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long Anhui-Jiangsu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Autumn 2009 被引量:2
1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瞿建宏 范立民 裘丽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220-226,共7页
[Objective] Surveys of phytoplankton were taken during the autumn of 2009 along Anhui-Jiangsu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com- position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Method] Phytoplankto... [Objective] Surveys of phytoplankton were taken during the autumn of 2009 along Anhui-Jiangsu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com- position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Method] Phytoplankton species, their quanti- ties, biomass and the Mcnaughton's dominance indices were all measured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Result] There were 27 species, belonging to 5 phyla, namely Chlorophyta, Bacillariophyta, Cyanophyta, Euglenophyta and Cryptophyta, of phytoplankton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urveys. Results showed that Bacillariophyta was the predominant phyto- plankton with 16 species collected which accounted for 59.3% of the total species identified. The number of species collected belonging to Chlorophyta, Cyanophyta, Cryptophyta and Euglenophyta were 6, 2, 2, and 1, accounting for 22.2%, 7.4%, 7.4% and 3.7% of the total number identified, respectively. At the species level,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ere Fragilaria crotonensis, Melosira italica, Navicula crypto- cephala, Cyclotella striata and Chroomonas acuta.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ranging from 5.68×10^4 to 7.08×10^4 cells/L with its average of 6.01×10^4 cells/L. Phyto- plankton biomass was ranging from 30.43 to 34.73 μg/L with its average of 32.46 μg/L.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ports, the number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was decreased but its abundance and biomass was increased along the Jiangsu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However, Bacillariophyta species were still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ha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might be explained as that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was deteriorated but had not come to the worst. The results of similarity analysis gave two cluster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s Nanjing, Wuhu and Jiangyin sampling sites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and Tongling and Anqing were clustered into another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Yangtze River anhui-jiangsu reache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基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安徽省和江苏省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对比
2
作者 汪光胜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7期90-93,共4页
体育产业是我国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该文选取安徽、江苏这两个省份,对两个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集聚水平虽然比江苏省低,但一直处在上升的状态,两者产业集中度存在... 体育产业是我国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该文选取安徽、江苏这两个省份,对两个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集聚水平虽然比江苏省低,但一直处在上升的状态,两者产业集中度存在显著差别。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产业 安徽省 集聚水平 江苏省
下载PDF
苏皖两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
3
作者 赵业馨 仇蕾 许长新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在全局视角下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苏皖两省各城市2010—2020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两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苏皖两省及其内部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水... 在全局视角下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苏皖两省各城市2010—2020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两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苏皖两省及其内部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和变动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技术进步指数对苏皖两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和用水结构会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不同的地区,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TOBIT模型 江苏省 安徽省
下载PDF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from Anhui-Jiangsu basalt province, East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Zhi, XC Li, YL Zheng, YF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8期662-665,共4页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key to an understanding of petrogenesis,mantleheterogeneity,crust-mantle interaction,etc.The great mass of data of the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published abroad have announc...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key to an understanding of petrogenesis,mantleheterogeneity,crust-mantle interaction,etc.The great mass of data of the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published abroad have announced the δ<sup>18</sup>O heterogeneity of the mantle,the 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isotope BASALT peridotite XENOLITH mineral MEGACRYST anhui-jiangsu BASALT province.
原文传递
苏皖鲁豫典型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污染特征分析
5
作者 秦志勇 张红 +4 位作者 汪水兵 洪星园 王馨琦 朱森 卫尤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07,共9页
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6月在淮北市开展光化学污染产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 nitrate,PAN)的在线监测,分析了PAN浓度特征、空间来源、产生速率和变化趋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处2021年10月PAN的... 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6月在淮北市开展光化学污染产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 nitrate,PAN)的在线监测,分析了PAN浓度特征、空间来源、产生速率和变化趋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处2021年10月PAN的浓度范围为(0.08—1.44)×10^(−9),2022年6月的浓度范围为(0.61—5.72)×10^(−9);PAN的峰值大部分出现在NO/NO_(2)比值较低的时段.结合气团后向轨迹,2021年10月观测处PAN的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高值区范围出现在南部方向,可能是因为西南方向相近城市较高的前体物排放;2022年6月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北部和东南部,显示山东省西南部是潜在源贡献地区,东南方向的气团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之间存在长距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 光化学污染特征 苏皖鲁豫 在线监测
下载PDF
苏皖地区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特征及沉积环境
6
作者 宋德朋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通过野外剖面调查以及岩石镜下薄片的观察分析,研究了船山组灰岩的各种微相标志,确定了岩石的成因机理和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苏皖地区船山组岩石的主要类型为核形石灰岩和生物屑灰岩,其次为微晶灰岩;船山组形成时期研究区处于一个水动... 通过野外剖面调查以及岩石镜下薄片的观察分析,研究了船山组灰岩的各种微相标志,确定了岩石的成因机理和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苏皖地区船山组岩石的主要类型为核形石灰岩和生物屑灰岩,其次为微晶灰岩;船山组形成时期研究区处于一个水动力较强的浅水环境,沉积了一套以核形石灰岩为特色的碳酸盐岩地层。晚石炭世气候的变异和海平面的下降等因素改变了海水深度、温度、扰动程度等,促进了藻类的生长发育,为核形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灰岩 沉积环境 船山组 苏皖地区
下载PDF
豫苏鲁皖琴书艺术中的扬琴音乐形态研究
7
作者 王嫣然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研究豫苏鲁皖琴书艺术中的扬琴音乐形态,了解扬琴在各地琴书艺术表达的重要领导地位。早期扬琴与现代扬琴的基本结构与音色上差异,扬琴音色中存在颗粒性特点。豫苏鲁皖琴书艺术的基本系统,主要是河南东部以商丘地区为代表的琴书艺术,江... 研究豫苏鲁皖琴书艺术中的扬琴音乐形态,了解扬琴在各地琴书艺术表达的重要领导地位。早期扬琴与现代扬琴的基本结构与音色上差异,扬琴音色中存在颗粒性特点。豫苏鲁皖琴书艺术的基本系统,主要是河南东部以商丘地区为代表的琴书艺术,江苏徐州地区的琴书艺术,山东琴书以及安徽北部等区域的琴书艺术。整体性地研究琴书艺术中扬琴的音乐形态,一般分为说唱相结合的音乐形态与感情旋律结合的音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苏鲁皖 琴书艺术 扬琴音乐 说唱结合
下载PDF
长三角省级区域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比较研究——兼论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发展策略
8
作者 胡伟 汪凯 邹中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3年第10期51-58,共8页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都迫切需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基于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创新活动调查统计数据,系统比较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国...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都迫切需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基于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创新活动调查统计数据,系统比较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国家高新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金投入、创新主体培育、国际平台建设和技术合同成交5个方面的创新指标情况,分析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现状,针对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存在的人才投入创新支撑不足,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布局不均衡,以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较弱等问题,从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围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打造“升级版”创新共同体和加强政策对接联动等方面提出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苏浙皖 国家高新区 区域 创新
下载PDF
滩田开发与界域纠纷——清至民国时期苏皖老子山划界问题案例分析
9
作者 易山明 陆发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受洪泽湖修建坝闸、湖水潴蓄等因素的影响,至迟到明代,今苏皖二省边界的老子山及其邻近地域空间格局大抵成形。咸丰年间黄河北徙后,老子山东部滩田涸出,随着土地整治和开发的深入,也隐含了边界两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清河(淮阴)、盱眙... 受洪泽湖修建坝闸、湖水潴蓄等因素的影响,至迟到明代,今苏皖二省边界的老子山及其邻近地域空间格局大抵成形。咸丰年间黄河北徙后,老子山东部滩田涸出,随着土地整治和开发的深入,也隐含了边界两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清河(淮阴)、盱眙两县围绕滩田划界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拉锯战,争端的核心在于如何分配边界附近丰富的土地资源,久拖不决则与中央对省界纠纷事务的处理能力不足有关。界域纠纷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划界原则在山川演变导致滩田等利益变化情境下,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山 苏皖省界 滩田开发 政区调整
下载PDF
从建筑形象看鲁南、苏北、皖北地区汉画像石风格的区域性与互鉴性
10
作者 孟宪伟 《艺术探索》 2023年第2期62-87,共26页
两汉时期,鲁南、苏北、皖北地区画像石风格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体现了画像石文化的区域性。但是各个地区画像石的题材和制作手法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说明不同地区画像石的制作具有互鉴性。画像石上的建筑形象可以为鲁南、苏北、皖北地区... 两汉时期,鲁南、苏北、皖北地区画像石风格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体现了画像石文化的区域性。但是各个地区画像石的题材和制作手法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说明不同地区画像石的制作具有互鉴性。画像石上的建筑形象可以为鲁南、苏北、皖北地区汉画像石风格的区域划分提供有力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鲁南 苏北 皖北 区域性 互鉴性
下载PDF
运河角力:新见《周恩来致“联总”艾格顿将军函》考释
11
作者 陈铃 崔丹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7期70-77,共8页
2021年新开放的英文历史档案《周恩来致“联总”艾格顿将军函》反映了苏北运河对于中共领导的苏皖边区所具有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多重价值。抗战结束后,新成立的苏皖边区政府把握有利时机,加强运河治理,促进边区社会经济的恢复... 2021年新开放的英文历史档案《周恩来致“联总”艾格顿将军函》反映了苏北运河对于中共领导的苏皖边区所具有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多重价值。抗战结束后,新成立的苏皖边区政府把握有利时机,加强运河治理,促进边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国民党造成很大的政治压力。对此,国民党在运河的春修和夏防工程期间屡加破坏,且在汛期时违反历史惯例,始终不开启运河归江各坝,又在军事上极力争夺运河沿线。中共则始终坚持军事斗争和防汛斗争相结合,保卫运河水利成果。中共的运河治理和防汛斗争,体现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奠定其日后最终赢得革命胜利的民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治理 周恩来 苏皖边区 国共内战 苏北运河 水利建设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黄运交汇下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的耕作制度变迁
12
作者 胡其伟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4期87-95,149,150,共11页
明清时期漕运受黄河夺淮影响,先后有“借黄行运”“避黄行运”“束水攻沙”“蓄清敌黄”等一系列治黄保运措施,尤其潘季驯治河之后,大筑堤防,将黄河河道固定在归德—徐州—淮安一线,采用“束水攻沙”之法,导致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原进入... 明清时期漕运受黄河夺淮影响,先后有“借黄行运”“避黄行运”“束水攻沙”“蓄清敌黄”等一系列治黄保运措施,尤其潘季驯治河之后,大筑堤防,将黄河河道固定在归德—徐州—淮安一线,采用“束水攻沙”之法,导致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原进入泗水的沂、沭、濉诸河流出路受阻,致使水系紊乱,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的环境产生了剧烈变化。受黄河泛滥及汛期影响,鲁南、豫东、苏皖北部的耕作制度在黄河泛淮期间出现了“逆变”,即稻作农业变为以麦、豆为主的旱地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壤地带 黄运交汇 环境变迁 耕作制度
下载PDF
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空间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瞿建宏 范立民 裘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之间,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之间,平均为32.46μg/L;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长江 安徽-江苏段 空间特征
下载PDF
苏皖地区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春明 张顺 +2 位作者 王淑君 刘家润 凌洪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7-544,共8页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苏皖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 ,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苏皖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 ,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 ,苏皖地区石炭系可识别出 9种主要岩相、2 0种微相和 11个三级沉积层序。Ⅰ型沉积层序边界识别标志有地表或海底侵蚀、地层上超 ,界面上下岩性岩相、古生物及氧碳同位素值的突变 ,界面的区域可对比性等 ,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古风化壳面、古岩溶面、侵蚀面和暴露面四种类型。陆表海盆海水较浅 ,沉积物常露出水面而遭受侵蚀 ,形成较多的Ⅰ型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发育TS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石炭纪 江苏 安徽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古生物
下载PDF
辽南与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Sr和C同位素对比及年龄界定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郑文武 杨杰东 +2 位作者 洪天求 陶仙聪 王宗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5-178,共14页
采用Sr ,C同位素地层学方法 ,对苏皖北部和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测试 ,并将其测试结果与新元古代海水Sr,C同位素组成演变曲线相比较 ,试图从中获得研究区有关地层自然层序、形成时限范围及其有关同位素年... 采用Sr ,C同位素地层学方法 ,对苏皖北部和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测试 ,并将其测试结果与新元古代海水Sr,C同位素组成演变曲线相比较 ,试图从中获得研究区有关地层自然层序、形成时限范围及其有关同位素年龄数据取舍等方面新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新元古代淮南群、徐淮群、宿县群和细河群、五行山群、金县群等 ,均形成于南沱冰期或Sturtian冰期之前 ,为 90 0~ 70 0Ma。并且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应该属于前伊迪卡拉期的一次重要的生物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和C同位素 新元古代地层 同位素年龄 安徽 江苏 辽宁
下载PDF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被引量:20
16
作者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9,共11页
 国内外元古代碳酸盐岩中常见席状、透镜状、脉状和块状等形态的微亮晶碳酸盐岩。微亮晶体宏观、微观边界清晰,内部充填均一等粒结构的方解石微亮晶。宿主岩相以含泥质或粉砂质的细砂屑、粉泥屑灰岩为主,经常与风暴岩共生。微亮晶构造...  国内外元古代碳酸盐岩中常见席状、透镜状、脉状和块状等形态的微亮晶碳酸盐岩。微亮晶体宏观、微观边界清晰,内部充填均一等粒结构的方解石微亮晶。宿主岩相以含泥质或粉砂质的细砂屑、粉泥屑灰岩为主,经常与风暴岩共生。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发育在缓坡型台地,沉积层序中常见潮汐流、风暴流侵蚀—充填和浪成交错层理与递变层理。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发育严格受沉积环境和岩相约束,形成于 (内缓坡深部—中缓坡浅部 )潮下带和环潮坪,风暴浪基面是其发育的最大深度。垂向序列由高频潮下带和环潮坪微层序加积而成,单个微层序顶部通常为环潮坪为纹层状含铁质有机质泥屑碳酸盐岩披盖层,是一个向上沉积动力减弱、沉积物变细和水体变浅的沉积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相 风暴 沉积层序 沉积岩 新元古代 泥质 砂质 粉砂 盖层
下载PDF
苏皖交界地区坡缕石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易发成 李虎杰 +1 位作者 田煦 郑自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本文对苏皖交界地区内沉积成因的坡缕石及全椒热液成因的坡缕石进行了物性、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特征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坡缕石的矿物学特征与美国凹凸堡的坡缕石一致,而有别于全椒热液型坡缕石。此外,对坡缕... 本文对苏皖交界地区内沉积成因的坡缕石及全椒热液成因的坡缕石进行了物性、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特征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坡缕石的矿物学特征与美国凹凸堡的坡缕石一致,而有别于全椒热液型坡缕石。此外,对坡缕石的吸附性能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矿物学 苏皖地区 粘土矿物
下载PDF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宏体碳质化石(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迈平 姜杨 余明刚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8,共16页
相对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体化石而言,宏体碳质化石是肉眼可见、个体大小达毫米-厘米级、具一定几何形状、在地层中呈压扁状保存的独特生物碳化遗留物。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元古代海相泥岩或页岩地层中分布较广,地质年代范围从古元古... 相对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体化石而言,宏体碳质化石是肉眼可见、个体大小达毫米-厘米级、具一定几何形状、在地层中呈压扁状保存的独特生物碳化遗留物。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元古代海相泥岩或页岩地层中分布较广,地质年代范围从古元古代到寒武纪,尤其在新元古代更显优势。宏体碳质化石通常呈微米级厚,大小范围从略小于1到大于100mm2的片状黑-褐色薄膜。它们形态各异,变化范围从光滑、起皱、扭曲或具环纹的圆形、椭圆形、香肠形到不规则的角形等个体。大多无清晰稳定的表面装饰或内部构造,难以进一步分类。在许多标本中,原生的压实作用引起的折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是具有柔软的外壁包裹着活性流体物质的海洋生物。苏皖北部新元古界富产宏体碳质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安徽寿州、凤阳、宿州、灵璧,江苏铜山及山东苍山等地,均保存于细腻的粘土含量较高的页岩或泥岩中,化石保存完好程度与岩性的细腻程度成正比。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是Chuaria,其次为Tawuia,而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仅见于淮南少数地点的刘老碑组、九里桥组,以及淮北少数地点的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它们曾被分类命名多达52个形态属种。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中大多是同物异名、不符合国际命名规范及分类地位有问题者(Sun and Zhou,1986;Hofmann,1994;钱迈平等,2000,2008;Dongetal.,2008)。经清理甄别归纳后,也许只有4个形态属种有效。它们分别是:1)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圆—短椭圆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常在边缘及其附近有环向或斜切向皱纹;2)Tawuia dalensis Hofmann et Aitken,1979,长椭圆-香肠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不定向皱纹;3)Tyrasotaenia podolica Gnilovskaya,1971,不分枝的窄长带形,常扭曲纠缠;4)Sinosabellidietes huainanensis Zheng,1980,长椭圆-带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具规则的细密横向条纹或褶皱,端部浑圆,一端具圆盘形固着器。不同生长阶段和埋藏状态保存的Sinosabellidites huainanensis曾经被描述、命名为多达13个蠕虫类后生动物形态属种(郑文武,1980;汪贵翔,1982;邢裕盛,1984;邢裕盛等,1985),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大小和形态更加接近绿藻类的蠕环藻(Neomeris annulata),无论哪一种埋藏状态保存(压扁、折叠、断裂或破碎)都呈现其除了一薄膜层外,未见有任何动物的结构特征,而且所有的埋藏层位也未见有动物扰动痕迹,如钻孔、潜穴、爬迹和虫管等。因此,将Sinosabellidites huainanensis归入后生动物是有很大疑问的,它们更有可能属于后生植物。对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显示:1)该区宏体碳质化石以结构简单的Chuaria,Tawuia为主,并出现少量具细密横纹的类型;2)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形态上更接近后生植物——绿藻类的蠕环藻(Neomeris annulata),而不是蠕虫;3)这些后物体都是简单的柔软薄皮囊状或带状体,未见有分枝构造;4)生物群多样化程度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么高;5)生物群所在环境为滨海—浅海。由此可见,这套化石生物群虽然数量较丰富,但种类却较单调。加上异常发育的叠层石礁,这种情况与华北古陆东部的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十分相似。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华南古陆新元古代南沱冰碛岩之上的末新元古代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化石生物群,则不但数量丰富而且种类明显多样化,通常以各种较复杂的具分枝或成束构造的宏体碳质化石为特征,碳酸盐岩虽发育但叠层石已明显衰萎。由此反映,新元古代冰碛岩也许是很好的区域对比的标志层,它的上下可能包含了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早期地球生命演化也经历重大转折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新元古代 苏皖北部 中国
下载PDF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研究——江苏和安徽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最...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最为分散的产业是需要接近资源或地方化市场或地方保护较强。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江苏省和安徽省集聚态势差异明显。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可能源于产业在不同省区的技术水平、规模强度以及功能的差异,但区域性因素仍然是主导。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差异是安徽省大多数产业较江苏省更为集聚的一般解释,资源区位及其可得性、地理位置、产业传统以及制度性差异等进一步造成了一些产业在两省地理集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聚 制造业 区域差异 江苏省 安徽省
下载PDF
1991年苏皖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顾朝林 陈田 史培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9-301,共13页
本文概述了1991年苏皖两省城市洪涝灾害特点,集中分析了这次城市洪灾、涝灾和洪涝次生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认为1991年城市洪涝灾害不仅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而且还是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苏皖地区 城市 洪涝 灾害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