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ostpeak Stage Patients with ClassⅡ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Using Non-extraction and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 Therapy: A Report on 16 C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Jun Liu Ling Zou +4 位作者 Zhi-he Zhao Neala Welburn Pu Yang Tian Tang Yu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07-216,共10页
Aim To determine cephalometrically the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non-extraction and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 (MEAW) technique on postpeak Class Ⅱ Division 1 patients. Methodology In this retrospectiv... Aim To determine cephalometrically the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non-extraction and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 (MEAW) technique on postpeak Class Ⅱ Division 1 patients. Methodology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16 postpeak Class Ⅱ Division 1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rrected using a non-extraction and MEAW technique were cephalometrically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16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treated using an extraction technique. Using CorelDRAW software, standardized digital cephalograms preand post-active treatments were traced and a reference grid was set up. The superimpositions were based on the cranial base, the mandibular and the maxilla regions,and skeletal and dental changes were measured. Changes following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paired-sample t-test. Student's t-test for unpaired sample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changes between the MEAW and the extraction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correction of the molar relationships comprised 54% skeletal change (mainly the advancement of the mandible) and 46% dental change. Correction of the anterior teeth relationships comprised 30% skeletal change and 70% dental change. Conclusion The MEAW technique can produce the desired vertical and sagittal movement of the tooth segment and then effectively stimulate mandibular advancement by utilizing the residual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cond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HALOMETRY class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mandibular advancement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MEAW) non-extraction postpeak stage
下载PDF
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国新 陈香 +3 位作者 贺红 熊晖 华先明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ANB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减小了上颌骨突度;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缩。结论: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angle2分类错he 头影测量
下载PDF
Angle’Ⅱ类2分类错畸形牙列指数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荣敏 秦朴 杜跃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Angle’Ⅱ类2分类错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例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计算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性别有无差异。结果:Angle... 目的:探讨Angle’Ⅱ类2分类错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例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计算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性别有无差异。结果:Angle’Ⅱ类2分类错中,Bolton比和Pont指数的分布为Bolton比过小组>Bolton比正常组>Bolton比过大组,而Pont指数较大组>Pont指数正常组>Pont指数较小组,但Bolton比和Pont指数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正畸治疗Angle’Ⅱ类2分类错前,应考虑模型的测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2分类 Bolton比 PONT指数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Angle Ⅱ~2错的X线头影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金友 伍军 黄臻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Twin-bolck矫治器矫治Angle 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骨龄为FG-G期恒牙列Angle Ⅱ2类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erbst矫治器组)和对照组(Twin-block矫治器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Twin-bolck矫治器矫治Angle 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骨龄为FG-G期恒牙列Angle Ⅱ2类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erbst矫治器组)和对照组(Twin-block矫治器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Twin-blokc矫治器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 Ⅱ2类错;但前者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以及在患者面型的改善方面明显的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2类错耠 HERBST矫治器 Twin-bolck矫治器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硬组织改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韩金友 伍军 黄臻 《罕少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4-7,10,共5页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选取30例FG-G期恒牙列AngleⅡ2类错患者,平均分为Herbs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选取30例FG-G期恒牙列AngleⅡ2类错患者,平均分为Herbs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辅以头帽口外弓后推磨牙治疗。Herbst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法和Herbst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法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Ⅱ2类错;但前者主要通过牙齿的变化发挥矫治效能,而后者则主要通过Herbst矫治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发挥矫治效能、并且有利于患者面型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2类错[牙合] HERBST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
下载PDF
全景片与锥形束CT对诊断AngleⅡ~2错牙合畸形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燕燕 俞焕苗 +2 位作者 李帅 王薇芬 叶志孟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比较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对Angle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骨质改变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运用X线片进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60例Angle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临床检查分为有症状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分别对双侧颞下... 目的比较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对Angle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骨质改变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运用X线片进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60例Angle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临床检查分为有症状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分别对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全景片和CBCT检查,对髁突骨质改变进行检测,并对二者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BCT对髁突骨质改变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全景片一致性诊断存在一定差异;以CBCT对髁突骨质改变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该两组与CBCT检测结果比较,A组全景片正确诊断率为66.7%,B组全景片正确诊断率为85.7%。结论全景片在筛选Angle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TMD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其灵敏度低于CB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片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angle2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丽娟 伍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切牙内收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AngleⅡ^1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angle ^1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科 任嫒姝 戴红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恒牙初期AngleⅡ1错患者121例,测量比较不同垂直面型组治疗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线距、角度、面积、比值等。结果...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恒牙初期AngleⅡ1错患者121例,测量比较不同垂直面型组治疗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线距、角度、面积、比值等。结果 (1)线距:低角者前牙区牙槽骨与基骨厚、颌骨高度低,中切牙根尖点到唇舌(腭)侧骨皮质板的距离较远;高角则相反。(2)角度:上颌相对于前颅底平面及腭平面、下颌相对于下颌平面,低角者前牙区牙槽骨及切牙比高角者更唇倾。(3)面积:不同垂直面型,上下颌切牙区颌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比值:某一垂直面型上下颌切牙区颌骨高度的代偿方向一致,但代偿量不同,上颌大于下颌。结论不同垂直面型颌骨形态结构不同,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切牙 颌骨形态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畸形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安勇 黄宁 米方林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畸形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AngleⅡ类错畸形采用activator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并对其评价。结果除1例14岁的患者无效外,余均有明显效果。结论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患者的...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畸形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AngleⅡ类错畸形采用activator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并对其评价。结果除1例14岁的患者无效外,余均有明显效果。结论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患者的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活动矫治器 正畸学 安氏类错
下载PDF
Angle Ⅱ类1分类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艳华 张端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0例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的病例 ,均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用计算机对其矫治前后的 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 目的 研究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0例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的病例 ,均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用计算机对其矫治前后的 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 ,用 Spss10 .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 ,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上下切牙唇倾度的减小及平面倾斜度的明显增大。结论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牙齿位置的改变上 ,而对颌骨的结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 硬组织结构 错HE畸形 分类矫治 第一双尖牙 拔除 病例 体现 目的 表现
下载PDF
AngleⅡ^1治疗牙弓改变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性
12
作者 许潾于 张端强 石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磨牙间宽度在模型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头颅侧位片表现上下切牙内收,磨牙前移。下颌切牙压低,磨牙有一定程度的伸长。牙弓长度变化在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1)正畸治疗后牙齿位置在头颅侧位片上变化与模型上实际变化呈正相关;(2)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些间接测量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与牙、颌、面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模型 测颅法 头部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Ⅰ分类高角病例
13
作者 欧联 宋一平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上颌骨长度和高度没有明显变化 ,下颌平面角FMA变化在Ⅰ°以内 ,上切牙和下颌磨牙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 治疗 angle类Ⅰ分类 高角错He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探讨
14
作者 窦伟 雍敏 陆迅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0±1.6)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10~11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矫治10~11个月后,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关系,上前牙前突减小,覆盖关系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牙齿的改变主要是角U1-L1增大,平均增大7.25°;U1-NA角减小,平均小5.5°;L6-MP的增大,平均增大3.68mm,颌骨的改变,主要是角SAB增大,平均增大4°;角ANB减小,平均减小4.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可使上下牙槽骨得到改建,并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发育,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angle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下颌骨
下载PDF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髁突形态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夏衣旦·艾合买提江 祖丽呼玛·阿热甫江 潘旭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髁突形态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次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50例。采用T-scan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接触记录,... 目的 探讨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髁突形态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次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50例。采用T-scan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接触记录,拍摄锥形术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并测量髁突位置及形态,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总[牙合]力(Total ocdusal force, 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 AOF)、前牙[牙合]力、后牙[牙合]力、[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aximalmovement of COF,MMCOF)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区[牙合]力与关节窝深度、髁突近远中径呈正相关(r>0.00,P<0.05);后牙区[牙合]力与关节窝深度和髁突近远中径呈负相关(r<0.00,P<0.05)。后牙区[牙合]力与Ⅱ类侧TOF呈正相关(r>0.00,P<0.05)。结论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当前牙[牙合]力增加时,关节窝深度增加,髁突近远中径增宽;而当后牙[牙合]力增加时,髁突近远中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错[牙合] 髁突形态 [牙合]力
下载PDF
拔牙矫治对AngleⅡ~1错成年女性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妹洪 劳柯杰 +2 位作者 覃昌焘 马琴琴 莫水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AngleⅡ~1错成年女性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的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活体测量法,测量51例成年女性AngleⅡ~1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美学指标的改变,其中拔牙组30例,非拔牙对照组21例,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 目的:探讨AngleⅡ~1错成年女性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的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活体测量法,测量51例成年女性AngleⅡ~1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美学指标的改变,其中拔牙组30例,非拔牙对照组21例,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组矫治后N-Me、Sn-Me、Sn-UL、LL-Sm、Sto-M、Ch-Ch增大(P〈0.05),UL-LL减小(P〈0.05),Zy-Zy、Go-Go无明显变化(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中Sn-UL、LLSm、UL-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女性AngleⅡ~1错患者通过拔牙矫治,主要表现为口周软组织的变化,开唇露齿明显改善,上下唇形态更趋协调;对面高及面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angle~1错 面部软组织正貌
下载PDF
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表面积与体积三维重建测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珊 何科 +1 位作者 任嫒姝 戴红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运用锥束CT(CBCT)测量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的表面积和体积,探讨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形态大小的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正畸科就诊患者中年龄为20~28岁的AngleⅡ类错患者66例(男33例,女33例)进行CBCT检查,运用Mimics10.0软件对左... 目的运用锥束CT(CBCT)测量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的表面积和体积,探讨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形态大小的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正畸科就诊患者中年龄为20~28岁的AngleⅡ类错患者66例(男33例,女33例)进行CBCT检查,运用Mimics10.0软件对左、右两侧髁突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其表面积与体积,计算髁突形态指数。并与AngleⅠ类错患者髁突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AngleⅡ类错患者男性的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均大于女性(P<0.05)。AngleⅡ类错患者右侧髁突的体积与表面积均大于左侧。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的体积与表面积均小于AngleⅠ类错患者(P<0.05)。髁突形态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leⅡ类错患者的髁突大小与性别和髁突位置有关。且AngleⅡ类错患者髁突小于AngleⅠ类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颌骨髁状突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莉莉 陈敏 王建国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治疗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探讨其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对3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患者用肌激动器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的17个硬组织测量项目进... 【目的】评价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治疗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探讨其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对3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患者用肌激动器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的17个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硬组织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早期的功能矫治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接近正常值范围。下颌骨长度增加,上切牙内收,前牙覆盖减少。【结论】大多数患者在矫治后X线头影测量值接近正常,下颌骨长度增加,但部分患者仍需进行二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angle 类1分类错殆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导板与直丝弓矫治器相结合治疗AngleⅡ类低角型错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红端 蔡亚华 陈永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AngleⅡ低角型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ngleⅡ低角型错畸形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颌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与直丝弓矫治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AngleⅡ低角型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ngleⅡ低角型错畸形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颌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与直丝弓矫治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矢状方向上,下颌骨位置前移,SNB、ANB、L6-Ptm明显改善;垂直方向上,MP-SN、MP-FH、L6-MP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leⅡ低角型错畸形治疗中,采用上颌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与直丝弓矫治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的面部下1/3外形,有利合关系纠正,并缩短矫治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导板 斜面导板 直丝弓矫治技术 angle类低角型错[牙合]
下载PDF
改良式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明宜 聂丽萍 +3 位作者 何明弟 古贵刚 唐兴娅 朱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总结AngleII类1分类成人错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II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 目的:总结AngleII类1分类成人错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II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类1分类错袷 方丝弓矫治器 轻力 滑动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