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2011 M_S4.8 Anqing Earthquake Determined from the CAP Method
1
作者 Hong Dequan Wang Xingzhou +2 位作者 Han Libo Qi Hao Zhang B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68-276,共9页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inverted local broadband waveform data to determine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2011 Ms4.8 Anqing earthquak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double couple solution of the Ms4.8 event is 16°...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inverted local broadband waveform data to determine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2011 Ms4.8 Anqing earthquak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double couple solution of the Ms4.8 event is 16°, 74° and 120° for strike, dip and rake angles of one nodal plane respectively, and 131 °, 33°, 30° for the other nodal plane. The estimated focal depth is about 3kin. Both strikes of the two nodal planes differ significantly to the strike of Susong-Zongyang fault, along which seismic activity has been at a low level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This implies that this earthquake may not have occurred on the Susong-Zongyang fault, and we infer that a buried fault with strike of NNE may be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is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qing earthquake Cut And Paste metho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下载PDF
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2
作者 唐涛 王运生 +3 位作者 吴昊宸 刘世成 冯卓 詹明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3,共12页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对此次地震的地震波放大效应在水平南北向最为显著,右岸半岛状山梁处的放大作用强于左岸浑厚山体,且随着高程的增加场地的放大作用逐渐增大;(2)斜坡右岸的地震动卓越频率为2—6 Hz,左岸主要分布在7—13 Hz,冷竹关沟高陡斜坡的地震动卓越频率在半岛状山梁部位以特低频为主,在浑厚山体斜坡以中低频为主,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斜坡更容易与卓越频率在此范围内的地震动记录发生共振作用,以致坡体地震动响应强烈;(3)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存在地震波背坡效应,同时该处斜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还受到微地形的控制,地震波在右岸坡顶凸起地形处能量最为强烈,右岸斜坡坡顶在地震波经过时更容易发生崩塌等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M_(S)4.8地震 冷竹关沟 放大效应 斜坡地震动 深切峡谷
下载PDF
2018年乌鲁木齐Ms4.8级地震发震构造及房屋震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阿里木江.亚力昆 陈建波 《高原地震》 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
2018年1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Ms4. 8级地震,震中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部的柴窝堡盆地内,最大烈度为Ⅴ度。震区房屋主要是中老旧、自建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因多数为未经正规设计,地基处理不规范,没有进行过抗震设防的自建房,在此... 2018年1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Ms4. 8级地震,震中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部的柴窝堡盆地内,最大烈度为Ⅴ度。震区房屋主要是中老旧、自建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因多数为未经正规设计,地基处理不规范,没有进行过抗震设防的自建房,在此次地震中出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房屋墙体出现细小裂缝、横纵向连接处竖向裂缝等;砖混结构房屋因建造年代久远,施工质量差,出现了横纵墙连接处的轻微裂缝、门洞贯通性斜向裂缝、窗户洞周围墙皮被挤、墙体竖向裂缝等。富民安居房屋抗震措施满足设防要求,抗震性能良好,在本次地震中基本完好,经受住了地震考验。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次地震位于柴窝堡南缘断裂附近,可能为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4.8级地震 地震灾害 活动断裂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1年安庆M4.8地震前合肥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分析
4
作者 何康 解滔 +2 位作者 王燚坤 李军辉 郑海刚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4,共13页
合肥台地电阻率在2011年安庆M4.8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通过对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降水量的定量校正和有限元模拟,排除了气象因素和施工干扰导致地电异常的可能,确认该异常是安庆M4.8地震的震兆异常。文中也结合合肥台的地电异常,... 合肥台地电阻率在2011年安庆M4.8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通过对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降水量的定量校正和有限元模拟,排除了气象因素和施工干扰导致地电异常的可能,确认该异常是安庆M4.8地震的震兆异常。文中也结合合肥台的地电异常,探讨了地电阻率异常的产生机理,认为地电阻率异常的各向异性特征,可能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走向等有关。上述工作对未来确定地电阻率异常和预测主震发生地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安庆M4.8地震 地电阻率异常 气象因素 震源机制解 各向异性
下载PDF
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谢祖军 郑勇 +3 位作者 倪四道 熊熊 王行舟 张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4-1634,共11页
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 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P、sP、pP和sPmP等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并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反演结果显示,这次安庆地震是一个带少量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1°,倾角30°,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15°,倾角75°,滑动角116°,最佳震源深度为4~5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安庆地震极有可能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CAP方法 深度震相
下载PDF
2011年安徽安庆M4.8地震前苏、皖典型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 缪阿丽 +5 位作者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洪德全 徐如刚 杨源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8-576,共9页
通过对2011年安徽安庆M4. 8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时间上前兆异常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协调性等阶段性特征,震前12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步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 通过对2011年安徽安庆M4. 8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时间上前兆异常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协调性等阶段性特征,震前12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步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 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空间上,异常广泛分布,但主要集中在250 km空间范围内,异常具有迁移性特征。水位、水温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位突降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前兆异常 异常月频次 水位
下载PDF
用CAP方法研究安庆4.8级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2 位作者 韩立波 戚浩 张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1月19日安庆MS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W=4.1,节面I走向角16°、倾角74°、滑移角120°;节面II走向131°,倾角33°,滑移角30°;震源深度为3km。两个节面的走向与震中附近的宿...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1月19日安庆MS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W=4.1,节面I走向角16°、倾角74°、滑移角120°;节面II走向131°,倾角33°,滑移角30°;震源深度为3km。两个节面的走向与震中附近的宿松-枞阳断裂的走向相差较大,加之前人的地质考察结果显示,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性较弱,故认为宿松-枞阳断裂是安庆MS 4.8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小,本次地震很可能是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时钟不准情形地震精确定位研究——以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包丰 倪四道 +3 位作者 赵建和 谢军 陈伟文 曾祥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通过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主震破裂区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了减小仪器时钟误差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流动台站的S-P到时差,通过主事件和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较为准确的主震位置和余震序列时... 通过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主震破裂区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了减小仪器时钟误差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流动台站的S-P到时差,通过主事件和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较为准确的主震位置和余震序列时空分布,并评估了仪器时钟误差;又通过对sPL近震深度震相的分析,得到了余震序列较为可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安庆地震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带附近,余震序列大体近水平分布在5km深度,呈长1.5km、宽1km、高0.3km的薄板状展布;从时空分布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序列似乎有往北东方向扩展的趋势.研究表明,基于S-P到时差的定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时钟不准确带来的影响,为中小地震和余震序列活动性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法 时钟误差 sPL深度震相 S-P到时差
下载PDF
2011年安庆M_S4.8地震SmS震相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立波 蒋长胜 吴文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1-462,共12页
2011年1月19日发生的安庆MS4.8地震,在较远范围引起了明显震感.通过仔细辨认此次地震不同频段的波形记录,发现在一些台站记录到了清晰的SmS震相.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其震源机制解,并利用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进一步确认了SmS震相... 2011年1月19日发生的安庆MS4.8地震,在较远范围引起了明显震感.通过仔细辨认此次地震不同频段的波形记录,发现在一些台站记录到了清晰的SmS震相.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其震源机制解,并利用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进一步确认了SmS震相的存在.结合已有实验结果,推断在人类有感频率(1Hz至几Hz)范围内,震中距70—200km内SmS震相往往是振幅最大的震相,是引起远距离有感的主要原因.利用理论地震图研究了震源深度对SmS震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深度可改变SmS震相发育的临界震中距,震源越深对应的临界震中距越小.进一步通过对比SmS与S的振幅比,定性讨论了震源机制解中倾角、滑动角和地壳浅层衰减等因素对SmS震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角和滑动角对其振幅比影响呈现比较复杂的关系,而SmS与S振幅比随地壳浅层衰减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浅层衰减对SmS震相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认为,除当地地壳速度结构的影响外,SmS震相的发育受到震源机制解的倾角、滑动角,震源深度以及地壳浅层衰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SmS震相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衰减
下载PDF
2011年安庆M_S4.8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缪阿丽 王俊 +3 位作者 叶碧文 王维 沈红会 张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对2011年1月19日安庆M_S4.8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典型异常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安庆地震前出现了地下流体群体性异常,这些异常在时间进程上,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临异常。从空间演化过程上看,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中期趋... 对2011年1月19日安庆M_S4.8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典型异常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安庆地震前出现了地下流体群体性异常,这些异常在时间进程上,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临异常。从空间演化过程上看,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水位群体趋势转折异常,另一种是水温异常。其中水位异常广泛分布于震中100~400km范围内,且外围流体井水位表现为趋势转折下降,近震中附近流体井水位表现为趋势转折上升。水温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50km范围内。在短临阶段,异常沿郯庐断裂带分布较广,且有沿着郯庐断裂带先向远离震中的方向迁移,在临震阶段向震中回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异常特征 2011年安庆ms4.8地震
下载PDF
2011年安庆4.8级地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玲利 陈浩朋 +2 位作者 刘泽民 倪红玉 洪德全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6,共9页
采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了2011年安庆MS4.8地震的余震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明显,快S波平均偏振方向在近NNW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延迟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MS4.8地震后有明... 采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了2011年安庆MS4.8地震的余震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明显,快S波平均偏振方向在近NNW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延迟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MS4.8地震后有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在几次较大余震前,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并且其中一次余震在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出现延迟时间减小的现象,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研究认为S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可以为安徽南部地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延迟时间 2011年安庆ms4.8地震
下载PDF
安庆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苗 李军辉 +2 位作者 刘坚 李德前 李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7-191,共5页
计算并分析了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M4.8级地震前后地震震中周边主要地磁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参数变化特征,总结了安徽安庆地震前华东片主要地磁台站地磁资料垂直分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安徽安庆、江西瑞昌与湖北阳新交界发生的2次中强... 计算并分析了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M4.8级地震前后地震震中周边主要地磁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参数变化特征,总结了安徽安庆地震前华东片主要地磁台站地磁资料垂直分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安徽安庆、江西瑞昌与湖北阳新交界发生的2次中强地震前,九峰、泾县、金寨3个地磁台的转换函数部分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安徽安庆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磁低点时间出现位移,地磁日变形态还发生了明显的畸变。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地磁低点位移的产生机理主要与地下介质的电性质改变有关,与空间电磁环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函数 低点位移 中强地震 地磁 安徽安庆
下载PDF
2011年1月安徽安庆4.8级地震烈度与房屋震害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洪涛 曹均锋 +2 位作者 李代娣 童远林 冯伟栋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3期276-283,共8页
2011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MS4.8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灾害评估工作。本文基于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烈度分布及房屋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地震烈度 房屋震害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安庆M_S4.8地震前肥东定点短水准异常提取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德全 王雪莹 +2 位作者 王行舟 张军 李军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1,157,共6页
通过倾斜矢量法和垂直形变剖面图分析法,对安庆MS4.8地震前肥东短水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肥东台短水准数据在安庆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对比分析了安庆地震与九江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的差异,认为安庆地震和九江地震的震源机制... 通过倾斜矢量法和垂直形变剖面图分析法,对安庆MS4.8地震前肥东短水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肥东台短水准数据在安庆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对比分析了安庆地震与九江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的差异,认为安庆地震和九江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震前应力积累在肥东台附近的不同类型可能是两次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短水准 肥东台 倾斜矢量法 垂直形变
下载PDF
安徽安庆M_S4.8级地震现场调查启示与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海春 侯康明 +1 位作者 谭慧明 毕雪梅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4期471-477,共7页
本文通过安庆MS4.8级地震现场调查和震害特征分析,探讨了5.0级左右中强地震现场调查的自身安全保障、灾民恐惧心理安抚,以及震害分布、震害损失、人员伤亡等,旨在为将来5.0级左右中强破坏性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和研究震害特征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庆4.8级地震 现场调查 震害特征 中强地震
下载PDF
安庆M4.8级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军辉 何康 +3 位作者 陈俊 洪德全 陶月潮 郑海刚 《华南地震》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 h,地磁日变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29(27±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可能与安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地磁Z分量 低点位移 地磁日变
下载PDF
安庆4.8级地震的余震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发 李罡风 +4 位作者 张佑龙 张学应 朱生水 裴红云 赵希磊 《华南地震》 2012年第1期28-34,共7页
利用安徽数字地震台网安庆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行Matlap S波分裂程序,对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4.8级地震的余震序列开展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快S波偏振方向有两个优势取向,分别为N73°E和N94°E,初步判断为区域应力场导致... 利用安徽数字地震台网安庆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行Matlap S波分裂程序,对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4.8级地震的余震序列开展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快S波偏振方向有两个优势取向,分别为N73°E和N94°E,初步判断为区域应力场导致的EDA裂隙系各向异性结果。其中快S波N73°E偏振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N74°E基本相同,而快S波N94°E偏振方向稍有偏差,可能是由于4.8级主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引起的。慢S波延迟时间在0.82~10.92范围内变化,平均为2.84,主震后,延迟时间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震后应力的释放过程,而几次较大余震前则处于上升高值状态,可能反映了较大余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各向异性 安庆地震
下载PDF
苏皖地区2次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缪阿丽 叶碧文 +2 位作者 张艺 瞿旻 高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0-363,共14页
归纳总结了安庆M_S4.8地震、高邮-宝应M_S4.9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讨论。结果显示,这2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比较相似。在时间进程上,都表现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与短临异常的配套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中... 归纳总结了安庆M_S4.8地震、高邮-宝应M_S4.9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讨论。结果显示,这2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比较相似。在时间进程上,都表现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与短临异常的配套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中期趋势背景阶段,水位异常均表现为震中附近流体井水位呈趋势性转折上升,而震中外围流体井水位呈趋势性转折下降的特点。且转折上升的流体井在空间上的分布方位与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一致。在短临阶段,异常均表现为先向外迁移继而向震中靠拢的特点。水位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分布可能受区域应力场作用以及区域构造格局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ms4.8地震 高邮-宝应MS4.9地震 地下流体 异常典型特征 前兆机理
下载PDF
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 4.8地震特征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宋美琴 李斌 +3 位作者 吕芳 刘素珍 王秀文 梁向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分析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 4.8地震序列特征,利用P波初动及振幅比和波形反演CAP两种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等分析,结果表明,隐伏的西辛封断裂为... 分析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 4.8地震序列特征,利用P波初动及振幅比和波形反演CAP两种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等分析,结果表明,隐伏的西辛封断裂为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万荣ms4.8地震 地震参数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安庆5.2级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如刚 张毅 +3 位作者 顾春雷 朱志春 王雷 余勇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11期21-25,共5页
根据安徽省及周边区域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2009—2010年期间的3期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成果,给出了监测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以此为基础从场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安庆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
关键词 动态重力变化 流动重力 绝对重力 安庆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