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上矢状窦穿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常洪贤 牛松青 +3 位作者 彭东 陈禹 李雷 陈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 为婴幼儿上矢状窦穿刺输液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具婴幼儿尸体上观测了前囟和上矢状窦的位置、深度、头皮厚度以及穿刺有关注意事项.结果 前囟为正菱形,位于矢状缝前端,前、后角分别距眉间的距离为(5.8±1.8)cm、(9.... 目的 为婴幼儿上矢状窦穿刺输液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具婴幼儿尸体上观测了前囟和上矢状窦的位置、深度、头皮厚度以及穿刺有关注意事项.结果 前囟为正菱形,位于矢状缝前端,前、后角分别距眉间的距离为(5.8±1.8)cm、(9.0±1.4)cm,前囟处从头皮至上矢状窦上壁的厚度为(4.2±1.2)mm;上矢状窦在前囟处偏正中线右侧20例,占68%,偏距为(2.2±0.8)mm,偏中线左侧4例,占12%,偏距为(1.4±0.4)mm、位正中线者6例,占20%;上矢状窦上壁宽为(3.6±0.8)mm,深度为(3.9±0.8)mm.结论 上矢状窦具有位置恒定、窦壁不易塌陷、口径大等特点,是婴幼儿穿刺输液的理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前囟 穿刺
下载PDF
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影响的探讨
2
作者 马梁红 邓经堪 陈柳玉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28-29,共2页
为解除前囟门偏小儿童应用维生素D的疑虑,对出生42d时头围男为(37.8±1.2)cm、女为(37.1±1.2)cm的婴儿进行了测量。其前囟门斜径分别为≤1.5cm~2.5cm两组共计372人,在给予维生素D... 为解除前囟门偏小儿童应用维生素D的疑虑,对出生42d时头围男为(37.8±1.2)cm、女为(37.1±1.2)cm的婴儿进行了测量。其前囟门斜径分别为≤1.5cm~2.5cm两组共计372人,在给予维生素D作佝偻病预防量投药1年后追踪前囟门闭合时间及1、2、3岁时的头围。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前囟门闭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1,2,3岁时的头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前囟门偏小儿童维生素D预防量投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前囟门 婴儿 头颅生长
下载PDF
婴幼儿前囟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3
作者 李海军 陈慧敏 郝双帆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3,共7页
前囟发育状况对探究婴幼儿头部的生长发育及早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婴幼儿前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现生婴幼儿前囟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做简要综述.首先,简要介绍前囟的测量方法,并对各种前囟表示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总... 前囟发育状况对探究婴幼儿头部的生长发育及早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婴幼儿前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现生婴幼儿前囟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做简要综述.首先,简要介绍前囟的测量方法,并对各种前囟表示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总结有关前囟大小和闭合时间的地域差异及性别差异等研究成果,并讨论了身高、体质量、头围等生长参数和分娩方式、胎龄及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前囟发育的影响,以及前囟异常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最后,简要回顾国内前囟研究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前囟 性别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孕妇、乳母及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婴儿骨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津平 李海宏 +5 位作者 何青 任春惠 王俊英 赵淑云 刘敬 张巍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孕妇、乳母及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状况与婴儿骨质发育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就诊的1176例健康母-婴进行面对面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在母亲孕期和哺乳期以及婴儿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状况... 目的调查研究孕妇、乳母及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状况与婴儿骨质发育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就诊的1176例健康母-婴进行面对面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在母亲孕期和哺乳期以及婴儿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状况,同时检测婴儿全血骨碱性磷酸酶(BAP)的活性,并测量婴儿前囟斜径。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孕期补钙对婴儿的BA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154)。在188名纯母乳喂养儿中,母亲在哺乳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婴儿全血BAP的活性(P=0.018)。用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的喂养方式和是否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婴儿全血BA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全血BAP的活性(P=0.000),而喂养方式对BA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影响。对婴儿前囟门大小的分析,42天内婴儿的前囟门大小与BAP活性有明显负关联,但与母亲孕期是否补钙没有关联。结论母亲哺乳期和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婴儿全血BAP的活性。婴儿前囟门大小不能作为是否缺钙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哺乳期 维生素D 前囟门 骨碱性磷酸酶 婴幼儿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林熹 林昶 张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9月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1例(52侧),对照组29例(50侧)。采用功能性鼻内... 目的观察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9月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1例(52侧),对照组29例(50侧)。采用功能性鼻内镜的常规术式,在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口时,研究组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根据术后1年时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VAS评分为0.93±0.69,对照组为1.91±0.99(t=-3.21,P<0.01);研究组Lund-Kennedy评分为0.89±0.67,对照组为2.03±0.91(t=-3.76,P<0.01);两组窦口开放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为100%,对照组为94%,P>0.05)。研究组52侧(100%)的活性炭均从上颌窦口下缘流出;对照组47侧中,有8侧(17.02%)活性炭颗粒滞留于窦腔,不能从窦口排出,15侧(38.46%)从窦口下缘排出,20侧(51.28%)从后缘和(或)上缘排出,4侧(10.25%)从前缘排出。研究组平均黏液纤毛传输时间为(21.87±4.76)min,对照组为(34.21±3.96)min(P<0.01)。结论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利于上颌窦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较传统的M esserklinger术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囟 钩突切除术 黏液纤毛传输 鼻窦炎 鼻内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自贡市足月儿前囟发育规律及形状与头围智力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旭东 林莉 宋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足月儿童前囟的发育规律及形状与头围智力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和2015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接受系统管理的具备完整资料的足月婴幼儿8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婴儿出生后11个不同时间点的头围及前囟测量数据,并进... 目的探讨足月儿童前囟的发育规律及形状与头围智力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和2015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接受系统管理的具备完整资料的足月婴幼儿8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婴儿出生后11个不同时间点的头围及前囟测量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婴幼儿均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做Gesell检查以检测其智力发育情况,并与头围及前囟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2年和2015年男童各年龄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12个月龄女童组头围长度值小于2015年12个月龄女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和2015年男童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龄组前囟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和2015年女童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岁3个月龄组前囟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前囟大小儿童的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3个月龄时前囟最大,3~6个月有一平台期,以后逐渐缩小至闭合。前囟平面形状多为菱形,个别与后囟相通,但均于5个月龄后矢状缝闭合而变为彗星状或菱形;部分于6个月龄变为火山口状,最大深度0.5 cm,少数在24个月后仍为火山口状。结论单一的前囟大小、形状临床意义较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均有明显的改善,正常儿童的头围和前囟闭合年龄需要再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囟 体格检查 婴幼儿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任淑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567-568,共2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8月诊治的于出生后第42 d健康体检婴儿11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前囟门斜径长度分为两组,前囟门偏小组(≤1.5 cm)45例、前囟门正常组(1.5~2.5 cm)70例,均给予维生素...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8月诊治的于出生后第42 d健康体检婴儿11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前囟门斜径长度分为两组,前囟门偏小组(≤1.5 cm)45例、前囟门正常组(1.5~2.5 cm)70例,均给予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跟踪观察两组的前囟门闭合时间以及头围变化情况,组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前囟门闭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2、3岁时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对前囟门偏小儿童头颅生长无不良影响,无论前囟门大小均应服用维生素D进行佝偻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囟门 头颅 维生素D
原文传递
0~3岁婴幼儿前囟迟闭的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蝶 李轩 +1 位作者 唐孟言 李晋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前囟迟闭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诊疗前囟迟闭婴幼儿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连续随访3年的61例前囟迟闭婴幼儿为试验组,通过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与183例...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前囟迟闭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诊疗前囟迟闭婴幼儿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连续随访3年的61例前囟迟闭婴幼儿为试验组,通过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与183例前囟正常闭合婴幼儿在出生体重、出生身长、1月前囟大小、性别、生产方式、孕周、胎数、胎次、产次、2岁前维生素A平均补充量、2岁前维生素D平均补充量和辅食添加时间上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χ^(2)=8.309,P=0.016)、1月龄前囟大小(Z=-4.065,P<0.001)、2岁前VA平均补充量(Z=-2.072,P=0.038)与婴幼儿前囟迟闭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月龄前囟偏大(B=1.260,OR=3.526,P<0.001)为婴幼儿前囟迟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围生期及营养因素在前囟迟闭发生上无显著影响。结论0~3岁婴幼儿前囟迟闭的发生主要与先天性前囟较大有关,与营养状况有一定关系,但与孕母围生期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囟 延迟闭合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深静脉穿刺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冯清亮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剌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治疗婴幼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19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积液4例.经前囟穿剌置入深静脉穿剌管于硬膜下持续引流治疗...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剌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治疗婴幼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19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积液4例.经前囟穿剌置入深静脉穿剌管于硬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硬膜下血肿及积液,持续引流3~7d,观察疗效。结果均穿剌置管成功,术后1~7d复查头颅CT,硬膜下血及硬膜下积液均基本清除,全部病例均存活。结论深静脉穿剌管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穿剌管 婴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前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