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treated by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 and autograft fusion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李起鸿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7年第4期209-215,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Iopa- thy(CSM).Methods: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ary 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Iopa- thy(CSM).Methods: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ary 200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surgery in subsection,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Preoperative,immediate post- operative and follow-up image data,X-rays and semi-quantitative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 sco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lordosis(Cobb's angle),intervertebral heights,the stabili- ty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Results:Preoperative symptoms were markedly alleviated or disappear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JOA scores,the ratio of improvement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72.2%,including excellent in 9 cases(42.9%),good in 7 cases (33.30%),fair in 3 cases(14.3%)and poor in 2 cases(9.5%).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s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s in lordosis and in 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the cervical spine(P<0.01).There is no evidence of instrument failure 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4.2 months(9-24 months, P>0.01).Conclusion: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 tion is a rational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 减压疗法 内固定
下载PDF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for cervical kyphosis in a girl with Ehlers-Danlos syndrome:A case report
2
作者 Huang Fang Peng-Fei Liu +4 位作者 Chang Ge Wen-Zhi Zhang Xi-Fu Shang Cai-Liang Shen Rui H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4期532-537,共6页
BACKGROUND Spinal deformities in Ehlers-Danlos syndrome(EDS; type VI) are generally progressive and severe. Surgical treatment has been described for kyphoscoliosis in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 BACKGROUND Spinal deformities in Ehlers-Danlos syndrome(EDS; type VI) are generally progressive and severe. Surgical treatment has been described for kyphoscoliosis in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describ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nterior approach in cervical kyphosis. An anterior approach may not be able to fully decompress the spinal canal and restore the normal curvature of the cervical spine. Therefore, the anterior approach for cervical kyphosis in young children is hard. We describe the first case in an EDS girl with cervical kyphosis who received satisfactory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CASE SUMMARY The chief complaints of a 16-year-old girl with EDS were double upper limb weakness for 7 years and double lower limb walking instability for 2 years.Moreover, the imag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egree of kyphosis from cervical vertebra 2 to 4 accompanying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was 30°. An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involving cervical vertebra 3 and a titanium mesh implant were perform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The results at 3 mo after surger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nterior fusion was solid, and the kyphosis of the cervical spine was corrected. Additionally, the power of all four extremiti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vical kyphosis in EDS is ra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se patients, especially an anterior approach, is challenging. Therefore, to develop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treat cervical kyphosis in EDS,there is still much work to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KYPHOSIS EHLERS-DANLOS syndrome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Advances in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3
作者 Bin Fan Fanghe Luo Yue Ma 《Expert Review of Chinese Medical》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been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an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follow-up time,the fusio...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been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an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follow-up time,the fusion segment-associat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merged gradually.Reserved cervical stability and activity,the concept of non-fusion was born.As a non-fusion technique,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developed rapidl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prosthesis materials and design concepts,and specification and proficiency of surgical procedures,CADR has achieved better short and mid-term clinical efficacy than ACDF.Compared with ACDF,the main advantages of CADR are that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s quick,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ervical vertebra are maintained,the height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space is restored,and the stress of adjacent segments and the rate of surgical renovation are reduced.In clinical work,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CADR requires spine surgeons to control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and patients'conditions strictl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ADR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research progress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Meta分析
4
作者 周琰杰 曹春风 +5 位作者 张中卒 牛雄 王鑫 杨再海 周亮 李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简单,相比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跳跃型颈椎病及邻椎病翻修患者,更加推荐使用ROI-C^(TM)自锁系统。但鉴于其可能存在较高的沉降率,对于多节段且合并融合器沉降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椎体终板破损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仍建议使用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减压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病 ROI-C 自锁系统 Cage+钉板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5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宋仁谦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禚汉杰 闫飞鸿 王彦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ACVYF治疗(ACVY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65岁(61.0±6.4岁),体质指数16.8~28.1kg/m^(2)(23.67±2.86kg/m^(2));病程10~80个月(37.5±20.1个月);手术节段:C32例、C45例、C513例、C610例。3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治疗(ACCF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59.5±6.8岁);体质指数16.6~26.4kg/m^(2)(23.30±2.56kg/m^(2));病程13~72个月(35.8±18.8个月);手术节段:C33例、C46例、C512例、C6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区高度、C2~7 Cobb角;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在X线片或CT片上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CVYF组手术时间为88.2±19.7min,术中出血量为133.3±24.4mL;ACCF组手术时间为91.5+24.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7±29.4mL,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与ACCF组术后各有3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2周后均自行缓解,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颈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融合区高度和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CVYF组均大于ACCF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CVYF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10.54)%,ACCF组术为(75.92±10.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70.0%和93.3%)优于ACCF组(40.0%和73.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已骨性融合(P>0.05)。结论:ACVYF能有效解除椎体层面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相较于ACCF,ACVYF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加快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置入物沉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
7
作者 张仕霖 雷飞 +5 位作者 袁浩 郑礼鹏 陈赞 刘玉熙 王明朗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54-4859,共6页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究手术纠正患者矢状位失平衡从而改善患者后期临床疗效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5例,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10%)且都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周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将患者分为Ⅰ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n=27)、Ⅱ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且≤10 mm,n=19)、Ⅲ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10 mm,n=12)、未失衡组(C2-7 SVA位于正常范围,n=67)。比较术后各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像学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值、颈倾斜角、T1倾斜角、胸廓入口角的变化,探究患者后期临床疗效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随访时间大于1年;②术前症状评分、术后1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2-7 SVA较术前降低,较术后1周上升(P<0.05);C2-7 Cobb角较术前增加(P<0.05);颈倾斜角较术前降低(P<0.05);③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量与C2-7 SVA变化量呈现正相关(P<0.05);④提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越严重的患者,后期疗效越差;颈椎病患者术后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是导致患者后期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临床医生更应重视术前、术中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纠正,在术前根据矢状位平衡参数制订个性化手术策略及方案,并在术中纠正C2-7 SVA至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矢状位参数 矢状位失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8
作者 孙鸣晓 王金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颈椎病 并发症 疼痛度 颈椎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王开峰 王腾飞 +1 位作者 任娇 卢晓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酒泉市中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颈前路...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酒泉市中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12个月,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12个月,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甲钴胺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神经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甲钴胺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刘新权 陶志强 +2 位作者 范少勇 刘欢 江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CS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CS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价,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随时间的进展均呈下降趋势,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后趋于平稳。VAS评分、NDI评分术后、术后半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延迟愈合,勤换药后均愈合;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与ACDF术治疗CSM,均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短期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治疗CSM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椎板开窗减压
下载PDF
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解剖学及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成明 蒋赛男 +1 位作者 唐烨 蒋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37-2841,共5页
背景: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具备与松质骨、椎体皮质骨较为接近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对颈椎手术中融合器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 背景: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具备与松质骨、椎体皮质骨较为接近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对颈椎手术中融合器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颈椎解剖学、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46.85±9.7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5)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置入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观察组(n=45)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置入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术后1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量表评价疗效;术后3d及3个月,拍摄颈椎X射线片记录颈部解剖学指标;术后1,3 d,采集静脉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术后3个月,采用颈部失能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患者肢体功能状态。结果与结论:(1)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义(P>0.05);(2)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颈椎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T1倾斜角均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1,3 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3)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颈部失能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4)结果表明,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减轻机体应激、改善肢体功能,同时在保持颈椎解剖形态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孔钛合金融合器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应激激素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风险与预防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建城 姚晓玲 +2 位作者 凌海乾 赖盈 李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408-4413,共6页
背景:椎间植入物下沉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国内外文献,以期对脊柱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 背景:椎间植入物下沉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国内外文献,以期对脊柱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intervertebral implant,subsidence,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cage,review,biomechanical analysis,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complications,biomaterials”及“椎间植入物,下沉,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器,综述,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3D打印技术,并发症,生物材料”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结果与结论:(1)在术前因素中,骨质疏松、体质量指数较低、更高的T1倾斜率和倒置的颈椎角是颈前路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2)C6/7是颈前路术后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好发节段,长节段的发生率高于短节段,大多数文献认为,钛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降低下沉风险。(3)植入物的宽度、直径、高度与术后下沉率相关,植入物放置趋于终板中央时下沉风险增高。(4)矩形、解剖型、12-叶形、多孔结构融合器及仿生凹坑表面置于融合器侧面时可有效降低下沉风险。(5)聚醚醚酮材料融合器较钛合金融合器的下沉风险较低,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在近年得到更多的研究,但仍需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6)过度刮除终板、椎间过度撑开、颈椎牵开器撑开时间过久、螺钉置入位置较差、植入物置入角度欠佳是导致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危险因素,术后过早去除颈托会增加下沉风险。(7)生物力学研究、材料学研究、3D打印技术、远期随访是未来研究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入物 下沉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融合器 综述
下载PDF
ACCF联合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及N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信 杜佳泷 邹志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MCSM患者...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和观察组(n=40,ACCF联合ACDF)。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CD4^(+)、CD8^(+)、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CF联合ACDF治疗MCSM的手术效果较优,患者颈椎稳定性好,且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超 唐晓杰 谭江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167-171,共5页
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为目前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典型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至今,已成为解决CDD的金标准,而基... 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为目前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典型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至今,已成为解决CDD的金标准,而基于访查时间深入,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隐患逐渐显露了出来。ASD对于融合术的后期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同时引发患者问题反复,严重的更是会对手术疗效造成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次主要总概了近些年业内有关研究成果,并就ASD的发生情况、危险性和防范等予以探讨,提升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影响
16
作者 曾佳学 柯添耀 何秋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于手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总有效率,于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颈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相比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功能,减轻颈椎疼痛感,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17
作者 韩建华 郑丰裕 +2 位作者 郑圣安 齐永建 郭永生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17-21,共5页
目的对比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后... 目的对比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11±0.35)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为(14.52±1.6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6、10.440,P<0.05)。术前,两组C2-7角、C2-7矢状面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2-7角、C2-7矢状面垂直距离均有显著改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相比,前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但两者的安全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临床效果 颈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郑圣安 郑丰裕 董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典型病例。结果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1.6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数值稍有下降,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107个,融合率95.54%;1例术后3个月随访Cage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Cage位置同前,椎间融合;术后随访2年,1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征象,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ROI-C进行多节段ACDF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手术的评价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倪斌 叶晓健 石志才 余科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3组14例为颈椎次...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3组14例为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患者。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第2、3组手术效果好于第1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也较第1组高。第2、3组间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别,第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多平面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而次全椎体切除术更适用于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椎体融合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被引量:54
20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6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海涌 白克文 陈晓明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椎体切除两间隙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128例,两个以上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37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器181例,多节段49例。随访2 ̄18年,平均5.2。年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字2检验。结果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字2检验P>0.05)。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操作是彻底减压,因此不应走入依靠几种内固定及新材料就可提高疗效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