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同质多形”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2 位作者 唐蜜 丁子尧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多维特征处于动态演化中,资本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构成最为关键的演化动力。园区经历了以企业转移为目标的早期形成阶段、2010年后的波折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后以多元伙伴议程为导向的创新转型阶段,园区的转型发展由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推动。②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治理方式从政府间协同转向多元主体网络行动,使园区的尺度、网络、领域特征从早期迁出地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方式向多元化发展。③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建设从突出专业化经济优势转向囊括创新、生产、居住等要素的综合性整体系统转变,是当前区域治理日趋复杂的缩影,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市场的不同行动主体都参与其中。总之,本文揭示了合作共建园区治理的新趋势,并强调同质多形框架在认识与推动当前合作共建园区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建园区 “同质多形”理论 尺度 网络 领域 长三角
下载PDF
“跨界合作园区热”:尺度重组与空间转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1 位作者 顾宗倪 丁子尧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创新区的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空间转型的基本趋势;(2)基于空间转型与合作主体尺度重组活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探讨空间转型背后尺度重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尺度上推、尺度融合与尺度多元化3个重组阶段及其所形成的托管、合署与企业式3种治理模式;(3)研究建构了跨界合作园区尺度权力重组与空间转型的逻辑框架,并从动态引导的政策支撑体系、劳酬对等的利益协调机制、省-地监管的分层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合作 飞地 开发区 空间 尺度 治理 长三角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速空间相关结构的时空演化特点——基于Sampson-Guttorp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丁澍 王萌 +1 位作者 刘芬 缪柏其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共7页
文章以Sampson-Guttorp空间相关非参数估计方法为基本工具,分析皖江城市带正式确立前后带内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结构,以此分析确立前后各县区间经济增速变化的依赖情况及依赖情况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的确立促进了跨... 文章以Sampson-Guttorp空间相关非参数估计方法为基本工具,分析皖江城市带正式确立前后带内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结构,以此分析确立前后各县区间经济增速变化的依赖情况及依赖情况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的确立促进了跨江联动,但合肥、芜湖两地的联动有待加强;皖江城市带的确立使经济增速的空间差异状况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变化同步的县区由从北向南的团块状分布改为从东向西的条带状分布,且确立前带内经济增速交错变化,而确立后带内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高于东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规划具有现实基础,但各县区间经济联系的动态变化性、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不一致性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son-Guttorp系数 空间相关结构 皖江城市带 经济增长速度
下载PDF
打造苏州南站站城融合一体化高铁新城
4
作者 孙亚楠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36-38,62,共4页
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通苏嘉甬铁路是“八横八纵”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铁路与通苏嘉甬铁路的交点,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节点。探讨了苏州南站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车站建筑进... 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通苏嘉甬铁路是“八横八纵”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铁路与通苏嘉甬铁路的交点,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节点。探讨了苏州南站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车站建筑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论述了交通融合、站城融合一体高铁新城的构建过程,并分析了其施工难点,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南站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先行启动区 站城融合一体化
下载PDF
皖江城市跨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偏离-份额模型
5
作者 方大春 王玉翠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5-69,共5页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皖江城市迈入了跨江发展的新时代。运用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皖江城市非均衡的发展现状,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皖江城市三次产业非均衡性显著改善。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也具备了跨江发展基础。...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皖江城市迈入了跨江发展的新时代。运用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皖江城市非均衡的发展现状,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皖江城市三次产业非均衡性显著改善。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也具备了跨江发展基础。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皖江城市跨江发展城市,芜湖、马鞍山、铜陵是最佳跨江发展的城市,第二产业成为跨江发展主要拉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 跨江发展 偏离份额模型
下载PDF
长江干流岸线缓冲带生态构建方案研究-以长江江阴段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盛凯 朱韻洁 +2 位作者 袁哲 李国文 许秋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1-589,共9页
河流生态缓冲带指河流与陆地之间一定区域内的立体植被带。缓冲带生态构建是驻点跟踪研究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分析,得出长江干流江阴岸线缓冲带主要存在岸线... 河流生态缓冲带指河流与陆地之间一定区域内的立体植被带。缓冲带生态构建是驻点跟踪研究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分析,得出长江干流江阴岸线缓冲带主要存在岸线开发强度高、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生境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较低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缓冲带分区分类生态构建方案:自然生境保护段以生态保护为主,可作为缓冲带生态构建的参照状态;生境生态修复段以块石抛岸带和废弃码头带为例,营造生境条件,恢复以芦苇为建群种的水生植物群落,起到截留污染和恢复生态景观的效果;城镇生境维持段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沟塘、下凹式绿地等措施进行污染物的截留和净化。方案可为长江下游干流岸线缓冲带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研究表明,2006年起江阴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即超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的拐点,江阴市于2012年率先启动沿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江阴岸线缓冲带生态建设,该过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岸线 缓冲带生态构建 江阴市 分区分类
下载PDF
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扩张——兼论开发区的产城融合效应
7
作者 李培鑫 张学良 李丽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8,共11页
开发区作为重要的产业平台,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聚焦开发区在城市空间扩张中的作用,对围绕开发区的城市空间演进模式进行检验和识别。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土地利用、人口... 开发区作为重要的产业平台,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聚焦开发区在城市空间扩张中的作用,对围绕开发区的城市空间演进模式进行检验和识别。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夜间灯光三类栅格数据,以1 km2栅格作为样本单元,分析和检验开发区对城市空间扩张和演进的影响,探讨开发区的产城融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栅格距开发区越近,土地类型向建成区转变的可能性越大,栅格中的人口和夜间灯光亮度的提升也越大。开发区不仅促进周围土地向建成区转变,也吸引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周边集聚,产城融合不断推进。开发区的这种效应受自身产业发展水平、级别和所在区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产业集聚水平更高、国家级以及距离市中心更近的开发区,带动作用和辐射范围更大,同时开发区级别和区位的交互影响显示国家级开发区更有利于实现相对独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空间扩张 城市化 产城融合 长三角
下载PDF
安徽自贸区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法制问题研究——以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为出发点
8
作者 任大卓 况作恒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0-54,111,共6页
跨境电商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跨境流动,过度宽松或者过度严格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都不利于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长三角自贸区对建立保障数据... 跨境电商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跨境流动,过度宽松或者过度严格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都不利于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长三角自贸区对建立保障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索,安徽自贸区应当在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探索,逐步建立起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体系,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动和保障本省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自由贸易试验区 数据跨境流动 长三角一体化
下载PDF
世博经济圈形成基础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泓 甄峰 于涛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6,共6页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础,认为世博经济圈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多层面(区域、城市和公司)相互联系的城市网络,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必须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最后对世博经济圈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世博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动力,经由制度创新、文化协调、区域管治,推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利益主体的融合实现区域共生;通过核心城市的进一步中心化和节点城市的专业化实现更加分散和互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旅游 世博会 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 上海市
下载PDF
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长江经济带苏、皖、浙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修连存 郑志忠 +10 位作者 杨彬 殷靓 高扬 姜月华 黄岩 周权平 石剑龙 董金鑫 陈春霞 梁森 俞正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4-1356,共23页
机载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波段窄而多和图谱合一的特点。国内小型化的机载高光谱成像仪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性能的高光谱设备进口困难,限制了高光谱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中国地质调查局... 机载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波段窄而多和图谱合一的特点。国内小型化的机载高光谱成像仪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性能的高光谱设备进口困难,限制了高光谱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成功研制出以推扫式小型化成像光谱仪HMS400/1000为核心的轻型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SSMap,建立了机载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和作业流程,形成了一套可靠的地物分类方法和水土污染光谱定量反演模型。本文在介绍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自主研发的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SSMap为例,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需求,详细探讨了总面积4500余km^(2)的航空高光谱遥感作业方法、信息提取与调查应用。通过长江经济带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用示范,取得了高质量的机载遥感数据,获得了一批重要调查成果。研究表明,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水体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质量评价等方面具广阔应用前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载高光谱成像仪降低了采购成本,推动了机载高光谱技术普及,服务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高光谱成像 遥感 生态环境调查 地质调查应用 矿产勘查工程 水文地质工程 长江经济带 江苏 安徽 浙江
下载PDF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金碧 冯长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5-69,共5页
本文从城镇化协调发展要求城镇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模型,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将城镇化各维度同比例变化视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不合理的;... 本文从城镇化协调发展要求城镇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模型,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将城镇化各维度同比例变化视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不合理的;(2)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粗放,非农经济就业吸纳能力不足,非农劳动力未得到有效发挥,致使经济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协调性总体呈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城镇化建设应以经济城镇化为动力,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支撑,提升城镇空间的经济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形成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非农劳动力增长与非农经济就业吸纳能力提升与相匹配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帕累托最优 数据包络分析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龙平 魏永霞 +2 位作者 程宏超 康佳 廖安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65-1777,共13页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HCO_(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安徽 长江经济带 地热资源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两阶段链视角下的皖江城市带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锋 张淼 周琳慧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6-90,106,共6页
在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链式DEA的方法对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并根据效率特点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各城市及各重点产业效率差异较... 在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链式DEA的方法对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并根据效率特点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各城市及各重点产业效率差异较大,同一城市或重点产业其两个阶段的效率亦差异明显,而且大部分重点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不尽如人意,无法充分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效率改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科技创新效率 两阶段链 技术研究开发 技术应用与改造
下载PDF
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董雅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态经济类型,即:合肥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巢滁湖泊湿地保护与平原生态农业区、马芜铜宣工业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宣南生态农业与水土保持区、安庆平原农业与湿地生态保护区、池州森林保育与生态农业区以及皖西水源保护与森林保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分区 经济开发需求 层次聚类法 主成分分析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城镇土地等别与经济发展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红 徐银东 郧文聚 《上海国土资源》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城镇土地等别是当前国土资源领域体现全国城镇土地区域差别的基础性分等成果,它综合反映了城镇的土地质量。然而土地作为城市生产要素之一,它的质量水平会影响城市的土地价格,更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选取长江经济带... 城镇土地等别是当前国土资源领域体现全国城镇土地区域差别的基础性分等成果,它综合反映了城镇的土地质量。然而土地作为城市生产要素之一,它的质量水平会影响城市的土地价格,更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选取长江经济带的38个城市的市辖区城镇土地等别,探讨城镇土地等别与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的关系,为合理制定不同地区的土地等别和土地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等别 土地质量 城市地价 经济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林 焦华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70,共6页
通过单独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分别确定08年两个系统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性函数模型对两个系统进行协调性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较低,... 通过单独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分别确定08年两个系统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性函数模型对两个系统进行协调性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较低,但两个系统间基本协调,只是协调程度上有差别,呈现出城市社会经济越发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特点,但大部分城市属于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低水平协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熵值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华洋 武巍泓 赵红 《现代情报》 CSSCI 2011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目前国内惟一国家级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区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该区域产业转移的地区与行业分布及信息共享现状和共享障碍,构建"区域共建,行业共...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目前国内惟一国家级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区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该区域产业转移的地区与行业分布及信息共享现状和共享障碍,构建"区域共建,行业共享"的区域信息共享体系,最后提出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信息资源 信息共享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中锋 吴晨 周文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2期1193-1197,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9个城市进行生态适度人口的分析。计算得出所有城市中马鞍山和铜陵生态赤字水平相比其他几个城市比较高。通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数据,计算出生态适度人口,再运用MAPGIS对数...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9个城市进行生态适度人口的分析。计算得出所有城市中马鞍山和铜陵生态赤字水平相比其他几个城市比较高。通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数据,计算出生态适度人口,再运用MAPGIS对数据结果进行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的生态赤字水平和适度人口水平分布基本上符合"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特点,"轴心"和"双核"城市的生态赤字较高,适度人口容量较小;"两翼"城市生态赤字较低,适度人口容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适度人口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年第5期50-59,共10页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中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耦合协调模型 演化
下载PDF
皖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马芜铜宜四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家云 金泽虎 许宗凤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皖江四市区位独特,具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只要有效地消除阻碍协调发展的体制、市场等因素,树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以统一规划为前提,采取推进产业互补发展、组建产业集群,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区域合作等措施,定能... 皖江四市区位独特,具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只要有效地消除阻碍协调发展的体制、市场等因素,树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以统一规划为前提,采取推进产业互补发展、组建产业集群,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区域合作等措施,定能担负起安徽东向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四市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