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复合支架的抗血管组织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安莎 张海燕 +4 位作者 黄楠 张炳春 杨柯 李占全 赵红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6-859,878,共5页
在氧化钛表面改性的国产不锈钢支架上涂覆一定量药物,制备出新型复合的抗增生载药支架。观察支架植入猪冠状动脉3个月后血管的开通情况及血管的内膜反应。将7枚国产的普通不锈钢支架和7枚制备的新型载药支架植入14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内,3... 在氧化钛表面改性的国产不锈钢支架上涂覆一定量药物,制备出新型复合的抗增生载药支架。观察支架植入猪冠状动脉3个月后血管的开通情况及血管的内膜反应。将7枚国产的普通不锈钢支架和7枚制备的新型载药支架植入14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内,3个月后对支架植入段血管进行血管造影、光镜及电镜检查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动物处死前支架段血管开通率100%,支架X光下清晰可见,未经特殊抗血栓治疗,支架段血管内无血栓形成。扫描电镜显示两组支架表面都完全被血管内膜覆盖,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覆盖的血管内膜中内皮细胞沿血流方向成典型的铺路石状排列。组织学形态分析显示植入支架3个月后,所有支架植入段血管内膜都有明显的增生,增生内膜主要由细胞外基质和平滑肌细胞构成。结论:含有新型载药支架的冠状动脉血管段内膜增生厚度比普通不锈钢支架的冠状动脉血管段内膜增生厚度小,这种载药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需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血管支架 血管内膜增生 支架血管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下载PDF
桡、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成万钧 周玉杰 +3 位作者 赵迎新 郭永和 曹政 王建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分别经桡动脉(36例)或股动脉(51例)途径完成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分别经桡动脉(36例)或股动脉(51例)途径完成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访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在37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7.3%,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59.2±15.0 mm比56.9±22.3 m in)和造影剂用量(216±33 mL比205±41 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9%);临床随访6个月,仅1例股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死亡,分别有1例经桡动脉介入患者和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治疗,随访期间总MACE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为3.1%,股动脉组患者为5.7%,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或支架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梁玉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529-2530,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或支架术后的影响。方法42例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同时进行心肺功能测定,运动组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进行12周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或支架术后的影响。方法42例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同时进行心肺功能测定,运动组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进行12周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结果运动组训练后患者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心率增值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和心率-血压双每次积(RPP)、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PTCA或支架术后病人坚持运动训练有益于体能的提高,心脏功能容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 运动能力 运动疗法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康复治疗
下载PDF
PCI失败后的心脏外科急救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龙 池一凡 +3 位作者 侯文明 孙忠东 牛兆倬 孙勇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失败后的心脏外科急救经验。方法 2001~2008年,我科共有10例病人在行PCI时出现意外,其中1例行心包引流术,3月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急症...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失败后的心脏外科急救经验。方法 2001~2008年,我科共有10例病人在行PCI时出现意外,其中1例行心包引流术,3月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急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心绞痛症状消失,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结论 PCI失败后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心脏外科急救措施进行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包 引流术 急诊处理
下载PDF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薛玲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 目的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射血率时间(TPER)]、舒张功能参数[峰充盈率(PFR)、峰充盈率时间(TPFR)]及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1)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首次CAG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在PCI前CAG所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8.45%,6/71)明显低于溶栓组(31.43%,22/70)和易化PCI组(30.56%,22/72),Х^2=11.69和11.09,P均〈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O级率(98.61%,71/72)高于直接PCI组(88.73%,63/71),Х^2=4.35,P〈0.05。(3)AMI后随访28周,易化PCI组LVEF和PER为(50.45±6.23)%和(2.68±0.11)EDV/s,直接PCI组为(42.75±3.47)%和(2.18±0.08)EDV/s,t:2.08和2.13,P均〈0.05;TPER、PS、PSD前者分别为(151±16)ms、(41.92±16.75)。和(9.14±1.28)°,后者为(168±15)ms、(46.28±12.33)°和(10.77±4.26)°,t=2.10、2.19和2.45,P均〈0.05°(4)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6/72)和8.45%(6/71),溶栓组为54.29%(38/70),X^2=35.05和34.49,P均〈0.001。结论经桡动脉易化PCI治疗可在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功能和收缩的同步性,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收缩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性核素 心室显像术
原文传递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江隆福 陈玉峰 +1 位作者 陈国方 冯海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93-394,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对比分析其中 6 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与 2 7例未行 PTCA或溶栓患...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对比分析其中 6 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与 2 7例未行 PTCA或溶栓患者 (对照组 )不同时间 QTd的变化。结果 :PTCA组再通即刻 QTd、Q Tcd较再通前明显延长 (P <0 .0 1) ,2 h后恢复到入院时水平 ,4h后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 <0 .0 1) ,以后 2 4h内相对稳定。对照组入院后 2 4h内 QTd、QTcd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AMI后成功的 PTCA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 QTd,但再灌注即刻可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军委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结果CRP与肌钙蛋白Ⅰ(TNI)呈明显正相关(r=0.651,P〈0.05);CRP与LVEF呈明显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结果CRP与肌钙蛋白Ⅰ(TNI)呈明显正相关(r=0.651,P〈0.05);CRP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462,P〈0.05);同时CRP与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期间MACE总发生率分别呈明显正相关(r1=0.521,r2=0.533,P〈0.05)。结论CRP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