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leⅠ类错的Wits值、ANB角和APDI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严枭 蔡留意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探讨Wits值、ANB角和APDI对AngleⅠ类错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仪测量法分别测量60例AngleⅠ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计算Wits值、ANB角、APDI及其变异系数,并对3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its值、ANB角和APD... 目的探讨Wits值、ANB角和APDI对AngleⅠ类错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仪测量法分别测量60例AngleⅠ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计算Wits值、ANB角、APDI及其变异系数,并对3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its值、ANB角和AP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5、0.44、0.55,且3者间均有相关关系(P均=0.000)。结论Wits值、ANB角和AP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Ⅰ类错颌骨矢状关系的指标,但APDI更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类错[牙合] Wits值 ANB角 APDI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AngleⅡ类Ⅰ分类错颌病例尖牙后移中的支抗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睿 梁学进 罗志晓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错颌 尖牙后移 NANCE弓 angleⅡ类分类 支抗
下载PDF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Ⅱ类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下载PDF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Ⅰ分类高角病例
4
作者 欧联 宋一平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上颌骨长度和高度没有明显变化 ,下颌平面角FMA变化在Ⅰ°以内 ,上切牙和下颌磨牙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 治疗 angleⅡ类分类 高角错He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田华 郝天喜 邓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Ⅱ类分类错[牙合]畸形 髁突 上尖牙牙槽骨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盛海静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357-358,共2页
目的评价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Ⅱ类Ⅰ分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0~14岁,均为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的上颌前突,ANB>5... 目的评价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Ⅱ类Ⅰ分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0~14岁,均为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的上颌前突,ANB>5°,左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所有病例均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平均疗程7~8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SNB增大;ANB减小明显,Go-Co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能促进下颌生长。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Ⅰ分类错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angleⅡ类分类错 头影测量
下载PDF
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双期治疗的体会
7
作者 郭亚琳 叶晓红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7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双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双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12例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中7例(8~11岁)采用双期治疗(即替牙期与恒牙期治疗,5例(12~22岁)采用单期治疗(即恒牙期治疗)的方法。结果 12例患者... 目的观察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双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双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12例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中7例(8~11岁)采用双期治疗(即替牙期与恒牙期治疗,5例(12~22岁)采用单期治疗(即恒牙期治疗)的方法。结果 12例患者在纠正畸形、改善面容等方面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且7例双期治疗患者在较小年龄减小了深覆、深覆盖,改善了面容,从而提高了自信心。结论 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双期治疗较单期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angleⅡ类分类 双期治疗 优越性
下载PDF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分析
8
作者 崔晓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濮阳油田总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情况,为后续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将濮阳油田总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开展的635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Ⅰ类切口手术... 目的分析濮阳油田总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情况,为后续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将濮阳油田总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开展的635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收入的63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共有214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每个科室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脊柱外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占66.04%,神经外科占64.00%,手足与创伤骨科占50.90%;甲状腺血管外科、乳腺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与泌尿外科中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以静脉给药为主。共使用抗菌药物7种,其中头孢唑林占59.35%,头孢呋辛占2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86.45%,不合理使用率为13.55%,主要以无指征预防用药、超疗程用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中在围术期采取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大部分合理,但仍存在少部分不合理情况,故应加强干预,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性
下载PDF
广东地区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畸形拔牙正畸后女性唇部软组织厚度与唇部回收的关系
9
作者 曹芳 王翠芳 王一珏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畸形拔牙正畸后女性唇部软组织厚度及唇部回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正畸科就诊的成年女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并测量唇部软组织厚度,依据...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畸形拔牙正畸后女性唇部软组织厚度及唇部回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正畸科就诊的成年女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并测量唇部软组织厚度,依据唇厚度分类标准分为薄唇型、均衡型及厚唇型,分析不同唇型软组织厚度切牙上唇回收比及唇厚度与切牙上唇相关性。结果三组不同唇厚度组在对比△Is-Y、△Ls-Y指标上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薄唇组唇部回收量大,唇厚组回收量较小;正畸前及正畸治疗后,唇厚组患者软组织厚度高于薄唇组、均衡组,在正畸治疗前后三组软组织厚度均呈现改变,但薄唇组改变情况更为显著,P<0.05;唇部软组织厚度与唇部回收程度呈负相关,当回收程度越高则表明唇部软组织厚度越薄,P<0.05。结论女性错(牙合)人群中在正畸治疗期间上唇软组织厚度会影响到唇部回收程度,且呈负相关,为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正畸治疗方案,保障正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安氏类双牙弓 前突错(牙合) 正畸 唇部软组织厚度 唇部回收
下载PDF
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10
作者 吴玲英 王会燕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点评干预前后不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和不合理用药类型。结果:医嘱点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28.66%vs 79.27%,P<0.05),并且在腹股沟疝手术、乳腺手术、骨科手术、白内障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等术式上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而医嘱点评结果显示,医嘱点评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给药时机、药品选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结论:医嘱点评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医嘱点评 抗菌药物
下载PDF
Edgewise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应注意的问题
11
作者 霍淑敏 张明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4期595-596,共2页
关键词 Edgewise矫治器 angleⅡ类分类 常规治疗 畸形 形态影响 发病机制 生长发育 发病率 处理方
下载PDF
五龙鹅MHC ClassⅠ基因克隆及同源建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晓晖 王宝维 +7 位作者 王雷 李桢 张名爱 吴晓平 刘光磊 杨志刚 龙芳羽 张旭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7-1092,共6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动物机体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之间存在关联。从GenBank/DDBJ/EMBL基因库中读取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MHC Class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引物,使用LA—PCR法从五龙鹅的基因组中克隆了MHC Cla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动物机体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之间存在关联。从GenBank/DDBJ/EMBL基因库中读取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MHC Class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引物,使用LA—PCR法从五龙鹅的基因组中克隆了MHC ClassⅠ基因序列(DNA序列和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M114925和AM114924),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基因组DNA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与鸡基因序列同源率为60.8%~64.1%,与人的同源率为42.9%。分子进化树进一步揭示了五龙鹅与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的进化关系,同源建模分析发现该基因由氨基末端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结构域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class 五龙鹅 基因组 分子进化树 氨基酸同源率 同源建模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P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文 吴双 +3 位作者 胡顺林 王晓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共4页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Ⅰ NDV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class 核蛋白基因 发生分析
下载PDF
马铃薯class Ⅰ patatin基因在试管块茎形成中的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司怀军 柳俊 谢从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6-1409,共4页
将正反义classⅠpatatin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甘农薯2号中,有2个转正义基因株系试管块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LAH活性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3个转反义基因株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并且所有转反义基因植株的LAH活性都不同程度地... 将正反义classⅠpatatin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甘农薯2号中,有2个转正义基因株系试管块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LAH活性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3个转反义基因株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并且所有转反义基因植株的LAH活性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试管块茎的诱导结果表明,有1个转正义基因株系的结薯株率和单株结薯数比其对照明显增加,有2个转反义基因株系的结薯株率和单株结薯数比对照明显减少,说明该classⅠpatatin基因参与了马铃薯试管块茎的形成及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class patatin基因 转化 块茎形成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强毒株HN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免疫学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英杰 陈鸿军 +4 位作者 宋翠萍 于洋 仇旭升 于圣青 丁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制备抗新城疫病毒(NDV)ClassⅠ强毒分离株9a5b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9a5b尿囊液为免疫原,接种6周龄BALB/c小鼠,以血凝抑制(HI)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所获得的mAb。结果:成功制备获得NDV血凝素(HN)特异性mAb4株。免疫特性鉴定表明... 目的:制备抗新城疫病毒(NDV)ClassⅠ强毒分离株9a5b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9a5b尿囊液为免疫原,接种6周龄BALB/c小鼠,以血凝抑制(HI)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所获得的mAb。结果:成功制备获得NDV血凝素(HN)特异性mAb4株。免疫特性鉴定表明:在这4株mAb中,3H7和3H9株仅具有IFA和HI效价,且呈现ClassI毒株特异性。结论:该抗体材料为NDVClassⅠ和Ⅱ毒株的血清学鉴定提供极大的便利工具,并为NDVHN功能及受体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强毒株 HN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概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金仕强 孟春春 +3 位作者 仇旭升 于圣青 丁铲 左之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有经人工传代返强的报道,由于其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对养禽业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更好的了解ClassⅠ新城疫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ClassⅠ新城疫病毒提供参考,现将其基因组结构、分子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新城疫病毒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AngleⅢ患者上颌前牵引矫治时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2
17
作者 范建谊 叶湘玉 +3 位作者 周洪 陈曦 王爽 陈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上颌前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上颌骨前移 ,下颌骨后旋 ,前牙反牙合纠正 ,磨牙关系达到中性 ;两组对比显示小年龄患者的前牵引治疗具有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多的骨骼改变、更少的牙齿改变以及更少的副作用等优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上颌前牵引 矫治 安氏Ⅲ类错He 口腔正畸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与ClassⅡ毒株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快速分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泉 刘晓文 +3 位作者 胡顺林 刘慧谋 刘文博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7,21,共5页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果表明所有ClassⅠ毒株比同ClassⅡ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8~64(3~6log2)倍;而ClassⅡ毒株与ClassⅡ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ClassⅠ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2~8(1~3log2)倍,结果与基因分型高度一致,说明可以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步分类。本研究结果显示,NDVClassⅠ弱毒株血凝性与广泛应用的NDV弱毒疫苗株不同,基因序列分析可以部分解释这种差异,另外可能HN蛋白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其与血凝素结合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class 交叉血凝抑制性
下载PDF
草鱼MHC class Ⅰ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柱形病能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玲 孟庆磊 +5 位作者 张龙岗 张志山 安丽 董学飒 刘羽清 付佩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6期42-47,50,共7页
用1对引物HMC6-S和MHC6-A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40尾抗病个体和40尾易染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2bp。在262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50个(19%)多态位点。在其编码的87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6个多态位... 用1对引物HMC6-S和MHC6-A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40尾抗病个体和40尾易染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2bp。在262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50个(19%)多态位点。在其编码的87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6个多态位点(18.39%),其中有10个位点发生在多肽结合位点上(62.5%)。对核苷酸替代的类型和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均大于非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表明氨基酸替代替换集中出现在多肽结合位点(PBR)上。分析80个个体的测序结果,发现有17种不同的MHC classⅠ等位基因,编码17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等位基因A、B、C、D是2个群体共有的,其中等位基因A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样本数量的36.25%;等位基因E、F、G、H、I、P只出现在抗病个体中,等位基因J、K、L、M、N、O、Q只出现在易染个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MHC class 多态性 抗病力 草鱼(Cteno pharyngodon idellus)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强毒株磷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靖华 孙英杰 +5 位作者 陈鸿军 仇旭升 宋翠萍 于圣青 吴艳涛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蛋白基因,原核表达后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经二次亚克隆后筛选到4株针对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所得单抗进行P蛋白在细胞内定位分析,NDV9a5b株... 根据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蛋白基因,原核表达后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经二次亚克隆后筛选到4株针对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所得单抗进行P蛋白在细胞内定位分析,NDV9a5b株按5M.O.I感染量接种DFl单层细胞,当PI=4h时,P蛋白呈点状弥散分布于细胞浆内;PI=6~8h时,P蛋白聚集于细胞核周围;PI=12h时,P蛋白呈单极化聚集于细胞核一侧;而PI=16h后开始形成合胞体,P蛋白在单个细胞中仍呈现单极分布;当PI=48h时,细胞核已发生碎裂,荧光强度有所减弱。本研究为深入开展P蛋白在病毒增殖以及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P蛋白 细胞内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