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erring trophic variation for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 i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from the austral fall to early winter using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被引量:3
1
作者 ZHU Guoping ZHANG Haiting +3 位作者 SONG Qi YANG Yang WANG Shaoqin YANG Qingyu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90-95,共6页
The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 is a key speci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ecosystem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food web of the Antarctic ecosystem. The trophic information for this species during the transitio... The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 is a key speci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ecosystem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food web of the Antarctic ecosystem. The trophic information for this speci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austral fall to the winter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its poorly known overwintering mechanisms. However, the few studies on the topic differ in their results, in terms of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les. We investigated the size dependence and monthly and regional variation in δ^(13) C and δ^(15) N values of adult krill i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in the austral fall(April to May) and the early winter(June). We aimed to examine the trophic variations of krill occurred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rill and their feeding environment in the Antarctic marine ecosystem.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1)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size and the δ13 C value of krill, but the δ15 N value of krill presented a remarkable association with size;(2)the δ13 C values of krill increased during the austral fall, but no remarkable variation existed at the onset of winter,and the δ15 N value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during this period;(3) mean δ15 N values of krill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Bransfield Strait and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 Our data imply that adult krill present size-, season-, and region-dependent trophic vari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ustral fall to early winter i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hausia superba stable isotope trophic variation antarctic Peninsula feeding habit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abundance and growth condition of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in the Prydz Bay region,Antarctica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9/2000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会莲 孙松 吉鹏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02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rydz Bay region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9/2000. The sample - collection was made at 15 sites in 3 longitudinal transects. Although krill were encoun...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rydz Bay region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9/2000. The sample - collection was made at 15 sites in 3 longitudinal transects. Although krill were encountered at 14 sites, the abundance was comparatively low in general.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krill population was of post -larval stages. The mean numerical and weight density of krill integrated for all sampling stations in the survey area were 16. 17 ind. 1000 m -3and 12.02 g 1000 m -3 , respectively. In the survey area, stations with larger krill density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slope zone, except that the largest sample was collected in the open sea zone. No krill occurred in the only station of the shelf zone during our investigation. Krill collected from the slope zone were under better growth condition than those from the open sea zone, but when the survey area is considered as a whole, the growth condition is normal.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w that the three large sample stations seem to be related with the cold water mass at 75 m depth and the confluence area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Chla centers at the depth of 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Prydz Bay antarcticA growth condi-tion.
下载PDF
Notes Diet analysis of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Dana
3
作者 Zhu Genhai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57-462,共6页
Sampling date and position are shown in Table 1. Complete E. superbasamples with fullstomach were usua1ly used. They were averagely 45 mm long and 1.5 g weight (wet). Beingconcentrated with filtered sea water, every f... Sampling date and position are shown in Table 1. Complete E. superbasamples with fullstomach were usua1ly used. They were averagely 45 mm long and 1.5 g weight (wet). Beingconcentrated with filtered sea water, every food species from krill stomach was observed andidentified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and their size was measured. Food species in stomachcontent of E. superbawere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species in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area Notes Diet analysis of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Dana
下载PDF
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数量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左涛 陈丹 +2 位作者 赵宪勇 吴强 李显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蚤状幼体、未成体及成体的体长范围(平均体长)分别为1.76–4.96 mm(3.48 mm)、3.95–14.80 mm(5.96 mm)、16.87–39.85 mm(36.10 mm)、40.00–58.96 mm(43.94 mm)。CIII期原蚤状幼体和FI期蚤状幼体的生长率较高。推测,南奥克尼群岛水域南极大磷虾生殖季节始于9月末,集中出现在12月中上旬;而南设得兰群岛生殖季节应早于上述水域。比较两种采集方式,南极大磷虾在水平网中的出现频率和个体出现数量均高于垂直网采集样的相应值,建议传统垂直拖网与水平拖网两种采样方式有效结合,可促进更全面了解大磷虾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数量分布 发育期 生长率 南极半岛
下载PDF
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小芳 郭向融 +4 位作者 李爽 辛云 蒋永毅 冷凯良 姜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为研究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制备南极磷虾磷脂,对其磷脂组成和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系统评价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南极磷虾磷脂的磷脂含... 为研究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制备南极磷虾磷脂,对其磷脂组成和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系统评价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南极磷虾磷脂的磷脂含量为(93.78±3.18)g/100 g;南极磷虾磷脂主要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分别占比(90.60±1.03)%和(5.08±1.10)%;南极磷虾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主要为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1.75±0.24)%和(19.35±0.10)%。南极磷虾磷脂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5.78 mg/mL和14.87 mg/mL,且其还原能力呈浓度依赖效应。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磷脂 纯化 组成特征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南极半岛周边海域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应性
6
作者 王嘉龙 刘慧 朱国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3,共10页
南极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栖息地适应性研究对可持续利用磷虾资源和了解南大洋生态系统均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模型算法会导致估算的磷虾栖息地适宜性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探索构建磷虾栖息地指数模型的合适方法,实... 南极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栖息地适应性研究对可持续利用磷虾资源和了解南大洋生态系统均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模型算法会导致估算的磷虾栖息地适宜性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探索构建磷虾栖息地指数模型的合适方法,实验利用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海表面叶绿素(sea surface chlorophyll,SSC)、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等环境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和一元非线性拟合方法,并结合最小值法、最大值法、连乘法、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等算法构建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更符合磷虾实际栖息分布情况,而一元非线性拟合预测结果较为连续。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连乘法的预测效果较好,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的预测结果相似,且较为稳定。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是构建南极磷虾HSI模型的合适方法。此外,使用连乘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等算法能够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要慎重使用。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有助于评估类似物种在栖息地方面的适宜性,对未来磷虾资源的评估和南极生态系统管理具有启示意义。同时,该研究也为其他生态学领域中栖息地适宜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栖息地适应性指数 神经网络 一元非线性拟合 南极半岛
下载PDF
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浸提法富集南极磷虾磷脂
7
作者 郭向融 刘小芳 +4 位作者 姜维 辛云 苏东 刘宇 冷凯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为研究利用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浸提法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富集磷脂,采用乙醇提取南极磷虾的总脂质,以总脂质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总脂质提取效果的影响;而后以脂质得率、磷脂含量、磷脂得率... 为研究利用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浸提法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富集磷脂,采用乙醇提取南极磷虾的总脂质,以总脂质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总脂质提取效果的影响;而后以脂质得率、磷脂含量、磷脂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采用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从南极磷虾总脂质中萃取富集磷脂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提取南极磷虾总脂质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g/mL)、浸提时间3 h、浸提温度40℃、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南极磷虾总脂质得率为(4.69±0.13)%。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从南极磷虾总脂质中萃取富集磷脂的最佳体积比为0.275∶0.600∶0.125,获得的南极磷虾磷脂中磷脂含量为(85.46±0.31)%。南极磷虾磷脂主要为磷脂酰胆碱,磷脂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总量达到总脂肪酸含量的(53.39±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双液相 磷脂 富集 相平衡
下载PDF
L-赖氨酸预处理及杀菌工艺对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谭雨婷 孙培梓 +3 位作者 满昊 张芯语 徐晓宇 李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5-173,共9页
研究相同杀菌强度下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经过L-赖氨酸(L-lysine,Lys)预处理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采用Lys进行预处理南极磷虾肉,分别以水和保水剂三聚磷酸钠为对照,在相同的杀菌强度下,研究115℃杀菌60 min、117℃杀菌38 min、11... 研究相同杀菌强度下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经过L-赖氨酸(L-lysine,Lys)预处理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采用Lys进行预处理南极磷虾肉,分别以水和保水剂三聚磷酸钠为对照,在相同的杀菌强度下,研究115℃杀菌60 min、117℃杀菌38 min、119℃杀菌24 min和121℃杀菌15 min 4种杀菌条件对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在115℃杀菌60min后,Lys处理组的南极磷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较低,脂质氧化程度最低;低场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表明,不易流动水峰面积最大且伪彩图的信号强度最高;微观结构的结果显示,经Lys处理的南极磷虾肉组织更加规则,孔洞分布均匀,微观结构更完整;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此杀菌条件下Lys处理组的南极磷虾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质地,且在可接受度方面的评分也最高。Lys可替代磷酸盐改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且115℃杀菌60min的杀菌工艺使南极磷虾罐头品质最好,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有很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罐头 L-赖氨酸 杀菌 品质改良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纳滤脱盐工艺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福后 黄岳磊 +4 位作者 刘小芳 冷凯良 王灵昭 于源 苗钧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5,共8页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虾蛋白肽进行脱盐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蛋白肽浓度为3%、纳滤压力为1.2MPa、循环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肽的脱盐率达到(86.35±2.11)%、蛋白损失率为(9.10±0.35)%。采用优化工艺获得的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盐分含量为(1.14±0.12)%,蛋白质含量为(92.73±2.29)%,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3000 Da以下,氨基酸组成合理且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研究将为高品质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蛋白肽 正交实验 纳滤 脱盐
下载PDF
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爽 刘小芳 +4 位作者 李福后 王伟霞 冷凯良 李雅婷 郭向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43-250,共8页
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 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4 h、料液比1:7(g/mL)、加酶量1.6%;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74.37%±0.87%。该ACE抑制肽在温度20~100℃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pH<7.0和pH>8.0条件下ACE抑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仍能保持原有活性的86.96%。研究将为南极磷虾蛋白类健康食品和食源性多肽类降压药物的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ACE抑制肽 酶解 工艺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南极磷虾冻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迟海 李学英 +1 位作者 杨宪时 郭全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以出肉率及化学变化(pH、TVB-N、TBARS、Ca2+-ATPase活性)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了南极磷虾冻藏温度下(-8、-18和-28℃)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实验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感官评分与冻藏时间和冻藏温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2和0.981),-... 以出肉率及化学变化(pH、TVB-N、TBARS、Ca2+-ATPase活性)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了南极磷虾冻藏温度下(-8、-18和-28℃)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实验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感官评分与冻藏时间和冻藏温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2和0.981),-8℃条件下20d后南极磷虾感官不可接受,-18和-28℃条件下南极磷虾分别在75和120 d时感官不可接受;出肉率与冻藏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953),在-8、-18和-28℃条件下南极磷虾出肉率在货架期终点分别达到31.62%、31.21%、34.52%;pH与冻藏时间和冻藏温度相关性不明显,不适宜用作反映南极磷虾冻藏条件下的品质指标,但随时间的延长pH仍呈增长趋势,在货架期终点3种冻藏温度下南极磷虾pH分别达到7.94、7.99、7.84;TVB-N和TBARS分别与冻藏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944和0.935),但TVB-N只与-8℃条件下的温度有显著相关性,TBARS只与-18和-28℃冻藏温度有显著相关性,在货架期终点时(感官不能接受)3种冻藏温度下南极磷虾TVB-N和TBARS分别为21.43、20.49、19.74 mg/100 g和0.88、0.78、0.66 mg MA/kg,均低于腐败水平阈值;Ca2+-ATPase活性下降显著,与冻藏时间呈显著相关性(r=-0.929)。南极磷虾感官指标、出肉率、TVB-N、TBARS、Ca2+-ATPase活性均在冻藏期间有明显变化,且与冻藏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考虑用作反映冻藏条件下南极磷虾品质变化指标。因此,综合各项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可以判断实验过程中3种冻藏温度下南极磷虾货架期终点分别为20、75、1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冻藏温度 品质变化 货架期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京美 刘小芳 +5 位作者 冷凯良 苗钧魁 高华 赵宪勇 侯钦帅 张学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南极磷虾样品的甘油三酯含量、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虾青素含量和总脂肪酸组成等为衡量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解冻方式(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对南极磷虾脂... 以南极磷虾样品的甘油三酯含量、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虾青素含量和总脂肪酸组成等为衡量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解冻方式(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的解冻时间分别为210、450、90、5 min。不同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经不同解冻方式处理后,南极磷虾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虾青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在20.8%~23.0%之间,虾青素含量在391.7~429.9μg/g之间。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从脂质的开发利用角度考虑,南极磷虾的解冻方式优先顺序为:静水解冻>低温解冻>微波解冻>自然解冻。综合考虑产品脂质品质、解冻时间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南极磷虾陆基生产加工过程中,以冻虾为原料开发制备南极磷虾油时,应优先选用静水解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解冻方式 游离脂肪酸 虾青素 雷达图 脂质品质变化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灵智 黄洪亮 +4 位作者 屈泰春 杨桥 陈帅 刘健 齐广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8-500,共13页
基于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断面的调查,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3月5日期间,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评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磷虾平均资源密度为32.8 g/m2,总... 基于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断面的调查,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3月5日期间,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评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磷虾平均资源密度为32.8 g/m2,总资源量为9.34×107 t;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资源量年度变化明显,种群年龄结构以2+龄或3+龄的补充群体为主,补充群体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资源量变化;调查期间大磷虾主要集群于普里兹湾口的陆架坡折区,其范围为70.50°E^75.50°E、67°S^68.5°S,海底水深介于250~1 000 m;叶绿素浓度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3;未发现水温、盐度和海底水深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的直接相关关系(P>0.05);盐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23;叶绿素浓度深层极大值现象(简称DCM现象)出现在以73°E 67°S为中心的普里兹湾口附近海域,DCM现象可能与冬季残留水团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南极大磷虾 时空分布 资源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对负重游泳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琳 刘潇阳 +2 位作者 周新 周大勇 辛丘岩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为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分别将高、中、低剂量全脂型虾油(WKO)和磷脂型虾油(PKO)每日1次灌入昆明种小鼠胃中,持续4周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肌糖原、血清乳酸。结果表明,中剂量WKO及PKO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 为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分别将高、中、低剂量全脂型虾油(WKO)和磷脂型虾油(PKO)每日1次灌入昆明种小鼠胃中,持续4周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肌糖原、血清乳酸。结果表明,中剂量WKO及PKO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均极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低剂量PKO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3个剂量WKO组及高剂量PKO组的肝糖原水平极显著高于空白组;除低剂量PKO组外,其余虾油组小鼠的肌糖原水平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而血清乳酸水平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小鼠 抗疲劳 糖原 乳酸
下载PDF
南极磷虾中氟含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兰兰 赵彦玲 +2 位作者 赵晓君 张晓燕 周德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57,共3页
摘要:为更加系统地研究南极磷虾中氟的分布情况,课题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对磷虾中氟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汇总.借助于2010、2011年两次南极科研考察,对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理性分布差异及初加X--前后的氟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 摘要:为更加系统地研究南极磷虾中氟的分布情况,课题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对磷虾中氟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汇总.借助于2010、2011年两次南极科研考察,对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理性分布差异及初加X--前后的氟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不同站位的南极磷虾氟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不同站位的南极磷虾氟(整虾)含量变化区间为703.2~1825mg/kg。南极磷虾各部位中氟含量的分布明显具有甲壳(包括甲壳和尾足)〉头胸部〉肌肉的变化特征:中国明对虾和刀额新对虾各部位的氟含量分布也存在着与南极磷虾相同的分布情况,即甲壳〉头胸部〉肌肉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氟含量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南极磷虾多肽的组成及其抗氧化与ACE抑制活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小芳 颜征 +3 位作者 冷凯良 孙如男 于源 苗钧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13,共7页
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经碱溶酸沉法与酶解法联用制备南极磷虾多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氨基酸分析解析了多肽的组成和结构,并重点评价了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 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经碱溶酸沉法与酶解法联用制备南极磷虾多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氨基酸分析解析了多肽的组成和结构,并重点评价了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碱溶酸沉法与碱性蛋白酶酶解法联用制备南极磷虾多肽,水解度和肽得率可达到(17.83±3.73)%和(57.20±0.24)%。南极磷虾多肽的紫外最大特征吸收波长在273.5 nm;多肽在3390.84、2917.66、1648.36、1547.59 cm-1和1402.21 cm-1处具有红外特征吸收峰;多肽的分子量主要在189 Da^6500 Da范围内(98.93%),其中,451 Da^1450 Da占比最高(41.00±0.05)%;多肽的氨基酸组成理想,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南极磷虾多肽具有显著的还原能力和良好的清除DPPH·、ABTS+自由基、·OH的能力,自由基清除IC50值分别为5.65、0.17、4.46 mg/mL;此外,多肽还具有良好的ACE抑制活性,当多肽浓度为0.5 mg/mL时,ACE抑制率为(55.91±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多肽 组成特征 抗氧化活性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总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学超 刘小芳 +3 位作者 邱阿敏 侯钦帅 冷凯良 高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0-184,共5页
本研究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以及银盐法测定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及其不同形式制品总砷含量的适用性,并采用确定的检测方法对南极磷虾冻虾、南极磷虾粉和市售不同品牌南极磷... 本研究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以及银盐法测定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及其不同形式制品总砷含量的适用性,并采用确定的检测方法对南极磷虾冻虾、南极磷虾粉和市售不同品牌南极磷虾油中的总砷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采用ICP-MS法、HG-AFS法及银盐法检测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的总砷含量,3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达到100.26%~110.48%、82.68%~98.50%和89.64%~94.89%,RSD均小于5%。3种国标方法对于南极磷虾及其相关制品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与银盐法相比,ICP-MS法、HG-AFS法操作复杂,仪器昂贵。因此,银盐法可作为快速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总砷含量的首选方法。采用银盐法测得南极磷虾冻虾、虾粉和虾油中总砷含量分别为0.44~0.45 mg/kg、1.04~1.91 mg/kg、0.52~5.50 mg/kg。加快建立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无机砷定量及砷形态分析技术对于科学认识南极磷虾砷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总砷 ICP-MS HG-AFS 银盐法
下载PDF
南极海洋生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国平 王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20-8330,共11页
生物的胃肠道微生物数量众多,各种菌群之间互相制约,与宿主共同进化。南大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库,繁衍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及特殊性,使得其胃肠道微生物较为特殊,肠道微生物群落也进化到适应宿主的各种营养生活方... 生物的胃肠道微生物数量众多,各种菌群之间互相制约,与宿主共同进化。南大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库,繁衍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及特殊性,使得其胃肠道微生物较为特殊,肠道微生物群落也进化到适应宿主的各种营养生活方式。从不同营养级具有代表性的南极海洋生物出发,以南极磷虾,鱼类,企鹅,海豹为主线,综述这些生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为更加有效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南极磷虾 冰鱼 海豹 企鹅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南极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渔获率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晓明 朱国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4-1283,共10页
为了解释南极大西洋扇区的48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的多尺度振荡模态特征及其与环境振荡之间的响应关系,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82—2011年问的南极磷虾月均渔获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振荡表现出了0.5a、1a、1... 为了解释南极大西洋扇区的48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的多尺度振荡模态特征及其与环境振荡之间的响应关系,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82—2011年问的南极磷虾月均渔获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振荡表现出了0.5a、1a、1.5a、2.5a、7a和11a等多个周期,其中高频振荡对南极磷虾资源变动影响较大,低频振荡影响较小:3个亚区渔获率都为冬高夏低季节性振荡,48.1~48.3亚区最高值依次出现在5月、6月和9月,渔获率的最低值出现在1月;所有振荡周期中以1a为最主要振荡周期(方差解释率为46.7%),南极磷虾年补充规模对其渔获率最为重要;其2.5a振荡和海冰面积3.0a;振荡有关;渔获率低频振荡周期与气候.海流系统振荡周期有关。海冰面积和渔获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O.44,位相差10个月)。海冰面积异常振荡会在8~l1个月之后对渔获率和渔获率异常产生的正相关影响。磷虾资源的振荡是环境振荡和磷虾生物周期综合作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渔获率 振荡模态 经验模态分解 南极大西洋扇区
下载PDF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研究时间和环境因子对南极半岛北部南极磷虾渔场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朱国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63-1871,共9页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公报(Statistical Bulletin,Volume 23)提供的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实验对1998—2009年南极半岛北部(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内的南极磷...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公报(Statistical Bulletin,Volume 23)提供的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实验对1998—2009年南极半岛北部(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内的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表温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3个小区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总偏差解释率分别为51.11%、69.25%和65.82%,其中各小区贡献最大的因子均为月份。1998—2009年期间,3个小区内各年平均CPUE保持相对稳定。48.1小区各年间平均CPUE值变化最小,而48.3小区则较48.2小区大。3个小区之间及48.2小区和48.3小区内年均CPUE差异不明显,而48.1小区内平均CPUE则存在显著性年份差异。从CPUE月均变化可以看出,3个小区均呈单峰分布,48.1~48.3小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5月和6月。3个小区之间平均CPUE月变化不显著,但各区内平均CPUE则存在显著的月变化。48.1~48.3小区南极磷虾渔场的适宜表温范围分别为–3~2℃、–2~2℃和0~5℃,但CPUE主要分别集中在表温–2~1℃、–1~0℃和1℃左右以及0.8~2.4℃范围内。48.1小区(53%)、48.2小区(39%)和48.3小区(51%)3个小区较大比例的CPUE值处于叶绿素a浓度为0~0.2 mg/m3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广义可加模型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南极半岛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