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ver Cutoff Practices on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of Changjiang River in the Last 30 Years
1
作者 PAN Qing-she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0-45,共6页
River cutoff works have been implemented on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for 30 years. Engineering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channel straightening has been the river regulation measure for the permanent control of the mean... River cutoff works have been implemented on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for 30 years. Engineering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channel straightening has been the river regulation measure for the permanent control of the meandering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River cutoff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volution property of meandering rivers and these works have brought about expected benefits. It has also been noted that certain aspects in river cutoff had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River cutoff is a dynamic engineering.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properties shall be fully understood so as to adroitly guide actions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in cutoff works. In addition,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observation and engineering effectiveness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a view to update the designs. The diversion canals for channel shorten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will account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river cutoff works. The newly formed river channels and the river regime control works on the adjacent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are guarantees for river cutoff works to be brought into play in the long 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CUTofF works river regime control river training MEANDERING channel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of changjiang river
下载PDF
Geomorphologic Study of Anhui Section of Changjiang River Using Landsat TM Image
2
作者 Qi Yueming Tan Haiqiao Liang X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50-256,共7页
Fluvial landforms in the Anhui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main factors for frequent floods.It is these special landforms that influence the channel changes of the Changjiang Ri... Fluvial landforms in the Anhui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main factors for frequent floods.It is these special landforms that influence the channel chan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Using Landsat TM image of 2000,this paper conducted a series of image processing,includ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spectral composition,gray value statistics,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ground objects.Then it got a new interpretation map of different kinds of fluvial landform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the Anhui section.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mentioned above,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typical landforms as terraces,floodplains and battures,and their functions on the changes of river channel.The results show a consistence with the earlier conclusion that the Anhui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ends to deflect gradually toward south,which provides mor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长江流域 河流地貌 遥感技术 卫星图象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PN se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媛 吴德星 +1 位作者 林霄沛 山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CTD) observation data and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model in a seasonally-varying forcing field to study the barrier layer (BL) in the PN section in the East C...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CTD) observation data and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model in a seasonally-varying forcing field to study the barrier layer (BL) in the PN sec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The BL can be found along the PN section with obviously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the BL occurs around the slope where the cold shelf water meets with the warm Kuroshio water. In summer, the BL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shelf area near salinity front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ilution Water (YRDW). Seasonal variations of BL in the PN section are caused by local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forcing. Strong vertical convection caused by sea surface cooling thickens the BL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the slope area. Due to the large discharge of Changjiang River in summer, the BL occurs extensively in the shelf region where the fresh YRDW and the salty bottom water meet and form a strong halocline above the seasonal thermoclin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L in the PN sec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vertical shear of different water masses, which is called the advection mechanism.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BL in summer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YRDW. In the larger YRDW year (such as 1998), a shallow but much thicker BL existed on the shelf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阻隔层 季节性变化 垂直切变 东中国海 海洋模式 观测数据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淮河(淮南至蚌埠段)沉积物柱芯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4
作者 周亚磊 陈志远 +1 位作者 程晋静 笪春年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采用^(210)Pb同位素定年法、运用GC-MS气质联用仪分别对沉积物柱芯年龄及多溴联苯醚(PBDEs)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风险熵值法对采样点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商业十溴二苯醚(Deca-BDE)、八溴二苯醚(Octa-BDE)和五溴二苯醚(Penta-BDE)... 采用^(210)Pb同位素定年法、运用GC-MS气质联用仪分别对沉积物柱芯年龄及多溴联苯醚(PBDEs)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风险熵值法对采样点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商业十溴二苯醚(Deca-BDE)、八溴二苯醚(Octa-BDE)和五溴二苯醚(Penta-BDE)产品以及溴化程度较高的溴二苯醚化合物的脱溴可能是淮河中多溴二苯醚的来源。BDE-47在沉积物柱芯中的普遍存在归因于该地区广泛使用溴化70-5二苯醚(Bromkal 70-5DE)和五溴联苯醚(Bramkal DE-71)。沉积物中的还原脱溴作用,使得BDE-28普遍存在。多溴二苯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商业使用,可能造成三个采样地区的多溴二苯醚浓度急剧增加。三个采样点各时间段绝大部分风险熵值小于0.01,生态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安徽段) 沉积物 多溴联苯醚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泰尔指数的水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洁 张李婷 +2 位作者 左其亭 冯跃华 张玉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水资源的公平性配置对促进区域水资源量与经济社会空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泰尔指数表征区域间和区域内用水户间不同层面配水的公平性,以缺水率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公平性最高为目标函数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引江济淮工... 水资源的公平性配置对促进区域水资源量与经济社会空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泰尔指数表征区域间和区域内用水户间不同层面配水的公平性,以缺水率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公平性最高为目标函数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实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工程调水后,规划年2030年和2040年河南段受水区缺水率降低为10.42%和5.48%,有效调整了水源供水结构,缓解了地下水超采、生态用水被挤占等问题;规划年2030年和2040年河南段受水区泰尔指数分别为0.479和0.420,水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明显提升,区域内不同用水户间的差异是影响河南段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泰尔指数 空间均衡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下载PDF
长江无为大堤白玉池段安全隐患分析及建议
6
作者 黄翔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1期40-45,共6页
近年汛期,无为大堤白玉池险段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挡水,期间内坡戗台以下出现大面积散浸渗水险情。为保证堤防安全稳定运行,组织开展了该段堤防安全评价,进行险情数据分析和典型断面计算复核,综合评价其中5个评价为二类的单元堤段(对应桩号... 近年汛期,无为大堤白玉池险段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挡水,期间内坡戗台以下出现大面积散浸渗水险情。为保证堤防安全稳定运行,组织开展了该段堤防安全评价,进行险情数据分析和典型断面计算复核,综合评价其中5个评价为二类的单元堤段(对应桩号44+800~48+000,长度3200 m)。结果表明:该段堤防存在未形成完整统一的防渗体系、渗透变形稳定问题等防洪安全隐患。提出了构建系统完整的防渗体系、加强生态防护和水土保持、强化堤防监测等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可为沿江类似的堤防险工险段隐患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安全 散浸渗水 渗透变形 除险加固 无为大堤 长江安徽段
下载PDF
基于PS-InSAR与SBAS-InSAR的地面沉降监测分析——以长江南京段沿江区域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媛媛 朱晨玮 +1 位作者 郑加柱 王诗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165,共6页
为了全面掌握长江岸线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为维护长江防洪安全以及河势稳定提供参考依据,以长江南京段沿岸5 km缓冲区域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分析技术对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30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与... 为了全面掌握长江岸线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为维护长江防洪安全以及河势稳定提供参考依据,以长江南京段沿岸5 km缓冲区域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分析技术对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30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并分析了造成沉降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特征点的形变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对沉降点的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进行线性拟合以及对其差值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验证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两种方法所得沉降区域分布情况大致吻合,该区域有5个沉降漏斗,分别位于浦口区的长江沿岸区域、雨花台区东北部与建邺区西南部的交界处、建邺区东北部与鼓楼区西南部交界区域、八卦洲区域以及六合区张营水库区域;地质构造、城市改造建设及承压水头下降均对该区域地面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SBAS-InSAR 时序分析 长江岸线 长江南京段
下载PDF
基于耳石几何形态测量学的长江安徽江段刀鲚群体识别研究
8
作者 许颖 姜涛 +2 位作者 刘洪波 陈修报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97-1505,共9页
为了解长江安徽江段刀鲚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尝试识别不同群体,研究选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手段,对不同年份采于长江安徽安庆、铜陵江段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生态表型的5个群体刀鲚矢耳石形态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12个地标点,... 为了解长江安徽江段刀鲚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尝试识别不同群体,研究选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手段,对不同年份采于长江安徽安庆、铜陵江段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生态表型的5个群体刀鲚矢耳石形态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12个地标点,将其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经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使其耳石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地标点中多为Ⅱ类地标点,其贡献率为69.48%,说明Ⅱ类地标点是耳石形态差异的主要来源。5个群体刀鲚判别分析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5.6%,表明这些刀鲚群体耳石形态的差异总体显著。这种差异显著性尤其存在于长颌鲚与短颌鲚生态表型间及长颌鲚和短颌鲚不同群体间,显示出刀鲚不同生态表型分化及其群体间差异性已可体现在耳石的形态特征上。上述发现可为长江十年禁渔前后安徽江段刀鲚群体组成和群体差异性的客观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地标点 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 群体 长江安徽江段 刀鲚
下载PDF
长江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生物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姜丰 刘凌 +1 位作者 黄艳芬 张顺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81,共8页
为调查长江江苏段水环境状况,根据区域内13个样点的着生藻类调查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藻类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降维,应用Qr指数、生物完整性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 为调查长江江苏段水环境状况,根据区域内13个样点的着生藻类调查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藻类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降维,应用Qr指数、生物完整性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着生藻类以蓝-绿-硅藻为主,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性;流域内共检出25种功能群,其演替规律为B+Lo+MP+N+P+W1(夏季)→Lo+MP+N+P(冬季);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季藻类的驱动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磷酸根等,冬季的驱动因子为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溶解氧等;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水环境较好,其中以研究区中段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FG功能群 生物完整性指数 随机森林 长江江苏段
下载PDF
淮河(安徽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张元成 陈佳伟 +3 位作者 潘露 张焰文 笪春年 张金流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通过固相萃取法对淮河(安徽段)水样中多环芳烃进行提取和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水体中高浓度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消耗过程和当地的工业生产活动,多环芳烃通过在环境不同介质的迁移运动,最终在水体中呈现出空间分布和垂直... 通过固相萃取法对淮河(安徽段)水样中多环芳烃进行提取和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水体中高浓度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消耗过程和当地的工业生产活动,多环芳烃通过在环境不同介质的迁移运动,最终在水体中呈现出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不均一性。通过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研究区域内水体中的各单体多环芳烃均处于中风险水平,需要注意防范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单体芴和苯并[a]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安徽段)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安徽段江心洲侵蚀-堆积过程对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婷婷 胡春生 +2 位作者 田景梅 何成邦 李伯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8-456,共9页
近年来,长江干流修建众多水利工程,三峡水库作为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一部分,其建设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河段的天然水沙条件,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发育。基于2000、2003、2005、2007、2010、2013、2015、2017、2020年等9期... 近年来,长江干流修建众多水利工程,三峡水库作为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一部分,其建设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河段的天然水沙条件,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发育。基于2000、2003、2005、2007、2010、2013、2015、2017、2020年等9期TM/ETM/OLI遥感影像,借助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MNDWI)提取长江安徽段(下称皖江)江心洲形态演变的时空信息,得到江心洲面积变化量和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分析皖江江心洲侵蚀-堆积过程对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时间响应特征。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施工期蓄水后,皖江江心洲面积发生频繁波动变化,安庆段和铜陵段江心洲对皖江江心洲面积影响较大,贡献可达80%以上。(2)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4段因距离三峡水库较近受到的影响较大,江心洲最大面积变化率分别达到了-19.54%、-39.05%、-24.87%、-15.02%,而马鞍山段因距离三峡水库较远受到的影响较小,最大面积变化率仅为-7.33%。(3)皖江江心洲侵蚀-堆积过程对三峡工程建设存在三个响应时期,即2003—2007年的调整期、2007—2013年的平稳期和2013—2020年的平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洲面积 侵蚀-堆积过程 三峡工程 时间响应 长江安徽段
下载PDF
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12
作者 张焰文 潘露 +2 位作者 陈佳伟 张元成 笪春年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3-30,共8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中Ni、Pb、Cr、Cd、As五种重金属含量,并分析重金属的总量、形态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Ni、Pb、Cr、Cd和As的含量分别是30.89、56.46、103.21、0.30、37.25 mg/kg;以...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中Ni、Pb、Cr、Cd、As五种重金属含量,并分析重金属的总量、形态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Ni、Pb、Cr、Cd和As的含量分别是30.89、56.46、103.21、0.30、37.25 mg/kg;以中国河流系统的背景值为标准,样品重金属含量均值全部超过中国河流系统的背景值,含量倍数分别为7.96、1.92、4.25、5.21、8.88倍。根据两种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As、Cd的污染水平和潜在风险较高,Pb、Cr和Ni的污染水平和潜在风险较低。由此可见,元素As、Cd、Pb的污染程度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排入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安徽段)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段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估
13
作者 潘露 张焰文 +2 位作者 陈佳伟 张元成 笪春年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92-97,共6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淮河(安徽段)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含量,以确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污染情况和来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为43.7~341.6ng/g,平均值为67.9ng/g,多环芳烃浓度最...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淮河(安徽段)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含量,以确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污染情况和来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为43.7~341.6ng/g,平均值为67.9ng/g,多环芳烃浓度最高的为S18采样点,含量达到341.6ng/g,该采样点靠近淮南市的煤炭厂和燃煤厂,多环芳烃浓度最低的为S2采样点,含量为43.7ng/g,该点远离城区以及工业区;与国内不同流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相比较,研究区域内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运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得出2021年淮河(安徽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木材和煤炭等生物质的燃烧;通过效应区间低值和中值法评估得出2021年淮河流域(安徽段)的大多数沉积物都不会造成生态毒理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安徽段) 多环芳烃 表层沉积物 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长江安徽段土地利用与水质调研分析
14
作者 顾行发 杨杭 《中国发展》 2023年第6期74-82,共9页
中共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利用卫星遥感先进技术对长江安徽段沿江主要城市重点区域进行城市... 中共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利用卫星遥感先进技术对长江安徽段沿江主要城市重点区域进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工农业业、港口治理、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成效,体现在新安江、巢湖、菜子湖等重点水域水质有了大幅改善,近年水质参数维持在良好水平。(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知:长江沿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发展迅速,体现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合肥市、芜湖市2019年-2020年耕地占比减少较为明显,2021年-2022年期间有所回升。合肥市、安庆市2019年-2022年建筑用地占比增加较为明显,淮南市耕地占比减少较为明显,建筑面积略有减少,植被覆盖增加较为明显。(3)重点调研区域中,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矿山开采与修复、码头整顿与治理、交通道路建设、水利改造工程、工业区改造等。这些变化表明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4)通过全省植被变化大气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总体呈现恢复状态,空气质量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不同月份间大气质量有起伏,表明需要对大气进行长时序的监测与全面应急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徽段 生态环境 卫星遥感监测
下载PDF
长江皖江段岸崩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长安 杨则东 +2 位作者 鹿献章 邵磊 王节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8-583,共6页
文章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对长江皖江段的崩岸特征、崩岸形成条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岸基本特征是左岸(北岸)强于右岸(南岸)。右岸崩岸带总长为66.1km,占该江岸总长的16.30%,左岸崩岸总长130.0km,占该江岸总长的29.36... 文章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对长江皖江段的崩岸特征、崩岸形成条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岸基本特征是左岸(北岸)强于右岸(南岸)。右岸崩岸带总长为66.1km,占该江岸总长的16.30%,左岸崩岸总长130.0km,占该江岸总长的29.36%。左岸强崩岸段有15处,共长80.5km,占该岸崩岸长度的61.92%,右岸强崩岸段仅4处,共长32.9km,占该岸段崩岸长度的49.77%;强崩岸段主要发生在长江主河道强弯曲段的凹岸处,特别是顶冲部位,弱崩岸主要发生在河道微弯曲河道的凹岸;区内崩岸大多发生在分汊河段,尤其是弯曲型汊道。崩岸形成条件主要为岸坡岩性和水流因素。易发生崩岸的岩性是形成时代较新的砂层,随着干湿变化体积张缩性变化较大的粘土层和二元相结构的岩性组合(即上层是河漫滩相的细颗粒粘土和砂质粘土,下层为粗颗粒的细沙层)。导致崩岸发生的水流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冲蚀作用、横向环流的掏蚀作用和水位的快速涨落波动变化。文章还提出了崩岸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河段内影响崩岸发生的各种因素(如河型、洲滩分布、水文特性、河宽、水深、岸线形态、河岸地貌和岩性条件等)的空间配置,以及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崩岸环境系统认为,崩岸治理的对策是以崩岸环境系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以治崩与治淤相结合的整体治理,以固岸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皖江段 崩岸 遥感信息
下载PDF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丹 孙军 +1 位作者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9-627,共9页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低氧区 断面分布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生境履历重建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孟孟 姜涛 +2 位作者 KHUMBANYIWA Davison Daniel 刘洪波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4-1061,共8页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1.65±0.87—2.03±0.96),反映了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2.39±1.18—2.63±0.85),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境的高值(3.22±1.17—3.29±1.14),显现了其江海生活的生境履历。长颌鲚耳石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同时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1.35±1.07—2.37±1.04)和半咸水、海水生境的高值(3.47±1.09—8.35±1.25),表现了其均为溯河洄游的生境履历。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值的结果相印证。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资源组成复杂,群体可由纯淡水型和江海生活型的个体共同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境履历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长江 安徽和县江段
下载PDF
长江三峡河段下切速率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彬 杨达源 +3 位作者 韩志勇 李徐生 王鹏 葛兆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2,共7页
长江三峡河段的阶地主要分布在宽谷河段和长江支流河口部位。文章通过对阶地堆积物沉积相的分析和TL测年,计算出了三峡河段不同地点的下切速率:重庆河段为84.56 cm/ka,涪陵河段为93.9 cm/ka,丰都河段为69.8 cm/ka,忠县河段为77.65 cm/ka... 长江三峡河段的阶地主要分布在宽谷河段和长江支流河口部位。文章通过对阶地堆积物沉积相的分析和TL测年,计算出了三峡河段不同地点的下切速率:重庆河段为84.56 cm/ka,涪陵河段为93.9 cm/ka,丰都河段为69.8 cm/ka,忠县河段为77.65 cm/ka,万州河段为75.1 cm/ka,奉节河段为83.8 cm/ka,宜昌三斗坪河段为74.2 cm/ka。整个三峡河段的平均下切速率为81.2 cm/ka。分析得出:1)三峡河段不同地点的下切速率相近;2)近0.4M a以来,长江三峡河段的下切速率有越来越快的趋势,这表明该地区在此期间发生了构造隆升而引起河流下切加剧;3)长江三峡河段的下切速率与金沙江下段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河段 阶地 下切速率
下载PDF
长江下游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庄巍 李维新 +1 位作者 周静 赵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34-40,共7页
针对长江下游主要水源地特点及水污染事故特征,以长江江苏段为例,建立整体一维、分段二维的水量水质预测模型,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于固定源、移动源等水污染事故风险过程的动态模拟及风险预警;将水质预测模型... 针对长江下游主要水源地特点及水污染事故特征,以长江江苏段为例,建立整体一维、分段二维的水量水质预测模型,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于固定源、移动源等水污染事故风险过程的动态模拟及风险预警;将水质预测模型、风险预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远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技术有机耦合,研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可准确直观地表现水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为水源地水污染事故风险预警应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模型 风险预警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下游 江苏段
下载PDF
淮河安徽段水质与产业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广洲 汪家权 +1 位作者 李如忠 钱家忠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60,共4页
通过对淮河安徽段各城市水质及其相应产业密度的分析,以产业密度为自变量,以区域水污染综合指数为因变量,得到水质与产业密度的关系拟合曲线。通过对曲线形状分析表明:淮河安徽段各地、市虽已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治污成果... 通过对淮河安徽段各城市水质及其相应产业密度的分析,以产业密度为自变量,以区域水污染综合指数为因变量,得到水质与产业密度的关系拟合曲线。通过对曲线形状分析表明:淮河安徽段各地、市虽已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治污成果,其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还不容乐观;依据时空等价模型,应积极引导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按曲线展示规律转变;此外,为保护水环境和实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安徽段 水质 产业密度 时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