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alysi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Caused Flood and Agricultural Disaster Loss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Province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 被引量:1
1
作者 YU Jia-cheng1,WU Chang-chun1,HUANG Xiao-yan1,HE Yong-qing1,YU Yang2,WANG Sheng2,GUO Xiu-yun2,WANG Hua3 1.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2.Anhui Meteorological Bureau,Hefei 230061,China 3.Anhui Civil Affairs Bureau,Hefei 230061,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7期87-90,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caused flood and agricultural disaster loss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Province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Method]...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caused flood and agricultural disaster loss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Province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Method] On the basis of rainfalls of each station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rainfall data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 and flood disaster data in the same period,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caused flood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 and its harm on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The variation rul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during Meiyu period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ricultural disaster loss were discussed.[Result]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the rainstorm was more,and the rainfall was large.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showed 'three-peak' trend.Rainfall in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7 was greatly more than that homochronously in Yangtze River basin.The rain area over 400.0 mm during Meiyu period mainly located in Huaihe River basin,and the rain area over 600.0 mm mainly located from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to central Huaibei.The rainfall during Meiyu period gradually decreased toward south and north by the north bank of Huaihe River as the symmetry axis.The rainfall in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showed wavy distribution in east-west direction.The flood disaster loss index and disaster area of crops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both increased as rainfall in Meiyu period.[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lood prevention,disaster re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flood-avoiding development in Hua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Province Meiyu period of 2007 Strong precipitation caused floo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gricultural disaster los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骆美 许晴晴 +1 位作者 偶春 丁晓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92-194,共3页
通过分析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要素及景观特征,总结存在的问题:自然景观资源缺乏保护和利用、乡村产业景观功能单一、乡村产业综合效益不平衡、乡村景观缺乏管理维护,指出可从乡村水系、植被绿化、农田、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等路... 通过分析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要素及景观特征,总结存在的问题:自然景观资源缺乏保护和利用、乡村产业景观功能单一、乡村产业综合效益不平衡、乡村景观缺乏管理维护,指出可从乡村水系、植被绿化、农田、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等路径提升乡村产业景观。进而提出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发展对策,包括保护原有自然景观,丰富乡村景观效果;优化农田种植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传承乡土文化,构建文化产业景观;提高公众参与,提升聚落空间景观。该研究为安徽淮河流域及其他地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景观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淮河流域 安徽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对新石器遗址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黄润 朱诚 郑朝贵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2-750,共9页
安徽淮河流域是我国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和古代文化交汇地区,新石器时代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石山子文化时期以渔猎为主,大汶口文化时期渔猎与农耕并重,而龙山文化时期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利用野外考古资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系统地梳... 安徽淮河流域是我国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和古代文化交汇地区,新石器时代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石山子文化时期以渔猎为主,大汶口文化时期渔猎与农耕并重,而龙山文化时期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利用野外考古资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本区新石器文化发展进程,利用钻孔孢粉、年代数据等恢复本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并将考古资料和环境演变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和古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开始,新石器早期出现石山子文化,地方特征明显。6.5kaBP ̄5.5kaBP气候暖湿,受高海面和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地表环境恶劣,导致文化发展中断、考古遗址缺失,5.5kaBP ̄4.0kaBP气候趋干,自然条件有利于人类生存,大汶口、龙山文化逐渐繁荣。与中原、山东地区相比,本区在新石器文化发展阶段、遗址数量和分布变化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淮河流域 全新世 环境演变 新石器遗址 时空分布 自然环境演变 全新世大暖期 新石器遗址 淮河流域 安徽 文化发展 古代文化 考古资料 龙山文化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13
4
作者 陈兴仁 陈富荣 +1 位作者 贾十军 陈永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成土母质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流域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重要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松 鲍方印 +2 位作者 郑文 李正安 操明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2-659,共8页
采用定点法、路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淮河流域(安徽段)6处重要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6种,隶属于15目48科.其中冬候鸟53种,夏候鸟42种,留鸟37种,旅鸟14种;古北界77种、东洋界23种、广布种46种;游禽31种、涉禽34种、陆禽8种、攀... 采用定点法、路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淮河流域(安徽段)6处重要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6种,隶属于15目48科.其中冬候鸟53种,夏候鸟42种,留鸟37种,旅鸟14种;古北界77种、东洋界23种、广布种46种;游禽31种、涉禽34种、陆禽8种、攀禽11种、猛禽10种、鸣禽52种.分析表明,该区域重点保护的鸟类较多,水禽比较丰富,还有种类较多的森林鸟类和灌丛鸟类.6处湿地中,女山湖的鸟类物种数最多,G指数、F指数以及G-F指数值均最高,两块湿地地理位置相差越远相似性系数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安徽段) 湿地 鸟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松 高林 +1 位作者 徐如松 鲍方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7,共5页
将淮河流域(安徽段)的湿地划分为2个系统7个类别14个类型,并对该流域内的重要湿地资源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同时分析了本地区湿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湿地资源 保护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各级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马晓群 陈晓艺 姚筠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淮河流域安徽省境内多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点面结合、长短期结合的方式,分析淮河流域不同级别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总降水量、大雨量和暴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显著... 利用淮河流域安徽省境内多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点面结合、长短期结合的方式,分析淮河流域不同级别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总降水量、大雨量和暴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显著,但年总降水日数减少,大雨以上级别雨日有微弱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和大雨以上级别降水占总降水量的比例也有增加趋势;年和夏季的大雨和暴雨强度随时间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呈增大趋势;产量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为二次曲线关系,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高于降水日数。近年来,平均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均高于农作物获得高产的最适值,涝灾受灾面积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各级降水 安徽淮河流域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重要湿地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松 鲍方印 +1 位作者 肖明松 崔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563-567,共5页
淮河流域安徽段共采集到鱼类65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鲤形目39种,鲈形目12种,鲶形目和鲑形目各4种,鳉形目和鲱形目各3种,鳗鲡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淮河流域安徽段的鱼类可划分为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复合体、古第三纪鱼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 淮河流域安徽段共采集到鱼类65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鲤形目39种,鲈形目12种,鲶形目和鲑形目各4种,鳉形目和鲱形目各3种,鳗鲡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淮河流域安徽段的鱼类可划分为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复合体、古第三纪鱼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复合体和海水鱼类复合体4个区系。本文还分析了该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并就进一步加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湿地 鱼类 保护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 被引量:27
9
作者 金菊良 董涛 +3 位作者 郦建强 郭旭宁 李辉 何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从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两方面出发,选取水量、水质要素承载支撑力和压力评价的实物量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RMM-WC...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从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两方面出发,选取水量、水质要素承载支撑力和压力评价的实物量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RMM-WCC),采用短板法进行单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运用风险矩阵方法对单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最后得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结果。将RMM-WCC应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得到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对于超载的状态指出了超载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该评价结果可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同时,RMMWCC在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等承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 安徽省淮河流域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湿地土壤养分流失及水质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奚立平 张乐勤 李荣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140,共7页
以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为研究区域,连续3a(2012—2014年)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点实地调查、土壤和水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淮河流域湿地土壤养分流失、水质动态及湿地植被多样性特... 以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为研究区域,连续3a(2012—2014年)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点实地调查、土壤和水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淮河流域湿地土壤养分流失、水质动态及湿地植被多样性特征,并运用冗余分析(RDA)和偏相关分析手段揭示不同水期淮河流域湿地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湿地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_P)、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_(Ma))在丰水期达到最高,平水期和枯水期较低,基本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Simpson优势度指数(D)基本表现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2)不同水期土壤pH、电导率、全盐和总孔隙度在0—40cm剖面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水期土壤pH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导率和全盐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总孔隙度呈降低趋势。(3)随着水期的变化,土壤DP、K^+、SEP和SEK呈增加趋势,在枯水期达到峰值,平水期最低,基本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土壤DP、K^+和SEK增加幅度逐渐增加,而土壤SEP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以SEK含量波动较大。(4)水温、TN、TP、BOD5和CODCr呈一致的变化规律,随水期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透明度呈"V"字形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5)偏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水期淮河流域湿地植被多样性均与透明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透明度能够反映出淮河湿地植被多样性及水质状况,影响平水期和枯水期植被多样性主要因子为BOD5浓度和CODCr浓度,影响丰水期植被多样性主要因子为TN浓度和T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淮河流域 湿地 土壤养分流失 水质动态
下载PDF
皖境淮河流域降雨量-水位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勇 何永健 朱红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利用2003-2005年水文站水位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站点雨量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旱涝多发的皖境淮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内水位对流域内降雨的响应时效,结果表明不同子流域水文站的水位对有效降雨量的响应时效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2-4... 利用2003-2005年水文站水位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站点雨量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旱涝多发的皖境淮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内水位对流域内降雨的响应时效,结果表明不同子流域水文站的水位对有效降雨量的响应时效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2-4天.选取3个有效降雨与水位相关程度较高的子流域,分别建立降雨-水位关系统计模型.利用2007年7月上旬淮河流域大水资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水位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雨 水位 统计预测模型 皖境淮河流域
下载PDF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灾害救助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汪志国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极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就是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民国时期,在淮河流域安徽段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极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就是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民国时期,在淮河流域安徽段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颖上、怀远、寿县、灵璧、凤台5个县受灾频率最高;地震灾害主要集中在霍山县。自然灾害不仅毁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冲击农业经济。面对惨烈的自然灾害,国民政府与民间社会采取了各种抗救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于巨灾无大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安徽 淮河流域 自然灾害
下载PDF
水旱灾害对清末安徽淮河流域农村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金彪 张玫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清末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破坏,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对农业劳动力的伤害,造成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动,扰乱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和农村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等... 清末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破坏,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对农业劳动力的伤害,造成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动,扰乱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和农村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安徽 淮河流域 水旱灾害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兴衰与自然环境变迁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润 李远平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7-101,共5页
安徽淮河流域是我国古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一个重要区域,新石器时代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石山子文化时期以渔猎为主,大汶口文化时期渔猎与农耕并重,而龙山文化时期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本文利用钻孔孢粉、海面变化及海岸线变迁等研... 安徽淮河流域是我国古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一个重要区域,新石器时代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石山子文化时期以渔猎为主,大汶口文化时期渔猎与农耕并重,而龙山文化时期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本文利用钻孔孢粉、海面变化及海岸线变迁等研究成果恢复本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利用田野考古资料和考古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本区新石器文化发展进程,并将环境演变研究和古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开始,新石器早期出现石山子文化,地方特征明显。6.5~5.5kaB.P.气候暖湿,受高海面、海侵及洪涝灾害的影响,地表环境恶劣,导致文化发展中断、考古遗址缺失,5.5~4.0kaB.P.气候趋干,自然条件有利于人类生存,大汶口、龙山文化逐渐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全新世 环境变迁 安徽淮河流域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如山 刘恺恺 刘岩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运用ArcGIS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从史前-先秦到明清-近现代6个时段中,文物旅游资源数量及在总数中的比重呈现倒倾斜式"N"形变化,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 运用ArcGIS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从史前-先秦到明清-近现代6个时段中,文物旅游资源数量及在总数中的比重呈现倒倾斜式"N"形变化,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秦、明清至近代以来两个时段。(2)不同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类型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均属于集聚型。(3)总体上呈现"一轴三极"空间分布形态,但类型不同的文物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4)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经历了"多中心-单中心-多中心-双中心-双中心-单中心"的演化过程,整体上呈现由"多核聚散"演化为"一枝独秀"的发展模式,从以亳州、淮南、宿州为核心的聚散格局发展到以金寨为中心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重心移动距离呈波动变化的特征,移动方向呈现出向南、向东和再向西迂回移动态势。进一步分析影响文物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成因,发现:安徽省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受河流水系、交通线路等"指向性"规律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淮河流域 文物资源 时空格局 核密度估计
下载PDF
论安徽花鼓灯的艺术构成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大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4-117,共4页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角色、铿锵的锣鼓鼓点、劲道的舞蹈动作、婉转的灯歌小戏、灵动的布巾绢扇,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秀美、壮美、华美、优美、精美"五美并举的形式揭示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花鼓灯 艺术构成 审美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团理 胡波 《地下水》 2016年第2期91-93,共3页
通过对淮河流域安徽段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检出率相对较低,检出含量也不高,仅局部地段存在超标现象;空间分布上... 通过对淮河流域安徽段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检出率相对较低,检出含量也不高,仅局部地段存在超标现象;空间分布上呈现散点状和局部地段的聚集性,与地表的污染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安徽段 浅层地下水 有机污染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9-100,共2页
对于安徽淮河流域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的研究,主要是从中国上古时期进行探讨,中国上古时期主要有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系、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苗蛮族系以及生活在淮水流域的东夷族系三大部族集团,并形成了华夏、苗蛮、东夷三大各具特色... 对于安徽淮河流域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的研究,主要是从中国上古时期进行探讨,中国上古时期主要有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系、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苗蛮族系以及生活在淮水流域的东夷族系三大部族集团,并形成了华夏、苗蛮、东夷三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圈。安徽淮河流域及其西部地区则恰好处于三大文化圈的交界区域,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三大文化圈文明融合进程中的"中心位置",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综合的一种文化生态。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安徽淮河流域的音乐经过多元化的发展、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安徽淮河流域传统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淮河流域 传统音乐 文化基因 历史传承
下载PDF
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综合集成研究展望
19
作者 张广胜 黄润 +3 位作者 谭绿贵 王吉怀 吴立 郝李霞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0-35,共6页
通过对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的回顾,全面总结该地区近年来区域环境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新进展。同时对该区环境考古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梳理,指出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思路,即通过多... 通过对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的回顾,全面总结该地区近年来区域环境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新进展。同时对该区环境考古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梳理,指出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思路,即通过多学科、多手段对区域自然沉积地层和考古遗址地层的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环境考古综合集成研究:(1)建立区域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变序列;(2)通过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建立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3)建立洪水灾变地层标志,提取地层洪水灾变事件信息;(4)探讨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将为探究安徽江淮流域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揭示区域环境演变和古洪水事件对该区人地关系的影响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人地关系 灾变事件 集成研究 安徽江淮流域
下载PDF
论花鼓灯艺术在安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大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
花鼓灯是盛行于沿淮两岸广大农村地区的民间艺术,有着表现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复杂、表演风格热烈等艺术特点,具有南北地域兼容并包的过渡文化背景,蕴含着道家随遇而安、顺势而为的逍遥文化观。花鼓灯艺术富含了淮河流域自然、历史、社... 花鼓灯是盛行于沿淮两岸广大农村地区的民间艺术,有着表现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复杂、表演风格热烈等艺术特点,具有南北地域兼容并包的过渡文化背景,蕴含着道家随遇而安、顺势而为的逍遥文化观。花鼓灯艺术富含了淮河流域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子,体现了淮河流域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思想情感。花鼓灯艺术深受淮河沿岸群众的喜爱和高度文化认同。新时期花鼓灯艺术所独有的历史民俗价值、文化传承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价值,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花鼓灯 地域文化 淮河流域 艺术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