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ast Asian land-sea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difference index and its relation to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g Bo Zhou XiuJi +2 位作者 Chen LongXun Zhu YanFeng Zhao B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1734-1746,共13页
Using a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set of 160 stations over China and a daily and monthly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from 1961 ... Using a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set of 160 stations over China and a daily and monthly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from 1961 to 2006, we here define an East Asian land-sea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difference index ILSQD and investigate its relationship to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and East Asian general cir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LSQD more closely reflects the anomalous variations in summer monsoon phenomena; in the high-index (HI) cases, the strong low-level southerlies over East China and the strong high-level westerlies over middle latitudes indicate an active summer monsoon, and vice versa in the low-index (LI) cases. This index also reflects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East China; in the HI (LI) cases rainfall increases (decreases) over North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decreases (increases) over the mid-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Hence, ILSQD can be utilized as a summer monsoon index. There is also remark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ILSQD in March and the following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mid-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Finally, the Community 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3.1 (CAM3.1) of NCAR is used to run numerical experiments, which verify that the anomalous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imulations is similar to that of diagnosis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omalous summer atmospheric heating forcing. Similarly, the atmospheric heating rate in March can force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the simulations just as observed in th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EA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DIFFERENCE INDEX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UMMER rainfall forecasting meaning
原文传递
华北汛期降水与亚洲季风异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声蓉 宋正山 纪立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5,共8页
文中诊断分析了华北汛期降水与亚洲季风区环流异常以及低纬地区热源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华北汛期干旱年,亚洲季风偏弱,而在华北汛期降水偏多年,亚洲季风较强,并巳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中心,一个位于印度半岛中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菲律... 文中诊断分析了华北汛期降水与亚洲季风区环流异常以及低纬地区热源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华北汛期干旱年,亚洲季风偏弱,而在华北汛期降水偏多年,亚洲季风较强,并巳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中心,一个位于印度半岛中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菲律宾群岛附近。华北汛期干旱年上述两个地区的热源偏弱,而降水偏多年则偏强。 华北地区干旱年和降水偏多年的前期亚洲季风区热源就已存在明显的不同:华北汛期干旱年前期,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偏弱且位置偏南,表现出季节变化推迟的趋势;华北汛期降水偏多年前期,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偏强且位置偏北,表现出季节变化提早的趋势。 利用IAP L9R15 AGCM气候数值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亚洲季风区凝结潜热加热异常对大气环流和华北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半岛中北部地区和菲律宾附近地区的凝结潜热加热异常将引起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到华北地区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季风 热源 华北地区 亚洲 大气环流 气候数值模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华北汛期降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赵声蓉 宋正山 纪立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1-893,共13页
利用 1 980~ 1 99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 ,以及我国 336个测站 1 95 6~ 1 994年月降水量资料 ,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实验 ,研究了夏季高原上热力异常与华北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华北汛期干旱年 ,青藏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 利用 1 980~ 1 99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 ,以及我国 336个测站 1 95 6~ 1 994年月降水量资料 ,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实验 ,研究了夏季高原上热力异常与华北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华北汛期干旱年 ,青藏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东 ,华北汛期降水偏多年则相反 ;华北汛期旱年时 ,高原上升、高原东侧邻近地区下沉的垂直环流明显加强 ,而降水偏多年时 ,垂直环流减弱 ,华北地区为上升气流控制 ;夏季高原为热源和水汽汇区 ,它们的异常对华北地区降水有很大影响 ,当热源和水汽汇增强 (减弱 )时 ,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偏多 )。数值试验表明 ,高原上潜热加热异常引起青藏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亚洲季风以及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力异常 华北汛期 降水关系 垂直环流 热源
下载PDF
异常东亚冬季风对夏季南海地区风场及热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淑清 陈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00-416,共17页
用合成及SVD方法,对冬季风异常在南海地区的风场和热力场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这种相互联系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冬季风异常对流场的影响可以从冬季持续至春、夏季。在强冬季风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偏强且突发... 用合成及SVD方法,对冬季风异常在南海地区的风场和热力场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这种相互联系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冬季风异常对流场的影响可以从冬季持续至春、夏季。在强冬季风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偏强且突发性显著;而在弱冬季风年则相反。长江流域的情况则与此相反,强冬季风时,该地区夏季对流偏弱,降水减少;弱冬季风时相反。南海地区风场的变化与该地区大气及下垫面热状态的改变有关。强、弱冬季风所对应的同期及后期的海温截然不同。在强冬季风年,热带海温场上呈现 La Nina型的异常分布,而在亚洲大陆近海及南海地区,则维持较强的负距平,海水温度明显偏低,强度以春季为最强。它所形成的南海及邻近地区海陆之间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夏季风的早爆发和加强;而在弱季风年,则完全相反。与异常冬季风相关联的大气的热状态同样具有季节的持续性。春、夏季季风区中大气热状态的改变,影响了夏季风特别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及其强度的变化。由冬季风异常引起的热源变化可能也是环流隔季相关的重要纽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地区 热力场 东亚冬季风 风场 南海夏季风爆发 季风异常 SVD方法 大气热状态 可能机制 相互联系 长江流域 异常分布 亚洲大陆 海水温度 温度梯度 邻近地区 弱季风年 隔季相关 对流场 突发性 下垫面 海温场 na型 持续性
下载PDF
中国持续性暴雨特征及青藏高原热源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施晓晖 温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1-620,共10页
利用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1961 2011年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季节演变特征,分析了持续性暴雨事件异常的环流形势,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中国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的... 利用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1961 2011年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季节演变特征,分析了持续性暴雨事件异常的环流形势,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中国5 10月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发生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逐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际变化,且其季节内的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季节演变进程联系密切。通过对比和相关分析还表明,青藏高原前期的大气热源偏弱(强),将导致东亚夏季风偏弱(强),西南水汽输送亦偏弱(强),水汽聚集在中国南(北)方地区,最终使得夏季中国的持续性暴雨事件偏多(少),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中国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时空分布与变化 青藏高原 热源异常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东部热力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群 郭品文 曹艳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9-265,共7页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及月平均资料,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分布和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异常与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在1965年存在加强突...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及月平均资料,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分布和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异常与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在1965年存在加强突变,且1970年以后热源加强趋势十分显著。此外,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具有年代际关系,表现为1977/1978年前春季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东亚夏季风存在负相关关系,1977/1978年后两者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春季热源异常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