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Angular Leaf Spot of Cotton in Yola and Mubi, Adamawa State, Nigeria
1
作者 N. Z. Tuti H. Nahunnaro K. Ayuba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3期19-25,共7页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relative humidity and rainfall generally have been found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spread and severity of diseases thereby reducing yield of crops. Study was conducted on five co...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relative humidity and rainfall generally have been found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spread and severity of diseases thereby reducing yield of crops. Study was conducted on five cotton varieties, which were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ith bacterial blight pathoge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rainfall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angular leaf spot (ALS) and yield of seed cotton in Yola and Mubi.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ALS was higher in Yola (58.65%) at 13 WAS assumed to be due to higher relative humidity range of 76% - 87% and low rainfall of 2 - 40.6 mm. This is assumed to have favoured disease development as against that of Mubi location which recorded lower severity (51.11%) due to lower relative humidity (42% - 55%) and rainfall (37 - 73 mm).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at 13 WAS, SAMCOT-8 had low incidence (66%) and severity (39%) in Yola. This was against the much higher corresponding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82% and 42% respectively that was observed in Mubi during the same period. SAMCOT-10 and SAMCOT-9 varietie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susceptible to the disease at the same period. SAMCOT-8 recorded the highest yield of 390.00 kg?ha?1 in Yola and 868.09 kg?ha?1 in Mubi while the lowest yields of 227.17 kg?ha?1 was observed on SAMCOT-10 in Yola while 461.61 kg?ha?1 was obtained on SAMCOT-9 in Mubi. The variation in yield among these varieties might b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actions to the disease. There is a need to conduct further trials in these locations to confirm the level of resistance or other aspects of these varieties to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ular leaf spot COTTON RAINFALL Relative Humidity DISEASE INCIDENCE and DISEASE SEVERITY
下载PDF
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
2
作者 沈晓娟 马永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筛选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分别选用3种药剂对这两种病害进行试验,测定药效。结果表明: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施药后防效分别是97.49%和96.16%,且... 为筛选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分别选用3种药剂对这两种病害进行试验,测定药效。结果表明: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施药后防效分别是97.49%和96.16%,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药剂推广使用;三唑酮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2.37%,阿米西达次之,防效为83.75%,两种药剂均不产生药害,在实际生产中,三唑酮与阿米西达可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角斑病 白粉病 防效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Several Leaf Diseases of Poplar
3
作者 Weishuang TONG Jingwen HUANG Huashan GAO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2年第4期14-16,共3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several leaf diseases of poplar,including poplar angular leaf spot,poplar large spot,poplar leaf blight and poplar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several leaf diseases of poplar,including poplar angular leaf spot,poplar large spot,poplar leaf blight and poplar rus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poplar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Poplar angular leaf spot Poplar large spot Poplar leaf blight Poplar rust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下载PDF
一种面向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棉花常见病害训练数据集
4
作者 赵鸿鑫 邵明月 +4 位作者 潘攀 王芝奥 牟强 贺子康 张建华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4期47-55,共9页
深度神经网络是棉花病害智能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覆盖更多病害、土壤和环境信息的科学数据既是此类方法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的棉花病害数据采集自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坡田洋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中的棉花种植田... 深度神经网络是棉花病害智能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覆盖更多病害、土壤和环境信息的科学数据既是此类方法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的棉花病害数据采集自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坡田洋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中的棉花种植田块,覆盖了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褐斑病和枯萎病四种常见棉花病害,包括3453张高分辨率的健康叶片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病叶图像。所有样品获取均采用田间随机采样方式,经筛选后由10名棉花病理学专家进行鉴定与标注,同时另选20名标注者对标注后图像进行随机重复标注以检测质量,Vision Transformer模型被引入以进一步验证数据集的稳定性。相对于其他同类数据集,当前数据集数据采集于复杂的田间环境,覆盖了常见棉花病害且具有高分辨率,可更好地服务于棉花病害智能识别模型、算法的研究、训练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棉花炭疽病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棉花褐斑病 棉花枯萎病 图像识别技术
下载PDF
烟草角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5
作者 王智 胡力琰 +3 位作者 杨盛刚 范业晨 徐宸 孙现超 《植物医学》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烟草角斑病是一种常见于烟田中的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严重影响烟草产量.本研究介绍了烟草角斑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和侵染规律,探究控制病害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该病在田间发病因素以及发病规律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方式和危... 烟草角斑病是一种常见于烟田中的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严重影响烟草产量.本研究介绍了烟草角斑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和侵染规律,探究控制病害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该病在田间发病因素以及发病规律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方式和危害程度,从而制订相应高效的防治措施.最终提出预测发病趋势并提前做好防病准备是预防该病的最佳策略之一,可以结合气候变化、流行规律以及病害历史数据等,开展综合分析与研究,从而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角斑病 生物学特征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吉光 陈璐 +2 位作者 张管曲 胡小平 王保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187,共5页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strain)CP001。初步确定适合丁香假单胞杆菌CP001菌株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适温度为2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 病原菌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BTH对厚皮甜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伟 唐文华 +1 位作者 周洪友 黄永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53,共6页
在大棚内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 BTH 75μg.m L-1用药 2次 ,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角斑病防治效果可达 6 0 %左右。 BTH用药 50 μg.m L-1,或仅用药 1次 ,则效果较差。 BTH对采后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甜瓜采后处理可推迟发病 1~ 2周... 在大棚内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 BTH 75μg.m L-1用药 2次 ,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角斑病防治效果可达 6 0 %左右。 BTH用药 50 μg.m L-1,或仅用药 1次 ,则效果较差。 BTH对采后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甜瓜采后处理可推迟发病 1~ 2周。抗病性诱导剂 BTH用量少 ,无环境污染 ,防治效果好 ,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植物病害防治剂。本文首次报道了 BTH对甜瓜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发抗病性 BTH 甜瓜白粉病 甜瓜细菌角斑病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孔维文 李云龙 +4 位作者 王敬琦 刘婷婷 陈南 金一 何晓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为黄瓜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害,其致病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型。目前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于PMA染料能够区分细胞死活的特性将其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1)通过比对分析Gen Bank中该菌种不同...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为黄瓜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害,其致病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型。目前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于PMA染料能够区分细胞死活的特性将其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1)通过比对分析Gen Bank中该菌种不同株的gap1基因序列,找出gap1基因的保守区并根据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Dxf1和Dxr1,以其他5种非丁香假单胞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实时定量PCR扩增,只有丁香假单胞菌有扩增曲线,证明引物非常特异。(2)以gap1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其克隆载体,将克隆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培养,使其大量复制。再将质粒提取,以提取的质粒作为标准品,根据其浓度将其稀释为5×101-5×107 7个梯度绘制标准曲线,获得的扩增效率为96.6%,并做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在2%内,证明标准曲线重复性良好。(3)将构建好的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得到的Ct值为27.99,根据标准曲线所得的起始模板与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检测到100 mg患病叶片中含有的菌体为7.69×102拷贝。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鉴定并检测实际样品中的活的致病菌的数量,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PMA-qPCR 丁香假单胞菌 检测 有活力菌体
下载PDF
雷公藤角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途径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谢婉凤 郭文硕 +4 位作者 陈玉森 方树民 冯丽贞 许文耀 刘金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麦培养基最适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3,雷公藤汁液及暗培养条件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24 h时萌发芽管直接从背面气孔侵入雷公藤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角斑病 福木假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侵入途径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拮抗细菌筛选初报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先丽 孙军德 程海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定,该拮抗菌株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角斑病 拮抗细菌 筛选 黄杆菌属
下载PDF
我国现行推广黄瓜品种及种质资源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柏壮 李莹 +2 位作者 张艳菊 秦智伟 周秀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X期72-80,共9页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个黄瓜品种和52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个品种D07194(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个黄瓜品种和52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个品种D07194(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5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125个品种表现为中抗,30个品种表现为感病,8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从52份黄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3份高抗细菌性角斑病的材料,分别为D0618、C05-056、F02-07.04、C05-36、D0327、C04-02、D0463、D0435-3、D0328、D0462、D2009-1、129和北进,未发现对细菌性角斑病免疫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人工接种鉴定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3 位作者 陈全助 谢婉凤 叶小真 张大龙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对雷公藤角斑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毒素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生的毒素对雷公藤叶片具有毒性。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选择离体叶片针刺法。对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表明,该菌产毒的最佳培养液... 对雷公藤角斑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毒素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生的毒素对雷公藤叶片具有毒性。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选择离体叶片针刺法。对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表明,该菌产毒的最佳培养液为查彼+培养液,最适pH值为7.0,适宜温度为29℃,并在全黑暗条件下充分震荡(120 r.min-1)培养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角斑病 福木假尾孢 毒素 产毒条件
下载PDF
BTH对新疆甜瓜抗病性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毛晓英 张玉岭 +1 位作者 李茂盛 冯作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在大田中连续两年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BTH(100μg/mL和50μg/mL),并在皇后和早金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施用,结果表明,BTH(100μg/mL和50μg/mL)对甜瓜的诱导处理,都能有效的抑制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其中,仅在甜瓜开花期施用一次,... 在大田中连续两年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BTH(100μg/mL和50μg/mL),并在皇后和早金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施用,结果表明,BTH(100μg/mL和50μg/mL)对甜瓜的诱导处理,都能有效的抑制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其中,仅在甜瓜开花期施用一次,防病效果最差。在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连续施用BTH,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最好。仅在采前一周喷洒BTH的处理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并且采前一周喷洒BTH和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连续施用BTH在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情指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发抗病性 BTH 甜瓜白粉病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
下载PDF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剂筛选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翔 江念 +1 位作者 陈耀兵 郑小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采用抑菌圈法对市场上常见的9种杀细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筛选出有效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中,5%噻霉酮水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他4种药剂则效果较差.3种生物药剂中,1... 采用抑菌圈法对市场上常见的9种杀细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筛选出有效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中,5%噻霉酮水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他4种药剂则效果较差.3种生物药剂中,10亿芽孢/克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他2种药剂则效果较差.田间试验中,10亿芽孢/克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春雷霉素水剂42g/hm^2的防效较好,其防效分别为82.74%和72.38%.0.3%四霉素水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则效果较差.所以,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推荐使用10亿芽孢/克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抑菌圈法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兆良 袁忠林 罗兰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供试的8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效果,采用含毒介质法、琼脂扩散法和盆栽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大小及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0.3%四霉素AS、80%乙蒜素EC、5%中生菌素WP、72%... 为明确供试的8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效果,采用含毒介质法、琼脂扩散法和盆栽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大小及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0.3%四霉素AS、80%乙蒜素EC、5%中生菌素WP、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20%乙酸铜WP和46%可杀得叁千WG的MIC分别为20、80、200、400、800 mg/L和2 000 mg/L。当浓度为400 mg/L时,0.3%四霉素AS、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80%乙蒜素EC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5、1.33、0.93 cm和0.90 c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其中20%噻菌铜SC、46%可杀得叁千WG、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在浓度200~400 mg/L时,保护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2.2%、78.1%~81.0%、69.7%~78.3%、61.7%~63.1%和57.1%~65.0%。综合考虑,20%噻菌铜SC、46%可杀得叁千WG、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杀菌剂 MIC 防效
下载PDF
兼抗黄瓜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育种材料苗期筛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光 李淑菊 王惠哲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通过苗期复合接种法对44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接种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枯萎病均表现为高抗或抗病;14份材料抗角斑病,2份表现感病,其余均为中抗类型;只有2份材料抗黑星病,其余均为高... 通过苗期复合接种法对44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接种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枯萎病均表现为高抗或抗病;14份材料抗角斑病,2份表现感病,其余均为中抗类型;只有2份材料抗黑星病,其余均为高度感病或感病。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材料只有1份,占2.3%;兼抗枯萎病和角斑病的材料15份,占34.1%,兼抗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材料只有2份,占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角斑病 黑星病 多抗 抗源筛选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角斑病及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春艳 霍建飞 +1 位作者 郝永娟 王万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从发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等方面对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3种病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角斑病 褐斑病 识别与防治
下载PDF
烟草角斑病绿色防控药剂的筛选和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宇飞 贾梦瑱 +2 位作者 孙剑萍 杨治月 文景芝 《农学学报》 2019年第7期19-23,共5页
烟草角斑病绿色防控药剂单一,亟需筛选出高效低毒杀菌剂用于烟草绿色防控实践。采用平板计数法对12种不同性质的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选出室内抑菌效果好的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室内抑菌效果最好的是实验室自行改良的... 烟草角斑病绿色防控药剂单一,亟需筛选出高效低毒杀菌剂用于烟草绿色防控实践。采用平板计数法对12种不同性质的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选出室内抑菌效果好的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室内抑菌效果最好的是实验室自行改良的中草药专利杀菌剂WF、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1%丁子香芹酚水剂,抑菌率100%;其次是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40%噻唑锌悬浮剂,抑菌率分别是82.84%和76.14%;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抑菌率63.47%,其他杀菌剂的抑菌率低于50%,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抑菌率仅为44.1%。田间试验效果由高到低分别是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噻唑锌悬浮剂、中草药杀菌剂WF、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田间防效为60%~65%,可以推荐应用到烟草角斑病的绿色防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角斑病 生物源杀菌剂 室内抑菌筛选 田间药效评价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海南甜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祥义 岳继宏 +3 位作者 李肇彬 许如意 周世圳 李劲松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610-612,共3页
进行6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剂中表现最好的是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其药后5d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9.3%,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对甜... 进行6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剂中表现最好的是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其药后5d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9.3%,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其他3种供试药剂防效较差,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对该病害的控制作用。因此,生产中主要以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为推荐药剂,但在使用过程中该药剂的可溶性较差,建议各生产厂家对该药剂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角斑病 药剂试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丹东烟草角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洪甲 梅大芳 +2 位作者 徐博 邢世东 李玉权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4期141-146,共6页
研究旨在找出烟草角斑病在丹东地区的发病成因和发生规律,为指导地区角斑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5年连续3年采用隔绝侵染,分期暴露法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年度间的气候因素来研究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间。结果表明,... 研究旨在找出烟草角斑病在丹东地区的发病成因和发生规律,为指导地区角斑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5年连续3年采用隔绝侵染,分期暴露法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年度间的气候因素来研究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间。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8月末是烟草角斑病的高发期,每年7—8月中旬最少会出现2次侵染高峰,侵染高峰时期年度间的侵染差异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在满足连续雨日3天以上或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出现持续28℃以上高温2~4天,极易导致田间角斑病出现侵染高峰。角斑病的控制重在预防,应根据该病发生流行规律、气候变化情况预测其发病流行的趋势,提前做好防病的准备。特别是出现暴风雨、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后的暴晴天气,应作为重点防控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斑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