观察...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对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血管形成及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恶性黑色素肿瘤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在体内使用pNL-EGFP—Ang2-siRNA慢病毒干扰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Ang2基因的表达,观察统计各组肿瘤(空白组、空载组、实验组)生长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Ang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D34单克隆抗体作为血管内皮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表达,以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成功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实验组肿瘤Ang2基因mRNA水平、微血管密度、肿瘤体积显著小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1),空白组和空载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L—EGFP—Ang2-siRNA慢病毒能沉默Ang2的表达,显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生长,可能为临床恶性黑色素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素2 RNA干扰 恶性黑色素瘤 动物模型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奥司他韦对肺炎幼鼠ACE2/Ang(1-7)/Mas受体轴及肺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黄蕊 翟英辰 +3 位作者 陈煜 林辰曦 陈凌 林兴盛 《西部医学》 2023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 研究奥司他韦对肺炎幼鼠ACE2/Ang(1-7)/Mas受体轴、肺损伤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幼鼠50只随机抽取12只作为健康组,剩余38只幼鼠建立流感病毒模型。建模中意外死亡2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建模成功的36只幼鼠分为模型组、... 目的 研究奥司他韦对肺炎幼鼠ACE2/Ang(1-7)/Mas受体轴、肺损伤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幼鼠50只随机抽取12只作为健康组,剩余38只幼鼠建立流感病毒模型。建模中意外死亡2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建模成功的36只幼鼠分为模型组、奥司他韦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只。健康组与模型组幼鼠常规饲养,奥司他韦组幼鼠给予10 mg/kg奥司他韦灌胃,1次/d,持续5 d;对照组幼鼠经尾静脉注射75 mg/mL阿奇霉素,1次/d,持续1周。另取40只SPF级幼鼠建立病毒性肺炎模型后分为激动剂组、抑制剂组、激动剂+奥司他韦组、抑制剂+奥司他韦组,共诊治7 d,1次/d。ELISA检测各组IL-6、IL-8、TNF-α水平。小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各组肺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各组肺炎幼鼠肺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各组幼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幼鼠ACE2、Ang(1-7)、MasR、ACE、Ang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奥司他韦组与对照组幼鼠血清中IL-6、IL-8、TNF-α、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在经过奥司他韦干预后IL-6、IL-8、TNF-α、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FEF50、FEF75、MMF、PEF水平降低(P<0.05),肺系数升高(P<0.05),在经过奥司他韦干预后FEF50、FEF75、MMF、PEF水平升高(P<0.05),肺系数降低(P<0.05)。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对比明显。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奥司他韦组、对照组、抑制剂组、激动剂组、激动剂+奥司他韦组与抑制剂+奥司他韦组ACE2、Ang(1-7)、MasR水平降低(P<0.05),ACE、AngⅡ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奥司他韦组、对照组、激动剂组、激动剂+奥司他韦组ACE2、Ang(1-7)、MasR水平升高(P<0.05),ACE、AngⅡ水平降低(P<0.05),抑制剂组ACE2、Ang(1-7)、MasR水平降低(P<0.05),ACE、AngⅡ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与抑制剂+奥司他韦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奥司他韦组、激动剂组、激动剂+奥司他韦组ACE2、Ang(1-7)、MasR水平升高(P<0.05),ACE、AngⅡ水平降低(P<0.05);奥司他韦组与激动剂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奥司他韦组相比,激动剂+奥司他韦组ACE2、Ang(1-7)、MasR水平升高(P<0.05),ACE、AngⅡ水平降低(P<0.05)。结论 奥司他韦通过提高ACE2/Ang(1-7)/Mas受体轴水平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炎幼鼠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司他韦 肺炎 ACE2/Ang(1-7)/Mas受体轴 肺损伤 炎症水平
下载PDF
Ang-2、TWIST表达水平及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策 高丽萍 +1 位作者 杨敬芳 许利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19-1823,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Ang)-2、Twist转录因子(TWIST)表达水平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5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另选择同一时期50例与上述患者年龄相仿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患者作为CIN组;选择5...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Ang)-2、Twist转录因子(TWIST)表达水平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5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另选择同一时期50例与上述患者年龄相仿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患者作为CIN组;选择5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的PDW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化对患者组织的Ang-2和TWIST表达进行检查。结果 宫颈癌组PDW、Ang-2、TWIST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0.05)。宫颈癌患者的PDW及Ang-2和TWIST表达与患者的脉管浸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经过单因素分析,PDW≥16.47%、Ang-2阳性表达、TWIST阳性表达、浸润深度(>1/2肌层)、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G3)、临床分期(Ⅱa+Ⅱb)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DW>16.47%、Ang-2阳性表达、TWIST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Ⅱa+Ⅱb)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DW≥16.47%和PDW<16.47%、Ang-2阳性和阴性表达、TWIST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2、TWIST表达水平及PDW是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检验Ang-2、TWIST表达水平及PDW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Ang)-2 Twist转录因子(TWIST) 血小板分布宽度 宫颈癌 预后
下载PDF
基于Ang1/Tie2信号通路研究周细胞调控腹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丽嫣 唐蕾 +6 位作者 朱晓琳 单云 史俊 俞曼殊 孙谨怡 盛莉 盛梅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4-89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血管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周细胞调控腹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预人微血管周细胞(HMPCs)24、48和96 h,Western blot检测HMPCs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血管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周细胞调控腹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预人微血管周细胞(HMPCs)24、48和96 h,Western blot检测HMPCs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收集TGF-β1干预HMPCs后的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T-HMPCs-CM),用T-HMPCs-CM处理人腹膜血管内皮细胞(HPVECs)构建间接共培养模式;将TGF-β1处理过的HMPCs与HPVECs共同接种于基质胶上,构建直接共培养模式;以未经TGF-β1处理的HMPCs作为阴性对照组,以外源性Ang1处理的HPVECs作为阳性对照组,以人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抑制剂处理的HPVECs作为抑制剂组。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成管实验和细胞膜荧光探针染色法观察HPVECs增殖、迁移、血管生成情况,以及HPVECs与HMPCs共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PVECs中Tie2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TGF-β1处理96 h,HMPCs中Ang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HMPCs-CM能够抑制HPVECs迁移、血管新生,并增加Tie2磷酸化以稳定血管状态,其作用类似于外源性Ang1;而使用Tie2抑制剂阻断Ang1/Tie2信号通路后,上述作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结论:TGF-β1可刺激HMPCs分泌Ang1,进而激活HPVECs的Tie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PVECs血管新生,发挥维持腹膜血管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微血管周细胞 Ang1/Tie2信号通路
下载PDF
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彪 鲁开化 +2 位作者 赵亚南 庄福连 林文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227-123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VEGF及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小儿正常皮肤(P<0.01);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各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瘤中Ang2、Tie2分别与VEGF、bFGF标记指数间具有强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起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促血管生成素2(ang2) TIE2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