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ragic and Great Woman-Anna Karenina
1
作者 朱英 《海外英语》 2011年第6X期337-338,共2页
Anna is a tragic and a great woman as well. The novel Anna Karenina portraits the life of the noble class and the landlords as well and thus giv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social life, people's psycholog... Anna is a tragic and a great woman as well. The novel Anna Karenina portraits the life of the noble class and the landlords as well and thus giv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social life, people's psychology in the later 19century. From Anna, a beautiful woman with vitality in life and passion in love, her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the economy family, society and person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gic of her. As for the female,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economic status, find a life goal, find a way to be happy and choose the right person to get marr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karenina CLIMAX disadvantaged position TRAGEDY
下载PDF
On the Source of Rebellious Female'Fate in Anna Karenina and The Scarlet Letter
2
作者 钟建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1期208-210,共3页
Anna Karenina and The Scarlet Letter are written by the Russian writer Leo Troels and USA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 respectively.Both of them are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literature.The two masterpi... Anna Karenina and The Scarlet Letter are written by the Russian writer Leo Troels and USA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 respectively.Both of them are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literature.The two masterpieces account for two different love stories happened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respectively.If you compare the heroine of the two classics- Anna Karenina's and Hester Prynne' s fate,we will find that the two have many similarities.They have a similar experience- they had to get married for getting married and then they fell in love again for seeking true love after they have married,finally they paid a heavy price for their extramarital love.However,Due to their different demands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love as well as different resistance form to protect their love,their ending is also quite different..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ate of Anna and Hester respectively.This analysis is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rough social,life and spirit field,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ialectical unity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ersonality and com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karenina HESTER Prynne MARRIAGE extramarital love MORAL the human nature
下载PDF
评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魅力
3
作者 车素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2,共4页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对中国作家和读者影响极大。其小说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其思想内容深刻,更因为在艺术形式方面造诣颇深。文章通过对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对中国作家和读者影响极大。其小说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其思想内容深刻,更因为在艺术形式方面造诣颇深。文章通过对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深刻的思想内容、跌宕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蕴含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光慧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本文从文化身份批评的角度,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复杂性的分析,指出文学批评对叙事作品人物的分析应该侧重于对人物性格多重性的分析,以达到对人物性格魅力的进一步认识。“走向多重文化身份的解读”或许是一条较为理想的批... 本文从文化身份批评的角度,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复杂性的分析,指出文学批评对叙事作品人物的分析应该侧重于对人物性格多重性的分析,以达到对人物性格魅力的进一步认识。“走向多重文化身份的解读”或许是一条较为理想的批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作品 人物文化身份 “安娜·卡列尼娜” 文学批评 俄罗斯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灵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8-90,共3页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巨匠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以该小说为切入点 ,从史诗描写、心理分析、艺术对比、拱形结构等多个角度 ,展现了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安娜悲剧的现代心理学阐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秀华 《丽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6-48,共3页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无意识中的死亡情结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并认为作者本人的死亡无意识对安娜命运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 悲剧命运 无意识 死亡情结 列夫·托尔斯泰
下载PDF
语言文化学视域下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火车”文化观念域的象征意义研究——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文钊 刘思彤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2期60-66,共7页
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充满着俄罗斯文化观念表达的象征意象。文化观念作为语言文化学的重要研究维度,可望为托尔斯泰文学研究提供新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路径。“火车”作为典型文化观念在托尔斯泰文学书写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安娜·... 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充满着俄罗斯文化观念表达的象征意象。文化观念作为语言文化学的重要研究维度,可望为托尔斯泰文学研究提供新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路径。“火车”作为典型文化观念在托尔斯泰文学书写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火车”文化观念域的场性分工式建构、描写与阐释,可以发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火车”文化观念域是一个三层结构,分别围绕“火车”“站台”“旅客”等观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观念系统。通过对不同层级典型文化观念的分析与描写,“火车”文化观念域所表达的象征评价意义,也呈现出由“灾难”“地域”等负面象征评价向着“通往新世界道路”等正面象征评价的转变。“火车”作为《安娜·卡列尼娜》文学书写中重要的文化观念,其象征意义主要体现为一个两层结构,一是闯入俄罗斯的欧洲文明,二是光明与希望、沉闷与压抑的对立统一。从整体上看,“火车”文化观念域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的背景和烘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火车 文化观念域 象征意义
下载PDF
论卡列宁形象及意义的复杂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腊初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众多评论文章和外国文学教科书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形象及意义的理解存在简单化、表面化、情绪化的现象。本文从卡列宁具体生活行为与生命体验出发,较全面分析了卡列宁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力求深入把握托尔斯泰笔下... 众多评论文章和外国文学教科书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形象及意义的理解存在简单化、表面化、情绪化的现象。本文从卡列宁具体生活行为与生命体验出发,较全面分析了卡列宁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力求深入把握托尔斯泰笔下真实的卡列宁形象和深刻理解作家赋于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性哲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人物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 小说 社会学 心理学 人性哲学
下载PDF
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对文明和理性的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27-31,共5页
托尔斯泰是一个深受卢梭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通过对安娜的肖像、杜丽与基蒂在理性和感情之间的两难选择、安娜与卡列宁不同人生取向的描述,表述了他对人的生命力的充分肯定... 托尔斯泰是一个深受卢梭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通过对安娜的肖像、杜丽与基蒂在理性和感情之间的两难选择、安娜与卡列宁不同人生取向的描述,表述了他对人的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对人性异化的深深忧虑。此外,托尔斯泰还通过列文所代表的乡村贵族与奥布隆斯基所代表的城市贵族的对比、对列文的生存环境和探索的描述,歌颂了美丽的自然和纯美的人性,表现了他对善和自然的推崇,对城市文明和理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生命力 异化 自然
下载PDF
生命之美,美在自然——安娜·卡列宁娜形象新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兴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1-89,共9页
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塑造的闻名于世的人物形象之一。托尔斯泰秉持生命的自然观,在他看来,人性本善,但随着人进入社会,他身上的这种完美的天性便会逐渐地流失,习染上由社会带来的恶,一个人可贵之处在于保有而非... 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塑造的闻名于世的人物形象之一。托尔斯泰秉持生命的自然观,在他看来,人性本善,但随着人进入社会,他身上的这种完美的天性便会逐渐地流失,习染上由社会带来的恶,一个人可贵之处在于保有而非流失更多的自然本性。在很大程度上,安娜·卡列宁娜便是托尔斯泰这一思想的体现者,生活中的安娜总是再三地宽纵个人内心的"恶",一点点地抛弃掉自身的自然善,这从而也最终酿成了其人生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自然生命观 文学与哲学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形象浅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慧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中,列文的命运给人很大的震撼。他对爱情、事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其疑虑自卑与忠厚善良的个性活生生地展现出一个典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列文 人物形象 矛盾综合体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之旅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从1910年起,《安娜·卡列尼娜》就在世界各地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的电影版本。本文全面梳理这一百年改编历史,并结合历史文化语境简析《安娜·卡列尼娜》在大屏幕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电影改编
下载PDF
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广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8-71,共4页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姐妹奇葩 ,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对不巧的文学光辉形象。她们共同的遭遇和不幸 ,共同的反抗和斗争 ,共同的弱点和局限 ,如同两座蕴藏丰富的宝藏 ,吸引人们去探索、去挖掘。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姐妹奇葩 ,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对不巧的文学光辉形象。她们共同的遭遇和不幸 ,共同的反抗和斗争 ,共同的弱点和局限 ,如同两座蕴藏丰富的宝藏 ,吸引人们去探索、去挖掘。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审视这两个复杂、丰满而又不朽的文学形象 ,对于我们研究探索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世界观、价值观、创作原动机 ,认识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 ,人物的审美价值 ,总结借鉴艺术创作经验 ,特别是人物塑造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繁漪 文学形象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爱情与责任的较量——谈安娜与弗兰西斯卡的婚外情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慧玲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到沃勒笔下的弗兰西斯卡两位女性追求爱情的不同结局中 ,可看到千百年来女性寻找自我。
关键词 爱情 责任 《安娜·卡列尼娜》 《廊桥遗梦》 婚外情 安娜形象 弗兰西斯卡形象 女性 家庭 道德 义务
下载PDF
性格孕育的扭曲变态心理——浅析安娜悲剧的内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桂英 肖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安娜自身的精神气质、性格等方面内在原因造成了安娜的悲剧;并指出相对社会原因而言,这些内在因素在安娜的悲剧中占更大的比重;认为安娜的武断和任性、激情与偏执,是其性格中的巨大缺陷,并最终导致她的自毁倾向。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性格 双重欲求 自毁倾向
下载PDF
生命的终极探求——浅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生命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丰 罗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4-95,共2页
19世纪70年代,在列夫·托尔斯泰求索人生的精神危机和俄国现实的社会危机交迫之时,他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在其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体现得更为明确。他拷问生命的目的,无奈于时空的无限和生命的渺小,剖析生命的矛盾,寻找心灵... 19世纪70年代,在列夫·托尔斯泰求索人生的精神危机和俄国现实的社会危机交迫之时,他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在其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体现得更为明确。他拷问生命的目的,无奈于时空的无限和生命的渺小,剖析生命的矛盾,寻找心灵的归宿。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构筑出他独特的生命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信仰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的安娜与杜十娘悲剧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迪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56-59,共4页
安娜·卡列尼娜和杜十娘,都是为人熟知的文学经典形象,一个是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笔下的贵族少妇,一个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刻画的风尘花魁。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但都为了追求爱情历尽艰辛。最后,一个在呼啸的列车下丧生,一个被滚滚洪流... 安娜·卡列尼娜和杜十娘,都是为人熟知的文学经典形象,一个是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笔下的贵族少妇,一个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刻画的风尘花魁。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但都为了追求爱情历尽艰辛。最后,一个在呼啸的列车下丧生,一个被滚滚洪流吞没,她们虽处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但是,造成她们悲剧的成因却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杜十娘 三面铁网 自杀悲剧
下载PDF
角色理论视阈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悲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巧欢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68-72,共5页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母亲角色、贵妇角色和情人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角色的崩溃。在文化转型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需求与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安娜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角色理论 角色冲突
下载PDF
谈列文的两个哥哥——谢尔盖和尼古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列文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谢尔盖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是两个有着特殊作用的人物。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把家庭的思想扩大到社会,为这部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增添了必要的内容。谢尔盖代表了当时的那些理智上向往变革而忘记了生活... 列文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谢尔盖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是两个有着特殊作用的人物。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把家庭的思想扩大到社会,为这部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增添了必要的内容。谢尔盖代表了当时的那些理智上向往变革而忘记了生活的实际运动和它的真正要求且缺乏行动的知识分子;尼古拉代表了俄国当时一些逐渐走向人民,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始终无法走进人民中间而自甘堕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是俄国社会变革时期的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列文 尼古拉 谢尔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慧云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安娜、陶丽和吉娣,陶丽主要是作为母亲而存在,吉娣是好妻子的范本,家庭中的天使,而安娜则是一个摆脱了女人三种固有身份的原初状态的女人,她为自己而活然而却终究无法摆脱对男人的内在依附性。...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三个女性形象安娜、陶丽和吉娣,陶丽主要是作为母亲而存在,吉娣是好妻子的范本,家庭中的天使,而安娜则是一个摆脱了女人三种固有身份的原初状态的女人,她为自己而活然而却终究无法摆脱对男人的内在依附性。三个女人各自散发出了独特的光芒,但她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受着男权社会形式各异的束缚。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