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normal Femoral Origi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ssociated with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f the Medial Femoral Condyle
1
作者 Massimiliano Salvi Francesco Caputo +2 位作者 Giuseppe Piu Marco Sanna Cristina Sanna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10期474-476,共3页
We report a case of abnormal meniscal-lik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nserting at the 9 o’clock position just beside the cartilage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in a stable knee associated with osteochondri... We report a case of abnormal meniscal-lik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nserting at the 9 o’clock position just beside the cartilage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in a stable knee associated with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CD) of the medial femoral cond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Anomaly ABNORM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FEMORAL attachment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健全 敖英芳 +1 位作者 刘平 陈临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学特点,为双束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屈膝60°时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学特点,为双束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屈膝60°时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观察两束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张力变化特性,然后从股骨止点切断韧带,测量止点的相关数据。结果:在屈膝60°位ACL中松弛的纤维束最多。ACL在屈膝过程中沿矢状面发生旋转,其轴心大约位于股骨止点的近前角,接近over-the-top位置,该区域的纤维束在屈膝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具有良好的等长性。ACL股骨止点的长径与短径分别为19.32±2.42mm与10.52±2.24mm,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的面积分别为69.37±20.2mm2和86.60±30.22mm2,前内束股骨止点的面积略小于后外束;两束中心点连线的距离为9.42±1.51mm,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26.90±8.56°;后外束中心点到over-the-top点连线的距离为11.8±1.60mm,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26.26±7.78°;后外束中心到股骨外髁软骨缘的最小距离为6.16±1.00mm;前内束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10∶10±7′(右膝)或1∶49±5′(左膝);over-the-top点位于10∶45±8′(右膝)或1∶08±9′(左膝)。结论:前交叉韧带可被分为功能不同的前内束和后外束,前内束在膝关节的运动中始终保持紧张,具有较好的等长性,前内束止点前上部接近over-the-top区纤维是其旋转轴心,与前内束中心点的纤维相比等长性更好,是手术重建时的关键点。后外束只有在接近伸直和屈曲较大角度时紧张。后外束的定位缺乏解剖标记,本研究通过测量其中心点与前内束中心点、over-the-top点距离及到股骨外髁软骨缘最短距离确定后外束中心点位置,为双束重建ACL提供准确的骨道定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前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双束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宁 敖英芳 +3 位作者 田得祥 于长隆 崔国庆 胡跃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 ,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 :对 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 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 目的 :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 ,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 :对 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 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进行分组。结果 :①术后 3周有 30例病人主动屈曲达 90° ,其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 15 .6 2~ 48.48% (平均 31.5 1% ) ;未达 90°的 9例病人的止点位于 2 9.0 3~ 75 .76 % (平均 5 7.32 %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②术后 3周有 7例主动伸直未达 0°,其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 18.87~ 34.5 0 % (平均 2 4.14% ) ,32例伸直达 0°者的止点位于 2 5 .81~ 44 .83% (平均 36 .0 3%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功能与移植物的上止点关系密切 ,伸直与下止点相关。最佳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 2 0~ 40 % ,髁间窝顶点的外侧部 ;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 30~ 40 % ,两个髁间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 止点 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移植物的止点和角度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董伊隆 蔡春元 +4 位作者 姜刚毅 蔡文辉 陈文良 黄益奖 杨国敬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以...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以下指标:移植物在股骨止点上的位置,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根据IKDC评分,38例>90分,9例<90分。通过对两组的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KDC评分>90分的38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16.21%~53.82%,平均(29.73±4.31)%;<90分的9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27.18%~72.34%,平均(46.61±3.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38例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33°~67°,平均(49.5±4.72)°;<90分的9例41°~81°,平均(67.6±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11°~45°,平均(31.3±5.12)°;<90分的9例为23°~56°,平均(41.2±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关系密切,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应尽量选择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股骨 移植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后股骨外旋角度变化的核磁测量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序 敖英芳 +2 位作者 崔国庆 余家阔 马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以及未断裂人群的膝关节股骨外旋角度(femur tibia angle,FTA)及胫骨结节到滑车沟距离(tibial tubercle to trochlear Groove,TT-TG)进行核磁测量,研究ACL断裂患者胫骨与...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以及未断裂人群的膝关节股骨外旋角度(femur tibia angle,FTA)及胫骨结节到滑车沟距离(tibial tubercle to trochlear Groove,TT-TG)进行核磁测量,研究ACL断裂患者胫骨与股骨相对旋转角度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50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ACL未断裂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核磁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FTA、TT-TG。ACL断裂患者在接受ACL重建术前与术后分别进行测量记录。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核磁测量结果显示ACL断裂患者重建术前FTA平均6.5°±6.1o,重建术后FTA平均6.0o±5.6o,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6o±4.9o(P=0.0003,P=0.033),但是FTA在重建术前与术后没有明显变化。ACL断裂患者重建术前的TT-TG平均为6.4 mm±3.3 mm,重建术后为6.9 mm±4.0 mm,对照组为6.3 mm±3.6 mm,三组数据之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678)。此外,所有ACL断裂患者均接受了重建术后的关节镜二次探查,发现髌股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加重的患者有26例,未加重24例,这两组患者的FTA、TT-TG结果均无明显差别。结论:ACL重建术后患者在伸膝0度位的静态股骨外旋角度并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膝关节的水平。ACL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加重是由多因素导致的,结合ACL重建术后再次关节镜检的结果,未发现髌股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增加与ACL重建术后股骨相对胫骨外旋角度的增加有显著相关性。另外,ACL重建术后股骨外旋角度大于正常膝关节并不能提示ACL再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股骨外旋角度 核磁共振 TT-TG
下载PDF
股骨足印中心定位法单束解剖重建ACL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丛 王永为 +6 位作者 李嘉 曹向宇 刘文涛 杜元良 戴海峰 刘清晨 吕永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后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实用定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单束解剖重建术,术中股骨侧骨道采用足印中心定位法,同时术中寻找...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后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实用定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单束解剖重建术,术中股骨侧骨道采用足印中心定位法,同时术中寻找股骨外侧髁间嵴、分叉嵴等骨性标志对定位点准确性进行校对。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检查及评分,包括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pivot shift试验、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结果 (1)镜下100%可见股骨外髁间嵴,但分叉嵴的出现率仅有42%(48/115)。(2)术后前抽屉试验阴性率79%(术后3个月)、77%(术后24月);Lachman试验阴性率80%(术后3个月)、71%(术后24月)、pivot shift试验阴性率97%(术后3个月)、95%(术后24月)。(3)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L单束解剖重建股骨足印区中心点法能提供足够膝关节稳定性,取得满意临床效果,但对股骨止点残留韧带依赖性高;股骨外侧髁间嵴镜下易于辨认,但分叉嵴辨别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 股骨骨道 半腱股薄肌腱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止点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韩晓鹏 纪斌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4-576,59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结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隧道止点位置的差异,探讨理想骨隧道的影像学位置。[方法]选择5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例,对过伸位X线侧位片测量并分别计算股骨、胫骨止点及Blumensaat线的胫骨平台投影点相...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结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隧道止点位置的差异,探讨理想骨隧道的影像学位置。[方法]选择5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例,对过伸位X线侧位片测量并分别计算股骨、胫骨止点及Blumensaat线的胫骨平台投影点相对位置。根据临床结果不同分两组对上述资料分析影像表现差别。[结果]股骨侧止点位置在不同临床结果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胫骨止点位置和Blumensaat线投影点位置组间无差异性。胫骨止点均位于Blumensaat线投影点之后。[结论]股骨侧止点位置偏前临床效果较差,大致位于Blumensaat线距股骨外侧髁前缘交点的65%-69%之间。胫骨侧止点在伸直位Blumensaat线胫骨投影点之后,大致位于胫骨平台前后直径距前缘38%-41%之间。术前进行患膝关节的过伸位X线片检查,并测量Blumensaat线的胫骨投影位置,有助于为术前胫骨止点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关节镜 止点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国超 汪青春 +1 位作者 向孝兵 胡星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处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探讨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对选择ACL重建方式的意义。方法对1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在屈伸膝关节时根据ACL纤维张力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然后从胫骨附着处切断...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处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探讨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对选择ACL重建方式的意义。方法对1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在屈伸膝关节时根据ACL纤维张力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然后从胫骨附着处切断韧带,用Photoshop软件测量附着处的相关数据。结果 ACL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功能束,即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附着处的形状不规则,可分为倒三角形、椭圆形及四边形三种;ACL胫骨附着处的前后径与横径分别为(17.89±2.44)mm、(13.85±1.79)mm;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附着处的面积分别为(101.18±32.28)mm2、(77.61±19.86)mm2;两束中心点连线的距离为(8.03±1.51)mm。结论本研究改进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是一种既实用又廉价的测量方法;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可作为选择ACL重建方式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附着处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股骨髁间凹尺寸与前交叉韧带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魏捷 曾超 +2 位作者 高曙光 杨土保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99-4106,共8页
背景:既往一些研究均有探讨股骨髁间凹参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但尚无统一结论,且从未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Meta分析。目的:分析股骨髁间凹尺寸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因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 背景:既往一些研究均有探讨股骨髁间凹参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但尚无统一结论,且从未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Meta分析。目的:分析股骨髁间凹尺寸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因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A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股骨髁间凹尺寸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0和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20篇,其中病例对照研究16篇,前瞻性队列研究4篇,累计研究对象4532例,损伤组1316例,对照组3216例。纳入研究表明,损伤组与对照组的股骨髁间凹指数的合并加权均值差(WMD)为-0.04,95%CI:(-0.05,-0.02),P<0.05;损伤组与对照组的股骨髁间凹宽度的合并加权均值差(WMD)为-1.47,95%CI:(-1.92,-1.02),P<0.05。结果可见减小的股骨髁间凹尺寸与前交叉韧带损伤存在相关性,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前交叉韧带 损伤 META分析 股骨 髁间凹指数 髁间凹宽度 髁间凹参数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翟文亮 李德 练克俭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及变化。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对18例(18膝)接受自体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本组男14...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及变化。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对18例(18膝)接受自体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于术后1周及3、6、12个月分别进行患肢CT检查,测量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的直径并与术后1周数值进行比较,增宽≥2mm为隧道扩大。记录骨隧道扩大出现的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隧道宽度的改变。结果:18例(18膝)均未出现骨隧道扩大,股骨隧道平均扩大(1.10±0.42)mm,胫骨隧道平均扩大(1.00±0.51)mm。18例股骨隧道:术后1周、3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胫骨隧道:术后1周、3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明显减少骨隧道扩大的发生,骨隧道明显增宽出现在术后3个月内,并在随后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 股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学斌 曹力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2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价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等长重建的意义,并寻找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最佳区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病区、经临床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评价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等长重建的意义,并寻找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最佳区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病区、经临床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膝关节镜下探查术诊断为ACL损伤的患者30例,行膝关节平扫+三维重建组合,建立患膝关节模型,将模型中的股骨和胫骨进行3D打印。将整个模型牢固安置在下肢被动运动训练机上,从0°伸直位至120°屈曲位,每10°为一个档位做屈伸运动,观察位移传感器显示器中的读数,算出长度变化。结果A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70±0.66)mm,变异系数为2.13,B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8.86±1.45)mm,变异系数为3.98,C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8.90±1.27)mm,变异系数为3.75,D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40±0.62)mm,变异系数为2.04,E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90±0.65)mm,变异系数为2.14。结论对30例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不同隧道进行测量,基于已成共识的胫骨隧道定位点,以A、D、E三点围成的三角形为关节镜下ACL等长重建最理想的股骨隧道钻孔区域。在此三点围成的区域,重建的ACL都可以达到等长的效果,是手术重建的最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3D打印 膝关节 等长重建 股骨止点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解剖学及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永忠 王万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1期1720-1723,共4页
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增多,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ACL损伤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继发关节软骨损伤,导致关节退变甚至关节功能丧失。ACL断裂必须通过重建手术才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功能。精确的股骨... 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增多,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ACL损伤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继发关节软骨损伤,导致关节退变甚至关节功能丧失。ACL断裂必须通过重建手术才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功能。精确的股骨隧道建立是膝关节ACL手术成功的关键。ACL股骨止点的解剖学与关节镜下定位方法成为ACL重建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解剖学 隧道定位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软组织解剖标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杰 戴文敏 +3 位作者 李晨曦 贺忱 周敬滨 李方祥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胫骨骨道定位不准会产生重建韧带与髁间窝的撞击或起不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ACL胫骨止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目的:研究膝关节ACL胫骨止点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与软组织标记后交叉韧带...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胫骨骨道定位不准会产生重建韧带与髁间窝的撞击或起不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ACL胫骨止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目的:研究膝关节ACL胫骨止点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与软组织标记后交叉韧带(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从而明确ACL胫骨止点在胫骨平台的位置,为ACL损伤双束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解剖18个膝关节尸体标本(左膝10个,右膝8个),测量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并分析左、右膝关节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M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分别为(15.00±3.97)mm和(19.78±4.10)mm;PLB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0.17±5.56)mm和(19.50±4.40)mm;ACL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2.67±4.52)mm和(19.61±3.87)mm。左右膝关节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软组织解剖标记的距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ACL损伤行手术重建时,可采用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作为定位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内束 后外束 定位 软组织标记 胫骨止点
下载PDF
CT和MRI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爱鹏 黄文起 陈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CT及MRI进行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重建方法。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三维重建患者中选取45例,共计90个膝关节,对其进行MRI及CT扫描,对前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点的形态、面积及其同周围... 目的探讨采用CT及MRI进行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重建方法。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三维重建患者中选取45例,共计90个膝关节,对其进行MRI及CT扫描,对前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点的形态、面积及其同周围结构关系及进行测量分析。结果45例受试者的左右两侧膝关节ACL股骨止点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试者的ACL股骨止点面积、长轴角、远距、后距、短轴、长轴等数据均明显大于女性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解剖学特征存在一定个体化差异,通过结合MRI及CT成像数据实现三维重建,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 三维重建 解剖学数据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重建中股骨止点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义民 徐斌 +2 位作者 王高远 陶钧 徐洪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学特点,探寻ACL解剖单束重建中理想的股骨止点定位方式,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其与传统单束重建方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观察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ACL纤维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张力变化,探寻解剖特点,...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学特点,探寻ACL解剖单束重建中理想的股骨止点定位方式,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其与传统单束重建方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观察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ACL纤维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张力变化,探寻解剖特点,分析测量相应数据和规律,拟订理想的解剖单束重建股骨止点定位方法;在100例ACL损伤并行单束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前随机抽取50例患者(实验组)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定位股骨止点,另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等长重建方式定位股骨止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KT-2000检查显示,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解剖单束重建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等长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学研究 股骨止点 解剖单束重建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分析股骨后髁形态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蓝玉 盛波 +3 位作者 肖智博 李佳 吕发金 吕富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定量测量CT图像中股骨后髁形态学参数,观察其形态学特征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9例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膝关节CT图像(ACL断裂组),以18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定量测量并比较2组膝关节股骨后髁相关形... 目的定量测量CT图像中股骨后髁形态学参数,观察其形态学特征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9例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膝关节CT图像(ACL断裂组),以18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定量测量并比较2组膝关节股骨后髁相关形态学参数,包括股骨髁内外侧宽度(MLW)、内侧后髁宽度(MPCW)、外侧后髁宽度(LPCW)、内侧髁长度(MCL)、外侧髁长度(LCL)、内侧后髁长度(MPCL)、外侧后髁长度(LPCL)、内侧后髁高度(MPCH)及外侧后髁高度(LPCH),计算LPCW/MLW、MPCW/MLW、LPCL/LCL和MPCL/MCL。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各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优异(ICC均≥0.80)。ACL断裂组MLW、MPCW、MCL、LCL、MPCL和MPCL/MCL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LPCL/LCL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内外侧后髁高度参数MPCH和LPC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股骨远端后髁形态与非接触性ACL断裂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前交叉韧带 形态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不同定位点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陆 黄彰 +4 位作者 徐斌 谢杰 刘军 冯瑛琦 徐洪港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股骨定位点在右膝11点(A点)与右膝10点(B点)术后疗效的差别。方法将97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B组47例。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A组股骨定位点在A点,B组股骨定位点在B点...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股骨定位点在右膝11点(A点)与右膝10点(B点)术后疗效的差别。方法将97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B组47例。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A组股骨定位点在A点,B组股骨定位点在B点,两组胫骨骨道定位保持一致。术后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外旋试验、KT-2000检查,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Lysholm、IKDC评分,评价两者之间疗效的差别。结果 A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ADT及Lachman试验阳性例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旋试验及KT-2000在134 N下屈膝30°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术前两组Lysholm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KDC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结论股骨骨道选择在A点和B点单束重建ACL,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点在控制关节旋转稳定性比A点好,早期A点比B点易发生重建韧带松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重建 股骨骨道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秋野 李文远 +5 位作者 董鹏 孙军 王玉博 刘博 刘冰 杨树忠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 目的 :探讨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手术的费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 股骨端 Rigidfix固定 重建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的三维磁共振成像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刘阳 王永健 +1 位作者 王健 余家阔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的解剖特点, 以期为ACL重建股骨骨道定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随访的20例中青年ACL重建患者术后2年健侧膝... 目的应用三维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的解剖特点, 以期为ACL重建股骨骨道定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随访的20例中青年ACL重建患者术后2年健侧膝关节三维MRI数据。男10例, 女10例;年龄(34.5±7.8)岁。应用Mimics 15.01软件处理影像学数据, 得到ACL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股骨外侧髁和其软骨的三维重建模型, 以后软骨缘顶点(ADC)、股骨外髁后皮质边界、股骨外髁前方和下方软骨缘为参照, 测量ACL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前内束、中心点和后外束的高低及前后位置。结果三维重建模型显示ACL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呈条带状, 在髁间窝外侧壁的前方接近前方和下方的软骨缘, 向后上呈条带状朝过顶点延伸, 倾斜角度为12.5°。前内束、中心点、后外束均高于ADC, 与ADC的距离分别为(4.5±0.7)、(3.5±0.8)、(2.2±0.6)mm。前内束、中心点、后外束到髁间窝外侧壁后皮质边界的距离分别为(6.9±1.2)、(11.0±1.4)、(14.9±1.8)mm, 到前方软骨缘的距离分别为(16.4±1.8)、(12.1±1.6)、(8.0±1.3)mm。结论 ACL股骨止点致密纤维分布区在髁间窝外侧壁的前方接近前方和下方的软骨缘, 向后上呈条带状朝过顶点延伸, 其前内束、中心点和后外束的三维MRI解剖学测量结果可以为ACL重建股骨骨道定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 成像 三维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检查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扭转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王德华 范恒恺 +1 位作者 厉轲 黄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股骨远端扭转(DFT)与前外侧韧带(ALL)损伤的关系及DFT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非接触性AC...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股骨远端扭转(DFT)与前外侧韧带(ALL)损伤的关系及DFT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8例, 女16例;年龄21~46岁[(33.9±10.1)岁]。根据是否伴ALL损伤, 将患者分为ACL断裂组(32例)和ACL断裂+ALL损伤组(32例), 并按照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匹配32例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半月板损伤组。DFT的参考标准是基于MRI测量的外侧髁凸和内侧髁沟的连线与骨性后髁连线的夹角所定义的外科股骨后髁角(sPCA)。比较总体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及各组患者sPCA的差异和不同性别间sPCA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sPCA的截断值, 分析其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的相关性。结果总体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sPCA为(3.6±1.1)°, 较半月板损伤组的(2.4±1.5)°显著增大(P<0.01), ACL断裂组[(3.5±1.2)°]和ACL断裂+ALL损伤组[(3.7±1.0)°]sPCA也较半月板损伤组显著增大(P均<0.05);ACL断裂+ALL损伤组sPCA较ACL断裂组表现出增大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患者和总体患者中, 女性sPCA较男性增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在总体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中, sPCA预测ACL断裂风险的AUC为0.74, 截断值为2.72°, 敏感度为84%, 特异度为69%。sPCA>2.72°与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1.88, 95%CI 4.08, 33.49)。结论非接触性ACL断裂患者的sPCA显著增大, 但与ALL损伤无关, 且女性较男性增大不显著。当sPCA>2.72°时, 非接触性ACL断裂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股骨 危险因素 股骨远端扭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