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高红侠 徐蓬 +1 位作者 许荣宸 王立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口腔科接收的8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共88颗上颌埋伏前牙,所有患者均因牙列不齐、缺失等情况就诊...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口腔科接收的8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共88颗上颌埋伏前牙,所有患者均因牙列不齐、缺失等情况就诊,牙槽骨九分区法后加颞颌骨CBCT片发现埋伏牙。统计牙冠牙根的外上、外中、外下、中上、中中、中下、内上、内中、内下上颌前部埋伏牙的颗数以及埋伏牙位置、牙冠定位及牙根弯曲情况等。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埋伏牙位置、牙冠定位及牙根弯曲情况等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牙槽骨九分区法分类及CBCT的研究结果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88颗埋伏牙中,50颗牙冠、根在邻牙同侧,5颗牙冠、牙根在邻牙间,33颗牙冠、牙根在邻牙不同侧。埋伏牙牙冠、牙根以位于上颌骨内中和外上2个区间最多(占23.86%和19.32%)。88颗埋伏牙的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1.340、4.460、4.570、0.900、0.930、0.030、0.040、0.200,P<0.05)。结论: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具有清晰直观、准确便捷的优点,牙槽骨九分区法对治疗复杂上颌前部埋伏牙具有精确定位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诊治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三维重建 牙槽骨九分区法 上颌前部埋伏牙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牙槽前神经管及其副管形态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傲然 王珏 范亚伟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上牙槽前神经管(canalis sinuosus,CS)是从眶下神经管延伸至上颌骨前部的骨管,内含有上牙槽前神经血管束,CS在上颌骨前部出现的解剖变异分支称为副管(accessory canals,ACs)。准确识别CS及其ACs可以降低上颌前部手术时神经血管并发... 目的上牙槽前神经管(canalis sinuosus,CS)是从眶下神经管延伸至上颌骨前部的骨管,内含有上牙槽前神经血管束,CS在上颌骨前部出现的解剖变异分支称为副管(accessory canals,ACs)。准确识别CS及其ACs可以降低上颌前部手术时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改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S及其ACs的主要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特征,以便为种植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36例患者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利用NNT viewer软件测量CS及其ACs的形态计量学特征,根据性别、年龄和鼻腭管(nasopalatine canal,NPC)类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分析显示ACs发生率为46.73%(157/336),ACs多呈双侧分布,垂直走行,侧切牙(51.77%)和中切牙(22.70%)的腭侧是ACs分布的主要区域。CS距中切牙根尖距离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353,P<0.001)。圆柱型NPC患者的CS直径明显大于香蕉型(P<0.05)、沙漏型(P<0.01)和漏斗型(P<0.01)NPC的患者。沙漏型NPC患者与香蕉型NPC患者对比,CS距中切牙根尖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Cs在山西人群上颌骨前部有很高的发生率,NPC类型对CS及其ACs的形态计量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同时评估CS及其ACs和NPC是合理的,并有助于预防种植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在术前应更加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美学区 牙种植体 上牙槽前神经 上牙槽前神经管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2种即刻种植术对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立 陆卫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2种即刻种植术对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的影响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翻瓣组(80例)和不翻瓣组(80例),分别运用翻瓣和不翻瓣即刻种植义...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2种即刻种植术对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的影响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翻瓣组(80例)和不翻瓣组(80例),分别运用翻瓣和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年,观察2组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变化及手术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翻瓣组种植体成功63例,不翻瓣组为78例,成功率分别为78.75%和9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出现疼痛、出血、肿胀等并发症,翻瓣组分别为23.75%、16.25%、20%,总发生率为60%;不翻瓣组分别为11.25%、6.25%、8.75%,总发生率为26.25%,2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龈沟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牙槽骨长度和嵴顶吸收均较种植前下降,且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翻瓣即刻种植在降低牙槽骨长度和手术并发症,以及改善软、硬组织等方面均优于翻瓣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即刻牙种植术 牙槽骨长度 软组织 安全性
下载PDF
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白银 张孝霞 朱艺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PAOO)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诊断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或开窗患者共45例(239个位点),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 目的分析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PAOO)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诊断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或开窗患者共45例(239个位点),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9.9)岁。均采用PAOO进行治疗,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术前、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的临床参数和锥形束CT(CBCT)参数的变化趋势,其中临床参数包括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角化牙龈宽度(KGW)和牙龈退缩水平(GRL),CBCT参数包括牙根长度(RL)、牙槽嵴顶骨皮质厚度(CBT)、根中腭侧牙槽骨厚度(MBT)、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BT)以及垂直槽骨高度(VBH)。结果GRL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F=4.898,P<0.05),而BI、PD和KGW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CBT、MBT和VBH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F=5.032、9.032和7.253,P<0.05),而RL和ABT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PAOO技术在软组织和硬组织增强方面对牙周状况有益,对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 骨开裂 开窗 下颌骨 前牙槽区
原文传递
不同平台转换种植体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薛志国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8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平台转换种植体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取41例前牙缺失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选用Osstem GSⅡ系统(光滑斜面平台转换技术),观察组21例选用AnKylos系统(粗... 目的探讨不同平台转换种植体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取41例前牙缺失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选用Osstem GSⅡ系统(光滑斜面平台转换技术),观察组21例选用AnKylos系统(粗糙水平平台转化技术)。统计两组种植成功率,并对比不同时间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及软组织评分。 结果观察组种植成功率(100.0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均增加,但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分均降低,但不同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sstem GSⅡ系统与AnKylos系统种植体均可有效确保种植成功率,减少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周围软组织退缩,但AnKylos系统减少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转换种植体 前牙美学区 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量 软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