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烈 胡文志 +5 位作者 杨季明 洪梅 蒋振忠 杨富 张博晴 周海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非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T174M多态性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非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T174M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联合基因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血管紧张素原174MM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数比(OR=8.467)明显高于单独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OR=2.558)或血管紧张素原174MM基因型(OR=6.176)者。结论血管紧张素原T174M基因多态性中M等位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基因多态性基因中的D等位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型及血管紧张素原174MM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型及单基因血管紧张素原174MM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文萍 万琪 苏明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组 6 1人 ,对照组 86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6 77T位点突变中T等位...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组 6 1人 ,对照组 86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6 77T位点突变中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 ;A12 98C位点突变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 3个突变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6 77TT 12 98AC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发现C6 77T与A12 98C突变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尤其当两个突变叠加产生 6 77TT 12 98AC表型时 ,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5 lO-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位点 多态性 研究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ACE基因与AT1R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毕胜 潘尚哈 +2 位作者 王德生 刘晓民 马本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发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81例ACI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发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81例ACI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的ACE和AT1R基因型。结果ACE基因DD型与ACI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在携带有ACE基因DD型的群体中,AT1R基因型AA的个体患ACI的比数比为1.39,AT1R基因型AC患ACI的比数比为3.66,AT1R基因型CC患ACI的比数比为5.84。结论在ACI发生中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ACE AT1R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国忠 潘速跃 +1 位作者 陆兵勋 李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β(TNF-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进行...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β(TNF-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CI组TNF-α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组TNF-αA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4,对照组为0.10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组TNF-β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NF-βA/A基因型频率(41.82%)明显高于正常人(26.36%),但G与A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CI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TNF-β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CI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Β 脑梗死 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汉族群体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相关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岸平 宁树成 +1 位作者 李占清 伊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9-73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T174M变异与中国人汉族群体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 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分析,对105例MI患者和201例无冠心...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T174M变异与中国人汉族群体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 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分析,对105例MI患者和201例无冠心病证据的对照组(汉族群体)进行AGT基因T174M等位基因检测. 结果: MI患者AGT基因174MM型(7 6% )和M174等位基因(16 7% )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 49%和9 45%,χ2 =7 57,P<0 025,χ2 =5 79,P<0 05 ),经校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后,AGT基因174MM仍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性(比数比3 66,P=0 018).结论: AGT基因T174M可能是汉族群体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调控及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爱玲 余元勋 +6 位作者 徐岩 刘萍 程自平 张立 吴继雄 孙国梅 陈森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78-982,共5页
在高血压患者中研究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M2 35T多态性、等位基因分离及与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内切酶消化进行AGT基因型分析。用双抗体夹心ELISA酶联法测定细胞因子 (IL 1、IL 6、TNF)。分析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的血... 在高血压患者中研究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M2 35T多态性、等位基因分离及与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内切酶消化进行AGT基因型分析。用双抗体夹心ELISA酶联法测定细胞因子 (IL 1、IL 6、TNF)。分析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2 35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并分析细胞因子对AGT基因M2 35T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血压组中AGT 2 35为TT型 38例 (5 5 88% ) ,TM型 2 4例(35 2 9% ) ,MM型 6例 (8 82 % ) ,其T型和M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73 5 3%和 2 6 4 7%。对照组中TT型 2 8例(47 4 6 % ) ,TM型 2 5例 (42 37% ) ,MM型 6例 (10 17% ) ,T型和M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6 8 6 5 %和 31 35 %。在AGT 2 35T等位基因型组中 ,高血压病组IL 1、IL 6、T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AGT 2 35M等位基因型组中 ,TNF浓度高于对照组。无论大于 6 0岁或小于 6 0岁的高血压病与相应年龄对照组比较 ,IL 1、IL 6、TNF浓度均显著升高。而在高血压病或对照组内 ,大于 6 0岁组与小于 6 0岁组之间比较 ,IL 1、IL 6、TNF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IL 1、IL 6、TNF升高与疾病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研究结论 :高血压病AGT 2 35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AGT 2 35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AGT基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因芯片用于组分中药新双龙方的配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琳星 范雪梅 +3 位作者 梁琼麟 王文凯 王义明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97-2404,共8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中药新双龙方及其有效组分人参总皂苷和丹参总酚酸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的作用机制.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梗模型,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出AMI大鼠给药前及新双龙方与组分给...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中药新双龙方及其有效组分人参总皂苷和丹参总酚酸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的作用机制.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梗模型,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出AMI大鼠给药前及新双龙方与组分给药后的差异表达基因(Ratio>2或<0.5),通过对4组差异基因的综合分析,比较了新双龙方与组分作用方式的异同,从分子调控水平上探讨复方配伍后的增效作用,同时对与药效作用机理直接相关的钙离子转运相关的Cacna1d基因和血管修复相关的Flnb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结果表明,新双龙方与2种有效组分对心梗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对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以及药物的调控作用比较结果均表明复方比组分的疗效更好;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新双龙方与组分均主要通过调控钙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发挥药效作用,且复方涉及更多通路;筛选出了复方与组分共同调控的靶点基因,其在3组中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表达趋势,但复方具有更积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从分子调控角度证实了复方新双龙方的配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复方配伍 新双龙方 急性心肌梗塞
下载PDF
人白细胞DR抗原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双彦 邬英全 +2 位作者 于明 曹峰林 张宪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BI)免疫遗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 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ABI患者及3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HLA DR部分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BI)免疫遗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 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ABI患者及3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HLA DR部分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BI组HLA DR B1*0301等位基因相对危险度(RR)=5.6842,明显高于其他位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HLA DR 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HLA DR B1*0301等位基因可能为北方汉族ABI患者的致病易感基因或与其他基因相连锁而共同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聚合酶链反应 顺序特异性引物 人白细胞DR抗原 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M235T 分子变异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德 范维琥 +4 位作者 张眉 施海明 李勇 顾学范 戴瑞鸿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76例CHD患者和76例无CHD证据的对照组进行AGT基因M235T...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76例CHD患者和76例无CHD证据的对照组进行AGT基因M235T等位基因检测。结果CHD患者AGT基因235TT型(0.70)和T235等位基因(0.82)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2和0.63,P=0.002和P<0.01)。经校正CHD的主要危险因素后,AGT基因235TT型仍可显著增加CHD发生的危险性(比数比为3.56,P=0.012)。结论中国人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CHD显著相关,AGT基因235TT型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原 M235T分子变异
下载PDF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脂蛋白酯酶Hind Ⅲ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彬 于芳苹 +3 位作者 赵迎春 李洪涛 梁冬雨 娄晓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脂蛋白酯酶(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方法以及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方法,检测12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14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LPLHindⅢ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和血... 目的 探讨脂蛋白酯酶(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方法以及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方法,检测12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14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LPLHindⅢ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和血糖.结果 脑出血组T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8%和9.2%;对照组分别为82.3%和17.7%.脑出血组G等住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G、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TT基因型人群TG水平较TG+ GG基因型人群明显升高(P<0.05).调整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L HindⅢG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保护性因素(OR=0.392,95%CI:0.191~0.805,P=0.011).结论 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有一定关联,LPL HindⅢG等位基因突变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一个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脂蛋白脂酶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频率 基因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鄢盛恺 周新 +2 位作者 李秀玲 余敦礼 哈黛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患者和113例正常人戴脂蛋白E(apoE)基因型,并分析apoE基因多态。队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I组ε4/3基因型与ε4等...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患者和113例正常人戴脂蛋白E(apoE)基因型,并分析apoE基因多态。队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I组ε4/3基因型与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与18.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与7.5%(P<0.01)。apoE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血脂水平,不同基因型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ε4/3组上述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ε3/3、ε3/2组。各组间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多元逐步回归与相关分析均证实,ε4等位基因与TC、LDL-C和apoB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apoE基因多态性与ABI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ε4等位基因可作为我国汉族人群ABI易感个体的一种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 脑梗塞 载脂蛋白E基因 血脂
下载PDF
加速衰老小鼠脑组织中的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冲 程锦雁 +1 位作者 王锦刚 陈清轩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0-607,共8页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衰老对大脑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机体衰老的分子机理 ,也有助于揭示衰老相关性脑功能异常的发生过程。本研究应用DDRT PCR方法研究衰老相关基因在SAM (Senescence acceleratedmouse)小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在SAMR1TA...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衰老对大脑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机体衰老的分子机理 ,也有助于揭示衰老相关性脑功能异常的发生过程。本研究应用DDRT PCR方法研究衰老相关基因在SAM (Senescence acceleratedmouse)小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在SAMR1TA、SAMP8/Ta、SAMP1 0 /Ta三个品系中 ,通过比较不同鼠龄SAMP1 0 /Ta (2、 4、 1 2、 1 8月龄 )的基因表达情况 ,发现在 4月龄和 1 2月龄分别有一个差异表达片段 ;对不同鼠龄的SAMP8/Ta (2、 4、 1 1月龄 )经差显比较 ,发现在 2月龄和 1 1月龄各有一差异表达片段。在不同品系的比较中发现了 1 6个差异性片段 ,分别属于SAMP1 0 /Ta (3个 )、SAMP8/Ta (6个 )和SAMR1TA (7个 )。测序结果经检索显示 ,它们分别与下列基因转录产物同源 :热休克识别蛋白 70、ATP依赖性线粒体RNA螺旋酶、DleumRNA、小鼠X染色体RP2 3 334C4克隆DNA序列、还原型辅酶Q 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 7 2kD亚单位、 6 0S核糖体蛋白L2 1、FIS、苯基烷基胺钙离子拮抗物结合蛋白、岩藻糖基转移酶 9、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内切核酸酶 /逆转录酶、PER1蛋白相关超级融原核蛋白、中心体蛋白CG NAP、转铁蛋白重链基因、巢蛋白 2基因、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小鼠 脑组织 基因 表达 分子机理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突变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志量 魏丹宏 +1 位作者 沈荣林 胡颖红 《健康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浙江汉族128名正常人、132例...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浙江汉族128名正常人、132例脑梗死患者的eNOS基因G894T点突变频率。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浙江汉族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突变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8 4、0.089 4和0.002 2;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3 1和0.046 9。(2)脑梗死组及其腔隙性脑梗死亚组eNOS基因GT+TT型频率分别为0.200 9和0.265 4,与GG型相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脑梗死组及其腔隙性脑梗死亚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06 1和0.142 9,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eNOS基因G894T突变可能是浙江汉族人群脑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浙江汉族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a)基因TTTT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波 周新 +1 位作者 李玺 梁敏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载脂蛋白 (a) 5’端侧翼存在一个TTTT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 ,为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 (a)TTT T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等技术分析湖北地区 82例脑梗死患... 载脂蛋白 (a) 5’端侧翼存在一个TTTT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 ,为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 (a)TTT T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等技术分析湖北地区 82例脑梗死患者和 15 3例正常汉人TTTT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 ,同时采用T载体快速克隆载脂蛋白 (a) (TTTTA) 5等位基因并对其测序。共检出TTTTA串联重复次数为 4、5、7、8、9、10和 11共 7种等位基因和 4/ 8、4/ 9、5 / 8、5 / 9、7/ 8、8/ 8、8/ 9、8/ 10、8/ 11、9/ 9和 9/ 10等 11种基因型 ,脑梗死组载脂蛋白 (a)TTTTA重复序列为 5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重复序列为 9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测序结果表明 (TTTTA) 5等位基因未发现其有基因变异。结果提示极有可能是 (TTTTA)的重复数目不同与脑梗死发生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 脑梗死 克隆 测序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Lox-1基因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志新 符永恒 +4 位作者 周志凌 谭虹虹 林秋雄 邝素娟 余细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048-1051,F0004,共5页
目的检测Lox-1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荧光染料SYBRGreenⅠ标记定量PCR产物,通过PCR生长曲线和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进行多... 目的检测Lox-1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荧光染料SYBRGreenⅠ标记定量PCR产物,通过PCR生长曲线和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进行多态位点的基因分型。分别检测汉族202名AMI患者及161名健康人群Lox-1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随机选取30份经荧光定量PCR分型的标本进行DNA测序鉴定。结果AMI患者和健康人群的Lox-150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34和0.798,Lox-1501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6和0.202,Lox-1501G>C基因型频率在AMI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7,95%CI(0.226~2.093);P=0.507]。AMI患者和健康人群的Lox-13′UTR*188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81和0.674,Lox-13′UTR*188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9和0.326,Lox-13′UTR*188C>T基因型频率在AMI组和对照组亦无统计学意义[OR0.947,95%CI(0.623~1.439);P=0.80]。结论中国汉族Lox-1基因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与AMI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基因多态性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 ,脑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 0 .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4 (P <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常与发病年龄≤ 6 0岁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有关。脑梗死组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 2 9.8± 10 .2ng/L ,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基因型和Ⅱ基因型者 (P <0 .0 1)。发病年龄≤ 6 0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最明显。结果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小于 6 0岁的脑梗死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聚合酶链反应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Ⅱ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代锋 张云霞 +4 位作者 张勇 陈少华 李林江 习隽丽 王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253-1255,1258,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2种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方法:应用针对AGT基因T174M和M235T这2种常见的突变位点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海南汉、黎族人群中AGT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 目的:建立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2种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方法:应用针对AGT基因T174M和M235T这2种常见的突变位点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海南汉、黎族人群中AGT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经上述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的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海南汉、黎族人群中,T174M突变位点可检测出TT、TM、MM 3种基因型,M235T突变位点可检测出MM、MT、TT 3种基因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定的AGT基因突变的基因分型结果与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符合。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鉴定AGT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等位基因特异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刚 陈运贞 +8 位作者 姚珍薇 吴应珍 柳青 曾昭淳 罗加 许炜 兰雁飞 凌红 李增高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探讨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陈旧性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间的关系,本文选择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7例普外科住院病人为对照组。用血浆空腹血糖浓度×血浆空腹胰岛素浓度÷22.5计算胰岛素抵抗。用聚合... 为探讨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陈旧性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间的关系,本文选择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7例普外科住院病人为对照组。用血浆空腹血糖浓度×血浆空腹胰岛素浓度÷22.5计算胰岛素抵抗。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和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缺失纯合型、杂合型及插入纯合型基因型之间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和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无联系,且它们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 基因型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永平 任洁 吕吉元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山西及周边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52名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积分分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片长多态性对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目的研究我国山西及周边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52名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积分分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片长多态性对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积分不同者,其TT基因型分布和T等位基因频率不同,该差异有显著性(χ2分别为29.537、28.560、31.970和31.771,均P<0.01)。病变支数和积分与T等位基因频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6和0.395,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变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均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频率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冠状动脉积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肾张素原 限制片长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病变 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 235T分子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健军 杨凌 许毓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对89 例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组)及91 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AGT基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对89 例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组)及91 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AGT基因M235T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频率0.80,TT基因型频率0.67,与正常对照组(0.66,0.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23,P= 0.004);TT基因型较MT+ MM 基因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比值比为2.76(95% 可信区间为1.50~5.06,P= 0.001)。  结论:AGT基因TT基因型可能与中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 高血压 M235T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