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Great Tradi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1
作者 HU Jian-sheng YUE Jian-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597-602,共6页
It is very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that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vents the Great Tradition in the new century and puts forward series of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academic points based on it. The new Great T... It is very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that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vents the Great Tradition in the new century and puts forward series of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academic points based on it. The new Great Tradition transform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Great and Little Tradition of American anthropology, and makes the new concepts gain the legitimacy of the cultural values transferred from the old terms. It dates the second coded significance of the written culture from the material narrative and the image narrative of the oral tradition, and highlights the generative and primary of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It also question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written representation, endows the truth and credibility to the material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manifests the imaginative and expression of the early human culture. Though i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verts the binary opposition structure, and it wants to jump out of knowledge limits of dual structure such as structure and destructi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Ye Shuxian Great tradition Little traditi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下载PDF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2
作者 CHEN Meng-xi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s of the citizen stratum,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reaking through the mode of Western films, the early Chinese film, referring to artistic elements in story-telling script, fiction, and dram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has created new film genres of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and martial-art film which are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Though the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failed in adapting the theme of popular literature, its groundbreaking significance is still worth appro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Chinese film LOCALIZATION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Pluralis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n the Trad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3
作者 Shijing Su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8期91-94,共4页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literary criticism are not only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but als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globalization”and“diversif...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literary criticism are not only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but als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globalization”and“diversification”of literature.It is also a guide for related literary criticism.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luralism of literary criticism,gives an overview of literary criticism,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our country,and finally propoeses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literary criticism under plur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diversity tradition of literary valuation Influence
下载PDF
Some Remarks on the Role of Tamil Literary Tradition in Siva Satakam of Narayana Guru
4
作者 Hanna Urbanska 《Sociology Study》 2016年第10期619-628,共10页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stanzas of Siva Satakam (One Hundred Verses on Siva)--the most important hymn devoted to Siva composed in Malayalam by Narayana Guru.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stanzas of Siva Satakam (One Hundred Verses on Siva)--the most important hymn devoted to Siva composed in Malayalam by Narayana Guru.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tendency in the hymn to emphasise the equal status of Sanskrit and Dravidian literary tradition. Several stanzas a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Sanskrit stories or myths; however, this "classical" scheme is filled with Tamil or Malayalam concepts, ideas, and key words. What is more, Narayana Guru employs so called twilight language used by authors of Tamil philosophical work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ceiver of the po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pret some stanzas in accordance with Sanskrit as well as Dravidian tra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person belonging to lower caste of South India as the one who is able to attain liberation, as well as presentation of the welt-known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s equal or even subordinated to the Dravidian ideas could becom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activity of Guru comprising among others the concern for spiritual and social uplift of the lower caste people of Kera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a Satakam Narayana Guru Tirumantiram Kundalini Tamil literary tradition
下载PDF
传统与文本喻指:亨利·盖茨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
5
作者 段丽丽 陈后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3-81,共9页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指”和“表意”之间同一性中的差异性关系命名非裔文学理论,试图消解非裔文本与西方传统的对立。同时,在“保护传统的完整性”名义下,盖茨克服了把非裔文本隔离于当代批评理论大环境的片面做法。对传统与文本喻指以及两者关系的强调表明盖茨的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兼具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本喻指 亨利·路易斯·盖茨 美国非裔文学批评
下载PDF
蔡文甫创作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6
作者 孙晓东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台湾地区作家蔡文甫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状貌中以其丰沛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对中国民族传统精神回归和中华文化认同的思考与诉求。中华文化不仅涵养起了他传统文人的古典情怀,以务实的态度关注着现实和人生,表达了对平民人生的悲悯与关... 台湾地区作家蔡文甫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状貌中以其丰沛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对中国民族传统精神回归和中华文化认同的思考与诉求。中华文化不仅涵养起了他传统文人的古典情怀,以务实的态度关注着现实和人生,表达了对平民人生的悲悯与关怀以及对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的思考,而且也使他始终能保持自己的创作定力,在传统文化积习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手法进行创化,保存并延续中国文学传统的精髓。他创作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情感皈依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域外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文甫 小说创作 儒家文化 传统理学 文学传统
下载PDF
孙犁散文的文学性追求
7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孙犁曾尝试多种散文文体的写作,努力开拓散文的文学性空间,成为现代散文史上出类拔萃的“散文文体家”。孙犁的文学散文继承了五四散文的自叙传传统,以突出的个性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追求“真情”“真相”,不惧外部纷扰,体现... 孙犁曾尝试多种散文文体的写作,努力开拓散文的文学性空间,成为现代散文史上出类拔萃的“散文文体家”。孙犁的文学散文继承了五四散文的自叙传传统,以突出的个性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追求“真情”“真相”,不惧外部纷扰,体现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拥抱和对人生丰富而深切的理解。孙犁还是出色的散文理论家,其散文理论和写作实践呈现双向互动关系。他在五四以来散文思潮背景下思考散文写作和发展问题,在中国古代传统和五四文学传统的整合中,为我们勾勒了散文文学性的基本特征。孙犁六十年的散文活动,体现了他接续传统的自觉,文体创新的自觉,理论建设的自觉,成就了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的不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散文 文学性 五四文学传统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问题与路径
8
作者 寇鹏程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中国当代文论还未完全建立本土性的原创话语体系。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建构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体系,至少要从以下六点入手:一是要把握时代精神,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二是要在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来建构;三... 中国当代文论还未完全建立本土性的原创话语体系。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建构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体系,至少要从以下六点入手:一是要把握时代精神,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二是要在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来建构;三是要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的基础上继续建构;四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五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学相结合;六是要长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中国文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现实主义思潮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化
9
作者 吴翔宇 迂卓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融入人学体系的考量,到革命与抗战语境的思想牵引,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建构和彰显。在新时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方向性选择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复归助益中国儿童文学主体性的创构。新世纪儿童文学聚焦“中国式童年”,深植于现实的文化土壤,为规避堕入轻逸境地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方面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思潮 中国儿童文学 演进路向 文学传统 人学话语
下载PDF
好读《诗》更求甚解 每达诂必有会心——论许总《诗经诗解》对《诗经》学研究的贡献
10
作者 黄立一 《天中学刊》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许总的《诗经诗解》体例精严新颖,解析详辨通达,洵为当代《诗经》学研究的一大力作。其主要特色有:一是回归经学传统,在经学的脉络中阐发《诗》旨;二是极力挖掘《诗经》的文学内涵,呈现经学与诗学的双重意蕴;三是寄寓现实关怀,以古视今... 许总的《诗经诗解》体例精严新颖,解析详辨通达,洵为当代《诗经》学研究的一大力作。其主要特色有:一是回归经学传统,在经学的脉络中阐发《诗》旨;二是极力挖掘《诗经》的文学内涵,呈现经学与诗学的双重意蕴;三是寄寓现实关怀,以古视今,反思历史兴亡,关注社会现实,重寻传统文化之基;四是以诗解《诗》,赓续七绝论诗传统,解《诗》绝句风神绝妙。从学术发展的视野来看,许先生的著作不仅有鲜明的个人治学特色,对当代《诗经》学的推进也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诗解》 经学传统 文学意蕴 现实关怀 解《诗》绝句
下载PDF
追索“感情的本来面目”:中国现代文论知识生成的一种路径——以姜亮夫《文学概论讲述》为例
11
作者 黄凤凤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姜亮夫在1930—1933年出版的《文学概论讲述》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早期教材的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通过追索“感情的本来面目”来转化传统文论资源和生成现代文论知识这一路径。在这本教材中,姜亮夫明确了“性”与“情”的分野,使“情感... 姜亮夫在1930—1933年出版的《文学概论讲述》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早期教材的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通过追索“感情的本来面目”来转化传统文论资源和生成现代文论知识这一路径。在这本教材中,姜亮夫明确了“性”与“情”的分野,使“情感”这一理论术语更具本土内涵和时代特色,并以此为基础,从主观因素和可感形式角度探讨传统经典中“感情的本来面目”。而后,姜亮夫以追索文学情感的本质为由,关注传统文体中的“民间源头”与“南方属性”,尝试进行文学传统的“再发明”,促进新的文学知识的生成。这种将“古典文学经验”转化为“现代知性形式”的做法,有利于激活本民族文学传统,帮助建设文学理论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论 情感 形式 文学传统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与传统文论资源
12
作者 王中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实践,其旨归是在当代历史语境下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主要任务可以概述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生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实践,其旨归是在当代历史语境下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主要任务可以概述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生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须把中国传统文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理资源纳入其理论实践中。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当前在场化,中国传统文论从实践主体的本土性塑造、知识资源的保障、思想观念的熔铸三个层面确保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转换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传统文论 中国化 当代化
下载PDF
From Witch’s Ritual Performance to Writer’s Creation of Text—On Discussing How to“Treat Oneself”and“Cure Others”About Literature’s Function
13
作者 GONG Wei-jun XU Yu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7期417-427,共11页
In the post-modernistic movement to seek for the cultural root,literary anthropologists refocus and explore the original therapeutic function of literature,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restore the essence of disciplines... In the post-modernistic movement to seek for the cultural root,literary anthropologists refocus and explore the original therapeutic function of literature,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restore the essence of disciplines’theory that“literature is human science”to the real context of cultural integration.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intends to treat witch’s great traditional ritual as a starting point,aiming at building up and enriching the ethnography of literary therapy.However,in order to change roles from witches to writers and promote the primitive return of literary therapy,writers make little traditional creation of text focus on interpretation of“treating themselves”and“curing others”about literature’s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therapy Great tradition ETHNOGRAPHY primitive return
下载PDF
川剧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铭娟 皮祖琪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川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传统戏曲逐渐被淡化,如何传承成为当下面对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川剧文化的研究,川剧文化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应用到生活当中,对文创产品设计的色彩,图形... 川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传统戏曲逐渐被淡化,如何传承成为当下面对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川剧文化的研究,川剧文化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应用到生活当中,对文创产品设计的色彩,图形和造型的研究,将川剧文化与设计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播与实用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 传统文化 戏曲 文创
下载PDF
十六国北魏初期的王言与中古北方文学传统的生成
15
作者 郭晨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王言作为一种文学文本,承载着中古北方文学特有的观念和精神。王言对国家、帝王权力的展现,成为北方政权争取正朔之利器,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北方社会地位最高、最具代表价值的文学样式。王言作为一种文学传统和制度... 王言作为一种文学文本,承载着中古北方文学特有的观念和精神。王言对国家、帝王权力的展现,成为北方政权争取正朔之利器,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北方社会地位最高、最具代表价值的文学样式。王言作为一种文学传统和制度化写作奠定于十六国和北魏初期,经由北朝历代一直延续至隋代,形成了悠久的文学传统,一是中古北方帝王亲撰王言;二是王言成为北方文人奠定文坛地位和突破仕途之捷径;三是北方王言形成了宏壮贞刚的文风,并对南方王言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其修辞技巧的提高,使得南方王言从原先行政工具的地位中逐渐摆脱出来,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言 十六国 北魏初期 文学传统
下载PDF
从口头诵唱到仪式展演:“亚鲁王”史诗的表述和接受
16
作者 张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2-98,共7页
“亚鲁王”史诗的整体研究还有待推进,尤其在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问题”上,还需要突破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而转向多学科与多证据、多视野与多文本联动的整体表述观,聚焦“从小传统到大传统、从口头诵唱到文化文本、从仪式展演到文化表... “亚鲁王”史诗的整体研究还有待推进,尤其在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问题”上,还需要突破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而转向多学科与多证据、多视野与多文本联动的整体表述观,聚焦“从小传统到大传统、从口头诵唱到文化文本、从仪式展演到文化表述”等视域下的接受与影响剖析,综合考察苗族“亚鲁王”史诗独特的口头传统接受问题与表述研究,推动“亚鲁王”研究朝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亚鲁王”史诗 口头传统 接受问题
下载PDF
清代顺德龙江张锦芳家族家风的内涵
17
作者 张琼 陈婷游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清代顺德龙江张锦芳家族五代,满门风雅,形成了孝悌友爱、诗书传家、择交而友的良好家风,具有好学上进而又淡泊功名、勇敢正直而又温柔敦厚、勤俭持家而又心怀仁爱的特点,其家风的形成,与祖辈的影响、时代风气及岭南地方文化等有关。
关键词 岭南地区 文人家族 张锦芳 张锦麟 家风
下载PDF
一部深入剖析中国文学传统的力作——评《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研究》
18
作者 潘志刚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谷文彬新著《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研究》采用合乎佛教文学其实、其情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致力于揭示佛教灵验小说中的中国文学传统,显示出作者的深刻认识。通过以意逆志,该书从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中梳理佛教文化的中国化,为中国文学的知识... 谷文彬新著《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研究》采用合乎佛教文学其实、其情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致力于揭示佛教灵验小说中的中国文学传统,显示出作者的深刻认识。通过以意逆志,该书从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中梳理佛教文化的中国化,为中国文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建构作出重要的贡献,不仅推进了对六朝文化发展的深入把握,也强化了中国文学何以为中国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佛教灵验类小说 佛教文学 中国文学传统 中国化
下载PDF
论《诗品》的叙事性
19
作者 马思婕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79,共6页
《诗品》的叙事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评点内容。有对笔记小说的摘录转引,叙事性较为显著。②行文笔法。一是“俯瞰式”叙事,多用顺叙;二是对事情进行概述或省略,贯穿使用补叙、插叙等手法,结尾还有作者本人及他人的评论之言,流露出叙事... 《诗品》的叙事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评点内容。有对笔记小说的摘录转引,叙事性较为显著。②行文笔法。一是“俯瞰式”叙事,多用顺叙;二是对事情进行概述或省略,贯穿使用补叙、插叙等手法,结尾还有作者本人及他人的评论之言,流露出叙事性特征。③人物形象。继承《史记》的旁出侧见法,一个人物多处出现,或引人物对话,共同建构人物形象。《诗品》的叙事性与六朝的笔记小说兴盛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诗品》叙事性特征并非钟嵘本身创作意图所在,但客观上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论作品中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叙事性 笔记小说 史传文学 叙事传统
下载PDF
梁启超的“涉日”阅读史与“新文体”的生成
20
作者 石珠林 《写作》 2024年第3期30-41,共12页
书面语言范式及文体变革,在近代中国文学转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时代舞台中央的梁启超及其文学实践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性意义。梁氏“流质多变”的转型期文化品格,与其不断“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相关。在... 书面语言范式及文体变革,在近代中国文学转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时代舞台中央的梁启超及其文学实践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性意义。梁氏“流质多变”的转型期文化品格,与其不断“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相关。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梁氏广泛阅读古今中西各种典籍,并通过报章宣传实践,“更新”着既定的文体。梁启超的“新文体”与他阅读与日本相关的书籍,特别是戊戌东渡旅日期间阅读日本书籍的启发以及相关的模仿实践有着莫大联系。新文体关联着“知识”,而又在“情感”层面别具魔力,而它的消亡,亦来自这种特点本身。在近代中日“文”之传统演变的进程中理解“新文体”,可以管窥由“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话”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涉日”阅读史 “新文体” 文体革新 文章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