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treated by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 and autograft fusion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李起鸿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7年第4期209-215,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Methods: 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Methods: 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ary 200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surgery in subsection, 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Preoperativ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and follow-up image data, X-rays and semi-quantitative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 (JOA) sco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lordosis (Cobb's angle), intervertebral heights, the stability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Results: Preoperative symptoms were markedly alleviated or disappear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JOA scores, the ratio of improvement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72. 2%, including excellent in 9 cases (42.9%), good in 7 cases (33.3%), fair in 3 cases (14.3%) and poor in 2 cases (9.5%).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s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s in lordosis and in 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the cervical spine (P〈0. 01).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instrument failure 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4. 2 months (9-24 months, P〉0. 01). Conclusion: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 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s a rational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ULTILEVEL anterior decompression fusion internal fixation
下载PDF
不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内固定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强 李世芸 +1 位作者 熊鹰 李甜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无损颈椎C_(1)-C_(7)节段完整模型,基于模型有效性,建立在C_(4)-C_(5)节段置入Low-P型(Z型Low-P和H型Low-P)与Zero-P型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4种工况下,分析置入器械、邻近椎体髓核、纤维环与终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置入Low-P型与Zero-P型内固定器械后,H型Low-P系统活动范围大,Z型Low-P系统最大应力值较小,Zero-P型对邻近节段髓核最大应力较大,终板最大应力较小;(2)3种内固定系统对邻近节段纤维环的影响相接近;(3)Zero-P型内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远大于Low-P系统;(4)提示相比Zero-P型内固定系统,新型Low-P系统降低了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值,可以降低螺钉松动、内固定系统失效等问题;Low-P型系统对于邻近椎间盘髓核的应力较小,可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此次研究结果可为Low-P型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Low-P型 Zero-P型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有限元法预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螺钉置入位置对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季兴华 魏金政 +1 位作者 郝帅 邢泽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77-4782,共6页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螺钉放置角度会影响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有限元分析法预测不同螺钉放置角度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影响,寻找螺钉最佳放置角度。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法建立颈椎力学模...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螺钉放置角度会影响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有限元分析法预测不同螺钉放置角度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影响,寻找螺钉最佳放置角度。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法建立颈椎力学模型,模拟颈椎侧弯、直立和前屈等3种不同的工况。在SolidWorks 2017软件中,建立颈椎前路钢板和螺钉模型,根据螺钉的不同放置角度建模,a为内侧偏移,b为理想位置,c为外侧偏移,d为向下偏移,e为向上偏移。观察不同螺钉放置角度下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并记录其应力和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构建全颈椎及前路钢板置入后的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工况下,钢板上螺钉的不同置入角度对脊柱生物力学改变无明显差别;②但微观数值显示,在侧弯工况下,向外偏移(c)螺钉位置的抗侧弯性能最好;在直立工况下,向下偏移(d)螺钉承载效果最好;在反屈工况下,向外偏移(c)螺钉抗屈效果最好;③在不同的运动工况下,内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是相对稳定的;当螺钉向内侧、外侧、向下或向上放置时,3种工况下的内固定效果相差10%,但位移变化较小;这说明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同时满足承重、抗弯、抗屈的最佳螺钉位置是不存在的;④提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中钢板螺钉的置入方向对颈椎的力学稳定性影响不大;在颈椎侧屈、直立、前屈运动时,不同方向的螺钉角度对颈椎内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在临床手术中无需刻意追求螺钉的置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椎体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内固定 螺钉放置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
4
作者 曹勇 李信 +2 位作者 顾红林 陈志刚 吕书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MRI T2WI高信号无骨...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颈椎SCI患者89例,其中43例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46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ROM)、脊髓横截面积、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24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脊髓横截面积、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JOA评分和N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后路组颈椎ROM、椎管面积残余率、NDI和NDI改善率优于前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SCI,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在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更胜一筹,同时可更好地保留颈椎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
5
作者 杨阳 古雨浓 +3 位作者 葛朝元 杨文龙 钱立雄 曹宏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局部后凸Cobb角;记录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20.8±1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6±12.2)mL,平均随访时间(37.8±8.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ESR、CRP、VAS评分、JOA评分及局部后凸Cobb角均优于术前、术后6个月(P<0.05)。末次随访,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结核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可有效清除结核病灶,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和后凸畸形,缓解机体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内固定 下颈椎 结核 自体髂骨植骨
下载PDF
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
6
作者 黄浩然 高海燕 +3 位作者 周政纲 王宾 沈世彬 李亮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7-271,共5页
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部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颈椎活动受限,并伴有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肌力异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明确诊断后多须手术治疗。目前,首选的... 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部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颈椎活动受限,并伴有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肌力异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明确诊断后多须手术治疗。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该术式可直视下切除致压物,解除脊髓受压状态,恢复椎体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以往常用的内固定器械为钛板联合碳纤维椎间融合器,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术后效果良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 脊髓损伤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颈椎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徐丽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分析对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过程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对其进行分组,参照组(n=35)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5)... 目的:分析对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过程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对其进行分组,参照组(n=35)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术后第1、2、3、5天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比参照组患者花费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5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比参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比参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椎前路内固定患者而言,在术后呼吸道管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疼痛发生次数,降低疼痛水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 快速康复护理 呼吸道管理
下载PDF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柴旭斌 周英杰 +1 位作者 禚汉杰 郝宇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刘涛 王志国 祁道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疗效和吞咽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3 m和术后6 m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6 m的Odom评级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Zero-P治疗CDH,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吞咽困难,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0
作者 王龙 王业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72-74,78,共4页
目的对比两种入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 目的对比两种入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研究组以后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分数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VAS分数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时选择后路作为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融合术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96
11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2 位作者 陈德玉 刘岩 毛志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 2 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前路途径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良意 周杰 +2 位作者 曹前来 杨海涛 王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一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l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前路减压 内固定 脊柱融合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若夫 杨惠林 +2 位作者 张志明 徐耀增 唐天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的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平均45.3岁(28~61岁)。其中上颈椎肿瘤患者14例,颈椎先...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的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平均45.3岁(28~61岁)。其中上颈椎肿瘤患者14例,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3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4例。术后采用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6~40个月)。16例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5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前JOA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平均12.6分(5~17分),术后平均15.8分(8~17分),改善率72%;21例患者术后旋转功能均有部分丢失,17例患者旋转约达100°,3例患者旋转约达80°,1例患者旋转约达50°。[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经三柱固定的万向螺钉以及与之相连的可塑形棒,可以达到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植骨的融合以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重建上颈椎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内固定 上颈椎 融合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刚 吴涛 +7 位作者 黄鑫鹏 李威霖 谢宁 陈华江 刘军 王云华 黄野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80-4985,共6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患者5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3,6个月,治疗后1年及2年等时间节点采用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射线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程度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5.4个月。治疗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治疗后获得疼痛缓解,肌力恢复;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7%。治疗后第2天有7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的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未发现内置物沉降,也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或内固定器移位等并发症。表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式中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其设计同时具备了颈椎间融合器以及颈椎前路固定钢板的优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病 Zero-p椎间融合器 脊柱融合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三种界面固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附62例报告)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定麟 严力生 +4 位作者 陈德玉 赵杰 黄文铎 李也白 陈利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ixator,颈椎空心螺纹式内固定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TFC、CHTF和BAK作为界面固定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陈旧颈椎骨折脱位和急性颈椎间盘脱出症共62例,115个椎节。其中52节采用TFC,43节植入CHTF,20节为BAK。术后次日戴颌-胸支具下床活动及步行。结果:三种植入物均较稳定,X线片未发现有位移现象。观察3个月以上的46例中24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近于正常者15例,两者相加达85%。结论:TFC、CHTF和BAK均可使手术椎节立即稳定、促进融合,并避免了取髂骨手术的并发症。CHTF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界面固定 前路减压 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2 位作者 徐建伟 王新伟 郭永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尽早进行外科干预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融合手术 影响因素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3 位作者 郭永飞 王新伟 徐建伟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54-857,共4页
目的 :研制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3 2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分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组 (AC AFF)、钢板髂骨组 (AI)、钢板钛网组 (AT)及对照组 ,测量... 目的 :研制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 3 2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分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组 (AC AFF)、钢板髂骨组 (AI)、钢板钛网组 (AT)及对照组 ,测量每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及侧屈载荷状态下的位移、应变及强度变化。结果 :当颈椎处于轴向压缩及前屈状态时 ,AC AFF组的应变小于AI组及AT组 ;在同样载荷的不同状态下 ,AC AFF组的位移比AI组和AT组小 ;三组的强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以AC AFF组最强。结论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后经AC AFF或前路钢板固定后即刻稳定性明显增强 ,在轴向压缩及前屈运动状态下 ,AC AFF的稳定性优于前路钢板 ;在不同运动状态下 ,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测试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24
18
作者 余彬 彭银虓 +2 位作者 薛力 秦辉 梁益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2-1347,共6页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系统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具有术后对食管干扰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系统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具有术后对食管干扰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避免钢板过长或位置不佳损伤临近节段椎间盘等优势。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治疗的6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2组,Zero-P组采用Zero-P融合固定,钢板组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联合Cage置入,每组30例。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Bazaz吞咽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行颈椎X射线、颈椎CT检查,测量颈椎曲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植物移位、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食管瘘、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②在术后随访中,2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均<0.05);④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钢板组患者在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方面均优于Zero-P(P <0.05);⑤提示双节段Zero-P椎间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但在颈椎曲度方面不如传统颈前路钢板系统。术前颈椎曲度明显异常的患者不推荐使用Zero-P椎间融合固定器作为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 Zero-P 颈椎病 颈前路钢板 内固定 术后吞咽困难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融合钢板(Zero-P)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俊杰 代杰 +1 位作者 马原 田慧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747-7751,共5页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系统和技术不断改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前路钢板内固定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与之有关的并发症也不断出现。鉴于此,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钢板(Zero-P)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目的:探讨Zero-P...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系统和技术不断改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前路钢板内固定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与之有关的并发症也不断出现。鉴于此,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钢板(Zero-P)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目的:探讨Zero-P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至12月采用零切迹颈前路融合钢板对22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3-4,C4-5,C5-6分别置入Zero-P为1,3,18枚。治疗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和JOA评分来评价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拍摄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线片,根据测量治疗后颈椎侧位X射线片上钢板头、尾侧相邻椎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R)及相邻节段骨质增生情况来判断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根据治疗后伸屈侧位X射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随访10-28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4天和第5天出现吞咽困难(均为轻度),均于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颈椎Cobb角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钢板头侧相邻椎间隙中3例(均为1级)椎体出现骨质增生,尾侧有1例(1级)出现;头、尾两侧骨质增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头、尾侧R值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提示Zero-P修复单节段椎间盘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建立良好的颈椎稳定性,治疗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早期不增加相邻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颈椎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零切迹颈前路融合钢板 临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4 位作者 杨永林 肖建如 叶晓健 陈德玉 袁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 :研究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 1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部自体植骨融合枕颈CD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椎肿瘤 4例 ,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 4例 ,枕寰枢椎复合性畸形 4例 ,陈旧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椎前脱位 ... 目的 :研究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 1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部自体植骨融合枕颈CD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椎肿瘤 4例 ,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 4例 ,枕寰枢椎复合性畸形 4例 ,陈旧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椎前脱位 1例。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 5~ 2 7个月 ,平均 10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 ,无一例发生枕颈CD椎板钩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枕颈CD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枕颈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