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vascular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for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nknown Time Window
1
作者 Xiangkong Song Qing Zhang +2 位作者 Lilin Gao Jie Qi Guoqing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年第5期43-46,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nknown time window.Methods:The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the patients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100 patients,50 patients with an unknown time window and 50 patients with definite time window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named as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given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were given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sults:Patients’data on HIHSS score before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rate of Mrs≤2 rating after 90 days of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which was not meaningful.The differences in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erning HIHSS scores were relatively significant 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in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unknown time wind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Unknown time window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ultra-early reperfusion therapy in an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2
作者 Wen-Jing Zhou Lu Yang +5 位作者 Yan-Chao Huo Meng Geng Meng Zhang Chuan-Hui Li Na Shang Yao-Ming Xu 《Clin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Background: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bridging therapy for stroke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in 4.5 hours of onset.Methods:Retrospecti... Background: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bridging therapy for stroke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in 4.5 hours of onset.Methods: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6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ongliao Hospital and Xuanwu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November 2021 within 4.5 hour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canalization methods,3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treatment group,and 36 patients in the bridging treatment group(i.e.,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bridging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treatment group).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neurological outcome at the onset of 90d.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intraoperativ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and reperfusion,and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at 24 hours after surgery.The primary safety indicators ar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ncluding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non-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and 90d mortality.Results: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 had lower body mass index,hypertension and baseline Alberta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 than the bridging treatment group,and longer time from onset to visit than the bridging group(206.5(119.5,256.25)min vs.150.5(25.205,212.75)min),the abov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ccessful vascular reperfusion(93%vs.89%),24 hours postoperativ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11(5,18)vs.11(5,20)),intracranial hemorrhage(11%vs.14%),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7%vs.17%),90d mRS0 to 2 points(43%vs.36%)and 90d mortality(23%vs.22%)(P>0.05).Conclusion:Similar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bridging therapy for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ve stroke within 4.5 hours of onset,direct thrombectomy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scheme for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occlusive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irculation direct thrombectomy therapy bridging therapy intracranial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3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脂蛋白(a)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AIS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芳 郝喜娃 李月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诊断为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患者,详细记录...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诊断为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基线资料、血化验指标、手术相关信息、预后情况等。结局为EVT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预后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估Lp(a)与EVT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6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患者141例(53.2%),预后不良组患者124例(46.8%),预后良好组Lp(a)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p(a)OR=1.032;95%CI=1.017~1.047。Lp(a)对EVT患者不良结局的ROC分析结果显示AUC=0.655;95%CI=0.590~0.721(P<0.001),预测截断值为20.95 mg/dL,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51.1%。结论:Lp(a)水平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EVT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相关,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前循环大动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临床结局
下载PDF
血清Omentin-1、AQP4、VILIP-1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任晓慧 荆丽娜 牛萌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S)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后血清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通道蛋白-4(AQP4)、网膜素-1(Oment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ALVS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S)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后血清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通道蛋白-4(AQP4)、网膜素-1(Oment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ALVS患者,入院后均行血管内治疗术,根据术后90d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16(75.32%)、预后不良组38例(24.6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个月Omentin-1、AQP4、VILIP-1的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与mRS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VILIP-1、AQP4水平较低(P<0.05),Omentin-1水平较高(P<0.05),术后1个月血清VILIP-1、AQP4水平较低(P<0.05),Omentin-1水平较高(P<0.05),且术后1个月更为显著(P<0.05);术后1个月血清VILIP-1、AQP4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mentin-1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VILIP-1、AQP4为术后90d预后不良危险因素,Omentin-1为预后不良保护因素(P<0.05);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术后90d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血清VILIP-1、AQP4、Omentin-1水平为ALV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评估和预测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视椎蛋白样蛋白1 水通道蛋白-4 网膜素-1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梁玉 伊鑫 +2 位作者 王浩 赛俊杰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9-766,共8页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吸烟、入院血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时间指标(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及术中是否入路转换。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术后24 h内穿刺点并发症、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中末次造影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及住院天数。根据血管内治疗的最终入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TRA组和TFA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最终纳入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EVT患者129例,其中TRA组47例,TFA组82例。TRA组和TFA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入院血压、入院NIHSS评分、发病前mRS评分、ASPECTS、术前静脉溶栓率、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术中末次造影mTICI分级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53.2%(25/47)比48.8%(40/82),P=0.630]、术后90 d的mRS评分分布(P=0.991)、术后90 d病死率[27.7%(13/47)比28.0%(23/82),P=1.000]、术中末次造影良好再通(mTICI分级≥2b级)率[97.9%(46/47)比95.1%(78/82),P=0.436]、术后24 h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4.3%(2/47)比12.2%(10/82),P=0.209]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FA组相比,TRA组的就诊至穿刺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00(95.00,153.00) min比105.00(80.25,118.00) min,Z=-2.937,P=0.030];TFA组较TR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4.95,7.05) d比7.00(6.95,8.88) d,Z=-2.573,P=0.010]。结论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TRA与TFA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无明显差异,且TRA患者住院天数更短。本研究结果仍需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治疗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雪扬 孙昕 +5 位作者 葛宏艳 于泳 张娴娴 李运健 张森皓 李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其分为非END组(110例)和END组(2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 LMC)评分均低于非END组,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均大于非END组,溶栓24 h后出血率高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入院到治疗时间及溶栓24 h后出血等进行校正后,r LMC评分(OR=0.61)、梗死核心体积(OR=1.04)、低灌注体积(OR=1.02)和缺血半暗带体积(OR=1.0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低灌注体积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高,缺血半暗带体积最低。结论RLMC评分、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CT灌注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8
作者 苏小慧 张圣琼 赵振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采用BT治疗58例纳入BT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BT组血管再通率为84.48%,高于DMT组的80.6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B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9.28±1.63)分、(12.57±2.60)分,DM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8.93±1.50)分、(13.15±2.87)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治疗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48.28%,高于DMT组的41.94%,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4.48%,高于DMT组的14.52%(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和DM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直接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
9
作者 冯晓丽 李威 +2 位作者 陈接桂 陈丽君 黄裕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2例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随访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2例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随访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4,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n=68,mRS评分3~5分)。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疾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高血压、大面积梗死、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肺部感染、心房颤动均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评分预测模型总分为0~7分,预测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95%CI:0.820~0.960),以5分为最佳临界值,此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4、0.802。结论高血压、大面积梗死、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肺部感染、心房颤动均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可客观、全面地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简单方便,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前循环串联病变 预后 预测模型 高血压 肺部感染 房颤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Hcy、FIB、ESR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王瑶 张雪娟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C-LVO)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ACLVO患者...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C-LVO)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ACLVO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研究组在阿替普酶溶栓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Hcy、FIB、ESR、血小板抑制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3 d和7 d后Hcy、FIB和ESR水平均下降(P <0.05),对照组治疗7 d后Hcy、FIB和ESR水平下降(P <0.05);两组治疗3 d和7 d后NIHSS评分均下降(P <0.05),血小板抑制率均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3 d和7 d后Hcy、FIB和ESR较低,血小板抑制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P <0.05)。两组溶栓后血管再闭塞(6.67%vs. 16.67%)、sICH发生率(3.33%vs. 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预后良好率较高(76.67%vs. 50.00%,P <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AC-LVO患者的Hcy、FIB、ESR水平,提高血小板抑制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任毅 王程晓 杨立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NIHSS评分、闭塞血管部位、血压、ASPECT评分、手术及预后指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ROC)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79例,2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位置、血压及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再通成功、血管再通分级(TICI)、24 h内发生颅内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90 d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P=0.014,OR=2.065)、入院时血压升高(P=0.044,OR=1.033)、ASPECT评分增高(P=0.001,OR=1.741)、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P=0.002,OR=2.912)、入院到再通时间增加(P=0.001,OR=1.025)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P=0.034,OR=4.033)会增加预后不良的概率。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CI:0.861~0.962,P<0.001),灵敏度为74.68%,特异度为97.78%。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情况是影响AIS-LV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诊断效能,多因素综合分析可作为MT治疗AIS-LVO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血栓切除术 大血管闭塞 前循环 后循环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以球囊扩张为主导术式开通前循环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疗效研究
12
作者 石豆豆 王新星 +3 位作者 王向阳 刘震洋 曾淑娟 仝海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 探究跨过传统支架取栓而以球囊扩张为主导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是否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机械取栓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 目的 探究跨过传统支架取栓而以球囊扩张为主导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是否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机械取栓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S-LVO)患者。根据不同主导开通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34例),支架取栓组(4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机械取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体血管再通率为88.6%(70/79),两组间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支架主导组行球囊扩张比例为51.1%(23/45);支架主导组M1段闭塞比例高于球囊扩张组(P<0.05);球扩主导组再通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支架组(P<0.05);两组间90 d功能独立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术前静脉溶栓比例、支架置入比例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间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穿刺至再通时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入院时高NIHSS评分(优势比1.119,95%置信区间1.020~1.226,P=0.017)是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前循环ICAS-LVO患者,以球囊扩张为主导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是安全且有效的,术前NIHSS评分高会增加取栓术后不良转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 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 球囊扩张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高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
13
作者 薛俊燕 黄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高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LVOS)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的ALVOS患者60例(对照组)和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的ALVO...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高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LVOS)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的ALVOS患者60例(对照组)和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的ALVOS患者60例(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血管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IL-6、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及NIHSS、mR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支架取栓相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能有效提高高龄ALVOS患者血管复通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因子,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炎症反应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抽吸取栓 高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下载PDF
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不良预后的研究
14
作者 李金泽 张罗今 +5 位作者 石琳 李小婉 张立波 杨本强 李晓秋 段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多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C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304例ACLVO患者,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的患者纳入预... 目的探讨联合多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C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304例ACLVO患者,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140),mRS>2分的患者则纳入预后不良组(n=164)。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不良相关的独立变量,将这些变量纳入列线图模型。应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受试者操作曲线(ROC)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管成功再通为ACLVO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列线图模型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ROC分析表明联合多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AC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效能优于各单因素模型,DCA亦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论联合多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ACLVO患者机械取栓后预后不良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预后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15
作者 梁炳松 张岐平 +3 位作者 李育英 陈英道 李健 饶源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机械取栓术(MT)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MCE)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前循环LVO行MT治疗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机械取栓术(MT)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MCE)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前循环LVO行MT治疗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MT相关资料、术后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等],根据患者MT术后是否发生MCE将其分为无MCE组和MC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MCE的发生率为30.53%(58/1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占比、术后ASPEC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术后ASPECTS是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术后ASPECTS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大于四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MCE发生率较高,术前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术前NLR高及术后ASPECTS高的急性前循环LVO患者MT术后更容易发生MCE,术后ASPECTS联合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对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恶性脑水肿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发病24至48小时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CT灌注成像指导下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文虎 钟孟飞 +6 位作者 陈晓辉 张立功 张毓琦 唐天萍 李海停 吕在刚 高宗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讨发病24~48 h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CT灌注成像指导下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所有患者术前完... 目的探讨发病24~48 h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CT灌注成像指导下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头部CT血管成像(CTA)或MR血管成像(MRA)检查,发病时间超过6 h患者完善CT灌注成像影像学评估,并应用eStroke国家取栓溶栓影像平台数据评估筛选。根据发病至穿刺时间的不同,将143例患者分为超窗组(31例,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为24~48 h)和窗内组(112例,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24 h)。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不同,将超窗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1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20例,mRS评分3~6分)。对比分析超窗组与窗内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mTICI 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0~2a级为血管未再通]、术后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等情况,并对比分析超窗组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超窗组平均年龄及静脉溶栓患者比例均明显小于窗内组[分别为(65±7)岁比(69±4)岁和9.7%(3/31)比31.3%(35/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7,χ^(2)=5.791,均P<0.05);超窗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1689(1560,1920)min比564(540,580)min,Z=-8.518]、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140(70,165)min比90(80,107)min,Z=-2.520]、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1739(1610,1970)min比623(500,840)min,Z=-8.508]均高于窗内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超窗组与窗内组血管再通率[71.0%(22/31)比74.1%(83/112),χ^(2)=0.123]、症状性颅内出血[9.7%(3/31)比6.3%(7/112),χ^(2)=0.070]、NIHSS评分[术后24 h:12(7,15)分比15(8,18)分,Z=-1.694;术后7 d:9(4,12)分比9(4,14)分,Z=-0.757;术后90 d:6(1,9)分比4(2,9)分,Z=-0.568]、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35.5%(11/31)比41.1%(46/112),χ^(2)=0.316]、病死率[16.1%(5/31)比13.4%(15/112),χ^(2)=0.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超窗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组术前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1(9,12)分比14(12,16)分,Z=-3.138],mTICI分级为2b~3级患者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11/11比11/2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病24~48 h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CT灌注成像指导下行血管内治疗可获得与发病24 h内患者相似的预后良好率,且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术后90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预后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英滨 张浩 +2 位作者 王欢 万功山 高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血压、血糖、术前是否溶栓、发病到溶栓及动脉取栓时间。术前进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情况评估,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及麻醉方式。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患者术后CT/MRI结果分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组和有症状性颅内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等级及术后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入院NIHSS评分和发病到取栓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ASPECTS评分高、侧支循环良好、血管成功再通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发病到取栓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症状性出血组患者年龄、术前溶栓比例以及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非症状性出血组(P<0.05)。术前溶栓和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SPECTS和NIHSS评分、术前溶栓、抗血小板药物、侧支循环和血管再通情况及发病到取栓时间均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显微夹闭术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1
18
作者 毛希宏 唐太昆 +4 位作者 李建辉 邱学才 钟剑锋 宋黎 马孝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和防范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和防范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巧,以及防范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3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本组患者术后GOS 5分39例;GOS 4分8例;GOS 3分6例;GOS 2分0例;GOS 1分3例。结论应从麻醉、开颅到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尽量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合理、间断和短时应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处理和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术中动脉瘤破裂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
下载PDF
血压管理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萍 陈蕾 +7 位作者 袁绘 朱宣 沈红健 于龙娟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24 h平均收缩压(mSBP)对预后的影响。根据术后24 h mSBP将患者分为低mSBP[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中mSBP(120~140 mmHg)组和高mSBP(>140~160 mmHg)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然后将患者分为低中mSBP(100~140 mmHg)组与高mSBP(>140~160 mmHg)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38例,其中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61例(67.65%),预后不良77例(32.3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术前和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核心梗死体积(脑血流量<30%的脑组织体积)及术后24 h mSB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PECTS(OR=1.338,95% CI 1.081~1.657,P=0.007)、术后24 h NIHSS评分(OR=0.838,95% CI 0.785~0.894,P<0.001)和术后24 h mSBP(OR=0.966,95% CI 0.937~0.996,P=0.03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术后3个月死亡率和术后24 h sICH发生率均升高(P=0.001、0.032),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低中mSBP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高mSBP组(P=0.04),术后24 h sICH发生率低于高mSBP组(P=0.01),术后3个月死亡率与高mS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术后24 h mSBP是前循环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将此类患者术后24 h mSBP控制在≤140 mmHg,如果出血转化的风险大则可控制在≤12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管理 前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脑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PLGF及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秀平 赵尧辉 +2 位作者 冯玉婧 张志敏 李雪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血清HCY、PLGF含量及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术后即刻血清HCY表达水平(17.35±5.01)μmol/L,术后14 d表达水平(13.79±3.13)μ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即刻表达水平(21.54±4.95)μmol/L和术后14 d表达水平(16.65±4.23)μmol/L(P<0.01);观察组病人PLGF术后14 d表达水平(62.35±7.26)ng/L,低于对照组的(79.28±9.13)ng/L(P<0.01);治疗后,2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对照组病人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为(17.52±3.37)分,高于观察组的(13.28±3.19)分(P<0.01);对照组病人mRS评分≤2者占比为28.33%,低于观察组的68.33%(P<0.01)。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表达水平、PLGF水平和病人NIHSS、mR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取栓术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