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邓东来 黄翠 +3 位作者 龙星 程勇 张智星 郑铁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 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 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 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 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he)垫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 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4 位作者 沈佩 罗晓 何柳婷 顾颖 杨驰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6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改良Twin-block 磁共振成像 关节盘位置 关节盘形态
下载PDF
稳定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齐东元 马俊涛 +1 位作者 张锐 王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7,80,共3页
目的:分析稳定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稳定垫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6例,疗程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值(VAS)和开口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VAS由治疗前的5.66±1.28减小到1.46... 目的:分析稳定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稳定垫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6例,疗程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值(VAS)和开口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VAS由治疗前的5.66±1.28减小到1.46±1.14;开口度由(26.93±2.64)mm增大到(38.35±2.04)m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治疗后MRI显示关节盘并未复位。结论:稳定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并非恢复关节盘的位置,而是通过促进关节盘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颖 卢锦芬 张清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71例,年龄16~59岁。患者分... 目的:探讨改良后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71例,年龄16~59岁。患者分为2组,第1组47例,治疗方案为配戴改良后牙咬合板;第2组42例,治疗方案为配戴稳定性咬合板,分别记录每例患者在治疗前、配戴咬合板3个月、配戴咬合板半年(治疗结束)、疗程结束后1年等不同阶段的疼痛指数和开口度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之间各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改良后牙咬合板改善开口功能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而在治疗关节疼痛方面,2种咬合板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牙咬合板作为一种新型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改良后牙咬合板 稳定性咬合板
下载PDF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不同颌位下的翼外肌肌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顾亮 俞立英 余卫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关节穿刺术应用于老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鹏 张晓娟 +3 位作者 魏博 史悦怡 郭亚霖 刘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关节穿刺术是通过加压冲洗颞下颌关节上腔,打破关节盘表面与关节窝之间的黏连,消除炎性物质,关节腔灌洗完后补充透明质酸钠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测量,评估关节穿刺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老年人颞下颌... 目的:关节穿刺术是通过加压冲洗颞下颌关节上腔,打破关节盘表面与关节窝之间的黏连,消除炎性物质,关节腔灌洗完后补充透明质酸钠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测量,评估关节穿刺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老年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张口受限及局部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确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用双针法进行关节上腔穿刺、灌洗,称为对照组。关节穿刺灌洗后注入透明质酸钠,称为试验组。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6月的无痛最大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1周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6月与治疗后1周比较疗效更好(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关节穿刺术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效果良好,操作简单、起效快、治疗周期短、花费时间少,关节上腔穿刺灌洗完后注入透明质酸钠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关节穿刺术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光保 欧尧 +2 位作者 黄云飞 黄建生 张雪洋 《广东牙病防治》 200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观察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应用于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颞下颌关节的最大开口度、Mankoski疼痛指数和盘突关系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评价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 目的 观察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应用于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颞下颌关节的最大开口度、Mankoski疼痛指数和盘突关系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评价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结果  15例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在联合治疗 2周后 ,其开口度均有明显的改善 ,疼痛指数也有明显的下降 ;6个月后 ,其盘突关系正常率为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夹板 中切点阻断器 联合 治疗 急性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肌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回顾研究
8
作者 焦国良 张楠 +2 位作者 安海燕 乔丽翠 王新玉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研究肌位咬合板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确诊为可复性盘前移位且戴用肌位咬合板进行治疗的89例患者(男23例,女66例)进行回顾研究,所有患者除吃饭外全天戴用咬合板,治疗时间3~6个月。记录治疗期... 目的研究肌位咬合板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确诊为可复性盘前移位且戴用肌位咬合板进行治疗的89例患者(男23例,女66例)进行回顾研究,所有患者除吃饭外全天戴用咬合板,治疗时间3~6个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1周、4周、12周复诊时恢复情况。将患者按年龄和病史分别进行分组并对下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按年龄和病史分组,治疗结束后,患者中年龄较小,病史较短的患者治愈率最高,分别为88.9%和90.9%,进行卡方检验,年龄组χ2=41.53(P〈0.05),病史分组χ2=23.9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位咬合板对于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治疗有效,尤其是对病史较短(小于两周)、年龄较小(小于17岁)的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可复性盘前移位 肌位咬合板
下载PDF
不同稳定咬合板厚度对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鄢梨 王为 邱嘉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患者在佩戴两种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后紧咬时TMJ应力分布改变。方法根据患者CT、MRI影像数据...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患者在佩戴两种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后紧咬时TMJ应力分布改变。方法根据患者CT、MRI影像数据,依次构建ADDwR患者牙尖交错位(工况1)与戴3、5 mm稳定咬合板咬合(工况2、3)时共3个TMJ有限元模型。分别给予3种工况中的下颌骨施加最大肌力60 s,之后对各工况中关节窝和髁突软骨表面、关节盘表面及双板区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评估。结果各工况左侧TMJ内各结构等效应力均大于右侧。戴3 mm咬合板后,双侧关节盘均未发生复位,关节盘应力仍旧集中在后带及双板区,双侧关节软骨表面应力显著增加;戴5 mm咬合板后,右侧关节盘复位,关节盘最大应力位于中间带,关节软骨和双板区等效应力降低约40%,左侧关节盘未复位,关节窝软骨和双板区等效应力下降约6%。结论ADDwR患者佩戴不同厚度咬合板,TMJ内应力及其分布模式均发生改变;5 mm稳定性咬合板可以减小ADDwR患者关节窝软骨及双板区表面应力,关节盘复位有利于缓解ADDwR患者TMJ应力。临床为ADDwR患者选择稳定性咬合板治疗时,在保证舒适前提下,较厚的咬合板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咬合板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手法复位加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 被引量:12
10
作者 牛宇 赵会杰 +2 位作者 程立伟 王影 阎妍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名急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分成两组,A组佩戴再定位咬合板,B组不作处理。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最大主动张口...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名急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分成两组,A组佩戴再定位咬合板,B组不作处理。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21. 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46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均明显改善,A组、B组患者由治疗前的(20. 6±1. 9)mm、(19. 7±2. 5)mm增加到(41. 9±3. 6)mm和(37. 6±5. 3)mm;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VAS分别由治疗前(6. 7±0. 9、5. 9±1. 2)下降到(1. 8±0. 8、2. 5±0. 7)。治疗3个月后A组、B组最大主动张口口度以及VA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能较好地恢复盘-髁关系,并能缓解肌源性和关节源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手法复位 再定位咬合板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石涛 邢文忠 +2 位作者 郭英 李阳 李振春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3个月内的患者经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按医嘱戴用再定位咬合板... 目的:观察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3个月内的患者经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按医嘱戴用再定位咬合板3-6个月,对照组不戴再定位咬合板。分别记录患者复位前、复位后3个月和复位后6个月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复位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平均最大开口度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紊乱指数(CMI)。在复位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关节盘和髁突在开口位和闭口位时的相对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中受累关节疼痛分值VAS复位前平均为2.72,3个月和6个月时下降到0.56和0.42;对照组22例患者中受累关节疼痛分值VAS复位前平均为2.83,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分别下降到1.21和0.78。观察组复位前平均最大开口度为25.7mm,复位后即刻增大到44.7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最大开口度分别为43.8mm和43.2mm;对照组复位前平均最大开口度为26.2mm,复位后即刻增大到45.2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最大开口度分别为30.4mm和38.5mm。复位后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紊乱指数(CMI)有显著性差异。(4)MRI检查结果显示:3个月时,观察组22例患者中2例患者闭口位时关节盘位于髁突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可完全回复,6个月时共有3例患者开闭口位时关节盘均在髁突前;对照组22例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开闭口位时关节盘均在髁突前方,6个月时增加到9例。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应及时戴入再定位咬合板稳固关节盘,有效得保持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手法复位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物理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斌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70,共5页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类型,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张口受限和关节疼痛.物理治疗的立足点不是移位的关节盘,而是关节的功能.通过物理治疗的物理因子...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类型,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张口受限和关节疼痛.物理治疗的立足点不是移位的关节盘,而是关节的功能.通过物理治疗的物理因子疗法、手法治疗和运动疗法,可达到消除症状、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对于张口受限时间≤2个月的ADDwoR患者,可尝试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再定位垫和运动治疗维持关节盘-髁突关系.即便如此,恢复解剖关系也不是物理治疗的终点.加强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均是成功治疗ADDwoR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专业) 颞下颌关节盘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原文传递
下颌稳定型垫治疗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丽娟 侯爱兵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及疼痛量化表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及疼痛量化表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CMI)从治疗前的0.21±0.08下降到治疗后的0.08±0.04,VAS指数由治疗前的3.45±0.47下降到治疗后的0.86±0.54,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采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颌稳定型垫 疼痛
原文传递
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移位类型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东宗 章巧 +5 位作者 翟孝庭 王岩 刘刚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3-758,共6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偏侧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偏侧咀嚼组(40例)和偏侧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偏侧咀嚼的侧别,将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分为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观察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偏侧咀嚼和偏侧咀嚼两组患者中,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70%(28/40)](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MRI检查显示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双侧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37%(15/40)](P<0.05)。偏侧咀嚼患者同侧和对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同侧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P<0.05)。偏侧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盘移位的侧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侧咀嚼ADD与无偏侧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出现疼痛和双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偏侧咀嚼ADD患者的同侧颞下颌关节发生疼痛、关节杂音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偏侧咀嚼与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盘前移位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甜 况进 程志刚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电话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拔除情况。结果:ADDwR并未表现出与病例组更明确的相关性,比值比(OR)为1.24,95%置信区间(CI):0.91-1.68;同时,只有31例(15.7%)报告在确诊ADDwR前5年内接受过第三磨牙拔除术。结论:就大多数患者而言,拔除第三磨牙并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第三磨牙 智齿
原文传递
MR成像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斐韫 来丹萍 章燕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5 T超导MR,对连续选取的72例MRI确诊为单侧(66例)和双侧(6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完成开口和闭口斜矢状面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扫描... 目的 探讨MRI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5 T超导MR,对连续选取的72例MRI确诊为单侧(66例)和双侧(6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完成开口和闭口斜矢状面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扫描,得到78侧可复性盘前移图像.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需要治疗的重症状组(45侧关节)和暂时观察的轻症状组(33侧关节).由2名放射科医师完成两组关节盘前移程度的测量,评价关节盘形态(双凹形,双面形、双凸形、圆形、折叠扭转形和后带增宽形)和关节渗出(无渗出、少量渗出、中等量渗出、大量渗出)的情况.2名医师图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两组关节盘前移程度的比较应用t检验,关节盘形变和关节渗出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名医生对关节盘形态和关节渗出评价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832,P值均〈0.01).重症状组和轻症状组关节盘平均前移角度分别为(54.2±10.9)°和(46.4±9.0)°,重症状组关节盘前移程度明显大于轻症状组(t=3.37,P〈0.05).两组关节盘形态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277),重症状组关节盘形态改变以后带增宽形为主,轻症状组以双面形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5和5.67,P值均〈0.05).两组关节渗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312),但中等量以上关节渗出发生率在重症状组更高(χ^2=6.55,P〈0.05).结论 MRI有助于客观判断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盘 磁共振成像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