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leⅡ~1错骨性特点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曹军 段银钟 林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 :研究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颌面硬组织特征 ,找出适合这一特征的合理对症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 ,通过正常牙合者与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 13项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 ,找出AngleⅡ1 患者的骨性变异特征。结果 :在矢状... 目的 :研究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颌面硬组织特征 ,找出适合这一特征的合理对症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 ,通过正常牙合者与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 13项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 ,找出AngleⅡ1 患者的骨性变异特征。结果 :在矢状骨性关系方面 ,AngleⅡ1 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SNB角、SL距明显减小 ,ANB角显明增大、而SNA角及PNS ANS距无明显差异 ;在骨性垂直关系方面 ,AngleⅡ1 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UM PP距及LM MP距均明显减小 ,UI PP距明显增大 ,而LI PP距没有明显差异 ;在下颌骨生长方向方面SN MP角均明显减少。结论 :该类畸形具有后部牙槽高度不足 ,下颌后缩及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生长倾向。提示此类患者的治疗适于采取能使下颌向前、下移位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错He 骨性机制 测颅法 口腔正畸
下载PDF
AngleⅡ^1治疗牙弓改变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性
2
作者 许潾于 张端强 石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磨牙间宽度在模型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头颅侧位片表现上下切牙内收,磨牙前移。下颌切牙压低,磨牙有一定程度的伸长。牙弓长度变化在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1)正畸治疗后牙齿位置在头颅侧位片上变化与模型上实际变化呈正相关;(2)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些间接测量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与牙、颌、面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模型 测颅法 头部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颅面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毕惠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减小 ,SNB增大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牙合平面角 (OP 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过程中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 :( 1)面部垂直向的生长 ;( 2 )牙合平面的旋转 ;( 3)下切牙直立于基骨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临床研究 类高角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矫治机制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类错袷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艳 周丽荣 +4 位作者 施优灵 杨磊 鲍玮玮 曲幸辉 庞光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925-928,共4页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咬合关系良好且稳。手术前后两组的SN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N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探诊深度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功能限制、躯体疼痛、生理障碍、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身体残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能有效调整咬合功能,改善侧貌形态,从而提高术后总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咬合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冯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空白对照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1.5~ 13 .8岁 ,平均 12 .4岁 ;ANB... 目的 :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空白对照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1.5~ 13 .8岁 ,平均 12 .4岁 ;ANB≥ 5° ,GoGn SN≤ 3 8° ,磨牙尖对尖到完全远中关系的Ⅱ类 1分类患者。收集治疗 (观察 )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 ,测量项目 17项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的ANB减小 ,下颌体增长 ,矢状关系改善 ,覆盖减小 ;②治疗组前面高 ,后面高显著增加 ,而后面高 /前面高减小 ,垂直关系得到改善 ;③治疗组下第一恒磨牙显著萌长 ,咬合打开 ,覆牙合减小。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可以刺激下颌体生长 ,改善面部比例关系 ,是一种有效的打开咬合 ,调整牙合位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He 固定斜面导板 测颅法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掩饰性治疗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金东 朱敏 聂萍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拔牙与非拔牙矫正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选择36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正畸结束病例,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16例。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软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 目的研究拔牙与非拔牙矫正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选择36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正畸结束病例,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16例。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软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腭后气道(Phw1-psp)与舌后气道(Phw2-Tb)在正畸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非拔牙组的前颌间距离(Ant.ln Mx.Ht)与颌间面积(ln Mx Area)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掩饰性治疗,不论是否减数,在下前牙不过分内收的情况下,气道在矢状向的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正畸 头影测量 骨性类错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成人与少年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健慧 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比较其...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比较其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SNA、SNB及ANB均减小,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少年组治疗后下颌骨长度、前面高及后面高均有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的前下面高与前总面高之比以及后下面高与后总面高之比保持不变,且两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少年组在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但是成人与少年骨性Ⅱ类均角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的变化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测颅法 骨骼
下载PDF
PancherzⅡ类错矫正分析方法评价Activator的治疗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牛百平 叶湘玉 +1 位作者 王晓荣 司新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 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 类 1分类患者的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Pancherz 类错牙合矫正分析法 (Class correction analysis)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对 2 2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男 10~ 13岁 ,女 9~ 12岁 ) ANB角大... 目的 :探讨 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 类 1分类患者的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Pancherz 类错牙合矫正分析法 (Class correction analysis)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对 2 2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男 10~ 13岁 ,女 9~ 12岁 ) ANB角大于 5°、前牙覆盖大于 7mm、磨牙完全远中或尖对尖远中关系患者的治疗前后 X线头影测量分析项目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 :SNA减小 ,Go- Me增大 ,NSL / ML增大 ,ANB角减小 ,前后面高增加 ,下颌位置 Pg/ OL P前移均有显著性差异。上中切牙角变小 ,下切牙角度变大 ,下磨牙前移 ,磨牙关系得到改善。结论 :Activator对下颌骨的矫形作用比较复杂 ,下颌骨的绝对长度增加 ,下颌平面角加大 ,SNB角无变化 ;Activator可以改善前牙的覆盖 ,后牙的 类关系及 类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He 功能性矫治器 ACTIVATOR 治疗
下载PDF
Begg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第一期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少海 叶剑涛 +2 位作者 刘东雄 郑美华 余艳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评估Begg细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的功效及在第一期矫治结束时,上下切牙的突度,深覆(牙合)及磨牙关系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拔除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病人按性别和年龄分4组,其中女性未成年组(12~15岁... 【目的】评估Begg细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的功效及在第一期矫治结束时,上下切牙的突度,深覆(牙合)及磨牙关系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拔除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病人按性别和年龄分4组,其中女性未成年组(12~15岁)12人,成年组(16~20岁)18人;男性未成年组(13~18岁)10人,成年组(19~27岁)8人,通过严格的Begg技术治疗,在第一期结束时,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定上下颌与颅底及颌间关系的变化、牙颌间的变化、颏点的变化。【结果】①上下颌切牙突度明显减少,上下切牙夹角增加约8°;②深覆(牙合)的打开是通过上下切牙的压入(约压入3.25~3.5mm),后牙槽及后牙的增高(1.1~1.25mm);下颌向下前的旋转(约1°~1. 2°),下颌角的增加(1.34°~1.41°)来进行的。③第一期结束时,下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了1.78~1. 98 mm,上颌第一磨牙则相对稳定。④在未成年病例中,颏点增加了0.91-0.93mm,成人在治疗前后则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结论】Begg细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是高效的,对上下切牙突度、深覆(牙合)及磨牙关系的改变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GG技术 安氏类1分类 错HE X线头影测量 矫治器 咬合关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成人与少年治疗前、后牙变化的对比
11
作者 赵健慧 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治疗前后牙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女性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各30例,两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前、后牙...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治疗前后牙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女性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各30例,两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前、后牙关系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上切牙均直立及伸长,少年组上磨牙前移并伸长,成人组则上磨牙仅前移而无伸长,治疗后两组下切牙均远中移动,但唇倾度均无明显变化,成人组下切牙垂直向压低多于少年组,少年组下磨牙的前移及伸长均多于成人组,治疗后成人组较少年组有更多的上、下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生长发育有利于骨性Ⅱ类均角患者深覆的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牙 测颅法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牙合平面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向飒 肖丹娜 高辉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牙合平面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48例成人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正畸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各测量27项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与牙合平面指标、牙合平面指... 目的探讨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牙合平面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48例成人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正畸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各测量27项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与牙合平面指标、牙合平面指标与牙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NB角与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OPP-FH)相关性显著。OPP-FH与上颌第二磨牙垂直高度及倾斜度相关性显著。结论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与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平面 骨性类高角 ANB角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患者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安怡 焦岚 +3 位作者 曹芳 王臻 羊晓 葛红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以及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1名安氏Ⅱ类错患者,按照GoGnSN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对所有患者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测...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以及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1名安氏Ⅱ类错患者,按照GoGnSN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对所有患者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组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并将头影测量项目与Spee曲线深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垂直骨面间Spee曲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最小,低角组最大;GoGn-SN角与Spee曲线深度呈负相关,r=-0.428,P=0.000;ODI、S-Go/N-Me、L7-GoGn角与Spee曲线深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1、0.357、0.33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oGn-SN角对Spee曲线深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安氏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间Spee曲线深度存在差异,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存在相关性,GoGn-SN角对Spee曲线深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Spee曲线 牙颌面形态
下载PDF
52例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高角病例切牙区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锥形束CT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建坤 高建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52例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切牙区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8年1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骨...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52例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切牙区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8年1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青少年病例52例,将其扫描数据导入SIDEXIS XG 2. 56软件,在测量平面上根据定义诊断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和骨开裂,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对其分布在性别、上下颌骨、牙位间的差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样本人群中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高达86. 53%。其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65. 38%和67. 30%。416颗纳入牙中82颗牙齿出现骨开窗,107颗牙齿出现骨开裂。骨开裂发生率在牙位间差异显著(P<0. 05)。骨开窗发生率上下颌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骨开裂则主要发生于下颌骨(P<0. 05)。男性与女性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切牙区即存在广泛的牙槽骨缺损,正畸治疗开始前及过程中医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牙槽骨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开窗 骨开裂 骨性安氏类高角错[牙合]畸形 SIDEXIS XG 2.56软件测量 锥形束CT 青少年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变化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君君 侯凤春 +3 位作者 牛树强 张倩倩 邓晓瑜 于艳玲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27-430,43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唇部软组织形态与切牙后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人,分为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与正...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唇部软组织形态与切牙后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人,分为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与正面相照片,对10个软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与切牙位置变化。结果矫治后,随着切牙内收,青少年组及成人组上唇突度及下唇突度均明显减小(t=2.432~10.154,P<0.05),成人组变化更显著;两组上唇厚、下唇长矫治后均明显增大(t=2.719~3.734,P<0.05);成人组矫治后上唇高、下唇高及下唇厚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2.732,P<0.05)。青少年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突度、上唇厚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7、0.895,P<0.05);成人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厚、下唇高均呈显著正相关(r=0.219~0.716,P<0.05),下切牙内收与下唇突度呈正相关(r=0.108,P<0.05),上唇突度与下唇突度呈显著正相关(r=0.503,P<0.05)。青少年组上切牙上唇回收比(4.7∶1)大于成人组(2.3∶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时,成人病人易于通过切牙内收预测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突度、厚度、高度及长度的变化;而对于青少年病人,拔牙矫治后切牙内收可以预测其唇部突度、厚度的变化,但由于唇部软组织及颏部发育对软组织侧貌存在影响,相较于成人其可预测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年龄因素
下载PDF
非拔牙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殆的临床体会
16
作者 叶玉茹 王金萍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71-73,7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早期临界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抑制上颌骨...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早期临界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抑制上颌骨生长,推磨牙向后,扩大上、下牙弓,引导下颌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技术,适当配合Ⅱ类牵引,矫正下颌后缩,直至达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对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邻界病例非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技术 安氏类错胎 测颅法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艳 刘月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的牙颌形态变化,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1例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5°<ANB<10°,以下颌后缩为主),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岁(9~13岁),均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的牙颌形态变化,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1例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5°<ANB<10°,以下颌后缩为主),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岁(9~13岁),均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一期治疗(平均8.6个月)后(以后牙建立咬合为准)行直丝弓矫治器二期治疗。一期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SNB角、下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显著增大(P<0.05);ANB角、前牙覆盖(OJ)、上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下唇突点到E线距离(UL-E线、LL-E线)均显著减小(P<0.05)。前牙覆盖(OJ)减少量与治疗前ANB、(U1-SN)角呈正相关,r2=0.62;上唇突度(U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SNA呈正相关、与SNB呈负相关,r2=0.53;下唇突度(L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U1-SN)角呈正相关、与(L1-MP)角呈负相关,r2=0.58。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表现为骨改建与牙代偿的混合机制。对于下颌后缩显著、上切牙较为唇倾、下切牙较为直立的病例侧貌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骨性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法
下载PDF
颈椎骨成熟度与头帽颈牵引矫治时机的选择
18
作者 李永明 林珠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根据颈椎骨成熟度 ,通过A点变化的研究 ,为临床采用头帽颈牵引矫治Ⅱ类错牙合最佳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观察 35例临床诊断为Ⅱ类 1分类错牙合且伴有面中部突出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依据O’Reilly制定的标准确定每位... 目的 :根据颈椎骨成熟度 ,通过A点变化的研究 ,为临床采用头帽颈牵引矫治Ⅱ类错牙合最佳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观察 35例临床诊断为Ⅱ类 1分类错牙合且伴有面中部突出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依据O’Reilly制定的标准确定每位患者的骨龄。分析、比较不同颈椎骨发育阶段头帽牵引矫治前后A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颈椎骨发育阶段与达到最大矫治效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其中第二 ,三阶段A点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选择S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安氏类错He 颈椎骨成熟度 头帽颈牵引
下载PDF
下颌持续前导对成年及幼年期大鼠髁突软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Micro-CT下髁突骨质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敏 李雪 +3 位作者 高洁 杨帅 蔡毅志 王明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1-1006,共6页
背景:既往实验结果表明下颌前导能够使幼年期大鼠髁突发生改建,表现为促进髁突组织生长。但下颌前导对成年期大鼠髁突改建影响以及在髁突软骨超微结构等方面与幼年期大鼠的差异仍是研究的关键。目的:观察成年期大鼠与幼年期大鼠在下颌... 背景:既往实验结果表明下颌前导能够使幼年期大鼠髁突发生改建,表现为促进髁突组织生长。但下颌前导对成年期大鼠髁突改建影响以及在髁突软骨超微结构等方面与幼年期大鼠的差异仍是研究的关键。目的:观察成年期大鼠与幼年期大鼠在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突软骨的改建差异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30只4周龄的SD大鼠和30只9周龄的SD大鼠建立下颌前导模型。分别随机分为是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坚持佩戴上颌斜面导板,对照组不需要佩戴该装置,分别在第3,7,14,21,30天处死动物并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髁突中的表达及分布,MicroCT分析髁突骨质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年期大鼠与幼年期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及灰度值在第7天开始增多,成年期大鼠实验组30 d时达到最高值(P <0.01);幼年期大鼠实验组21 d时达到最大值(P <0.01),30d时灰度值较21d时减小,但仍大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Micro-CT显示实验组的新生骨和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分离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3)在下颌持续前导下,成年期与幼年期大鼠髁突软骨出现增生性改建,并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但是幼年期大鼠更易发生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错合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 下颌骨 错(牙合) 安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哲彬 肖楚翘 +4 位作者 李亚其 程巧愉 范佩迪 王军 熊鑫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1期798-804,共7页
目的比较三类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4例正畸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根据ANB角大小确定患者的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类型:骨性Ⅰ类(1°≤ANB≤5°)、Ⅱ类(ANB>5°)、Ⅲ类(ANB<1... 目的比较三类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4例正畸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根据ANB角大小确定患者的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类型:骨性Ⅰ类(1°≤ANB≤5°)、Ⅱ类(ANB>5°)、Ⅲ类(ANB<1°);使用10项指标确定舌骨位置;比较三类患者的舌骨位置并基于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患者的人口学和垂直面型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角点-舌骨点连线与舌骨点-颏下点连线的夹角(angle between Gonion-hyoid point line and hyoid point-Menton line,Go-Hy-Me)小于Ⅰ类患者,Ⅲ类患者的第三颈椎最前下点-舌骨点连线与舌骨点-蝶鞍点连线的夹角(angle between most anterior and inferior point of third cervical vertebra-hyoid point line and hyoid point-Sella line,C3-Hy-S)小于Ⅰ类患者(P<0.05)。年龄分层分析显示,未成年群体中,男性及女性Ⅲ类患者的C3-Hy-S均小于Ⅰ类患者(P<0.05)。成年群体中,女性Ⅱ类患者的Go-Hy-Me小于Ⅰ类患者,舌骨点至下颌平面的距离(distance from hyoid point to mandibular plane,Hy-MP)大于Ⅰ类患者(P<0.05),男性Ⅱ类患者的舌骨位置与Ⅰ类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女性骨性Ⅱ类患者比Ⅰ类患者的舌骨更远离下颌;未成年骨性Ⅲ类患者比Ⅰ类患者的舌骨更远离颈椎与后颅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 骨性Ⅰ类 骨性 骨性Ⅲ类 矢状向面型 正畸 舌骨 下颌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