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毛俊 林丽娟 +6 位作者 袁小梅 陈海东 黄楚昌 彭秀斌 杜中立 何虹 龙雪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低剂量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76ml对比剂。以Test-Bolus确定脑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两组受试者行MSCT双期扫描,比较CT动...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低剂量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76ml对比剂。以Test-Bolus确定脑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两组受试者行MSCT双期扫描,比较CT动脉成像(CTA)、CT静脉成像(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Test-Bolus测试血管循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脑动脉分支显示及静脉干扰评分、动脉最大强化均值、动静脉最大强化差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V脑静脉窦最大强化均值的差异不显著,B组均匀性优于A组(P<0.001),深浅静脉最大强化均值大于A组(P=0.02)。静脉显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脉窦、深浅静脉与动脉最大强化差值均大于B组(P<0.001,P<0.001),CTV期动脉强化干扰程度低于B组(P<0.001)。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不影响脑CT血管图像质量,同时能显著降低CT静脉成像期的动脉干扰,不影响脑静脉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生理盐水 血管造影术 双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技术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乔红艳 王锡明 +3 位作者 程召平 姜建威 刘群 刘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Flash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90例患者,行双源CT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选定肺动脉主干为感兴趣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35... 目的探讨双源CTFlash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90例患者,行双源CT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选定肺动脉主干为感兴趣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35、40、45ml对比剂,注射速度5.0ml/s,然后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ml,测量3组肺动脉干、S1段肺动脉、S10段肺动脉、上腔静脉的CT值,并对3组肺动脉图像质量及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进行评价.结果A组各段肺动脉增强CT值>250HU者占73.33%~90.00%,低于B、C组的93.33%~100.00%(P<0.05).A组平均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4.37±0.63)分,低于B、C组的(4.91±0.68)分和(4.88±0.54)分(P<0.05),B、C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分析:C组伪影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应用双源CT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时,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4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及较高的注射速度(5.0ml/s)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lash模式 肺动脉成像 造影剂
下载PDF
心率及心律对冠状动脉CTA扫描中智能期相技术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疆红 钟朝辉 +3 位作者 原媛 王振常 张婷婷 张景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智能期相技术(smart phase)选取最佳期相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心率(HR)和心律的12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B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C组4...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智能期相技术(smart phase)选取最佳期相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心率(HR)和心律的12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B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C组40例,心律不齐。将智能期相技术选取的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只要有一支冠状动脉的主观评分无法满足诊断要求即判定为智能期相技术不准确,则人工重新选取最佳期相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具有五年以上冠脉CTA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者间的评分一致性。结果:自动期相技术在A组中的准确率为95%(38/40),在B组中的准确率87.5%(35/40),在C组中的准确率为75%(30/40)。三组间智能期相技术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智能期相技术选择不准确时,经人工重新选取期相后,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各组间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两位阅片者间的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结论:高心率及心律不齐会降低冠脉CTA检查中智能期相技术的准确性,配合人工选取法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智能期相技术 心率 心律 图像质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的最佳时相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梅 古杰洪 +4 位作者 谢伟杰 陈明旺 林竹 陈胜利 王海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选取增强扫描R-R心动周期0%~100%的10组图像(间隔10%),评价不同重建时相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等级及可评价...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选取增强扫描R-R心动周期0%~100%的10组图像(间隔10%),评价不同重建时相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等级及可评价冠状动脉数,选择显示最清晰的一组记录时相。对最佳时相的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二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结果每位患者的3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各时相之间显示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建相位窗40%、50%、70%和80%与其它相位窗之间在显示高质量冠状动脉数量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在80%和7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其次是40%和50%相位窗。结论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时相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动静脉双期脑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毛俊 袁小梅 +3 位作者 陈海东 林丽娟 彭秀斌 杜中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静脉双期脑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30例MSCTA病例,行Test-Bolus测试确定脑动、静脉期延时扫描时间,按低剂量优维显(370mgI/ml)+生理盐水冲洗行MSCT双期扫描,评价CTA、CTV图像脑动、静脉血管显示及相互干扰...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静脉双期脑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30例MSCTA病例,行Test-Bolus测试确定脑动、静脉期延时扫描时间,按低剂量优维显(370mgI/ml)+生理盐水冲洗行MSCT双期扫描,评价CTA、CTV图像脑动、静脉血管显示及相互干扰程度。评分标准:按静脉或动脉基本无、淡薄、部分、大部分显影及等同强化分别评为5、4、3、2、1分。结果:Test-Bolus测试血管循环时间为8.15±2.29秒。全颅扫描时间为5.17±0.20秒。动脉期延时时间为15.37±1.92秒,静脉期延时时间为27.54±3.07秒,对比剂平均剂量为45.07±2.91ml,生理盐水为39.93±2.96ml。CTA期29例(96.7%)脑动脉1-5段分支显示清晰,脑动静脉最大强化差值为353.86±73.15HU,静脉干扰评分为:5分9例(30%),4分13例(43.3%),3分8例(26.7%)。CTV期27例(90.0%)脑静脉系统显影清晰,静动脉最大强化差值为299.51±90.09HU;动脉干扰评分为:5分4例(13.3%),4分18例(60%),3分6例(20%),2分2例(6.7%),双期均未见动静脉同等强化病例。结论:16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结合小剂量测试,可得到大致类似DSA动、静脉期图像的CTA及CTV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双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Test-Bolus部位选择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毛俊 陈海东 +3 位作者 林立娟 袁小梅 彭秀斌 杜中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Test-Bolus测试对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随机分配到脑动脉环窦汇(A)组、颈内动静脉(B)组、颈总动静脉(C)组(每组25例),以相同参数行Test-Bolus测试及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用Kruskal-Wallis H检...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Test-Bolus测试对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随机分配到脑动脉环窦汇(A)组、颈内动静脉(B)组、颈总动静脉(C)组(每组25例),以相同参数行Test-Bolus测试及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测试成功病例CTA、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A,B,C3组Test-Bolus测试成功显示动静脉强化峰值率分别为76%,92%,96%;3组测试动静脉峰值时间差有差别(P<0.005);3组测试动脉峰值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4)。3组CTA图像脑动脉各级分支清晰显示,静脉干扰轻微,两者评分及脑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P=0.192;P=0.347;P=0.327)。3组CTV图像深浅静脉、静脉窦显示清晰,其评分没有差别(P=0.839);脑动脉仍强化明显,动脉干扰评分及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没有差别(P=0.347;P=0.327)。结论颅内、颈内、颈总动静脉行Test-Bolus测试成功后,确定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延时扫描时间对CTA及CTV图像质量影响无显著差异,颈内动静脉可作为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推荐测试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双期 小剂量对比剂测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7
作者 周青 赵锡立 +1 位作者 梁美丽 贺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 探讨X线、CT及血管造影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 4 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4 6例全部作过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 ,并有 13例作低张... 目的 探讨X线、CT及血管造影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 4 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4 6例全部作过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 ,并有 13例作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 ;2 8例作CT检查 ;11例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插管诊断十二指肠癌 2 4例 ;平滑肌肉瘤 6例 ;恶性淋巴瘤 4例。诊断总符合率为73.91% (34/46 )。误诊率为 17.39% (8/46 ) ,漏诊率为 8.7% (4 /46 )。CT检查 2 8例 ,确诊十二指肠癌 4例 ,平滑肌肉瘤 7例。误诊为腹腔脓肿 2例 ,平滑肌瘤 6例 ,腹腔恶性肿瘤 9例。诊断符合率为 39.2 9% (11/2 8) ,误诊率为6 0 .71% (17/2 8)。血管造影 11例 ,9例检出病变 ,6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3例误为良性肿瘤 ,2例未发现明显肿瘤血管。确诊率为 5 4 .5 5 % (6 /11) ,误、漏诊率分别为 2 7.2 7% (3/11)、18.18% (2 /11)。结论 胃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它和胃镜配合能得到病理学诊断。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对重度肠腔狭窄或阻塞患者显示病变范围起补充作用。CT能显示管外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块影及管壁破坏和有无淋巴结肿大。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 x线 CT
下载PDF
320排脑血管CT双期扫描时相选择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向勇生 赵小虎 +1 位作者 徐卫国 黄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320排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扫描时相的合理选择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全脑动态增强扫描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显示后,经双盲法分别确定每一例脑动脉和静... 目的:探讨分析320排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扫描时相的合理选择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全脑动态增强扫描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显示后,经双盲法分别确定每一例脑动脉和静脉显示的最佳时间点,取48例患者最佳的动静脉显示时间点的算数平均值为最佳动静脉期延迟时相。将此时相应用于80例患者的脑血管检查中,采取双盲法对所得脑血管双期影像评分(0~5分),并以合格条件为评分分数≥2分来计算脑血管双期CT检查成功率。结果:最佳动静脉期时相为(20.55±2.38)s和(34.84±2.50)s。动脉期和静脉期检查成像成功率分别为97.5%和96.3%,一次检查合格率为93.8%。结论:320排CT脑血管双期扫描的动静脉期时相为(20.55±2.38)s和(34.84±2.50)s时,一次检查成功率高。可获得满意的纯动脉和静脉图像,为临床提供可靠全面的图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最佳时相
下载PDF
双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牟东景 周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19-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100例行头颈部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管电压100k Vp,使用威视派克(270mg I/ml)对比剂和迭代重建算法(i Dose4)重建,B组管电...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100例行头颈部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管电压100k Vp,使用威视派克(270mg I/ml)对比剂和迭代重建算法(i Dose4)重建,B组管电压120k Vp,使用碘海醇(350mg I/ml)对比剂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记录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的CT值和噪声值、背景CT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值)。结果 A组血管平均CT值、CNR、SNR值高于B组,而ED及碘摄入量低于B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剂量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的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低剂量 迭代重建算法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结合Idose4迭代算法在CT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杰 葛卫卫 +3 位作者 张秋妹 王华斌 孙萍 陆文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300 mgI/ml)结合低管电压(100 kV)联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肾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并分析在我院行肾动脉CTA检查的94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标准组(52例)及双低组(42例)进行扫描,常规组扫描方案... 目的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300 mgI/ml)结合低管电压(100 kV)联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肾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并分析在我院行肾动脉CTA检查的94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标准组(52例)及双低组(42例)进行扫描,常规组扫描方案: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浓度350 mgI/ml。双低组扫描方案: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常规组及双低组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P=0.621)。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分支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0.526),双低组血管衰减、信噪比、CNR明显高于标准组组(均P<0.05)。两组肾动脉分支的图像质量和显示情况相似(P>0.05)。与标准组相比,双低组CTDIvol、DLP和ED分别降低26.43%、35.22%和为32.76%。结论在100 kVp、欧乃派克300 mgI/ml条件下应用于肾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较常规方案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扫描 肾动脉 血管成像 迭代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KARL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双低剂量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春晨 周慧 +2 位作者 尹小花 程韬 黄茂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双低剂量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疑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国产联影UCT78064排螺旋CT扫描。A组(常规组)管电压120 kV,使用碘海醇(320 m...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双低剂量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疑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国产联影UCT78064排螺旋CT扫描。A组(常规组)管电压120 kV,使用碘海醇(320 mgI/ml),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图像。B组(双低组)管电压100 kV,使用威视派克(270 mgI/ml),KARL 5级迭代降噪算法重建技术。比较两组CT容量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碘摄入量;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B组CTDIvol、DLP、SNR、CNR低于A组,B组动脉CT值高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碘摄入量较A组减少15.6%;A、B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差异。结论基于KARL迭代重建算法联合双低剂量扫描方法,在满足图像质量诊断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的摄入量,使得“双低”扫描方案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技术 双低剂量 辐射剂量 碘摄入量
下载PDF
双低剂量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桂智 梁韬 +1 位作者 丁建林 陈耀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145-147,16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20例行CTU检查的患者列为双低剂量组,对220例行全腹部CT检查的患者列为常规剂量组。将两组的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CTDIvol、DLP、ED及CT...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20例行CTU检查的患者列为双低剂量组,对220例行全腹部CT检查的患者列为常规剂量组。将两组的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CTDIvol、DLP、ED及CTA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价双低剂量组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双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较常规剂量组降低47. 7%;双低剂量组的肠系膜动脉三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结论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血管成像 x线计算机 肠系膜动脉
下载PDF
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心率波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莲 王珅 +2 位作者 朱桂杰 龚媛媛 刘东昭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心率波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22例心率波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大螺距扫描组(行大螺距双期模式头颈... 目的:分析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心率波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22例心率波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大螺距扫描组(行大螺距双期模式头颈心CTA一站式扫描)和常规扫描组(行头颈CTA减影扫描和冠状动脉CTA扫描),每组61例。比较两组CTA检查图像的主观评分、头颈CTA检查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以及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CTA检查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常规扫描组头颈CTA检查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标准偏差(SD)指标均高于大螺距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t=13.613,t=15.888;P<0.05)。常规扫描组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的CNR、SD高于大螺距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3,t=7.821;P<0.05)。大螺距扫描组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96,t=15.575,t=29.132;P<0.05)。结论: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CTA扫描在心率波动患者中具有应用可行性,而较低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即可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大螺距双期模式 心率波动 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 头颈血管
下载PDF
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A收缩期绝对时相重组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席武 蒋佳珅 +4 位作者 邵君 詹蕊 黄胜 严松强 祁荣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6-871,共6页
目的比较高心率(HR)患者优化的收缩期绝对时相、收缩期相对时相和舒张期相对时相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以确定最佳采集期相。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Force CT扫描的HR≥80次/min的患者109例,其中HR80~100次/min 85... 目的比较高心率(HR)患者优化的收缩期绝对时相、收缩期相对时相和舒张期相对时相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以确定最佳采集期相。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Force CT扫描的HR≥80次/min的患者109例,其中HR80~100次/min 85例(A组),HR≥100次/min 24例(B组)。预定义收缩期绝对时相重组范围为R波后180~400 ms,分成180~240 ms、260~320 ms、340~400 ms三组,另外选取成像系统自动选择的最佳收缩期相对时相和最佳舒张期相对时相图像,评估各组各期相右冠状动脉(RCA)、锐缘支(AM)、后降支(PDA)、左主干(LM)、左前降(LAD)、对角支(D1)、左旋支(LCX)、钝缘支(OM)的图像优秀率、可诊断率和主观评分。结果A组的绝对时相最佳收缩期位于260~320 ms,RCA、AM、PDA、LM、LAD、D1、LCX、OM的图像优秀率分别达30.59%、27.06%、58.82%、85.88%、77.65%、47.06%、62.35%、38.82%,优于其他两组(P<0.05);B组的绝对时相最佳收缩期位于180~240 ms,各支血管图像优秀率分别达37.5%、37.5%、66.67%、91.67%、87.5%、62.5%、70.83%、50.0%,图像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B组优化的收缩期绝对时相各支血管评分平均分数[1.5(1.3,1.8)、1.4(1.1,1.8)]明显优于收缩期相对时相血管评分[2(1.9,2.3)、2.8(2.7,3)]和舒张期相对时相血管评分[1.9(1.8,2.3)、2.9(2.8,3.1)](P均<0.001)。结论高HR患者收缩期绝对时相重组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图像质量,合适的期相范围为180~320 ms,明显优于收缩期相对时相和舒张期相对时相重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率 收缩期 绝对时相 冠状动脉CT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智能期相联合SSF技术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运动伪影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庆国 孟捷 +1 位作者 李念云 郑林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669-672,共4页
目的:评价智能期相选择(Smart phase)和自动追踪冻结(Snap-Shot-Freeze, SSF)技术联合应用在前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改善图像运动伪影中的价值。方法:94例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所有患者... 目的:评价智能期相选择(Smart phase)和自动追踪冻结(Snap-Shot-Freeze, SSF)技术联合应用在前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改善图像运动伪影中的价值。方法:94例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所有患者图像均采用smart phase、SSF及smart phase+SSF两种技术联合进行后处理。将原始图像(A组)、smart phase图像(B组)、SSF图像(C组)和smart phase+SSF图像(D组)导入GE AW4.6工作站。对四组患者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5分法)和测量每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及前胸壁肌肉CT值和标准差,并计算图像的噪声(Noise,N)、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比较。结果:经smart phase处理后,A组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图像评分均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经SSF矫正的A组和B组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图像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Smart Phase联合SSF技术得到的图像评分在所有组中评分最高,与其他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Smart phase联合SSF技术可明显改善前门控CCTA图像运动伪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期相选择 自动追踪冻结技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莫理达 彭志毅 +1 位作者 王世威 陆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探讨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采集38例心律不齐的患者,其最低心率<65次/min,最高心率>80次/min,其中A组20例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R波后250~400 ms),B组18例采用相... 目的探讨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采集38例心律不齐的患者,其最低心率<65次/min,最高心率>80次/min,其中A组20例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R波后250~400 ms),B组18例采用相对时相采集(R-R间期:35%~80%)。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压和自动管电流扫描。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图像质量评价其差异性采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绝对时相组Ⅰ、Ⅱ、Ⅲ、Ⅳ级的血管段数分别为175段(57.19%)、86段(28.1%)、34段(11.11%)、11段(3.59%),相对时相组Ⅰ、Ⅱ、Ⅲ、Ⅳ级的血管段数分别为163段(59.49%)、67段(24.45%)、34段(12.41%)、10段(3.65%),两种方法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5,P=0.738)。绝对时相组信噪比(SNR)15.94±11.63,对比噪声比(CNR)12.54±9.50,相对时相组SNR 13.81±7.99,CNR 10.99±7.15,两种方法客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P=0.262)。绝对时相组与相对时相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0.79±0.35)mSv,(1.59±0.86) mSv,两种方法所得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绝对时相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较大地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绝对时相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