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监察权威的生成机理及价值意蕴
1
作者 张本顺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5,144,F0003,共13页
宋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中央台谏、外台监司、州级通判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垂直领导监察体制。宋代监察权在运作中呈现出能够有效制衡行政、司法权的权威性特质。宋代监察权威首先源自监察官自身所具备的优秀监察品质;其次,其内生于作为... 宋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中央台谏、外台监司、州级通判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垂直领导监察体制。宋代监察权在运作中呈现出能够有效制衡行政、司法权的权威性特质。宋代监察权威首先源自监察官自身所具备的优秀监察品质;其次,其内生于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官”所担负的维护封建“纲纪”的庄严使命;再次,宋代监察官铨选、回避制,从制度上保障了监察权威;最后,宋代监察官是“天下公议”化身的政治话语,从舆论上强化了监察权威的合理性、正当性。宋代监察权威在彰善瘅恶、澄清吏治、整肃“纲纪”、关注民瘼、保持政治清明等方面均起着扛鼎作用,其不仅能够为当代监察权威的构建提供丰富的镜鉴和启迪,甚或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监察 台谏 监司 通判 天下公议 权威 制衡
下载PDF
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2
作者 何潇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1-50,共10页
将视野聚焦于宋代武将(专指军事将领,而非从军文官)的诗词作品可以发现,武将的文学创作不仅作品数量可观,且其中不乏佳作。而作为武将身份的创作者在创作上透露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具体体现在作品的题材选择、创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上受... 将视野聚焦于宋代武将(专指军事将领,而非从军文官)的诗词作品可以发现,武将的文学创作不仅作品数量可观,且其中不乏佳作。而作为武将身份的创作者在创作上透露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具体体现在作品的题材选择、创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上受到儒家思想和文人雅趣的影响。这一倾向与宋代“崇文抑武”现象密切相关,同时武将以“武”来寻求身份认同的困难处境亦对武将创作的文化倾向产生了推动作用,从而影响了武将的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武将作者 诗歌创作 身份认同
下载PDF
1997-1999年宋代文学研究论著及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兆鹏 刘学 付正刚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从选题分布、作者的创作量分布等角度对1997-1999年间的宋代文学研究论著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这三年间的宋代文学研究选题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宋词研究;虽然论著作者多达1181人,但作品量较高的活跃作者只有109人。
关键词 1997-1999年 宋代文学 研究论著 作者队伍 定量分析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宋代安徽书院述论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海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9-153,共5页
宋代安徽地区曾设立书院30所,其中官办的只有4所;创办于北宋时期5所、南宋时期25所。安徽地区书院呈现创办时段不一、分布不均、规模不齐、创办者身份多样、选址多在山林僻静处、教育效果显著等特点。
关键词 宋代 安徽 书院
下载PDF
宋前时期安徽自然灾害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汪志国 谈家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8-92,106,共6页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前时期 安徽地区 自然灾害 救灾
下载PDF
论宋代刑事审判权的制约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玉忠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宋代刑事审判制度尽管在一般层面上仍未跳出封建式刑事审判制度的巢臼,但在具体制度的建构上却呈现出有别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的独特风貌。宋代刑事审判制度的显著特点在于强调对刑事审判权的制约。可以说,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的... 宋代刑事审判制度尽管在一般层面上仍未跳出封建式刑事审判制度的巢臼,但在具体制度的建构上却呈现出有别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的独特风貌。宋代刑事审判制度的显著特点在于强调对刑事审判权的制约。可以说,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为确保刑事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和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刑事审判权 制约机制
下载PDF
宋代女性的拒巫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燕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宋代巫风盛行,女性中既有巫术的笃信者、信疑参半者,也有对巫术持否定态度者,本文通过对女性拒巫态度及行为表现的考察以展现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宋代女性 拒巫活动 男性作者
下载PDF
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刍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 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又更多地采用一元层级结构;在区分等次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区分既有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者,又有纯为逞才竞技而排列名次者。宋代文学选本这种既相对稳定,又创意出新、灵活多变的文本形态,对后世文学选本的编纂多有启发、示范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学选本 分体编录 依人系编 分门别类
下载PDF
何大圭行年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兆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何大圭是南宋初期词人,早著文名,与著名词人张元干、诗人吕本中等有交游唱和,与“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关系尤为密切,靖康中李纲兵援太原,大圭为其幕官参与抗战。然生平湮没无闻,迄无考订。经检史乘笔记与类书、方志,并与时人行事、... 何大圭是南宋初期词人,早著文名,与著名词人张元干、诗人吕本中等有交游唱和,与“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关系尤为密切,靖康中李纲兵援太原,大圭为其幕官参与抗战。然生平湮没无闻,迄无考订。经检史乘笔记与类书、方志,并与时人行事、作品互证,考明了其一生大概行踪:政和八年(1118)十八岁进士及第,历任太学录、秘书省正字、枢密院干办官、浙西安抚司参议官。晚年居福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词人 何大圭 生平事迹
下载PDF
中国古代祈雨活动初探——以宋代官方祈雨主体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翠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0-23,共4页
祈雨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宋朝因为旱灾频繁故而屡有官方与民间组织的祈雨行为。其中官方祈雨行为又有不同活动主体,按照祈雨祭祀礼的等级,其活动主体可大体分为中央有司、皇帝、宰辅与百官以及地方各级官僚。这些... 祈雨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宋朝因为旱灾频繁故而屡有官方与民间组织的祈雨行为。其中官方祈雨行为又有不同活动主体,按照祈雨祭祀礼的等级,其活动主体可大体分为中央有司、皇帝、宰辅与百官以及地方各级官僚。这些活动主体出于不同原因成为祈雨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者,他们的行为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政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方 祈雨 行为主体 文化
下载PDF
宋代地方官员与救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华瑞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1-10,28,共11页
在应对自然灾害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宋代各级官府在救灾救荒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具体而言,宋初中央朝廷对荒政起着主导作用,迟至真宗以后逐渐转向地方政府为主;为了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宋... 在应对自然灾害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宋代各级官府在救灾救荒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具体而言,宋初中央朝廷对荒政起着主导作用,迟至真宗以后逐渐转向地方政府为主;为了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宋代还把救荒之政尽量完善,以救荒之实效来评判官员的政绩。但就荒政实效本身而言,仍然存在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通过考察宋代地方官员的救荒之政,可以管窥宋代以来的地方吏治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救荒之政 中央 地方官府 实效 地方吏治
下载PDF
宋文校读札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成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7-101,共5页
《全宋文》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疑误疏漏之处,根据相关文献,可予补订。依据例证的属性,兹分佚文、代拟制文重收、录文重出、作者归属、已收文章补订共五类20则,以求为以后《全宋文》之系统、条理化修订积累点滴经验。
关键词 宋文 辑佚 重收 作者归属 补订
下载PDF
唐宋时期皖东南地区湖泊变迁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艳龙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
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对皖东南地区的湖泊变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试图追溯唐宋时期本区的自然环境变迁过程 ,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动力 ,总结其发展规律 ,分析其影响 .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皖东南 湖泊变迁 圩田 自然环境变迁 发展规律
下载PDF
两宋时期安徽书法概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健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8-103,共6页
两宋时期安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书法的兴盛,书法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态势,甚至占据当时书坛的半壁江山。安徽书法的兴盛,主要表现在皖籍书家书法、摩崖、墓志等碑刻、金石著作、刻帖等七个方面,整体呈现出地域性... 两宋时期安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书法的兴盛,书法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态势,甚至占据当时书坛的半壁江山。安徽书法的兴盛,主要表现在皖籍书家书法、摩崖、墓志等碑刻、金石著作、刻帖等七个方面,整体呈现出地域性、文化性、家族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梳理,有助于对两宋时期安徽书法做一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安徽书法 研究对象 特征
下载PDF
补作者不见于《全宋文》之北宋佚文七篇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逵夫 赵祥延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陇南石刻文献中有佚名《成州学记》,罗希道《阶州福津广严院记》,牛□□《灵源庙太祖山祈雨大应碑》,黄德裕所作王公仪夫人李氏、刘氏墓志铭,孙操《宋故祁君墓志铭》,佚名《王知彰妻李氏墓铭》等七篇北宋碑记铭文,不见于《全宋文》。这... 陇南石刻文献中有佚名《成州学记》,罗希道《阶州福津广严院记》,牛□□《灵源庙太祖山祈雨大应碑》,黄德裕所作王公仪夫人李氏、刘氏墓志铭,孙操《宋故祁君墓志铭》,佚名《王知彰妻李氏墓铭》等七篇北宋碑记铭文,不见于《全宋文》。这七篇碑文对研究宋代甘肃名宦王公仪以及陇南一带宗教情况等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今予以校录,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文 佚文 罗希道 黄德裕 孙操 佚名
下载PDF
从宋代安徽诗人用韵看宋代安徽方言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玲娣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6-31,共6页
宋代安徽诗人在宋代诗歌史上影响颇大。我们通过对诗人诗韵进行穷尽性地研究发现,宋代安徽诗人用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反映了宋代安徽方言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 宋代 安徽诗人 用韵 方言特点
下载PDF
《全宋诗》未著录诗作辑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成晴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全宋诗》虽著录两宋诗人9000余人,但仍遗漏了部分有诗歌传世的作者及其诗作。通过查考部分方志文献,补卢知源、彭延年、张昷之等18位诗作者,诗25首,且作考订。
关键词 《全宋诗》 方志 未著录 作者 佚诗
下载PDF
高丽中期中央官学的变迁考察——兼与宋朝的比较
18
作者 郑永振 霍嫣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高丽的中央官学是其教育机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在高丽的中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儒学科和杂学科的中央官学系统。尤其在经过睿宗和仁宗对教育政策的调整后,中央官学内部的管理体制日渐成熟。高丽中央官学在吸... 高丽的中央官学是其教育机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在高丽的中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儒学科和杂学科的中央官学系统。尤其在经过睿宗和仁宗对教育政策的调整后,中央官学内部的管理体制日渐成熟。高丽中央官学在吸收宋代官学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机构设置、教学内容、奖励制度等方面为后世官学教育提供了一个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中期 中央官学 宋朝
下载PDF
黄庭坚与安徽的缘分
19
作者 杨国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56-566,共11页
北宋诗人黄庭坚,虽为江西人,但与安徽结下深厚的山水、书画和亲友的情缘,也是其政治、文化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研究黄庭坚,以及宋代政治、文化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庭坚 安徽 宋朝
下载PDF
论宋代路级机构的互察关系及对地方政治的影响
20
作者 王晓龙 王钟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宋代统治者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首次在州县之上的路一级政区设立多个管理机构,如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它们共同管理一路内的各项事务。为加强监管,宋朝首创了路级机构的互察制度,规定路级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监督... 宋代统治者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首次在州县之上的路一级政区设立多个管理机构,如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它们共同管理一路内的各项事务。为加强监管,宋朝首创了路级机构的互察制度,规定路级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监督,互相填写考核结果。宋代路级机构的互察关系,有利于防范权臣独揽地方大权,确保统治稳定。同时,宋代路级机构的互察对地方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信息的上传下达,促进了州县治理,有利于地方政治清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路级机构 互察关系 地方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